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6 09:27:4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依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闪烁着人生智慧的警句,不知点燃过多少孜孜不倦的求索者思想的火花,它让人懂得维护安宁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性;它促人明了“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理想;它让人彻悟“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真谛。这些千古绝论,就出自于春秋战国时孟子的《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皆为说理散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是施行“仁政”与否。从而说明“人和”对战胜的决定作用,由此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说明施行“仁政”的必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人只有通过艰苦磨炼,才干有所作为。进而由个人谈到治国,由此自然导入文章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分,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善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读后发人深思,颇受启迪。

  教学这两篇短文,切忌把它上成纯文言知识传授的机械枯燥的工具课,而应遵循《语文课程规范》中提出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发明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科学释疑的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发明性阅读的能力”。两篇短文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受到深刻的德育美育的熏陶。

  【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读准字音,划准节奏,初步揣测文言文诵读技巧。

  ⑵ 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积累文言词汇。如一词多义,虚词的作用和通假字现象。

  ⑶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⑷ 品读关键词句,深层挖掘作品内蕴。

  ⑸ 动情背诵课文,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⑹ 多角度赏读课文,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和生动、形象、精辟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⑴ 反复练习诵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品味文言韵味,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探疑解疑,在读中走近孟子。

  ⑵ 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身的心得,能提出自身的看法和疑问,并通过合作交流,一起研讨,解决疑难。

  ⑶ 强调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创设互动互学的教学情景。

  ⑷ 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拓展思维,从纵深角度扩展学生阅读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的考虑,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启迪学生明了“人才是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道理。让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作品的倾心解读,实际上也就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1、本文采取“文言美文六步诵读法”来教学,六步为:初读课文,疏通句意;吟读课文,引情入境;研读课文,理解文意;赏读课文,玩味精粹;展读课文,飞扬神思;背读课文,积累语言。其核心就是强调“以读为本”。

  2、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考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3、创设“质疑──探疑──解疑”的教学情景。“学则须疑”,疑能增进兴趣,疑能获得真知,心中有疑,才会探疑,主动探疑才会科学释疑,在这个过程中,将充沛突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比较阅读,迁移拓展。阅读两篇短文,要在比较中弄清它们在论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方面有何异同。这样联系起来考虑,将会更有启发性,同时还可以由此和彼,联系生活,进行必要的迁移拓展。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和加任务,防止上成纯文言知识传授课和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构思】

  1、导语激趣,导入课题。激趣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方法多种多样,可由孟子众多的名言警句说起,可由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导入,可讲孟子的生平故事,……总之,无论用哪种方式导入,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疏通句意。辨析疑难字词句,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互相解疑,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解决。

  3、吟读课文,引情入境。反复吟诵课文,揣测吟诵要领,体味吟读美感,从而忘我入境,让读者与作者相互心心交融。

  4、研读课文,理解文意。在研读探究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读。速读知大意,细读明道理,在范读、齐读、对读中质疑发问,研讨解疑,挖掘课文内涵,明了作者观点,懂得作者所讲的道理。

  5、赏读课文,玩味精粹。引导学生学会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诵读。一赏其严密的逻辑思路。二赏其恰当多样的论证方法。三赏其精辟生动的论证语言。四赏其独到铿锵的政治见解。

  6、背读课文,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诵中有思,思中有获。此项任务可延展到课外完成。

  7、展读课文,飞扬神思。由此和彼,联系自我,链接生活,拓展阅读和考虑的空间,从语文小课堂走向生活大课堂。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 诵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阅读《童年》的开头段落,结合图片,介绍作者。烘托一种沉重的氛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板书课题,扣住“朋友”,整体体会文章的要旨。

  二.点拨 1.朗读课文,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

  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 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 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分析: 健康 慈爱 乐观 坚毅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神态描写: 快活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三.课后消化

  1.朗读全文3遍

  2.仿写训练 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也可写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快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整体读课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1. 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

  2. 从议论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 完成课后练习。

  三.小结: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吨、敞、哺、滤、矮”5个生字,会写“吨、敞、哺、滤、肺、潜、矮、判、胎”9个字。掌握“宽敞、哺乳动物、又矮又粗、判断、胎生”等词语。

  2、初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鲸的生活习性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2、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3、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一吨 宽敞 哺乳动物 过滤 肺部 潜水 又矮又粗 判断 胎生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吨、哺”两个字的读音。

  (在写字上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哺”字右边上面的点不要丢掉。“滤”字笔画多,左窄右宽。“肺”字右边不要写成“市”字。“矮”字左右不要写反。)

  2)交流:课文每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理解词语:胎生 哺乳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们最想了解鲸的哪一部分情况呢?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找出并朗读相关段落,说说介绍的内容。

  (2)从哪几句话中能看出鲸的这一特点。

  (3)围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能读出相关的语气吗?试一试。

  2、在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引导

  鲸的外形特点:

  (1)(课件出示)

  ●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从这几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学生练读,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显得很宽敞。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比较,体会出鲸的大。再练习朗读。)

  (2)指导朗读

  (3)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还记得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吗?还记得我们的学习要求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你打开书,把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再仔细读一读,再交流学习所得 。

  (引导学生继续按学习第1段的方法汇报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汇报总结板书。如:可以把鲸的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等归纳到一起列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鲸的各方面特点写的这么清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2、学生小组学习。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点拨指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以下过程是教学的预测,不是教学的程序,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演变(可以以鲸的角色来自述)

  在远古的时代,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课件演示鲸的进化过程。)

  (师课件出示填空题)

  在( ),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 ),它们的前肢和尾巴( )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远的古代”、“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

  2)种类:须鲸 ——没有牙齿

  齿鲸 ——有锋利的牙齿

  3)生活习性:

  ①吃食 (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须鲸 吃小鱼小虾 (“吸进”“闭上”“滤“吞进”等词写出了捕食经过。一顿可吃两吨多,说明食量大。)

  齿鲸 吃大鱼海兽 (“扑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凶猛。)

  ②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共同点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教师出示插图 指导学生朗读。(……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③睡觉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

  生把画好的简单图画展示出来,再用语言描述。体会出鲸的警觉和自我保护意识。

  ④生长

  胎生 生长快 寿命长

  4、朗读感悟

  我们对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习这一课自己的收获。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六、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并从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进行练笔。

  1、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2、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3、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小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景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范读课文

  注意生僻字词及长句的断句。

  四、由同学朗读课文

  1、参照提示和注释粗通文意。

  2、辨析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业;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五、中心意思

  这篇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六、写作特点

  (1)这篇表文发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表中的抒情和叙事都是因事而发,同时抒情和记叙又转过来加重了议论的分量,有强大的说服力。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3)语言是臣子的身份,又是长辈的口吻。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朗读指导。

  1、师述:诵读不能是一味的多读,是有技巧的。老师介绍一下有关的技巧。

  本文是一位老臣出征前上给君主的奏表,因此朗读时语气既要谦和又要恳切,语音既要沉稳又不可狂妄,读到叮咛劝勉的地方,要显得语重心长;念到涉及国事“危急存亡”的地方,语气应有某种急迫感;当读到最后“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要表达出作者感激、忠贞和沉痛的感情。此文长句多,一个长句中有几个短句,有的地方要连续,有的地方要读断,要读出层次感。

  2、朗读技巧举例:

  例读如下: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前面的两句,讲的是出师的有利条件,应连读;后面的六句,讲的是出师的目标,也应连读,条件和目标之间的分隔句则应读断。)

  又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了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诚宜”后面三句连读,“不宜”后面三句也应连读,中间则应该读断。)

  3、学生练读,教师巡视点拨。

  4、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反复朗读全文。

  朗读要求:

  ① 读准字音,读得流畅。② 读出句中停顿和语调。

  (老师现场组织学生朗读。约8分钟)

  提示:可以从文章中找找这样的长句,读读看。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小结:

  同学们读得很流畅,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但老师觉得同学们的朗读还缺少了点味道,究竟缺什么味道呢?同学们的朗读还缺少了点情感。

  二、讨论问题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了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

  问题探究: 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各有怎样的特点?

  文官有郭攸之、费羿、董允等人,他们的特点是“良实”“忠纯”;

  武将是向宠,他的特点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三、布置作业:熟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问题探究 :读课文,看看诸葛亮在此回顾了那些往事?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2、小结: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

  (二)翻译、理解第七、八两段。

  1、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有一句古语描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这类问题的人格特点,它是最好的注解。士为知己者死!

  3、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请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开张圣听

  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第一句

  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依依之情。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讨论并归纳: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 “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

  2、合作讨论: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大家看,应该是“亲贤臣,远小人”,还是 “报先帝,忠陛下”呢?

  3、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做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 刘禅是 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三、延伸拓展

  1、“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2、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参考: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有抱负、腹有诗书,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武侯祠前的杜甫、61岁的陆游不就是例子吗?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诗句时,不也深深地体味出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吗?当我们解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时,不也深深地被陆游满腔豪情所感染吗?

  另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报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刘备,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如果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聩无能吗?

  (教师组织学生辩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信在彼此的辩驳中,学生的收获应是最大的。)

  3、就你看来,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在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四、小结

  1、再次强调诸葛亮为刘禅所提建议及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篇“表”文“声情并茂”的特点。

  2、选背课文,文化积累。

  五、作业:

  1、 背诵全文 2、 配套练习习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16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汉字字义。

  教学重、难点:读准字音。

  教学准备:生字卡,卡通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这八个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动物卡通卡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老师带小朋友一齐表演唱《找朋友》,师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方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去,认识几位新朋友,高兴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犬”

  瞧,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谁在迎接我们呀?(小狗图片)谁来与它打声招呼,老师告诉你们,小狗还有个名字,它叫“犬”,出示生字卡:犬,领读,指读,齐读。

  小朋友都熟悉小狗,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可以介绍狗和人类的友谊,狗的生活习性,种类

  过渡:嗬,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2.教学“羊”

  (1)在绿绿的草地上,小羊在吃青草。出示:羊(yáng)

  (2)小朋友,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3)这样可爱的小动物,你记住它的名字了吗?(巩固字音)

  (4)指名读—齐读

  3.教学“鹿”

  (1)绿绿的草地上,还有谁呀?出示:鹿(lù),你怎么会念这个字的?让学生拼读。

  (2)小朋友,你见过鹿吗?在哪儿见过?

  (3)开火车读

  4.教学“虫”

  (1)小朋友,睁大眼睛,再仔细看看,哪个调皮的小家伙在草丛里与我们捉迷藏呢?出示:虫

  (2)小朋友,想想看,小虫子还喜欢呆在哪儿呀?

  5.教学:贝、鱼、龟

  哟,小朋友,这儿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呢,难怪小鹿不愿离去,它在看谁呀?你看到了吗?

  引导学生说:我在小河里看到了谁怎么样。

  或我看到谁在小河里干什么。

  相机出示:贝

  鱼:你看,它摇着尾巴正在向一(2)班的小朋友问好呢,它是“鱼”(领读)。哎,鱼儿在干什么呀?你还知道有哪些鱼?

  龟:你喜欢这位新朋友吗?你能向大家介绍吗?

  6.哎,仔细听,空中传来了谁清脆的叫声?

  出示:鸟,领读,指读,开火车读。(指导读准第三声)。小朋友,老师知道你们了解好多鸟,你能说给大伙儿听听吗?

  (三)巩固新知

  1.小朋友,我们在动物乐园里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师指板画上卡片,生读)犬、羊、鹿、虫、贝、鱼、龟、鸟,你喜欢它们吗?让我们再响亮地读一读它们的名字。

  2.这些活泼可爱的新朋友,来到我们小朋友的书上,让我们翻到25页,与它们见面。小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

  (1)请小朋友看着图自己读一读。

  (2)齐读。

  (3)诵读韵语。

  3.这些小动物可淘气啦,它们躲在动物园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能找出他们来吗?老师读字音,学生找卡片。评价

  4.小朋友,这些小动物面对着我们,你还能正确地喊出它的名字吗?(老师指动物的图片,学生读字音)

  5.看来,小朋友把这些小动物都记在心里了,我想与小朋友一起做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找朋友)

  (四)诵读表演

  1.动物乐园真有趣,草。小羊小羊吃青

  乌龟爬呀爬,鱼儿游呀游,虫儿藏呀藏,小狗叫汪汪,

  贝壳贝壳水中坐,坐在门口把歌唱,

  鸟儿飞呀飞,鹿儿跑呀跑。

  2.拍手诵读韵语识字。

  (五)请小朋友与小动物说再见。(自由打招呼)

  (六)作业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新朋友在纸上画一画,并把它介绍给周围的小伙伴。

  教学后记:如果把课本中的8个字分开来一个一个教过去,显得有些重复,但是把这8种动物放到一幅图中,建立了一个动物乐园,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参观动物乐园的过程中识字。例:一进动物乐园,就请“小朋友看看是谁在欢迎我们?”;到教“虫”的时候老师这样说:“还有一个调皮的小家伙在跟我们捉迷藏呢”。这样,学生身临其境,学起来兴致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这八个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识字指导

  1.老师出示一根长长的丝线,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解释:因为丝很细,单独一根不好操作,所以人们总是把好多根拧在一起用。我边讲解,边做示范,并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出示丝的古文字,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丝”字的演变过程。)

  老师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2、指导理解“麻”。教师出示准备的'麻绳,给学生们看一看,摸一摸。启发用“麻”组词。

  (1)指名会读的学生认读生字。表扬读音准确的孩子,并请他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表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学生,告诉他们这是识字的好方法。鼓励其他学生也拼一拼,尝试读准字音。

  (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使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

  (3)指名读,“开火车”读。

  3、理解“毛、皮”。请学生摸一摸自己的头发、皮肤,说说有什么感觉?启发用“皮”组词。

  (1)出示“毛”字,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指导观察挂图,启发回想曾经见过的“毛”,说一说毛有什么特点?

  (3)启发用“毛”练习组词。

  (教师注意利用直观的实物,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7-26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语文教案【精选】10-22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