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
1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 3+2= 3 + 4= 2 + 2=
6+3= 5+1= 7 +3= 4 + 4=
2、看图列式 PPT出示喂鸡图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板书5+2=7
请你们再看黑板,说说又看到了什么又来了1只小鸡,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有7只了,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怎么列式计算
师板书7+1=8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A生说出题意 B你能像他这样说一遍吗C同学们齐读题意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会列式吗
板书5+2+1
3、对比刚才我们同样是求 一共有几只小鸡第一种方法是我们熟悉的',用了两次加法计算,第二种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哪儿不相同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5、认识了连加,跟老师一起读算式5加2再加1
6、这个算式当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7、5+2+1这里有3个数字,应该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呢
8、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3【练习】三、知识运用
1、导学案出示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比赛
7+2+1 = 3+0+5 =
2、生活当中有许多连加的例子,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原来···来了···又来了···”说句话吗
2、同桌合作摆一摆,一人摆,一人列式计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3、导学案出示 燕子图 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4、编写连加算式
活动4【作业】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活动5【导入】拓展延伸
1、多个数连加的算式1+2+3+4+5+6+7+8+9
2、( )+( )+ 4 = 9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五、课外作业: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 下(位置)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 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 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 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 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 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 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 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 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 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 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 出示练习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 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 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生:前师:背对的方向则是----生:后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左 右(第3页)
教学要求:
1、 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 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 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 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 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 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 (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 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计算机出示图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 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4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左右手的作用、左右同桌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左右。
学情分析: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左右两个方位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苹果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学习内容:
左右
学习目标: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学习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学习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学习准备:
课件,水果卡片
学习过程:
一、认识左右——谜语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这里有一个谜语,等谜语说完了大家一起说出答案好不好?
生:手
师:真聪明,答对的举手,你刚刚举的是哪只手?
生:左手/右手
师:除了左手和右手,你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生:左腿右腿,左肩右肩,左脚右......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游戏激趣,区分左右
1、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生:左手拿碗,右手写字......
师:观察真仔细。
2、猜一猜
师:说说你的好朋友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让大家猜猜你的朋友他是谁。
生:我的好朋友左边是。。。,右边是...... 生:他的朋友是......
3、摆一摆
师:先摆一个苹果,苹果的右边摆一个桃子,苹果的左边摆一个葡萄。
(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摆)
3、做一做
师:全体起立,凳子放到桌子下面,我们一起做《左右操》
三、走进生活,运用左右
1。师: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2。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四、实题演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看到同学们有所收获,老师也非常开心。
板书设计
左、右
《左、右》评课稿
苏老师这节数学课,是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精心设计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会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猜谜语,课伊时,趣味就生。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说一说、猜一猜、摆一摆、做一做,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苏老师的这节课做到了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让学生找自身的左和右,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左右操》……。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学会生存所必备的本领。
3、巧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景化。苏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标准。如:苏老师组织学生寻找身体上的左右,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还通过让学生用“左右”介绍你身边的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运用水果卡片进行操作活动,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摆放顺序,每种物品的位置,这样学生就能够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节课的最后还渗透上下楼梯交通安全等教育。
整节课苏老师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较好地体现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也有点不成熟的看法: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上再多花点时间进一步去让学生体会突破难点,左右不是固定的,让学生明白目标变了,左右也就不一样了,在这方面没加强学生的理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5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增加活动机会,让学生经历对物体的收集、观察、摆弄、分类和比较过程,形成对立体图形的感性认识。在看、摸等活动中,学会动手操作、观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师述:请大家把你收集的实物拿出来,观察一下,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带的是哪些实物。
2、学生汇报:3、揭题:认识物体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合作分类
师述:这么多形状不同的物体,你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呢?同桌的同学先商量商量,然后动手分一分。
2、汇报分类方法:师小结:其实在数学王国里的每一类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有谁知道?
体认真的看一看、摸一摸,并和它们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新朋友长得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行吗?赶快行动吧!
⑵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⑶整理学具。4、联系生活说一说。
师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见到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三、形成表象逐步抽象
1象出图形来。
圆柱长方体球
2、记忆想像: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样子。四、分组活动体验感悟
1、游戏:看谁拿得快拿得准。老师说物体的名称,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实物。小组内同学做游戏。
2、实践活动:巧巧手
⑴小组合作搭一件你喜欢的东西。⑵展示作品。3、数一数: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立体图形的认识
圆柱长方体
正方体
球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6
1教学目标
在“数学乐园”的游学活动中,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序数和基数。图形和位置。使学生体验到我们日常游戏活动中,也有数学存在,并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有关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对游戏、实践充满兴趣,根据年龄特征,将所学知识藏于活动、游戏中,学生兴趣高,真正在玩中学。
3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
难点
复习并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数学乐园
一、引入课题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游戏,愿意吗
二、复习运用知识
1、出示数学乐园的全景图。
这是数学里最有意思的棋,你们觉得要玩好这个游戏要先知道什么
2、说明游戏规则。
我赢了我先走。按①、②、③……⑦顺序走。谁先走到终点谁获胜。走到每一格都要答题,答对了才能停在那里,答错了可要后退一格哟!
3、师生示范游戏。
明白了吗想玩吗4、分左右组竞赛开始玩游戏。
活动一
复习0~20数的认识
①(出示数字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
②6﹣4﹦2
③6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
④19﹣9﹣4﹦6
⑤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几
⑥电梯中的号码12表示什么
⑦大于4小于10的数有哪些
⑧16的前一个数是什么后一个数是什么
⑨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⑩10﹣5﹣5﹦0
活动二
送信游戏
复习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他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下面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活动三
数数
其实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看,今天,我们就在生活中发现了问题。这节课,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了很多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
运用到了我们以前过的`数的认识的知识,有哪些的呢(用贴花瓣的形式来展现这些知识点的关系)这些都是关于20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下知识,以后,我们还会学习百以内、甚至更大的数,都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心吗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的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数学乐园的花朵会开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7
1教学目标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2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学过了1~9的数的认识和数的组成,而10的认识对于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进位加法中的“凑十”特别重要。
3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10的组成,熟练“凑十”
难点: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0的认识
从1数到9.
出示课件,上面一共有几个数从左数第4个数是几,从右数它排第几其中最小的`数是几,最大的数是几
活动2【讲授】学一学
(一)认识10.
1、看一看。观察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图上有几个学生用数字几表示加上1个老师用几表示图上数量是10的事物还有什么
3、摆一摆用小棒表示10。出示小棒图,9根小棒添上1是几
4、认一认和同桌一起认一认直尺上的数字顺序,看着尺子你都知道些什么
5、比一比你会比较9和10的大小吗9○□10○□
(二)学习10的组成
1、分一分拿出10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说一说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分法是怎样的
3、填一填把自己的分法写在60页。
4、想一想看到自己写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学习10的写法看看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先看老师范写10,再自己写一写。
活动3【练习】练一练
教材60页“做一做”
活动4【测试】查一查
1、完成课件上连一连和填一填;
2、完成62页练习十三1—3题。
活动5【活动】总结收获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几和几凑成十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例题及“做—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书: 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 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相检查。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7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使学生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里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科书第36页上两道例题的挂图(兔图、青蛙图),让学生每人准备0~7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有关7的加、减练习
1.做移动卡片的.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上 ,将数字卡片 由放在方格上面随意移动位置,让学生说出加上下面方格中的每一个数的得数。
教师把 依次换成 、 ,随意移动,让学生说出加上下面方格中每一个数的得数(移动 时,只能移到0—3的上方;移动时,只能移到0~2的上方)。
2.让学生填写第11题的得数。
3.做第12题。
让学生用0—7的数字卡片,两人一组做第12题。一个学生随便举起两张数字卡片,另一个学生从较大数里减去较小数,很快说出得数。练习5次后,交换角色再练5次。
4.做第13题。
教师说明题意:每组有4道式题,有4个得数。要把式题和得数用线连起来。例如,7减2得5,找到5,把“7—2”和“5”用线连起来。然后,让学生在书上连线,集体订正。
5.做第14题。
让学生拿好铅笔,同时开始计算,教师按半分、l分、l分半、2分报时,让做完的学生举手,以便了解学生的计算速度。然后对得数,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
课间活动。
二、教学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1.教师挂出教科书上第47页的金色的秋天的收获图。
提问:“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加写“?只”。边画边说明:“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群小兔合起来,下面加一个‘?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提问并指名回答:
“括号表示什么?”
“‘?只’表示什么?”
“谁能完整地说出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指定两、三名学生回答。
“怎样列式计算?”填在书上。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要把4只和3只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
2.教师挂出教科书第51页上的青蛙图。
让学生仔细看图,想一想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提问:“括号下面写着‘7只’表示什么?”(一共有7只青蛙)“在荷叶上的青蛙上面写着‘?只’表示什么意思?”(求在荷叶上的青蛙有几只。)
“那么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分别指名回答。“谁能完整地说出来?”指定三、四名学生回答。
“怎样列式计算?”填在书上。
“为什么用减法?”(要从7只里去掉2只,求剩下几只,用减法。)
3.做教科书第47页上“做一做”中的两题。
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括号下面的“?条”表示什么?指名回答。然后,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写算式,集体订正。
第2题,学生看图后,教师提问:
“图里括号下面的‘7只’表示什么?”
“‘?只’表示什么?”
然后,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写算式,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七第14题。
2、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做第52页最下面方框中的思考题。先要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做法、想法。
四、课后小记: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0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以校本教研促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及国标本实验教材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3、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育常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学习"新标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或年级段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
3、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统一教学进度,组织好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争取再上新台阶。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征,加强入学常规教育,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为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出了教学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三)、教师间相互学艺研讨。本学期,老师要上一节优质公开教学,加强教学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及论文交流活动。每人上交一篇论文。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带一年级三班和四班的数学课。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大部分孩子聪明可爱,活泼好动。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设别。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运用,能结合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渗透尊老爱幼的教育。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具: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好吗?(生按师要求击掌)(如上拍4下、左拍3下。。。)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谈话: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好吗?瞧,一大早就有人来买票了,有几个人在买票?(4个)
2.提问:(出示一位老爷爷)这时来了一位老爷爷,现在有几个人?(5人)老爷爷排第几?(第五)如果你是排队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
3.谈话:真棒,我们小朋友都非常尊敬老人,让老爷爷先买票。(电脑演示老爷爷走到最前面)
4.提问:戴帽子的小男孩叫小明他排在第几?(第2)
不戴帽子的小男孩排第几?(第五)
5.提问:排第2的是谁?(戴帽子的小男孩)师根据学生回答把第2个人圈一圈,指出排第2个的就是戴帽子的小男孩一个人。
6.提问:排第五的是谁?(不戴帽子的小男孩)师根据学生回答把第5个人圈一圈,指出排第五就是不戴帽子的小男孩一个人.师随学生回答即时板书:
5个第5个
2个第2个
你还知道谁排在第几?(生答)
看了这幅图你还想说些什么呢?
师适当提示: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后4个的是哪几个人….
师:象5个、2个、3个等等是表示一共有几个人(板书:几)而第5个,第2个、第3个等等不管第几个都是指其中的一个。(板书:第几)揭示课题
三、动手操作,明确新知
谈话:几和第几你们清楚了吗?现在我们要准备进动物园啦。瞧,门口挂了很多灯笼。(出示插图)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点灯笼好不好?灯笼什么颜色?(红色)
提问:先听清楚要求,从左边起涂色(让生动作示意)注意第一行要求什么?(涂4个)第二行呢?(涂第4个)
让学生打开书本按要求涂色,指名一生上前涂色,集体校对。
此时师再提出要求:“第一行从右往左数涂4个灯笼,第二行从右往左数涂第4个”
涂4个和第4个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四、组织练习、关注发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小明他买了2张票,想邀请小丽一起去看,他来到小丽家。(出示图)你们看,小丽家住在第几层?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往上)
(2)谈话:猴子杂技表演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去看吧。(出示图)小猴子们正在表演猴子捞月
提问:你看到图上有几只猴子啊?戴帽子的小猴在第几个?
2、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呢!(出示图)
(2)提问:这两幅图哪边是表示小动物们上山的?哪边是表示小动物门在下山?
上山的'小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小猴排在第几?
下山的小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第三是谁?
3、想想做做第5题
(1)谈话:(出示图)山那边正在举行什么比赛呢?
(2)提问:比赛开始了,5号车上是谁?还有谁来说说几号车上是谁?开在最前面的是谁?
(3)提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后面是几号车?
你还能说些什么呢?(让生同桌互说然后交流)
(4)小朋友们“几”和“第几”你们清楚了吗?“几”和“第几”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5)师:“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4、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比赛结束了,下面开始颁奖典礼了,(出示图)
(2)提问:你看看谁得了第一?谁得第二?谁得第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五、全课,全面巩固
提问:动物比赛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回家了。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会用几和第几说一句话吗?
六、拓展练习
1.师生互动拍手游戏
①让学生用几和第几的相关知识表达出老师击掌的轻重
②师提要求让生击掌,如“拍5下,第3下轻”“拍3下第2下最重”“拍5下前3下轻后2下重等等”意在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的含义。
2.请4个学生上台,排成一行。
①说说从前往后数,XX排在第几?说说XX同学从左往右数是第几,从右往左数又是第几?等等
②师排到队伍中和生一起做游戏。如“现在几个人?老师的右边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等等
板书设计:
几和第几
5个第5个
2个第2个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一)活动一:认识汉字。
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
3、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
(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1、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手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四)活动四:找位置。
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
1、看见什么了?
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苹果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们说放在哪儿?桔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4、盖住三个水果贴在右边,告诉学生从右数梨是第四个,能猜猜白纸后面藏着几个水果?为什么?现在一共有几种水果?
(五)活动五:找同学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出示图片:找朋友
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一)活动一:讨论。
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
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4、怎么办?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
(二)活动二:帮一帮。
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欣然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
(三)活动三:上下楼梯。
1、出示图片:少年宫
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2、展开讨论。
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
(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四)活动四:找球。
游戏规则:找一个同学被蒙上眼睛,再找一个同学拿好奖品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游戏开始,全体同学开始告诉被蒙眼睛同学的行走路线,如果你们把行走路线告诉得特别清楚,他就能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给你们。
三、小结。
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4
第五单元分类
课题:分类(单一标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40页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
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观察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察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
得又对又快又准备。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
课题:分类(不同的标准)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在我们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都看见了有哪能些东西?
(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
的建议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看看哪能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1)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安全的`现象呢?
(学生有序的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标准分类)
(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
(学生操作,学习小组汇报)
(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别人的整理还有什么
看法和建议吗?
(学生提出建议,师问被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
(5)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你们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三、活动
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然后学生汇报情况。
(1)你们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3)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的吗?
四、小结
(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五、布置课外活动
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事理好。
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生:0、1、2、3、4、5(学生齐数)。
二、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三、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学生说说数的方法。
师:还可以怎样数?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你能比比6和7的.大小吗?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学生活动:填符号: 5○6 6○7。 板书:5<6 6<7。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四、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 2 3() 5()();
②号5○6 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 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五、全课总结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13
一年级数学教案09-25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1-07
一年级上册体育教学总结01-06
一年级语文上册 12-28
一年级上册美术 09-02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04-02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06-18
一年级上册《江南》 03-17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总结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