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26 08:26:35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大班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大班教案9篇

大班教案 篇1

  背景

  在讨论食物的营养时,我们提出了“粮食有营养吗?”给幼儿讨论,在讨论中很多幼儿了解了粮食均为谷类,能帮助我们长身体、长力气,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逐渐改变了认为粮食仅供吃饱没有什么营养的错误看法。秋季到周边农家乐的劳动,更使幼儿增加了许多直观体验,此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将一首古诗《悯农》教给幼儿,古诗寥寥数语的诗句,再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境,深得幼儿喜爱。

  但是,要画出农民在烈日下弯腰耕作的形象,对习惯于表现直立造型的幼儿具有很大的挑战。过去,我们采用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结果是幼儿只会画出和教师相同的图像。这种重复图像的画法,不但不可能形成幼儿自己的图式,反而会妨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疑问的能力。为此,我们一方面借助幼儿对农民耕作的直观体验和对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欣赏材料,给幼儿更多富有美感的直观感受。在讨论中,采取观察不同的人物造型,在分辨谁拾到了稻穗谁没有拾到的基础上纠错的方法,让幼儿用自己的图像进行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画得合理,而是鼓励幼儿自主地创造。

  目标:

  1、大胆表现农民收割的辛劳,表达个人对古诗《悯农》的感受。

  2、尝试打破已有直立人物的造型习惯,初步把握低头弯腰的人物动态。

  准备:

  1、欣赏作品:书法作品、优秀绘画作品。

  2、比较辨别人物动态画面数张。

  3、印有稻穗的长条纸、打印的古诗《悯农》、勾线笔、白纸。

  过程:

  一、吟诵古诗,再现经验

  1.出示书法作品,吟诵古诗。

  2.谈论这首古诗的意思,逐句解释。

  3.农民除了种大米还种些什么?(教师协助归类——粮食、水果和蔬菜)了解我们经常吃的水果、蔬菜和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二、欣赏艺术作品

  1.欣赏画面一(拾穗者):收割的时候,农民怎样在田野的劳动?发现农民整天在田地里,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劳动,不丢弃一颗粮食,多辛苦啊1

  2.欣赏画面二(田问儿童):画面上的小朋友也在田野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拾土豆的呢?小妹妹在干什么?了解小妹妹年纪小,不能干这样累的活,所以哥哥姐姐就让她帮着捧卜豆。

  三、比较、判别——从四张相似的动作中判别IE确与错误,说出原因,设法纠正。

  1、四个小朋友第一次到农村学做小农民,从动作上分辨谁干得好。

  2、对不会干农活的小朋友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纠错。

  四、操作表现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本画古诗《悯农》的书,了解老师已经把古诗打印在每一页上,由小朋友来画低头弯腰地辛占劳动的农民。

  2、四位幼儿为一组,各用勾线笔将农民劳作的情境画在白纸上,并适当涂色。

  3、依次粘贴在图画书的内页上。

  五、观赏诵读

  1、观赏每个小组的图画书,找一找哪几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勤劳。

  2、用自制的图画书颂读占诗。

  延伸:

  开展庆丰收的运动游戏,学唱歌《悯农》。

  纠错——儿童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教学活动时常会出现教师不教幼儿则学不会画,教师教了幼J乙又学死了的两难境地,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结合美术教学活动为古诗《悯农》画插图,尝试采取“纠错”这一教学方法,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悯农》是一首幼儿较易理解的古诗,但是在表现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中,必须把握低头弯腰的动态,这对习惯表现直立人物动态的幼儿来说有较大的挑战。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纠错的方法,通过观赏、分辨、解释、纠正等步骤,引导幼儿自己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自如地表现个人的感受。

  一、观赏

  选择众多农民劳作的实景照片和《拾穗者》和《拾土豆》两幅欣赏作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强化印象,发现问题:

  在观赏实景照片,重现生活情景以后,首先出示了一幅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这是一幅非常经典的艺术作品,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农民们在烈日下收割粮食的情境,激发了幼儿对农民劳动的敬佩之情,体会到农民伯伯每天在田里长时间低着头弯着腰的辛苦,也强化了他们对弯腰这一动作的直觉印象。

  接着又拿出第二幅画:《三个拾土豆的孩子》一。农村的孩子们也在帮助成人干活。在欣赏中提出:三个小朋友都在拾土豆吗,引导幼儿从人物弯腰和直腰两种不同的姿态中发现哥哥姐姐在忙着拾土豆,小妹妹年纪小,只能帮着捧3=-豆,将动作和内容建立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动作的意义。

  二、分辨

  在活动前,从幼儿日常作品中寻找表现弯腰的画面,发现一般都会出现以下图像: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尚未摆脱画直立人的习惯)。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尚未把握身体的倾斜与四肢弯曲)。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尚未把握人物动作时各部位活动的特点)。

  我们将这些错误图像和许多其他正确图像放在一起,提出“这些第一次到田间的小朋友,他们都能拾到稻穗吗’’的疑问,引导幼儿一一对应地比较和判断,找出错误图像。有了比较,就降低了找出错误图像的难度,也使他们发现表现弯腰动作同样可以创造无限丰富的图像。

  三、解释

  在请幼儿谈论错误的原因时,却发现幼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解释: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

  幼儿的解释:这是蹲着,没有弯腰,他一根麦穗也没拾着,倒马上要摔跤了。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

  幼儿的解释:这是动物,添上耳朵和尾巴就可以画成小花猫、小狗,还有……,小动物怎么能当农民呢?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

  幼儿的解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残疾人啊?

  从以上解释中不难看出幼儿与成人不同的视点和思维方式,成人总是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寻找抽象的规律(例如:关节活动的特点),幼儿则是用直觉生活经验解释一切。由此领悟到以前在讨论后教师惯用的简短总结,自以为很清晰,实际上时常不自觉的拉大了和幼儿的距离,只有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才会让幼儿信服。

  四、纠错

  发现和解释错误以后,纠正错误就成了幼儿最关注的问题,于是,我们发动幼儿一起来想办法,由幼儿说方法教师操作,对以上三张错误作品逐一进行修改,帮助三位朋友一起参加劳动:

  1、将“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修改为把身体垂直改为向下倾斜。

  2、将“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修改为四肢弯曲或倾斜。

  3、将“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修改为表现双腿的前后位置,并找出“找到身下的衣角画双腿”的办法。

  师生的共同修改,使幼儿发现即便错误的图像,也不是全盘皆错,只要局部稍加修改,就能创造出另一个图像。也使我们发现,在操作讨论时,多听取幼儿的意见(而不是勉强幼儿顺从自己的做法),哪怕有些看法并不十分合理,只要有可取之处,教师也应加以考虑,努力创造平等对话的氛围,才能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因势利导。

  纵观幼儿的绘画过程,面对这一极有挑战的尝试,竟然没有一位幼儿束手无策。幼儿笔下的拾穗者也立刻鲜活起来了,不再是千篇一律。幼儿作品中创造的众多拾稻穗的图像,虽然并不像成人那样结构合理,却多了几分大胆与自信,同时保持了儿童的稚拙。我体会到把主动权交给幼儿以后,他们所表现的惊人创造力,相信幼儿在今后观赏、比较、判断和纠错中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新发现。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2、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感受歌曲的柔美。

  活动准备:

  钢琴、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雪绒花图片

  1、出示雪绒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

  2、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歌曲就是《雪绒花》。

  二、学唱歌曲:雪绒花

  1、欣赏歌曲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2、再次欣赏,理解歌词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说)教师帮忙梳理歌词。

  3、幼儿用上述情绪来轻轻哼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老师弹伴奏范唱,通过展示两乐段的力度变化引导弱与强的对比。

  5、以多种形式来唱,来进行。

  三、创编动作,进一步表现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做做动作进行创编,感受音乐。

  2、可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来表现。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乐于将自己的发现说给他人听。

  2、能通过对物品形状的比较,初步区分圆形和三角形。

  3、会简单地运用对应方法来完成操作。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1《给瓶娃娃喂食》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为瓶娃娃找吃的。

  (1)提示语: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可爱的瓶娃娃,它们在和小朋友打招呼,瓶娃娃肚子饿了,小朋友快给他们找找吃的吧。咦~~这里有很多饼干,你们看看有些什么样的饼干呀?

  (2)引导幼儿观察瓶娃娃的嘴,请幼儿为圆形嘴的.瓶娃娃找圆形圆形饼干,认识圆形。

  2、通过为三角形的嘴的瓶娃娃找相对的饼干,认识三角形。

  (1)出示三角形瓶娃娃,这个瓶娃娃也饿了,它们吃什么呢?

  (2)引导幼儿找到三角形饼干,认识三角形。

  3、给瓶娃娃喂饼干。

  (1)提示语:有那么多瓶娃娃,我们一起来给它们喂饼干吧!小朋友先把饼干放到盘子里,在运回去给瓶娃娃吃。

  (2)按要求给瓶娃娃喂食。

  4、复习巩固认识圆形和三角形。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情境导入很感兴趣,要给瓶娃娃找东西吃的积极性很高,由于活动中一整个情境贯穿始终,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能够仔细观察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也能通过对物品形状的比较,初步区分圆形和三角形的同时还学会了简单地运用对应方法来完成操作。

大班教案 篇4

  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并且是每天都要接触的,幼儿通过观察水流从高往低处流的这一自然现象开始学会探索,观察日常生活,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事物可以同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开发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再次感受水的流动性,观察水在自然状态下从高往低流的状态

  2、发展探索、操作能力

  活动难点

  探索水在流动状态

  难点剖析

  5-6岁的幼儿处于直觉思维阶段,思维具体依靠表象而进行,他们能观察出水流在两个事物间是从高到低的流动,但是当第三个事物出现改变水的流动状态时,幼儿通过表现的理解会对水流方向产生错误的认知,而也是因为5岁后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有幼儿通过自己动手,通过多种材料,多次实验,亲身体验观察,通过自我判断从而理解。

  活动准备

  1、各种盛水和舀水的器皿:大小水盆、水桶、碗、托盘、瓶、罐、勺、木板、塑料板、搓衣板、漏斗等

  2、各种连通管道:塑料软管、弯管、三通管或代替材料。

  3、活动场地靠近水源。

  活动过程

  教学策略创意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讲述故事,提出问题

  2、联系生活经验,谈谈水的流动

  二、通过实验观察水是怎样流动的

  1、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要求

  2、每组幼儿依次完成三个小实验,教师巡回观察引导

  3、交流实验结果,讲述实验中的发现

  三、设计实验,证明水的流动

  教师提供多种材料,抛出问题:用什么什么办法让别人看出水是流动的

  四、游戏“小小管道工”

  科学活动中幼儿实验的操作形式可以让幼儿主动去研究科学的奥秘。了解科学的现象。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

  活动是在幼儿已经认识了水的性质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流动的水。活动的实验设计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活动中,老师往往照顾不到每一个幼儿,而小组探究给每个孩子提供了探究的机会,在小组的交流和表达中,大部分幼儿的想法可以被老师捕捉到,老师能比较好的介入到幼儿的学习基础中,给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帮助。可是以往的合作学习教师只是布置下去之后,就由组长分配任务,然后幼儿自由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有部分幼儿没事干,实验只是由组长或个别生完成。这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没起到任何作用,因此,在活动的合作探究中,我十分注意这一点,合作前将幼儿的分工明确到每一个人,做到人人有事做,然后再让幼儿进行试验。通过巡视,我发现幼儿参与实验的人数达到了95%以上,而且合作的较好,得出了自己的实验结论。

  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个实验:做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实验用时过长,导致后面再做实验时,时间较紧,幼儿没能充分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整节课下来,就显得前紧后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时间。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学会关心,而同伴间的友爱互助,将是儿童未来人际交往所必备的品质之一。当前,一个小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家人都以他(她)为中心,家中好吃的、好玩的全给他(她),加上他(她)没有兄弟姐妹长期共同生活的经历,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霸道、任信、娇气等不良品行,缺乏对别人的关心,更不懂得如何去帮助别人。因此我设计的此《大象过小桥》语言活动情节简单、教育性强,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色和接受要求。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好品质。

  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思考、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互助的良好品质,体验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准备:

  1、自制电视机1台,背景图1张,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

  2、活动室内布置场景:小河与桥,电影院。

  3、氢气球若干个。

  4、事先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太空人的科幻片。

  过程:

  1、教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小动物。

  大草原上要放电影了,你们谁愿意去看?(大家都愿意去)大象带着一群小动物高高兴兴地去看电影,可是一条河挡住了大伙的去路,怎么办呢?(启发小动物们动脑筋,想办法过河)

  (评:活动一开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改变过去单纯说教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自己扮演角色,直接参与活动,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与关注,激发了幼儿真正的学习动机)

  2、会游泳的小动物游水过河,会飞的小动物飞过了河,剩下的小动物非常着急

  (评:幼儿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及知识水平,很快将动物分类,而且幼儿情绪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及教师丰富的表情而被充分调动起来,他(她)们自然地表述着内心的感受,产生了关心他人的情感)

  3、大象召集大家讨论如何过河。长颈鹿发现不远处有座小桥,桥头还立了一块木牌子,牌子上写着:承重一吨。小动物们高兴极了,排着队一个一个过了小桥,只有大象身子有两吨,太重了,过不了小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勇跃发言)

  4、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大象选了一个最好的办法,过了桥。

  (评:由于教师是作为伙伴出现的,与幼儿处于平等的互动关系,幼儿在本活动自始至终都处在一个相对宽松的心理空间中,因此幼儿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密切配合,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5、大象带着小动物赶到电影院时,电影正好开始了。(配班老师边操作自制电视,边讲述故事《大象过小桥》)

  (评:讲述故事这一环节不是用“坐好了”“认真听讲”等生硬的语言去要求幼儿,而是用看电影这一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再配上教师抑扬顿挫的声调感染、吸引幼儿,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6、组织幼儿讨论:

  ①、讨论小动物是如何帮大象想办法过桥的?

  ②、谁的办法最好?

  ③、你们喜不喜欢这些小动物,为什么?

  (评:本活动较多地采用了集体讨论的方式,使每个幼儿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同时又兼顾个别教育,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整表述。这样的安排,使每个幼儿都学会了观察、思考,充分体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这一教育宗旨。)

  7、让幼儿说说自己碰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

  (评:在幼儿充分熟悉、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请他(她)们说说自己的经历,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同时他们在不断的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总评:整个活动,以幼儿扮演角色,对故事进行再现贯穿始末,牢牢把握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大大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又很好的利用了故事情节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团结互助所带来的欢乐,从小养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好品质。

  延伸活动:

  1、幼儿分组讨论,讲讲自己是否帮助过别人或接受过别人的帮助。

  2、画心情。(让幼儿画一画遇到困难和解决了困难时的心情,并尝试用适当的语言描述)

  3、组织幼儿玩氢气球,探索氢气球上升的原理。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小游戏,巩固幼儿对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了解。

  2、学会按动物的不同特征从众多的野生动物中分类。

  3、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长颈鹿、羚羊、斑马、大象、河马、狐狸、老虎、熊猫、黑猩猩背面涂有黑色的猎豹、袋鼠

  2、人手一份速封好的动物卡片、分类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游戏及以点带面的提问,巩固对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认识。

  1.提问: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是谁?你知道它的'什么事情?

  小结:长颈鹿是温和的食草动物。

  2.在大森林里,大家都叫它森林之王的是谁?

  小结:狮子是凶猛的食肉动物。

  3.头上有个“王”字的是谁?(老虎)、看影子后出示猎豹、袋鼠、听声音辨别大象和羚羊、看老师模仿猜出黑猩猩。

  二、学习分类。

  1、幼儿学习按不同的特征把众多的野生动物中

  小朋友交流各种的分类方法(有的按大小、有的按食草、食肉分┅┅)。

  三、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1、请幼儿讲讲除了这些动物以外,你还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2、师幼小结: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律动游戏,让幼儿探索和发掘身体造型、动作的可能性。

  2、让幼儿在即兴创作中培养幼儿稳定的节奏感觉。

  3、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幼儿已经学会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1、开火车进场,围圆坐下。

  师:快乐小火车出发喽。

  2、复习歌曲:火车司机引导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师:火车到站了,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小司机们,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怎么样?

  教师起音。

  3、听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风格。

  教师唱前面的部分。

  师:我这里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你们想不想听一下?

  幼儿欣赏乐曲。

  师:这是一首英文歌曲,说的就是火车司机的故事,也就是我教你们唱的那首歌。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并几名幼儿配合示范。

  师:今天,我们要来玩个游戏,怎么玩呢?我要请几个小朋友配合一下。

  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教师指导他们示范。

  提问:你们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师幼共同评价。

  4、请几名幼儿来示范。

  师:刚才看明白了没有?那我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试一下。

  5、幼儿自由组合,进行练习。

  6、听音乐,完整练习。

  引导幼儿根据节奏进行。

  指出不足。

  7、组成新的火车再次练习。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的设计与备课过程中,我反复针对幼儿依赖性强,怕生,不合群, 做事没有信心的个性,不断调整活动方案。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由于个人的.表现要溶于整个集体,所以特别注意个人行为,遵守活动规则,在互动活动中,引导他们发挥个人的特长,通过游戏,我逐个了解各个幼儿的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和个性特点并及时调整以下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这次活动我自己认为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发展了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培养了幼儿积极主动的心态,增强自信心。经过对整个活动过程分析,我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积极鼓励方面做得较好。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感染孩子、鼓舞孩子。自然大方的表情给孩子创建了一个较为轻松的心理环境。并在活动过程中适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如果给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强在互动活动中的个人游戏项目,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参与欲望。

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桥”并不陌生,他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桥,搜集过许多桥的图片,了解桥的形状、结构,发现桥墩都是圆柱体的。为了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最适合做桥墩的原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用广告纸做成的各种形状的柱体上摆放不同书里的书本,通过讨论、比较记录、探索等方法获得相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探索并发现直筒形状不同承受力有不同的秘密。

  2、探索各种纸筒的承受力,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纸做的三棱柱、四棱柱、圆柱若干;书本若干(辅助材料);幼儿人手一张纸、记录表。

  经验准备:幼儿有折纸、搭积木等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1、试一试,探索让纸张站立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纸可以绘画、可以折飞机等,如果你有这张纸,你想用它来干什么呢?

  师: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任务,看看能不能让你手中的纸站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其用折、卷等各种方法进行尝试。

  (评析:让软塌塌的纸张站起来,这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引发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在此环节中跃跃欲试,乐此不疲,为后面的活动积累了经验,做好了铺垫。)

  2、想一想,尝试纸张顶书的本领

  师:纸除了卷成圆柱纸筒、折成扇子可以站起来,还可以变成什么形状也能站起来呢?

  师:我的这张纸站起来力气可大啦,能把老师手上的这本书顶起来!

  师:你们站起来的纸能顶起一本书么?试试看。(幼儿探索)

  小结:薄薄的'一张纸,小朋友把他卷一卷、折一折、变一变就能顶起一本书。

  (评析:让幼儿探索纸的多种站法,在站起来的纸张上摆放书本,在这样的操作与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幼儿的探索兴趣更浓厚,探索方式更多元,探索结果更有效。)

  3、比一比,感知圆柱力量的大小

  探索一:在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上摆放书,比比谁的力量大

  1、探讨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教师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请幼儿说说书的什么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比较稳;一边摆一边数数,待放到最后一本时,请幼儿说出三棱柱纸筒上顶起了多少本书。

  【2】幼儿实践,发现秘密。

  师:这还有许多三棱柱纸筒,谁的力气大,小朋友们去试一试吧。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顶的书多,有的小朋友顶的书少?(引导幼儿发现将书的中心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更加稳定,同时操作时还要注意轻拿轻放。)

  (评析:本环节既给了幼儿充足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探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本数量不同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和注意点,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大胆质疑能力。)

  2、探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师: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听说三棱柱力气大,心里可不服气了,到底谁的力气大呢?我们试试就知道了。

  师:小朋友在纸筒上摆放书时一边摆一边数,并把结果记录在纸筒标记的下面,记好后再选另一个形状的纸筒摆放。听清楚了吗?

  幼儿探索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书,通过比较发现圆柱纸筒顶的书数量最多。

  小结:刚才,我们在同样大小纸张变成的三棱柱纸筒、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书,通过比较发现,圆柱纸筒上顶起的书数量最多,圆柱纸筒是大力士。

  (评析:每人一张记录表,提醒幼儿在不同的纸筒摆放书本时要及时

  数一数、记一记,做到记录及时、有效、准确,便于幼儿观察、对比、分析,提升幼儿的探究兴趣,不断获得比较科学的结论,促进了活动目标的达成。)

  探究二:在三个圆柱纸筒上摆放书,探索纸筒的不同摆法及承受力大小。

  师:这儿有三个圆柱纸筒和许多书,怎样摆放力量大?两个好朋友一组去试一试。

  小结:三个圆柱纸筒在一起,可以顶起更多的书,如果摆法发生变化,顶起的书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评析:从一张纸到一个纸筒、从一个纸筒到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再从一个圆柱纸筒到三个圆柱纸筒,层层递进的操作材料,不断增加的探索难度,促使幼儿之间两两合作,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循序渐进,兴趣盎然,对纸的承受力的发现和认知也随之逐步深入。)

  1、摆一摆,体验圆柱组合的神奇

  【1】一人挑战

  师:一个圆柱纸筒力量大,三个圆柱纸筒力量会更大,现在我要用五个圆柱纸筒接受更大的挑战。怎样摆放,才能承受更大的力量?能站小朋友吗?

  【2】全体挑战

  师:这儿有许多圆柱纸筒,还有一块大大的板,上面可以站一个小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个奇迹。

  (评析:当思维被调动之后,幼儿创造的灵感源源不断,操作活动也从手部动作中解放出来,通过摆一摆、站一站、试一试等动作的变化带动了探索范围的变化,新的科学概念在探索、实践、验证中悄然建构。)

  3、看一看,了解圆柱功能的运用

  【1】欣赏桥墩照片

  师:科学家发现了圆柱力量大的秘密,造出了很多雄伟的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链接生活经验

  圆柱的作用有很大,桥墩的建筑都需要圆柱来帮忙,生活中哪儿还用到圆柱呢?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读“邮票”,认识邮票上的数字,发展观察力。

  2、说出邮票的基本特征,培养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搜索有关邮票的图书、图片、集邮册。

  2、每人一个放大镜,一张邮票。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讲述自己喜欢的一张邮票。

  2、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看邮票上有什么?代表什么?

  如:写有“中国邮政”“china”是中国“80分”表示金额费用。

  3、鼓励幼儿找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发现邮票上的秘密。如T代表特种邮票;J代表纪念邮票;“1930”代表发行年代 4、认读“邮票”。

  5、让幼儿互相欣赏邮票,能说出各种邮票的区别,进而说出邮票的基本特征。

  [活动评价]

  1、能说出邮票的.基本特征,各种符号的用处。

  2、能认读“邮票”。

  具体活动建议:

  在观察邮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引导其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合力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己设计邮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教案07-26

(经典)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精选)08-11

大班教案[精选]08-13

大班教案[经典]08-15

大班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教案07-23

[经典]大班教案09-19

(精选)大班教案09-19

(精选)大班教案10-0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