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一、 教材分析
《被压缩的空气》一课是科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空气》中的第二个(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是并不陌生的,然而,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这种物质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空气”这一单元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面,引导学生来探索空气的性质和初步认识气体。使学生知道空气的性质、空气和我们的关系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探究空气的性质、空气和我们人类的关系的过程,获得观察、实验、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受到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互之间联系紧密,“被压缩的空气”一课给足球、篮球充气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经历,在这一单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了解空气后到使用空气,引出压缩空气的特点和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空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本课时主要是研究被压缩的空气,了解它的'特点,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让学生观察打足气的足球,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自然地进入到对空气的探究中,但我在实际的教学中用篮球代替了足球,目的是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其中,更体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结合。这部分的内容是要让学生对篮球气的足与不足与篮球弹性的好与不好的感知,对空气的性质产生各种猜想,对压缩空气有一个模糊认识。
第二部分:通过用注射器做定量实验,探究出注射器里具体体积的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一定量,当松开压活塞的手后,注射器内的压缩空气要回到自由的状态,就产生了弹力,把活塞弹到接近原来的位置,让学生从实验中具体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并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做科学实验记录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具体的教学出发,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能通过实验去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激发学生应用压缩空气的性质进行探究,提出创新的方案 。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自己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科学的初步方法。培养学生敢于探究科学、敢于创新的胆量。
三、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现象,探究问题,得出结论,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了解压缩空气的特点,并能谈谈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
能通过实验去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五、教学材料与教具
贝克汉姆精彩进球片段、篮球(气足、不足的各一个)、打气筒、注射器、练习纸、吸管、马铃薯、“被压缩空气”课件。
六、 教法和学法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学习环境,探究的环境,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获得成功,得出一定的认识,并能解释自己的猜想。
而学生则是在一个积极探究的环境中大胆地假设,通过协作,共同观察现象,动手实验,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得到对压缩空气的认识,并能对自己的假设做出合理的解释,谈谈在生活中压缩空气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
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这一环节中,我利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给学生观看贝克汉姆的精彩进球片段,一方面让学生对于运动员踢足球做个感性认识,为后面探讨空气性质作好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用这个片段的观看,来组织学生课前的情绪。当然我并没有统一组织,而是在学生陆续到来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
在观看后通过探讨两个有趣的问题:(1)足球运动员用很大的力踢足球,脚却不会受伤,为什么?(2)足球被踢后能够飞出很远,为什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思路引到课题上。
2、激发思维,做出假设
通过现场拍篮球,比较篮球的气足与不足对篮球弹性的影响,来获得对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初步认识。通过大胆的猜想和探究,并通过实际操作:给气不足的篮球充气,并探究同一个篮球气足比气不足时弹性要好,来初步得出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大胆地探究,为学生准备注射器,通过用注射器进行定量实验,从中进一步观察和体验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并在反馈的基础上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和总结结论,用这个结论来解释前面引入部份的两个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将整个自主探究的过程分成三步来完成:(1)抛出我的问题:如果给“你”注射器,你打算怎么去“玩”?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玩”注射器的思考与探究,引起他们探究注射器的兴趣,也以此来适当引导他们探究的大致方向。(2)发给小组注射器,让他们自由地去玩。学生经过刚才对“如何去‘玩’注射器”的思考和探讨,他们探究注射器的秘密是有目的、有预谋的,同时,我并没有对他们如何进行操作作统一规定,也不会和不可能阻止学生的各种有创意的探究活动,通过这种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生的探究是卓有成效的和具有创新精神的。(3)对探究的经历和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总结出结论。
4、拓展应用
真正的用还可以体现在这个环节,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但他们却没有留意的利用压缩空气的例子,给学生展示利用压缩空气制作的小玩具,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或制作一些小玩具、小物品。
本课计划教学一个课时,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我本身水平和学生因素、课堂具体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足和考虑不周的地方,望在座的老师见谅,并欢迎大家多交流,多提宝贵意见。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杯子若干,盐、小苏打、明矾、勺子、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老师巡视观察
1、提出操作要求: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盆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
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是哪个盆里的东西让它浮起来的?那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开始时的三个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这个盆里的东西?
四、揭示谜底
小朋友通过两次实验,发现了(X)颜色盆里的东西能让土豆浮起来,这个盆里的奇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来端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什么?(盐)对了,这个奇妙的东西就是平时妈妈做菜用的盐,小小盐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调味还可以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找一找,好吗?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九大行星的名称和顺序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陨星的报道及图片
教学器材:各种星体图片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宇宙中除了地球、太阳和月亮外,还有哪些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太阳和围绕太阳转动的各种星体,共同组成了太阳系。今天,我们太阳系的居民们。地球有八个个头不同的兄弟,围绕太阳旋转,这就是九大行星。
(图片展示)教师依次显示九大行星的图片,并请学生描述看到的行星面貌。
(展示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太阳系录像,引导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整体认识。
(学生活动)1.观察教材的“太阳系示意图”
2.回答图下面的问题。
(教师讲解)
(承转)九大行星中,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几颗呢?
(学生根据日常经验讨论回答)
(讲授)教师讲解人类观察太阳系的历史,介绍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远镜,以及现在的航天探测器。除了九大行星外,还有一些夜空中的不速之客,比如彗星和陨星。
(图片展示)哈雷彗星
(展示视频资料)彗星
(讲授)教师讲解哈雷慧星的周期性现象,陨星是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块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由岩石组成的叫做陨石。
(讲授)教师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并联系恐龙的绝灭,启发学生思考两者的关系。
(学生讨论)
教案点评:
太阳系这一段落的内容编排,是依次介绍其中的各种天体——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陨星。教师在讲述过程中,重点要学生注意各种天体形状、大小、组成、轨道上的区别。本节可在设计时注意了配以丰富的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星体,并产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
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
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等)
三、教学重、难点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
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3)教师介绍(最好有课件、图片)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
设计的细节
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
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
选用什么材料做?
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
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
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
六、作业设计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准备下节课展示
七、板书设计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
集热箱、保温箱、控制系统
简图:
我们的设计方案
八、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性。能画出简单的设计图稿。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手机”视频(多媒体课件展示)
2、回顾“手机”的发展史。(提问:看了上述图片,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引出本课的课题《艺术与科学》
观看课件
2、新课
一、艺术与科学概念
1、艺术:艺术强调主观感受,重美感,主要依靠激情和想象,以形象思维为主揭示人类的情感。(美观、愉悦、舒适)
2、科学:科学强调客观规律,主要依靠理智和实验,以抽象思维为主,探索自然发展的规律。(实用、合理、便利)
二、分析实例:
欣赏图片进一步感受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1、长信宫灯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长信宫灯美在什么地方?(神态、动作、色彩、缓解学生紧张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课件
造型)
2、安济桥(赵州桥)
教师实验,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到拱形桥设计的科学性。
3、蒙娜丽莎
利用光学原理和油性原料进行绘画,逼真生动。(体现在绘画中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
三、小组讨论总结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互相促进,不断融合,协调发展。
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欣赏图片,同桌讨论后说出安济桥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如:桥的简练、美观、古朴、对称美等。科学合理的设计如:拱形减轻桥的重量、利于排水等)。
3、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认真思考。把刚才提到的设计不合理的例子重新设计。(例如:班级的桌子、椅子等)
2、利用手绘线条的方法进行绘画。
3、将设计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让设计者说出设计意图。教师加以点评。
4、小结
艺术与科学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自古代人们就能认识到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的结合。到了我们现在那就更应该注意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所以我希望各位同学,不要只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艺术的学习。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略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进行课前对小动物的观察、探索和关爱活动。
2、投影设备、动物图片、动物背景图纸每人一张、彩笔、音带、彩色短绸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诗画绝妙 挥笔潇洒
教师诗画小狗,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竖耳朵,摇尾巴,
鼻子灵敏顶呱呱,
看大门儿是专家,
朋友个个都爱它。
二、客人寻友 主题形成
1、另一教师扮演小狗比比客人来到小二班寻找朋友,通过说儿歌、作诗画 、猜谜、 表演 、 歌唱 等形式让幼儿猜出自己的朋友是谁。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每一种小动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3、给幼儿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1)由比比客人朗诵儿歌引出自己的朋友。——小兔
小动物,耳朵长,
红眼睛,白衣裳,
前腿短,后腿长,
爱跑爱跳本领强 。
(2)由比比客人作诗画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朋友。——小乌龟
它的胆子真正小,
出门先向四面瞧,
碰到危险把头缩,
躲进硬壳静悄悄。
(3)通过猜谜语引导幼儿猜出自己的朋友。——小猫
三角耳朵胡子翘,
唱起歌来喵喵叫,
白天就爱睡大觉,
老鼠见他吓的逃。
(4)由比比客人形象生动的表演,模仿自己朋友的形态特征,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说出自己的`朋友。——小猴子
(5)通过歌表演引出自己的朋友。——老牛
三、热情帮助 寻找尾巴
1、请幼儿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进行一一对应连线,让幼儿感受成功操作的愉悦感。
2、教师巡回指导。
四、游戏激趣 快乐无限
听音乐玩《找尾巴》的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什么样的尾巴最容易被人抓住,什么样的尾巴不容易被人抓住。
活动评价:
1、帮助幼儿认知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2、让幼儿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食盐地水里溶解了》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辨别常见的几种物质是否溶解在水中,认识溶解的几个特点,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实践“鉴别各种物体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知道什么是“溶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溶解”的几个特点。
教学准备
1、 9种可溶解或不溶解于水的物质。(生活中常见的)
2.实验必备仪器。(烧杯、玻璃棒、聚气瓶、勺子、滤纸、漏斗、铁架台)
3.探究用的表格,1张。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质疑激趣
1、老师讲一个关于溶解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谈谈对溶解的认识。
(二)演示实验,学会操作
1、认识实验仪器
课件展示实验仪器烧杯、聚气瓶、玻璃棒、勺子,了解这几种仪器的作用。
2、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在烧杯内装一定量的水;
第二步:把盐加入水中;
第三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第四步:做好实验记录,汇报实验情况。
(三)亲自实验,了解“溶解”
1、小组分工合作
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组4人,根据各自的'特长,组内分好工。
2、学生实验
学生按步骤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3、小组讨论汇报
各小组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所做实验是“溶解”实验还是“不溶解”实验,说说依据。
(四)分离实验,解释“溶解”
1、认识实验仪器
课件展示实验仪器漏斗、滤纸、铁架台、了解这几种仪器的作用。
2、课件演示实验步骤
第一步:折滤纸:先把滤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把滤纸打开,一面三层,一面一层,跟漏斗一样的形状;
第二步:放滤红:把滤纸小心地放入漏斗内,滤纸要比漏斗低一些,用一点水把滤纸湿润,使滤纸与漏斗紧贴。
第三步:放漏斗在铁架台铁圈下放好一个量杯,再把漏斗放入铁架台铁圈内,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第四步;引流,把玻璃棒的末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将烧杯斜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进漏斗,不能漫过滤纸。
3、学生实验
学生按步骤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哪些物质和水混合后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五)总结实验,拓展延伸
1、解释溶解
观察实验表格,了解溶解的特点,知道溶解是指:物质放入水中后,变成肉眼看不见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的一种现象。
2、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课后研究如何帮冬冬把盐找回来。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方式。
2.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初步学习看图表述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3.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9。
活动过程:
1用游戏与谈话结合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 游戏——找朋友。幼儿随着《找朋友》的音乐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教师:小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喜欢他吗?那你用什么方法告诉他你喜欢他?(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喜爱。)
2) 教师:爸爸妈妈都是怎么喜欢我们的呢?
(3)教师:无论好朋友还是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我们,对我们喜欢的方法也不一样。其实小动物们也有表达自己喜欢的的方法。
2逐一出示图片并引导幼儿看图,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不同方式。
(1)教师:这是谁?小企鹅在哪里?为什么它要躲在爸爸的袋袋里呢?
2)教师:这是谁?你找到小袋鼠了吗?它在哪里?小袋鼠在妈妈的袋袋里会怎么样?
3)教师:蚂蚁宝宝住在哪里?它们的'洞穴是谁挖的呢?
4)教师:这只狗妈妈在做什么?只有一只狗宝宝吗?狗宝宝在吃奶时,表情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在做这个表情时心里怎样啊?
3游戏:爱的密码
教师弹奏《找朋友》的音乐,并改编歌词。幼儿根据歌词里说的动物名称,找到朋友,表达出喜爱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