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优选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体
布料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注意事项: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
知识背景材料: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从游戏中,培养幼儿大胆思考探索的能力,以及幼儿敢于探讨、乐于提问的意识。大胆猜想,找出问题解决办法,如何进行验证。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瓶中取水的兴趣并且愿意参加到操作活动中。
2.能开动脑筋,大胆猜想可以使瓶中水上升的材料,并进行验证。
3.探索不同的材料使水面升高的程度不同。
活动准备:
表面圆滑的石子一碗、沙子一碗、碎纸片一碗、装有相同水位高度瓶底部大上部小的瓶子每组3个、记录表格一人一张(见附录)。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如何帮助乌鸦喝到水?
教师:今天天气可真好!乌鸦和小伙伴们一起出来玩,一路上又跑又跳出了满身的汗,它口好渴,想喝水,在周围找了好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它看着瓶子里水,心情好低落,因为瓶子里的水太少了,他喝不到,伤心地哭了起来。小朋友们,你们想一个办法帮助小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
2.幼儿展开想象,大胆猜想“取瓶中水”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猜想,进行总结记录。
教师:小朋友们快快转动你们聪明的大脑,现在瓶子中只有半瓶的`水,距离瓶口太远,乌鸦贝贝用嘴根本喝不到。大家想一想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到乌鸦贝贝喝到水呢?
教师:现在有没有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想出的办法呢?
(幼儿举手发言,教师给予肯定,作总结)
(2)教师引导
教师:刚刚小朋友们想出的办法是让瓶子中的水升高到瓶口,给里面放石子、沙子,这样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
(3)继续讲述故事,验证幼儿猜想,引出实验内容。
3.选取材料,瓶中取水。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以下几种材料有:石子、沙子、碎纸片,小朋友们想一想哪种材料可以投放到水中,使瓶中水升高呢?小组商量一下。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该选取哪种材料呢?每组商量,每人选一种材料。
教师:现在老师已经把材料全部放到桌子上了,那我们就开始动手做实验吧,小朋友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把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都放到瓶子里。记住了吗?
(2)幼儿动手操作,将材料投放入装有相同水位高度水的瓶子中。
教师:好,老师还给每一小组都准备了一张表格。小朋友们把你们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如果瓶中水升高画“√”;如果瓶中水无变化画“”。大家一定要做好记录。一会儿老师请做得好的小朋友跟大家分享你们的实验结果。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呢?有没有人想分享一下?
(小朋友举手发言)
(3)小结:通过实验观察,幼儿发现,石子、沙子会让水面上升;碎纸片不会让水面上升。
4.集体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
活动延伸:
教师:那聪明的小朋友下课后好好想一想,什么材料可以使水面降低呢?
活动反思:
1.选材上的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乌鸦喝水》趣味性强。以故事《乌鸦喝水》引出让幼儿反思的问题“怎么帮助乌鸦河道瓶子里的水?”、“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投入了石子,乌鸦都能喝到水吗?”从而进行了相应的操作活动石子与沙子、碎纸片放入水中产生不同现象的反思。本次活动的选材符号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操作性强,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2.目标设定及材料准备上的反思
目标制定合理。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及认识水平,从能力、情感、知识三方面着手。且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将活动目标中重、难点有意识的在各个环节中突破。
在这次活动开展过程中,准备材料不够充分,每组在操作时,出现了石子、沙子放进瓶中太慢,投放时部分幼儿还总是洒落到地上,应该给每组准备一个漏斗,引发幼儿思考,漏斗有什么用,提高幼儿操作效率。其次第二次操作时教师只需为每组准备一份水,集体观察操作即可。
3.过程的反思:
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递进,分层落实的教学特点。从听故事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碎纸片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集体点评六个环节。但幼儿教师材料上准备的失误,科学效果不明显,幼儿体验到的科学成果感知不深入。幼儿在实验操作时都很专注,主动发问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逐页细致地观察画面,理解放事内容,感受小猫的机智勇敢。
2、初步了解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知道狮子上当的原因。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我探索我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认识小猫和狮子吗?你觉得是小猫大还是狮子大?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只小猫却说是自己大,狮子小,而且狮子最后也同意了这个观点,这是怎么回事呢?看了书,你就知道啦!
二、集体阅读《小朋友的书·我探索我快乐》第15~16页“小狮子照哈哈镜”,理解故事内容
1、明确看图的顺序
2、逐页观察图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三、幼儿边看书边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主题是镜子,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有关镜子成像的`原理,而是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形象作为情景、以孩子们对放大镜及哈哈镜的原有知识经验作为载体,层层深入,引导孩子探索、发现有关平面镜的成像问题。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整个活动都能在我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与探索,整个活动的目标达成度比较高。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了解老虎的习性、生活习惯、外形特征等。
2.能学用相关的词语(潜伏等)描述视频中的见闻。
3.有老虎是保护的概念和意识。
活动准备:
老虎图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用原有经验描述自己知道的老虎
1.故事里的大老虎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
先是粗暴,后来是有爱、善良。
2.真正的大老虎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
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二、了解老虎的外形特征
1.老虎是怎样的`?
外面看得到的叫长相,也叫外形。用黄色的老虎头表示。
2.除了这个,老虎还是怎样的?
蓝色老虎头:行动(如吼叫)
红色老虎头:食物(如吃肉,喝水等)
三、出示视频,观看并讲述
1.请小朋友们先看看,看了请你说说视频中的老虎是什么样的?
尖锐的牙齿
耳朵在动
2.完整讲述捕食过程
(1)准备行动(学习潜伏新词)
(2)老虎很会动脑筋,是有智慧的动物。
(3)潜伏--潜行--奔跑--潜伏--捕捉
3.老虎宝宝
老虎是怎么对宝宝的?
引出粉色老虎头:家人
4.绿色老虎头:老虎的生活环境
延伸: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环境
四、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帮助幼儿总结学习方法。
五、老虎是保护动物。
老虎生活在什么地方?(东北虎、华南虎)
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有老虎?
为什么要保护老虎?(延伸到课外)
科学教案 篇5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电动玩具
1.在操作中感知电动玩具的共同特征――有电源才会动。
2.初步了解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进一步激发对电动玩具的好奇心,发展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孩子自带一种或两种电动玩具,各种型号的电池若干,受潮的电池5~6节,废电池若干,大盘子五个,安装电路图一张,电动霸王龙一只,关于电池污染环境的报道,废旧电池回收箱一只,小恐龙粘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教室里有这么多电动玩具,我们来开一个电动玩具运动会吧。
1.幼儿各自选一个电动玩具,让它动起来。
设问:你的玩具动起来了吗?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自由回答)
2.出现问题:许多小朋友说打开开关就动起来了,可是为什么有些小朋友的电动玩具开关打开了还是没有动起来?
3.解决问题:使不动的玩具动起来。
(1)打开下面的“肚子”看看里面有什么?(有的有两节电池,有的只有一节电池,还有的没有电池)得出结论1:有两节电池的一打开开关玩具就动了。
(2)少了一节电池怎么办?(幼:再装上一节)
(3)有了两节电池还是不会动,为什么呢?(幼:电池的大小不一样。)得出结论2:装上两节一样大小的电池,打开开关玩具就会动了。
二、师:运动会真热闹,吸引了另外一些电动玩具来参加运动会。请小朋友也帮它们 动起来。
1.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投放的玩具。
2.出现问题:有的会动,有的又不会动了,为什么呢?
3.探索问题:打开“肚子”看一看,都有两节相同的电池,为什么有的会动,有的不会动?
4.比较电池的安装方法:方向不一样。
5.解决问题:学习正确安装电池的`方法。
(1)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出示电路图:平平的尾巴对着弹簧, 突出的嘴巴对准平平的尾巴。
(3)幼儿对不会动的玩具进行改装,理解正确的安装方法。
6.玩具总动员――正确操作电动玩具。
三、师:热闹的运动会引来了霸王龙,谁来帮它动起来?
1.出现问题:装对了电池,打开了开关还是不会动,为什么?(幼:电池有皱纹)师:我看见有人把电池掉在地上,拖地时弄湿了。
2.找到原因:电池受潮,漏电了。
3.解决的办法:换新电池,保护电池不受潮。
4.师:怎样爱护电池?(幼:不用的时候关掉,节约电源;不让电池受潮;不摔电动玩具……)
5.师:我还有一个好办法,不用时拿出电池存放到瓶子里,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
四、师:换上新电池,霸王龙真的动起来了。它带来了许多小奖品,想搞个有奖竞猜,谁来回答?
1.问题:废旧的电池怎么处理比较好? (幼儿自由回答,并当场奖励恐龙粘纸)
2.请幼儿听一听《钱江晚报》上的报道《从身边做起――收集废旧电池》。
3.出示环保回收箱,请幼儿把废旧电池放入回收箱。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出生的基本方式--胎生、卵生,有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2、能分辨常见动物的出生方式,会进行正确的分类。
3、对动物感兴趣,乐意关爱动物,有继续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2、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图片若干。
3、课件-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动物宝宝找妈妈,了解胎生动物的特点。
1、听音乐,模仿动物。
(1)教师:教师:宝贝们,你们真能干!所以今天有三个动物朋友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2)听!他们来了,幼儿猜测它们是什么小动物,它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找妈妈。
(3)依次播放小猫走、小兔跳、小马跑音乐,幼儿模仿,在背景图中,找到猫妈妈、兔妈妈和马妈妈。
2、通过找妈妈,初步感知宝宝与妈妈在外形上的相似性。
(1)教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们长的很相像,就是大小不一样。
(2)观看熊猫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熊猫是怎么出生的?熊猫出生的时候,和妈妈长的怎么样呀?
小结: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妈妈给他的养份慢慢地长大,最后直接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
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
二、观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特点。
1、课件演示
(1)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小鸡出生的时候,是什么呀?(鸡蛋)之后怎么变成小鸡的?
(2)师幼共同观看小鸡的出生过程
鸡妈妈一开始生出的是什么呀?
后来小鸡又是从哪里出来的?
你还能想出哪些动物也是这样出生的呢?
(3)教师总结:像这种吸收卵里面的营养,出生后经过孵化,才发育完全,这种出生方式叫做卵生。
2、比较小马和小鸡的出生图,初步感知其中的区别
三、幼儿小组合作,感知判断。
1、幼儿操作,判断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动物宝宝,请小朋友来判断一下,谁是卵生宝宝,谁是胎生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教师:这次活动我们学了许多知识,知道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还有很多动物不属于这两种生殖方式,小朋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这些动物的资料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沉”和“浮”。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
活动准备:
1、盛有水的大盆。
2、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铁钉。
3、纸、笔。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一猜老师准备的这些东西,如果放到水中会怎样?
2、请幼儿将这些东西(塑料玩具、木片、石子、铁钉)依次放到水中,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在室内搜集各种材质的物品,将它们放到水中,观察它们的变化,并将实验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记录下来。
4、各组幼儿表述本组的记录,教师将结果在黑板上进行统计。统计出哪些物品沉到水底,哪些物品浮到水面。(通过统计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沉和浮与物体本身的.材质有关。)
5、为什么有的物品会浮到水面上,有的物品却沉到水底?
请幼儿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6、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情况进行
分享:
请幼儿说说自己对哪些物品做过沉浮实验,实验结果如何。
活动:
1、幼儿乐于参与实验探索。
2、幼儿发现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材质有关。
科学教案 篇8
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准备:
1、毛巾、海绵、布、吸水纸、纱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花,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等)
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许多水,可是它们现在住在小盘子里太不舒服了,它们想搬到宽敞的`大盆子里,怎么办呢? 它们想考考你们。不用倒的办法,用小盆子旁边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那植物能不能吸水呢?)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叶渐渐由下向上变红。
2、“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红了的“小细管”。
4、幼儿欣赏图片(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百合花等)
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
5、讨论:毛巾、海绵、纱布,吸水纸里有“小细管”吗?
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等才会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白色纸花变成彩色的花呢?
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结束。
幼儿将彩花送给树妈妈,给树妈妈打扮。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瓶子的大小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
2.感知蜡烛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和与人们的关系。
3.能在活动中大胆想象探索实验原因。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见过蜡烛燃烧的经验
物质准备:蜡烛大小不同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以给同伴过生日上午活动,引出活动的兴趣。
教师为幼儿提前过生日,通过点蜡烛,吹灭蜡烛引出下面活动。
二、探究问题,大胆想象探索实验答案。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探索
小结:原来,有风就可以把蜡烛吹灭。
2.出示瓶子,提出问题,怎样用瓶子把蜡烛熄灭?
提问: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样东西,看,瓶子,
想个办法看看能不能用这个瓶子把蜡烛熄灭呢?
小结:把蜡烛放在瓶子里,没有氧气就不着了。
三、动手操作实验,交流实验结果,了解空气是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1、出示瓶子,教师讲解实验注意问题。
提问: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过程有什么变化?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实验过程,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1:你的蜡烛灭了没有?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蜡烛熄灭的?
提问2:我们发现原来这个盖子盖上去蜡烛就会熄灭,想想为什么?
小结:原来把瓶子盖住之后,外面的空气跑不到瓶子里面去,然后蜡烛燃烧把瓶子里的空气一点点燃烧掉了,最后蜡烛就熄灭了,说明了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四、进行谁的蜡烛燃烧时间长的游戏比赛,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1.讲解游戏规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要比赛了,比赛之前要将规则,那我的`规则就是把你的蜡烛点燃后放到自己的桌子前面,然后我说开始的时候,我们统一把瓶子盖下去,盖下去的时候我们就要数数,刚刚你的蜡烛燃烧到5熄灭了之后,说明你的蜡烛燃烧到了几呀?5,我们用计数的方式,比一比,看一看谁蜡烛燃烧时间长,好不好?
2.交流比赛结果,探索实验过程,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的长短。
我们看一看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燃烧到55,有的可以燃烧到19就灭了为什么?
小结:因为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空气越多,蜡烛燃烧时间越长,所以这个游戏关键在于瓶子,瓶子越高,装的空气就多,蜡烛燃烧时间越长。
五、玩“拯救火焰”游戏,了解空气是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提出问题。
我们玩一个游戏,叫拯救火焰,我们把自己的蜡烛再次点燃,点燃之后盖上瓶子,你看一看你的蜡烛快要熄灭的时候,有没有办法让它再次燃烧起来?
2.幼儿动手操作探究,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为什么把瓶子拿开,蜡烛就会燃烧?
小结:瓶子里的空气快要燃烧殆尽的时候,我们猛的一拿瓶子,外面的空气迅速跑到里面去了,然后蜡烛就又可以燃烧了起来了。
六、观察不同种类的蜡烛,感受蜡烛的多种用途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我们今天玩了好多燃烧蜡烛的游戏,知道了很多蜡烛燃烧的秘密,今天老师还带了别的蜡烛,你们去看一看。
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不同的蜡烛,它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小结:老人过生日用的蜡烛,可以开花有声音;这叫电子蜡烛。你看蜡烛种类有很多,作用也不同,刚才我们说的风景蜡烛,电
子蜡烛,都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过生日需要它,有时候可以给我们营造很温馨的氛围,也可以照明,,可以装饰我们的家,把我们的的家装饰的更漂亮。
七、活动延伸:
教师在区角投放各种大小高矮胖瘦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继续探索不同的瓶子与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鼓励下探索糖果的种类,知道糖果有很多种。
2.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糖果、糖果盘。
2.白纸、双面胶、湿巾等。
3.游戏册《五彩的糖果》。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拿出一颗糖,问:小朋友知道老师拿的什么么?
(糖果)你们都爱吃糖果么?(爱吃)今天老师带来了 许多不同的糖果,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吧。
二、教师将不同种类的糖果摆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种类和形状
教师提问:“这些糖果都是什么颜色形状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糖果有各种各样的,有圆形、长方形等。
二、游戏:糖果分类
1.请小朋友将糖果分类,将一样的糖果摆放一起。
2.品尝糖果,表达感受。
让幼儿自己剥糖纸,品尝糖果。
师:你们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糖果吃到嘴里有什么变化?
幼儿回答:甜甜的,慢慢变小了,最后不见了。
3.教师总结糖果虽然甜,但是不能多吃,不然容易长蛀牙。教师带领吃完糖的小朋友去漱口。
三、结束
让幼儿用湿巾将糖纸擦掉,展开,贴在白纸上,请幼儿自由欣赏,说说糖纸的图案、颜色。
活动延伸:回家后收集更多的糖果纸,制作一幅小作品。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9-17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4
科学教案(精选)10-22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经典]科学教案08-28
(精选)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经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