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实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 2。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具准备:朗读带、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先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请翻开课本110面(出示挂图)谁能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刚才大家都不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听唐低诗人刘长卿是怎么说的(播放古诗朗诵带)大家认为他说得好不好(好)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他写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出示小黑板)
1、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是现在的河北河间人,刘长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这首诗是刘长卿被人们传送的名作。
2、解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生读一遍、正音、全班再读一遍);逢:遇 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3、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待会儿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读完后)他有没有读错的音呢谁来说说,
4、 学习生字:这一课当中总共有6个生字,谁来说一说你要怎样记住他们,分别要注意什么(逢:第三笔要写成长点;芙:读fu第三声不读fu第二声;蓉的音与下面的容同音;暮的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贫的上面是分不是今或令;吠的右边是犬表示狗叫一点不要忘记写)大家都说得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你们把这首古诗多读几遍。(学生自读古诗)
5、自学古诗,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相信大家读了古诗后对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请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给同学们说说,现在前后桌四个人一组,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写出每一句诗的.意思。最后选一位代表起来回答。
6、汇报自学成果(每一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讲述)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听到了狗叫声
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7、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相信根据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再发挥你们的合作精神解决以下问题(出示小黑板)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如果你是诗人你此时是什么心情(焦急))什么地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感到行程怎样(艰难))诗人看到哪些景物?听到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主人家非常贫穷对他非常同情)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请想象一下他贫苦的生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生活画面。(可以从主人的穿着、饮食、家具陈设等考虑。)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人归来了?出去做什么了?诗人对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主人可能出去躲债,借债,为生活奔波劳作了吧!表现了诗人对主人的同情,在当时是不是只有芙蓉山主人家很贫穷呢,其实人民的生活都是很痛苦的,哪像我们现在这样能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上课,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每一分钱都是你父母辛苦而来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乱花钱浪费粮食,像上星期六年级的一位同学馒头不吃就把它扔掉这样可以吗?)
8、汇报讨论结果
9、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听朗读带: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朗诵这首诗的要注意模仿(可小声跟读)<2>。学生自由练读:现在你们自已试着读读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听<3>。表演朗读。
10、讲堂作业(当堂背诵古诗看谁先背完)刚才你们都读得不错,那能不能在这节课之内就把它给背下来呢?剩下的时间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看谁背得最快。
板书: 日暮 苍山 天寒 白屋
风雪夜归图
柴门 犬吠 风雪 归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按照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作者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的心情变化。
3、通过感悟文章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感情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教学难点:
从小作者心情变化的描写中比较两次爬树的不同,渗透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朗读法,对比法,自学法,合作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主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平时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里玩呢?生汇报:我和爸爸妈妈到花溪公园玩。妈妈带我去天佑城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顺峰山。在家乡时爸爸带我爬过村边的大榕树。……
2、引出课题。
3、审题。从课文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你想进一步了解什么?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什么?
生:我了解到作者通过写我学会了爬树来体现爬树的乐趣。我知道这是一写事的文章。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想像爸爸教我如何爬树?
师:你为什么要用上“想像”?
生:因为我爸爸不要说教我爬树,就是我要出去玩他都不准,说不安全,何况这里也没有树爬,所以只能想像。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水渠qú 桧guì树 槭qì树 凹āo进去 恍huǎng惚hū
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说说你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词语?
大呼小叫 热身赛 莫名其妙 恍恍惚惚 盘算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学生浏览课文,看看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又记叙了哪些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板书小提纲——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
三、自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变化?小组内阅读交流。
(二)集体交流,共同品读。
1、围绕本单元主题“乐趣”,查找文中能表示“乐趣”的相关语句。
(爬树“非常舒服”“很快乐”“很舒服”等语句,明白了这种感觉来自树,来自树上能看到而在地上看不到的景致,也来自“爬”的过程,来自爬树过程中体会到的父子情。这便是爬树的乐趣。)
2、交流:爬树前“我”的心情怎样?
(“我开始担心起我能不能爬上树,爬树要有什么本事,要不要带一些手套、护膝”这句话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担心”。)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担心。
4.交流第一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紧张地爬上树杈,手死死地抓住,腿不顾一切地翻下去,肚皮和胸脯全都不敢松劲地树身上······”),抓住“爬上,抓住,翻下去,贴在”等描者动作的语句体会。
5.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板书:紧张。
6.交流第二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
(“不知怎么的,我越来越觉得身子底下的树干很亲切似的,我贴着它,抱着它,抓着它,好像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有时,还会觉得它是活的,而且很温暖,不像爬铁管那样令人发抖。······我的四周都是枝条、绿叶,我像只猛兽,站在地球上!”)
7.学生交流,老师板书:自豪。
8.比较:第一次爬树和第二次爬树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爬树:大呼小叫,像动物。
第二次爬树:觉得亲切,像猛兽。
9.交流爬树后作者的心情。(围绕课文第19—22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
10.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四、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1.结合课文中的疑问句“人在树上真的很舒服。为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的主题。
3.引导学生深思:现实生活中“爬树”不太可能,那么应该怎样回归自然呢?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想与?
4.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5.课堂。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仿写一习作:《爸爸带我去 》或者《××带我去 》。
六、板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树
爬树前 担心
第一次爬树 紧张 回归自然
第二次爬树 自豪 热爱自然
爬树后 快乐 保护自然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记住5句名言。
2、读懂短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
二、教具准备:插图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名句,自悟,每个句子写的什么?是什么意思?
2、指读名句,讨论交流每句写什么,谈理解。
(1)人要立下高远的志向。
(2)人要立志,才能成就事业。
(3)要做到言行一致,才是人崇高的美德。
(4)人死不可惜,但可贵的是在历史上留名,光照后人。
二、阅读短文
1、出示阅读提示
(1)读短文了,把短文的语句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天和地传说中是怎么样创造出来的?盘古死后,他的身体都变成了什么?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教育?(学生自读)
2、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短文,说说短文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盘古开辟了天地,他独自支撑天和地,最后累死了。)
(2)思考2题(学生回答,师生评议)
(受到的教育:学习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3、总结,扩展。
(1)说说从这个故事联想到哪些人,哪些事?
(2)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我们从中获取了很多知识,今天,我们开一个古诗朗诵会,在了解古诗内容的同时,从中领略古诗的韵律美。
二、明确要求
自读“要求”,交流。明确:
1、朗读自己选定的诗歌,读出诗人应表达的感情。
2、评一评,看谁朗读的最有感情。
三、组内朗读交流,互相评议。
四、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在班上交流
五、评一评:看谁朗读的最有感情
第三课时(习作)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练习看图想象写故事。首先我们来看本次作文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了解作文要求
1、自读课本“习作”的要求内容。想想:本次作文向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2、集体交流
(1)观察一、三副图画,想想图画之间有什么联系?
(2)想象第二副图画内容该是什么?把三幅图画连起来,编一个故事。
(3)按顺序写下来,语句要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三、指导“说作文”
1、学生按作文要求,自己观察,想象。
2、交流
(1)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四、写作成文
把刚才说的内容写下来,注意修改和补充,使之符合作文要求。
五、作业
把作文改好抄在作文本上。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草、的、空、灯、过”5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撇”。
2、正确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课文。
2、正确读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里、星、么、入、太、中”
2、用以上字口头组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正确读课文,师注意正音。
2、出示生字,学生在文中画出,认读。
“草”是平舌音,“珠”和“着”是翘舌音。空”“晴”“盲”等字是后鼻音。学生反复认读。
“的”“与”“着”应读轻声,在朗读中师进行指导。
3、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草”与“空”是上下结构,“的”“灯”是左右结构。
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2)指导书写:注意“的”“空”“过”等字的“点”。“灯”的'火字旁与“火”字进行比较,注意笔画的变形。
(3)学生书空,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2、展开一定的想象,能背诵课文。
3、培养人文情怀。
重点难点:
1、掌握字义,朗读课文。
2、展开想象,学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指名板写。
3、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文。
1、指名朗读,齐读课文。
2、师领读,注意停顿,本课的句式基本相同,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露珠/是小草的/眼睛
3、学生反复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生字词不达意意及课文的表达方式。
4、听录音,试背诵课文。
三、拓展。
1、领读诗句的时候,可借助图画,展开联想。
2、讨论:我们应怎样帮助盲人爷爷。
3、学习课文:“————是——————的眼睛”的表达方式,补充句子。
如:窗户是楼房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
花朵是树林的眼睛,萤火虫是星空的眼睛。
路灯是街道的眼睛,月亮是夜空的眼睛。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补充句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10-22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8
语文教案【经典】10-03
(精选)语文教案08-31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语文教案(经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