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4 09:53:02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指导写字“抹”“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向身边的人学习。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向身边的人学习。

  【教学难点】

  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向身边的人学习。

  【教学流程】

  一、板书揭示课题,激发探究欲望。

  开课(用两个不同大小板书开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21、画家和牧童21、画家和牧童

  接下来就请孩子们看老师板书的课题(出示两个课题)

  今天的课题可有点意思。平时老师上课都只写一个课题,可今天陈老师却写了两个课题。

  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其实这两个课题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一个课题(引:什么大什么小)、一个课题(引:什么大、什么小)

  如果只能选一个课题,你觉得我们该选哪个?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

  第一个课题画家大该怎样读?第二个课题牧童大该怎样读?

  (出示问号,大家都说得有道理,那咱们就在待会儿的学习中去解决这个问题)

  二、感知文本,铺垫“优秀(了不起)”。 (读文,复习生字词再回顾)

  1、开课之后,在先读文的基础上,再检查、复习生字词。

  (检查复习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对生字词进行巩固、复习和指导)

  卡片出示词语:

  戴嵩 价钱 购买浓墨涂抹和蔼 批评 翘起 驱赶 牛蝇 惭愧 拱手

  ①指名读(抽查)

  ②齐读

  2、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过渡:上节课咱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我们已经知道了戴嵩是一位什么样的大画家?你来说,孩子。(生答)你真能干,看来上节课你学得很好。指板书:著名

  (1)就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句子,再次去体会戴嵩的`著名(大屏出示):

  ①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读、仿说

  ②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读。仿说。

  (2)老师小结:怪不得说他是个著名的画家,真是名不虚传呀。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三、立足文本,感悟“优秀”。聚焦重点段(3——6自然段)

  1、过渡:好了,孩子们。让我们回到课前讨论的那个话题:请孩子们听好问题,我看谁小耳朵最灵:你觉得哪个课题更正确?你更喜欢画家和牧童当中的哪一个人物?他有什么值得你喜欢的优秀品质?在课文中找到能说明你理由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勾下来,请看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3—6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勾一勾,想一想,读一读。这三件事都做好了

  就请坐直,我看谁的动作最快。(板书:勾—想—读)

  【预设一:画家】

  (一)学生说喜欢的原因,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重点:①“没有不”是什么意思、“争着”又该怎样读

  ②从“小兄弟”、“我很愿意”引导读出和蔼的语气

  ③惭愧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惭愧的感觉。

  2、识字教学:惭愧、蔼

  (二)小结:原来他是一个画技高超的画家,又是一个非常谦虚的画家,真是一个画品与人品兼美的大画家。所以我们由衷地夸赞他——“了不起”。

  【预设二:牧童】

  (一)学生说喜欢的原因,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重点:①“画错啦,画错啦!”读出勇敢

  ②指导纷纷夸赞的句子,读出夸赞的语气

  2、出示挂图:仔细看图,找出哪位是牧童,哪位是戴嵩,怎么发现的?找到牧童,观察他

  的动作,学着他的动作来读出他的话。——看图观察其他人的表情,说话:

  其余的人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读文(第5自然段第一二句话)

  3、识字教学:翘、蝇

  (二)小结:原来牧童在生活中善于观察,而且敢于向这么有名的大画家指出错误,真是一

  个细心观察和勇敢地孩子,所以我们也夸赞他——“了不起”。

  四、情感读文,回味“优秀(了不起)”。

  解决课前留下的课题大小疑惑: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和一个平凡的牧童,他们都很了不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仅著名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平凡的人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所以让哪个词语写小都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既然他俩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就让这两个词语都写大(边说边擦去小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地读读课题,读出对他俩的敬佩。(读课题)

  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美美地朗读课文,再次去品味他们的了不起。

  五、跳出文本,找出“优秀(了不起)”。

  指板书:

  是啊,画家——“了不起”、牧童也很——“了不起”。而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

  学习的平凡人、了不起的平凡人。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就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出示句子:“ ,我想对你说: 。”例:李明,我想对你说:“你书写工整、听课认真,你真了不起。”

  六、总结新课,沉淀“优秀(了不起)”。

  (接着学生的话)是啊!优秀的人、了不起的人有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有善于思考的头脑,更有谦虚好学的胸怀,向身边那些了不起的人学习,你也将变得了不起。

  七、板书设计:

  21 、画 家 和 牧 童

  了不起

  八、作业设计:

  课内作业:

  当堂检测题单:

  (一)语言表达(任选一题,在横线上写上一两句简短的话)

  1、戴嵩我想对你说:“ 。”

  2、牧童,我想对你说:“ 。”

  (二)写一写(两道都做)

  1、 一 就 。

  2、 一会儿 一会儿 。

  课后作业:

  作业超市:选两道你最喜欢的题做一做:

  1、这节课你过得愉快吗?用几句话把你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

  2、写话训练: ,我想对你说 :“。”

  3、读《皇帝的新装》等敢于挑战权威的故事书。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以感情朗读、以读促悟为主线,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的画艺高超。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自主探究求发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是否喜欢画画,并观看名画”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在观看名画中认识画家“戴嵩”二字。识字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践、做动作的方式进行,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带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在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读、说、评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文,进一步体会戴嵩画技的高超。

  二、重视词语的教学

  在第一学段中,字词的教学是语文课的重点。因此,本堂课中,在各个环节中渗透字词的教学,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识字与个人经验相联系。对于词语的理解方面,我觉得学生对“拱手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的理解是难点,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拱手”;用简笔画帮助理解“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三、重视语言训练

  本堂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读,来体会到画家画技高超,如““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于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重点,进行语言训练,使得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新的收获,接着用这种句式进行训练。如:“( )一( ),就()。”学生说得很不错。

  然而,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在这堂课中由于在识字、感悟朗读等环节训练的点贪多,容量大导致写字的时间不够,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写字训练,写的字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可想而知,写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实,合理的课堂结构应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在上课前也曾告戒自己,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写字时间

语文教案 篇2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 导入:出示课文《菜园里》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些蔬菜么?说说他们的名称吧,并说说他们长什么样子吧。

  2. 秋天的菜园多么美呀!小燕子也来参观者美丽的菜园了。(课件出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

  3. 识记燕字。

  4. 出示了课题:《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学习次字。

  5. 看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么?

  1.学生观察图片,从蔬菜的大小.形状.颜色和味道来描述。

  2.学生根据字形进行识记燕和次字。

  3.看到课题提出疑问。

  复习旧知,仔细观察事物的特征,引入新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以便于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朗读课文。

  1.导语:听了你们的疑问,大家一定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了吧。

  2.播放录音。学生跟着录音朗读课文。

  3.你知道了什么?

  1.认真听录音。手指着字朗读课文。

  2.简单说说所提到的疑问。

  听录音,初步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三.尝试识字。

  1.出示生字,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把生字圈出来。

  2.教师指导(注意纠正读音)。

  3.那些字以前就认识了,剩下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识记呢?

  4.游戏识记生字:摘果子。

  1.学生在文章中找出生字。

  2.和教师一起正确读生字。

  3.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记字方法进行识字。

  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生字。

  四.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生字,要求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

  2.指导学生写字,重点指导:回片和新笔画横钩

  1.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占格。

  2.正确书写生字。

  要求学生观察后在进行书写,养成边写字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可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逐步提高写字能力。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要求: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2.请同学们回答前边提出的问题。

  3.注意课文中的轻声和语气再次朗读。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2.再次提出问题,并且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稳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掌握朗读的'技巧,解决问题。

  六.角色扮演,领会思想感情。

  1.帮学生分小组。

  2.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3.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体会课题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含义。

  3.说一说自己也要像小燕子一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通过角色扮演懂得1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2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就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七.我会写。

  教师出示问题:想一想,写一写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奖小燕子?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因为小燕子通过仔细观察事物所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通过回答问题,对课文的思想进行总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实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他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同学待人诚实、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几个同学排练一个小品:一同学在学校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同学据理劝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他人有事找家长亲,家长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学校里随地吐痰等等,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1、刚才几位同学扮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同学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假如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同学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身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同学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同学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

  对参与交流的同学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同学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俺的发现

  一、学习“俺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

  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身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身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他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同学明确:

  写的是自身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考虑表达的内容:

  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身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也可以是烦恼的事、难受的事……

  3、同学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同学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同学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同学轻声交谈。

  4、同学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一、词语盘点

  1、同学自读。

  2、同桌互查。

  3、同学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二、日积月累

  1、告诉同学,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括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身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俺们中华民族的保守美德。

  2、自读。

  3、师生一起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语文教案 篇4

  活动课题:故事晚会

  活动目的

  通过讲故事活动,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同学们说话大方、口齿清楚的好习惯,尽快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提示

  讲故事是一项有益、有趣的活动。在召开故事会之前,要选好故事,最好同学们自己学习编写故事,所编的故事体现连贯性、曲折性和趣味性。

  要讲好故事,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要精心选择故事材料。

  趣味性。讲故事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因此不能没有趣味。但是,有些故事的"趣味"很庸俗,例如,嘲讽有生理缺陷的人,讥笑天生弱智的人等,乍听起来,觉得有趣,稍加思索,留下的都是苦涩。

  善意性。我国古代把讲故事叫做"说善书",讲故事是为了劝人"行善"。虽然,我们现在不再用"说善书"这种做法,但讲故事的目的仍然应该是善意的'。

  短小性。讲故事不能像作大报告一样长篇大论,也不能像电视连续剧那样。今天讲不完,明天接着讲。故事像"独幕剧",只说一件事,不蔓不枝。

  2、要培养良好的讲故事的心理素质。

  同学们要在故事晚会上面向众多同学讲故事,其心理障碍是"怯场"的心理。一是要增强自信心。二是要排除杂念。

  3、要重视讲故事的技巧。

  控制说话速度。多数同学平时说话有两个偏向,太快,不流畅,这都是讲故事的大忌。因此,同学们要学会控制说话速度。

  交换说话语调。要想绘声绘色地再现故事中人物性格、场景、气氛,必须学会变换说话的语调。

  调节语音量。声音的大小决定于二个方面:一是依据面和听众多少而定;二是依故事情节而定。

  活动步骤

  1、举办班级故事会,交代活动方式及规则。

  故事会以比赛方式进行,可利用课外活动和周末晚会时间开展活动。参赛者由每组选派2-3名选手。

  比赛内容。故事分"必讲"和"选讲"两种。必讲故事源于课本,通过抽签而定,选讲内容,由参赛者自定,时间5分钟为宜。

  2、评分标准。

  总分为200分"必讲"类100分,选讲100分。

  态度大方20分;口齿清楚20分。说话流畅20分;说话速度20分。

  语调变换20分。

  故事结束时,由评委报总分名次,由教师总结,适当进行奖励。

  活动材料

  1、在、、等故事书选取有意义而又生动有趣的故事阅读。

  2、回忆整理平时阅读到或听到的故事。

  1、要求同学们自编故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写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写出玩具的特点,体现自己的喜爱之情。

  2、小组互动,先说后写,激发兴趣。

  3、正确使用方格纸,知道常见标点的占格规则。

  教学重点:

  写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写出玩具的特点,体现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幅图。图上有什么?

  玩具。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你最喜欢的玩具。

  二、一起读要求

  1、齐读课本要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再写下来。

  2、要求:

  (1)写自己喜爱的玩具。

  (2)写出玩具的特点。

  (3)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三、互动交流

  1、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快来说一说。

  展示变形金刚、毛绒玩具、旋风陀螺等,说一说这些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从颜色、材质、形状等来说。

  2、这些玩具有什么好玩之处?请你说一说。

  展示毽子、积木、魔方等玩具。说一说有趣之处,可以从游戏规则、成果、创意、比赛等方面来说。

  四、大家来选材

  小组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玩具,说一说它的奇妙之处吧!

  选好你最喜欢的玩具准备。

  五、大家来构思

  1、写什么?

  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它什么样子,哪里好玩?

  2、要表现喜爱之情。抓住玩具的特点,写出玩的过程或者经历,表现己对这个玩具的喜爱。

  六、大家来

  出示方格纸样例。讲解使用规则:

  1、第一行的中间写题目。

  2、每段的开头空两格。

  3、逗号、句号这样的标点符号占一格。

  七、佳作大家读

  1、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作品,看谁写得最有趣,最能体现自己对玩具的喜爱之情。

  2、小组成员读完之后才可以,中间不要插嘴。

  八、展示台

  小组评选优秀作品张贴到班级学习园地或者班级圈。

语文教案 篇6

  课型:讲读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 文,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

  2. 整体 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了解。

  教学过程:

  一、 默写生字

  教学札记

  二、继续研讨: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质疑:

  1)课文如何生动形 象地写出天上云的“姿态万千”?

  2)云就是天气的招牌,“招牌”是什么东西?把“云”比喻成“招牌”有什么作用?

  2、分析第二自然段,朗读并背诵,质疑:

  (1)“象征”与 “预兆”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2)“往往”与“常常”能否去掉?

  3.默读第3自然段,这段写天气晴朗的象征的薄云,各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描摹来写它们的形态?

  教学札记

  4.课文第4~5段如何生动形象地描摹四种低而厚密的云?

  5.探究质疑:课文第六段引用一些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经验的结晶,它简短通俗,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请 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谚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想想引用谚语有什么好处?

  三.教师小结:这篇文章采用生动说明,通 过大量的比喻、拟人、引用谚语及动态、静态的描摹,在准确的基础上把事物说明得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相关的知识。

  四.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找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 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作者为什么把卷云、卷积云放在一块写?

  2.请用一句古诗词来表现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文中说卷云“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根据你对卷云的观察和生活体验,你认为 卷云还像什么, 再写出两个比喻句。

  4.选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课文第二段中的一句原话概 括该段的意思吗?

语文教案 篇7

  目的要求

  1.了解课文记述的两则生动的事例和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2.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

  3.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4.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

  一、学习重点:

  1.《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全文共70字,可分为三层。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元丰:宋神宗赵顼的年号(1078—1085)。庆州:宋代州名,在今甘肃庆阳一带。界:地域,范围。子方虫:今称粘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秋天田地里的庄稼。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害:危害。

  文章首先说明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一个“方”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狗蝎: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其:它的。喙: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钳:指长在昆虫嘴上的钳状物。蔽地:遍地。蔽,遮盖。则:连词,相当于“就”。以钳搏之:用钳跟子方虫搏斗。之,指子方虫。悉为两段: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悉,都,全。为,成为。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旬日:十天。皆尽:指子方虫全部被消灭。岁:年成。以:因。“以”后省略“之”,之,指消灭子方虫。大穰:庄稼大丰收。

  这一层写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灭尽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忽”字表明事出意外。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这是写它的外貌特征,突出“有钳”,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力武器。“千万蔽地”,说明为数众多。当它遇见子方虫时“以钳搏之,悉为两段”,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无比。“旬日子方皆尽”,说明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岁以大穰”,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这里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其:这样,这种。旧:这里是“过去”“先前”的意思。之:第一个“之”,语气助词,无义。第二个“之”,它,指子方虫的“天敌”。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称,叫。傍不肯:虫名,即步行虫。其成虫和幼虫都有钳状的锋利口器,喜食蛾科害虫的幼虫。

  这一层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旧曾有之”。篇末点出“傍不肯”的名称,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2.《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全文分三层。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两浙: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茅山山脉以东地区。梵天寺木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八角九层,高三十七丈。宋乾德二年(964)重建。这里是指重建时的木塔。钱氏:指五代时割据浙江的吴越王及其子孙。方两三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钱帅:(929—988),入宋后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患:担忧。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云:说。布:铺排。故如此:所以这样。故,所以。如此,这样,指木塔不稳定。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乃:顺接连词,当“于是,便”讲。以:介词,用。而:转折连词,当“但是”讲。初:从前,当初。

  以上是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这里首先交代建塔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一个“患”字,突出了“塔动”这一主要问题。塔“动如初”,说明了建筑工匠未能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因为“塔动”的'关键不在于“未布瓦”。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密:暗中,秘密地。使:派。其:他的,指匠师的。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贻:赠给。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用金钗送给她。以,用,把。金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问:询问,打听。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因:原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此:这,指解决塔动问题。易:容易。耳:语气词,可不译。但:只。讫:终了,完毕。实:使坚实。钉之:钉木板。钉,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钉子钉。之,指木板。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如;遵照。其:他的,指喻皓的。言:话,言论,指上面喻皓讲的一番话。遂:于是,就。

  第二层,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无可奈何”一词道出了大家对解决“塔动”这一难题无计可施,反衬了喻皓很轻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突出喻皓技术之高。“密使”“贻以金钗”,写出了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对这一难题,一个“笑”字写出喻皓的神态,突出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此易耳”短短三个字,体现了他胸有成竹,技艺高超。“如其言,塔遂定”,一笔带过,用事实说明了喻皓的技艺高超。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胜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弥束:更加紧密相束。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相:互相。联:连接。如:像。履(旧):走,踩踏。其:那。持:支撑。自:自然,当然。

  [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伏:通“服”,佩服。其:他,指喻皓。精练:高明。

  第三层,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人皆伏其精练”,从侧面再次突出了喻皓在建筑方面的高明。

  二.学习难点:

  1.《梦溪笔谈》这部中国文化史上的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课文所选的两则,《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这种方法不仅是促进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这种防治方法不仅在古代有效,今天也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第二则《梵天寺木塔》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2.《梦溪笔谈》两则,文字简洁生动。《以虫治虫》只用了70个字就记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应运而生,迅速彻底地消灭了虫害,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梵天寺木塔》仅用130个字就清楚地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

  3.详略得当是这两则短文又一特点。《以虫治虫》介绍子方虫的天敌比较详细,介绍了“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数量之多,剿灭子方虫的情况,而介绍子方虫为害则一笔带过,这样就突出了“以虫治虫”这一中心。《梵天寺木塔》记叙喻皓的语言较详,因为这最能体现他技艺的高超。对“塔遂定”的原因也写得较详,因为这是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则以“如其言”三字一笔带过。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文学知识

  1.《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成书于11世纪末。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日,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业、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现象部分,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于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有所反映,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翔实记载。今人有《梦溪笔谈校证》。

  2.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熙宁五年(1072)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使辽,斥其争地要求,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市区),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见及,无不详为记录。又精究药用植物与医学,著《良方》十卷(传本附人苏轼所作医药杂说,改称《苏沈良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8

语文教案【经典】10-03

语文教案【精选】10-22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经典)语文教案08-26

(精选)语文教案08-31

(经典)语文教案09-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