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精华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小瓢虫
一、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都有了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数学活动比较枯燥,所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经常机械性的学习,学习不够主动。为了让幼儿能更主动的学习,更深入的掌握数的概念,我设计了《小瓢虫》这一带有情境性的数学游戏活动,利用了幼儿所喜欢的小昆虫―瓢虫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能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按小瓢虫身上的点、数的`量不等、颜色不同的特点,让幼儿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学习按二维特征分类。希望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的学习。
二、活动目标:
1、尝试按数量、颜色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体验到数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画有4个点、5个点、6个点、7个点的五彩纸制瓢虫若干。
2、画有4个点、5个点、6个点、7个点的五彩树叶若干。
3、5幢五彩房子、瓢虫妈妈一只
四、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领瓢虫―帮瓢虫挑树叶―帮瓢虫找家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
1、今天,何老师邀请了一群你们的老朋友来我们班里,看看它们是谁?
2、哇,树上有好多小瓢虫呀。它们都长得一样吗?
小结:小瓢虫身上的颜色和点数都不同。
3、那你们知道身上有4个点的瓢虫叫什么吗?(小瓢虫都有自己的名字,它身上有几点就是几星瓢虫了。)
(二)领养小瓢虫
1、那么多小瓢虫,它们都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来找个小瓢虫做朋友吧。(每个幼儿领养一个小瓢虫)。
2、和同伴或客人老师交流一下你领养了一只怎样的小瓢虫。
3、请个别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瓢虫。
(三)挑树叶
1、哇,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树叶)
2、是怎样的树叶呢?(颜色不同、数量不同)
3、告诉你们噢,小瓢虫最喜欢在小树叶上玩啦!
4、我们也给自己的小瓢虫挑选一片小树叶,好不好?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会喜欢哪一片小树叶呢?
5、你给小瓢虫选了一片什么样的树叶?为什么?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棒!都为自己的瓢虫朋友挑选了一片它最喜欢的树叶。
(四)找家
1、天黑了,瓢虫妈妈叫孩子们快回家啦!我们把小瓢虫们送回家好不好?
2、这是小瓢虫的家,看看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是住在哪幢房子的哪里?为什么?
4、现在请你们把小瓢虫送回家吧!
5、瓢虫妈妈开心极了,谢谢大家帮忙把它的孩子们送到了各自的家中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带,隔代亲比较娇惯孩子,养成孩子什么事爱依赖长辈,个别幼儿有爱咬指甲和不喜欢剪指甲的习惯,长长的的指甲里藏有污渍和细菌,在发生争执时会用指甲抓伤小伙伴,结合教材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 认识手的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 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并愿意帮助别人。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参与活动积极性。
4、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认识手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教学难点:感知比较手各部分的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
活动准备
手在做事的图片、宣纸、颜料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手拍拍)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师:小朋友把什么藏起来了?伸出来看看,你有几只小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两只为一双)
二、摸小手
1、 摸摸小手,哪个地方肉肉多,哪个地方肉肉少?
师:肉肉多的地方是手心,肉肉少的地方是手背
2、 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名字叫《手心手背拍拍》。(游戏中老师变换手心手心拍拍,手背手背拍拍,提高幼儿反映能力,从而巩固知识)
小结:手心手背,都是心肝宝贝。小朋友表现得这么好,都是老师的心肝宝贝
三、认识手指
1、数一数每只手有几根手指?两只手的手指一样多吗?
2、比一比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是一样长吗?
最粗的手指是它们的老大,叫大拇指。挨着大拇指的叫食指。最长的站在中间,叫中指。挨着中指的.叫无名指,最细的手指叫小指。
这五兄弟是好朋友它们谁也离不开谁,做任何事它们都是互相帮助
游戏《手指五兄弟》:天黑了,大拇指睡了,食指睡了。。。。
3、 手指都有名字了,还和小朋友一起做了游戏,它们非常高兴要谢谢小朋友,向小朋友鞠躬。咦,手指的后脑勺长的什么?它们什么作用?
指甲可以保护我们的手指不受伤害,但是它长长了会藏许多细菌,我们一定要常剪指甲,还要常洗手,让我们的小手干干净净的,这才叫讲卫生。
四、手的功能
小手可以干什么?(出示图片)檫桌子、喂小兔、梳头、穿衣服等等。我们的小手可以帮助自己做事,还可以帮助别人,还会变魔术
五、延伸活动:
手印画,用沾上颜色印在宣纸上(小鸟、仙人掌、螃蟹)
活动结束洗小手
此活动主要通过手指游戏让幼儿了解掌握手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活动的各环节紧凑、生动,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积极性高,师幼之间的互动以及活动延伸达到教学的目的。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能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2、知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能帮助动物找到合适的家。
二、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的图片,天空、森林、水的背景图片、头饰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片(第一幅),看看是什么呀?
幼:鸡蛋
师:鸡蛋它怎么啦?
幼:伤心流血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为什么会伤心流血呢?(请三个孩子回答)
教师小结:噼噼啪,小蛋壳裂开了,钻出一只毛茸茸的鸡宝宝,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去散步,刮风了,鸡妈妈张开大翅膀,鸡宝宝赶快钻进去,这就是它的新家呀。
2、出示小蛋壳哭的图片
师:小蛋壳怎么啦?
幼、哭了
师:它为什么哭了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请三个孩子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鸡宝宝离开小蛋壳了,它觉得很孤单,于是它决定再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你觉得它能找到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它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二)、欣赏课件《小蛋壳》。
1、师:小蛋壳来到了哪里?遇到了谁?(如果先说出小蜜蜂,可以请幼儿说在哪里遇到了小蜜蜂,请三个孩子回答)
师:那小蛋壳会说什么呢?(两到三个孩子回答,不管小蛋壳说什么教师都要追问下去)教师小结:小蛋壳来到大树旁,看到一只蜜蜂在采花粉,小蛋壳说“蜜蜂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小蜜蜂说“谢谢你,小蛋壳,我不是蜜蜂宝宝,我是蜜蜂阿姨,我的家在大树上,那个圆圆的蜂巢就是我的家”
师:小蛋壳说了什么呀?谁来学一学?(请两三个孩子)小蜜蜂又是怎么回答的?(请三五个孩子)好,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蛋壳说“、、、”小蜜蜂说“、、、”
2、师:小蜜蜂的家在蜂巢上,看来不能做小蛋壳的宝宝;出示ppt图片提问:(提示举手回答)你们看小蛋壳又遇到了谁?谁知道小蚂蚁的家在哪里?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呢?(1.说得出:小蛋壳说:“蚂蚁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2.想想看小蛋壳会说什么呢?)“小蚂蚁会说什么呀?(说不出: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啊?(住在泥洞里的))
教师小结:小蚂蚁说:“谢谢你,小蛋壳,我不是蚂蚁宝宝,我是蚂蚁姐姐,我的家在田埂上,那个小小的泥洞就是我的家。”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蛋壳说“、、、”小蚂蚁说“、、、”(男孩子来做小蛋壳,女孩子来做小蚂蚁,男孩子站起来说)
3、师:这会儿小蛋壳遇见了谁?他们会说什么呢?
幼:小蛋壳说“、、、”
师:那小青蛙说什么呢?(播放录音,请一两个孩子重复青蛙的话。(师幼对话:师做小蛋壳说:“、、、”孩子做小青蛙说:谢谢你,小蛋壳,我不是青蛙宝宝,我是青蛙哥哥,我的家在前面的小池塘里”)
4、师:我们看一下小蛋壳又遇到了谁啊?
幼:小蜗牛
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小蜗牛说“小蛋壳,我有家呀,你看,我的家在背上呢”)(请你和旁边的小伙伴组成一组,一个做小蛋壳,一个做小蜗牛,轻声地学学他们怎么说的?(幼儿自由交流,师下去指导4~5对)
师:好,坐神气了,有谁愿意上来表演的?(准备一个小蛋壳头饰,一个蜗牛头饰)
四、游戏结束:小动物找家
师:“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家在那里,可是这里有群小动物迷路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这里有天空、草地和池塘,我们看看它们回哪个家呢?”
中班教案 篇4
目标:
1.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巩固对几种昆虫主要特征的认识。
2.创意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所喜爱的昆虫,体验制作的快乐。
准备:
多媒体:电视机、摄像机
幼儿搜集来的昆虫资料
益虫、害虫版块
昆虫模型
各种制作材料
过程:
一、由看录像引出话题: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看一看,这是在什么地方拍的?你在那儿看到了什么?
二、交流分享自己对昆虫的认识:
1、同伴间相互交流:前一段时间,我们大家在幼儿园和自己家里,同老师以及爸爸妈妈也了解了一些有关昆虫的知识,有的小朋友自己画了下来,有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从网上把昆虫的知识下载了下来,也有的小朋友利用休息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买了昆虫的书来了解昆虫。今天,老师把大家收集来的`资料都展示出来。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那么你就拿着自己的资料去和朋友们聊聊吧!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看,昆虫们都来到我们班大聚会了!听,昆虫们在说:“小朋友们,你了解我吗?你能大胆地介绍介绍我的特征吗?”
三、区分益虫和害虫:
师:我是蜻蜓,刚才小朋友介绍我时已经说了“我是益虫”,那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昆虫也是益虫?哪些昆虫又是害虫呢?请小朋友们来给我们分一分,益虫的放这里,害虫的放那里。我们分两对,女孩子到这里来分,男孩子到那里来分。
我们来看一看,分的结果怎样,有争议的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想办法搞清楚。
四、动手制作:
瞧,我们秋天的版面上缺了什么呀?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制作的材料,先想好“我要做什么昆虫”,再开始做,好,现在大家开始行动吧。
五、我们一起让自己制作的昆虫走进秋天的景色中去吧。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中,了解小狗吃葡萄的整个故事情节,懂得吃东西不能太快,要慢慢吃的道理。
2、在观察理解中,知道小狗"吐、跳、翻跟头"等图符的意思,并愿意大胆的用语言或非语言进行表达和表现。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大屏幕、多媒体课件、话筒,图片三张
活动过程:
一、激趣教
师:最近,我们认识了许多水果,那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幼儿泛讲)
教师:(出示大屏幕上的小狗形象)有一个动物朋友,它也很喜欢吃水果,看看它是谁?我们跟小狗打个招呼吧,小狗你好!(打招呼)小狗特别喜欢吃一种水果,你们来猜一猜可能是什么水果?
教师:(出示大屏幕:葡萄)这是什么水果?
二、说说讲讲教
师:小狗很喜欢吃葡萄,一天,狗妈妈给小狗买来很多葡萄。小狗啊呜啊呜大口地吃着,越吃越开心。可就在这个时候……(话外音:哎呀,不好了,呜呜呜,我把葡萄核吃到肚子里去了。呜呜呜……)
教师:发生什么事了?小狗为什么哭呀?
★小狗怎么会把葡萄核吃到肚子里去的呢?(动作体验)
★现在葡萄核吃到肚子去了会怎么样?这可怎么办?
过渡:教师:刚才你们想了那么多好办法,真聪明,不知道我们的小狗会想什么办法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三、自主阅读图片
★幼儿自由阅读三张图片。
(阅读后)教师:刚才你们看到小狗用了什么办法?(小狗跳、吐、翻跟头)教师:从哪里看出来小狗在吐、跳、翻跟头?(同步)小狗为什么要张大嘴巴吐啊吐?
小狗为什么要用力地跳啊跳?
小狗为什么要使劲地翻跟头?
小结:是呀,小狗张大嘴巴吐啊吐,可是葡萄核没有吐出来,小狗用力地跳啊跳,可是葡萄核没有跳出来,小狗使劲地翻跟头,可是葡萄核还是没有掉出来。(师生共同讲述)教师:这个时候,小狗怎么了?
(话外音:小狗:呜呜呜,妈妈、快来帮帮我,呜呜呜,妈妈、快来帮帮我,……)教师:妈妈会想什么办法呢?
教师:葡萄核拉出来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葡萄核拉出来了,妈妈会对小狗说什么?
妈妈还对小狗说:"以后吃东西要慢慢吃,不能太快了"。
教师: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吧。
四、完整欣赏。
:
从幼儿的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能积极自主地与图片进行互动,并构建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可见在集体教学中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权,不仅能尊重幼儿的'喜好,而且还能为不同能力、不同思维方式及习惯的幼儿,依据自己的经验构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当然,由于幼儿阅读经验的贫乏,幼儿在基于自身经验基础上获得的阅读感受可能是零散的、片面的,但幼儿其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个性却正是在这种点滴积累中不知不觉地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影响,正确感知5-10的数。
2.能理解数的意义,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并积极与材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卡、实物卡若干,信封若干(其中的大信封上贴有动物头像和数字5-10)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师: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公园里的小动物想请我们去玩,你们高兴不高兴?那请小朋友 想一想带什么礼物给它们呢?
春姐姐手捧信封来到活动室:小朋友,前天我在动物园听动物们说,它们最想看你们把数与实物配对的本领,瞧,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准备的是什么礼物(信封)
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数与实物的配对
这个信封上有几个三角形?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信封上是几个三角形就放数卡几)
请一幼儿到前面来操作。
2.我们再来看这个信封,上面是数字,里面放了许多实物,它要我们做什么呢?请小朋友动脑想一想,幼儿相互讨论。(数字是几就放几个实物)
3.吆,这个信封上有数字,里面放了笔和纸,要我们做什么呢?(要我们看数在纸上画上相应数量的自己喜欢的东西)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操作。
三、幼儿分组操作
1.介绍做法及要求:幼儿每人拿一信封,先看清信封上是几个图形就放几的数卡,是数字几就放几个实物卡。
2.教师个别辅导。(教师可用抽卡片形式帮助幼儿将数与实物配对)
3.幼儿互相交流、检查。(说说信封上是是数字几或是几个实物卡,里面就放几个实物卡片或数字几)
4.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测。(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讲讲为什么这样放,其他幼儿帮助检测操作的对不对,若不对则帮助纠正)
5.奖励每人一颗五角星。
四、游戏:送信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及要求:全体幼儿到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
2.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的是否正确
4.全体幼儿随音乐《逛公园》,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在巧手区、操作区放一些信封、卡片、实物图片,鼓励幼儿积极去探索。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空间概念是事物的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应,复杂且不宜理解,因此根据中班年龄特点,通过在学习了感知方位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语言《我的朋友在哪里》。通过情景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参与其中,让抽象的空间概念在具体的运用中得到理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方位词。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掌握方位词,并初步学会正确、灵活运用。
2)、培养幼儿空间感知能力。
3)、让幼儿区别物体自身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此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正确地运用方位词表述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难点:是能在创造性的游戏中灵活的使用方位词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
活动过程
一、用玩具作为引子,让幼儿很快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1.老师将玩具藏起来,请幼儿寻找并说出是在哪里发现玩具的,直接把幼儿引入到方位词的学习中。
2.通过与小动物的嬉戏,进一步从自身感知方位,激起幼儿强烈的兴趣。
二、通过挂图,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观察方位。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图中有只小白兔它在干什么?哦,它告诉我,今天天气好,它在和好朋友玩捉迷藏呢。可是,它找了很久也没找着它的好朋友,你们帮帮小白兔好吗?幼儿能用语言较为清楚地进行描述。
三、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方位词的`认识。
1.第二天,兔妈妈告诉小白兔我们要去旅行,可小白兔告诉妈妈,昨天和朋友玩得很开心,我想在出发前和它们告别,兔妈妈说:“好吧”。
2.出示挂图,提问,小白兔的朋友住在它的哪个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四、律动,让幼儿从自身出发感知方位。
音乐活动《举起你的右手摆一摆》跟着老师一起律动,进一步加深对方位词的概念。
五、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同说说家中物品的方位。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源于幼儿都熟悉且喜爱的一项活动---吹泡泡。幼儿吹吹、玩玩中发现了许多的秘密,例如:泡泡是圆形的、泡泡容易破、泡泡有大有小等。同时,产生了疑问:什么样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吗?因此,设计了这一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游戏充分调动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积极思维,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尝试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活动中,运用了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活动围绕对吹泡泡工具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用图画进行记录,对自己的探索或发现进行梳理与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中班幼儿动手能力有所增强,但记录的机会并不多,经验有限;对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画出简单的图形。因此本活动将记录的方式设定为绘画的方式。让幼儿初步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以符合中班幼儿现有水平与能力。 此次活动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幼儿更深层的探究“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欲望。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将“尝试运用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确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初步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圆形(每人一个),三角形、正方形、心形……(每组若干)。
2、水彩笔、记录纸若干。生活中常见吹泡泡工具若干。
3、黑板、泡泡水、抹布。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引入课题。 出示“吹泡泡”工具,激发幼儿吹泡泡的兴趣。
二、创设自由探索空间感知体验“泡泡的特性”。
1、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吹泡泡工具(圆形工具)边玩边探索:“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互相交流探索结果。(泡泡是圆形的、易破、会飞、对着太阳是五颜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时是半圆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等等)
3、引导幼儿发现吹泡泡的工具的形状及泡泡的形状(都是圆形),为问题的提出做铺垫。
三、大胆猜测,讨论预想结果。
1、问题提出:“圆形的工具吹出圆形的泡泡,那三角形的工具会吹出怎样的泡泡呢?” “方形、梯形的工具又会吹出怎样的泡泡呢?”
2、幼儿讨论并将想象的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四、幼儿试验、观测并记录。
1、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在玩中验证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的形状。
2、并在想象结果的旁边记录验证结果。
五、表达交流探索结果
1、幼儿相互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小组)“你用的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2、幼儿共同交流、表现、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想象吹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吹的泡泡又是什么形状的?”
3、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总结。 总结得出:吹泡泡的工具形状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六、活动延伸:
(与生活相结合,将幼儿探究兴趣推向深入。) 出示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引发幼儿思考:“这些东西又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为幼儿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得出了泡泡不随吹泡泡器形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永远都是圆形的。活动中教师以巧妙地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 在玩中学,玩中乐,最终达到了探索发现的目的。活动中幼儿的记录起到了良好的梳理作用,符合幼儿的能力发展。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例如:对幼儿前期经验了解不够,有个别幼儿不会吹泡泡,导致其后面活动无法进行。虽进行指导,但占用了一些时间。影响了此幼儿的活动的积极性。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09-19
中班教案(经典)10-27
中班教案[经典]07-24
(经典)中班教案07-24
中班教案【精选】07-24
(精选)中班教案07-22
中班教案[精选]08-18
[精选]中班教案08-30
【精选】中班教案08-24
中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