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让学生体会快乐的节日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朗读和背诵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伴奏带,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课件)老师讲述:在《快乐的节日》欢快优美的歌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蹦蹦跳跳地来到花园里、草地上,他们尽情地歌唱、欢跳,小鸟在他们面前飞翔,小溪从他们面前流过,他们兴高采烈、朝气蓬勃。
他们为什么那么快乐呀?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呢?想知道吗?咱们一起去瞧瞧吧!(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本课出现的14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同桌交流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3.请小老师根据出示的生字卡片教读生字,老师给予辅导。
4.老师出示词语,全班一齐读一读,发现容易错的字,提醒学生注意。(祝贺,祖国,勇敢,丰满,理想,度过,希望,羽毛)
5.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6.分四人小组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7.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偏旁归类识字:“祝”“祖”都是“示字”旁;
分解部件识字:贺=加+贝,国=口+玉,羽=习+习;
形近字比较识字:席—度;
积累词语识字:希望,勇敢。
8.生字扩词练习。
如:吹风、吹牛、吹捧;祝愿、祝福、庆祝;贺电、贺信、恭贺。
三、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做到写字前心中有数。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中,有2个独体字和4个左右结构的字。4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2.注意提示
◆“吹”字的“口”旁要写得高而小。
◆“地”字右边的“也”,横折钩要往右上斜,但是不能写得太长;竖要写得高一些;竖钩要拖长,出钩前,先回锋。
◆“乐”字一共5画,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竖折,横撇不出头。
◆“师”字的第二笔是竖撇,不是一竖,第三笔是横不是横撇。
3.学生描红、临写,老师巡视检查、指导。
4.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5.同桌相互欣赏对方的字,给对方提出建议。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轮流读生字。
2.谈话导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小朋友们的快乐。
二、分节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1.自由朗读课文。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心情?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并在读中求解。
2.分小节朗读,选择你认为快乐的地方再读一读。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3.在伴奏的音乐声中,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小朋友们的欢乐和幸福。
4.小组比赛朗读。
三、欣赏歌曲,展开想象
1.播放歌曲,学生唱合。
2.同学们,什么节日最快乐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快乐的心情吗?
3.听曲子,愉快地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1.请同学们随着课件的画面和歌声,试着自己背一背这篇课文。
方法一:提示关键词语。
第一节:小鸟──风儿──我们──
第二节:花儿──小溪──他们──
第三节:感谢──我们──像──等──就──
第四节:唱啊──跳啊──
方法二:唱《快乐的节日》歌曲,根据曲子背诵歌词。
2.能背诵的同学自愿站起来背诵。
3.在音乐声中,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4.学生自由地边唱边跳。
五、小结
在我们这个充满甜蜜、幸福和希望的新时代,每一天都是快乐的节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5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一,快乐的节日,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读5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母亲安慰家人的两句话。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cai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促情激趣:
1、以《幸运大抽奖》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体谅中奖者心情如何?
3、师板书课题“中彩那天”,大屏幕出示“中”字读音。
4、齐读课题。
5、理解课题。
二、自读、自晤、合作探究:
1、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一):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的序号,画出课后生字表中生字带出的`词语,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还有不认识的字查查工具书。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依据阅读提示(一),学生自由读文。
3、请每组组长组织组员读没读熟的句段,并互相纠正读音。
4、指生分段读课文。(自评、互评、师生共评)
5、请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练习读课文,准备参加读课文比赛。
6、宣布比赛开始,采用不同形式参赛。
7、以阅读提示为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二):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读懂了什么?
(2)有不理解的词,可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在你反复读也读不懂的问题上做上记号。
(二)按照阅读提示(二),小组讨论学习。
(三)汇报交流。
三、识记生字:
1、每组组长借助课后生字表,检查本组组员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教师指导齐读新词。
3、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4、打乱顺序读本课要求学会的字。
5、教师指导书写难记、难写的字。
6、在小楷本中书写难记难写的字。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读了生字,写会了难记的字,熟读了课文,而且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答难,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由记录员记录。
2、整理问题,逐题探究。
(1)将学生所提问题归类,集体讨论。
(2)教师指导有感情读所理解的句子。
(3)学生练习有感情读文。
二、引发辩论,勇于创新:
1、小组讨论车还与不还的问题,组织素材,说清理由。
2、学生分正反方进行辩论。
3、台下的学生做补充说明。
4、教师小结。
三、总结全文,领会主旨:
1、指导学生根据本课所学,设计板书。
2、教师总结。
四、作业设计:
1、想象: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的心情如何?都说了些什么?
2、将自己的所想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12、中彩那天
诚实+信用=财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2.学习老舍先生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被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是其代表作。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相关知识】
本文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躬耕于此,又名舜山或舜耕山。隋朝年间因沿壁镌佛,石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很有名,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新课讲授】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济南(jǐ)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晴朗无云。
设若:假如。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水、天空)清亮。
2.讨论,感知全文。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明确: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2)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
明确: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将之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的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净的。
(3)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
(4)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舒适”的?请讲述理由。
明确:①济南三面环山。②像是“在一个小摇篮里”。③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④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⑤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二)课文分析
1.分析第1段。
(1)本段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的哪些特点?
明确: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2)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这段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3)本段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不可以。“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2.分析第2段。
本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老城”?有什么好处?
明确:拟人。用“睡”“醒”将老城人格化,使之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3.分析第3段。
(1)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们的感受及遐想,来表现济南的可爱。
(2)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阳光朗照下的山。
(3)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明确:两方面。①小山:用“围”“小摇篮”“暖和”写出济南的可爱、充满温情。②人们:用“含笑”“不着急”写出济南冬天的慈善。
4.分析第4段。
(1)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明确:薄雪覆盖下的山。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
明确:空间顺序。①山上:矮松青黑——顶白花(像日本看护妇)。②山尖:全白(镶银边)。③山坡:白雪黄草(穿花衣)。④山腰:露粉色(害羞)。
(3)“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明确: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青黑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②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4)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分别举一例)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树尖上顶着雪的青黑矮松。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②拟人:“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突出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思考探究”。
2.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并反复朗读体会它的妙处。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对课文的前4段进行了细读赏析,既感受了本文文字的美妙,也从整体上对这篇课文的结构进行了把握。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课文的最后两段,并且从写作特色等角度继续对课文进行学习。
【新课讲授】
(一)课文分析
1.分析第5段。
(1)本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雪后济南的城外的景象。
(2)本段为什么用两个“卧”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唯有“卧”字才能把错落有致的小村庄及矮屋房顶上的薄雪的形状、情态写得活灵活现,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两个“卧”字表现出的安闲、舒适与前文“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这样使全文一致,有一种和谐之美。
(3)城外远山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素淡雅致。
2.分析最后一段:
济南的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通过描写三组植物:绿萍、绿水藻、绿柳,衬托水的“绿”,体现了冬水的温暖,充满生机。从颜色上来看:澄清、清亮、蓝汪汪,用“蓝水晶”做比喻,突出冬水清澈通透的特点。
(二)品析赏鉴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比较阅读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两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图画,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课堂小结】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等均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能正确读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孙悟空、脑血栓、血浆、编故事、慑子、恭恭敬敬"等词语。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儿童歌曲《孙悟空},配以孙悟空腾云驾雾的画面。
教师导语:同学们,大家一定很喜欢孙悟空吧!那么,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一一《神通广大的"小孙悟空"》。
(板书课题:神通广大的"小孙悟空")
2.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扫清生字、生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圈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1)出示生宇卡片,指名认读,教师正音。
(2)指导书写。
"栓"是左右结构,左边"木"的最后一画是"..",不是"~"。
"慑"是左右结构,右上边是"耳",右下边是"双"。
"液"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恭"的下面是"以,,不要写成"小"。
(3)学生交流自己对生词的理解。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3.再指名开火车头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通顺。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这个"小孙悟空"神通广大?
(因为它治好了爷爷的`病)
3.指名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爷爷得的是什么病?(脑血栓)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脑血栓的资料)
(2)"小孙悟空"是怎样帮爷爷治好病的?(及时清理了堵塞脑血管的隶奇主桨
.教师小结。
"小孙悟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突出“细”“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对文中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学生由于年龄小,不注意体会,适当地点拨、引导,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示范,重点讲读一两段,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课内阅读与课外反馈相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启发想象力。
一、引用名言,导入课文,激发爱美的情怀。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综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风姿。
二、指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春天,歌颂春天。朱自清先生的《春》就写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同学们把课文仔细读一遍,要求:
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3.文中从迎接春天写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4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讨论,交流,明确:
水涨(zhng)剿(cho)应和
迷藏)酝酿(yunng)晕(yu)
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三、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有同学说文章开头“迎春”写得很精彩。确实如此。“盼望着,盼望着”,两个词叠用,不仅能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而且把读者的心“吊”起来,引起共鸣。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即使动态助词,用得也报考究。学生轻声读一段,体会四个动态助词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从第2节开始,作者用彩笔描绘春景了,描绘得那么形象,那么优美。同学们朗读第2.3、4节,要求读顺畅,读后:
①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
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
③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同学们交流后,教师讲述: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依次描绘春山、春水、春天的太阳、春草、春树、春花。
描绘得细。如春草的图景,写它旺盛的生命力——“钻”,对它的色彩——“绿绿的”,写它的质感——“嫩嫩的”、“软绵绵的”,写它的覆盖面——“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人在草地上游玩的快乐,写风的助兴。这样细笔细绘,具体形象,使人有亲目所睹和身历其境之感。
描绘得立体。如春花的图景,先写树上的繁花似锦,次写树中的昆虫喧闹,再写树下遍地的野花;写眼前的花儿争春,又写想象中树上结的果实;写花的色彩,又写花的甜味;明写野花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暗写风与太阳。这样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的描写,就绘出一幅色彩鲜艳、春意盎然的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烂漫的美景之中。
描绘方法多样。用拟人的手法,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生动地刻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又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景。寓花树。万物以人的表情、动作、感情,生机更为盎然。用比喻的手法,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描写的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选词准确精当。如“山朗润起来了”的“朗润”准确地描绘出春天山景的特点,明朗、润泽的样子。出示月历上山景的彩色图片。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体会作者遣词的功力。又如“花下成于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小草的“钻”,野花的“眨呀眨”,能绘声绘态,刻画出勃勃生气。语言的音韵也很注意,如短句的运用,三个“起来了”的连用,有节奏感,读起来上口。
综上所述,要把现实生活的春移到笔下,使义中真正洋溢着在的气息是很不容易的。从这三段中我们就可领悟到不少写作的奥妙。请同学们朗诵、熟读,咀嚼一下刚才讲述的要点。
四。学生独立分析,开展评论。
《春》这篇散文广泛地写春景,刚刚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下面的春风图、春雨图、春天人活动的图景,请同学们自己赏析。赏析时注意: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重点分析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点拨一二。如:
“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自僧人志南的《绝句》,全诗为:“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落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诗句绘春风的柔和。
由风的“抚摸”,引出泥土的气息,引出草味花香,引出鸟的呼朋引伴,引出轻风流水的声音,引出牧童短笛的喷亮声。重点描绘声音,乌鸣声、轻风流水声、短笛晓亮声应和着,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抓住“细”和“密”表现春雨的特征。写雨的形态后,写雨中景色——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沐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把“青”直送到你的眼前。
写人,寥寥几笔,写出地域、情态、思想,着重在人的思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在老老小小身上都注满了活力,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五、齐读第2至7节,思考回答:
1.作者绘春景按照怎样的顺序?
2.绘景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明确:
绘景先总写,后分写;分写时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围绕“春”写各种景物,采用模式结构的方法把各幅图景组合成篇,犹如长卷,把一幅幅彩色工笔画逐步展示在人们眼前。
作者绘春天优美之景,抒赞美春天之情,充满诗情与画意。
六、朗读第三段,要求学生说明:
1.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这样结尾与描写景物时所表露的感情有何联系?
这部分是歌颂春天。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小娃娃,强调一个“新”字;再喻为小姑娘,突出一个“美”字;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突出一个“力”字。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领着我们向果实累累的丰收季节走去。
绘春时充满喜悦与赞美之情,为颂春作了铺垫。歌颂着天是赞美春天感情的必然发展。前后的感情是一致的、呼应的。
七。熟读全文,体会文中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有层次地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八、寻找春天,展开想象。
春天本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描写出春天的形象很不容易。而朱自清先生却把春写活了,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由于:作者对春天元比热爱,观察景物十分精细,运用语言的功夫很深。这些都是我们急需学习的。
现在我们也带着对春天的热爱去校园里寻觅春天。看校园秋色,想象着天的美景,口头描述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景象。要求:
分小组进行,互问互答。
指实景,口头描述春景。仔细观察,尽量运用文中的词句。
对反馈的情况开展评论。
九、仿写。
仔细观察秋天是色,用细笔细描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写一篇短文,题目是《秋天二小
景》。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所复习的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七年级也需要运用灵活新颖的形式来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等,都可以使文言文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被动为主动,激起学生浓厚的情趣。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
2、品味精彩语句,培养自己的语感,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复习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惊叹我国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积累词语,掌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
培养自己的语感,品味精彩语句。
难点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媒体课件,学生做好自主复习,为更好地理解复习内容做准备。
授课过程
准备行囊(字词复习)
导语: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乘着时空的.列车,穿越时空的隧道,来一次惊险的的旅游。一场大火灾突然而至,一家人还在睡梦中,这一危急时刻,是真是假呢?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背起行囊出发一起体验一下吧!哦,对了,出发前检查一下自己的行李,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
自我检查
(1)给下列划横线字注音。 呓yì语齁 hōu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曳yè屋许hǔ许声? 几jī欲先走
点拨:注意多音宇“几”的读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①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② 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③少顷:一会儿。 ④ 既而:不久,紧接着。
?⑤几欲先走? 几:几乎。 ⑥众妙毕备? 毕:全、都。
? ⑦未几:不久。 ⑧意少舒?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 ⑨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⑩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翻译句子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划分节奏
会|宾客大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老师强调 文言翻译的要求“信”“达”“雅”,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 沂水县西片区联研学校校级教学能手评选
教学设计比赛
姓名: 单位: 学科:
------密------封------线------
2、互相检查
(1)、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
(2)词类活用:宴(举行宴会)
妇抚儿乳(喂奶)、名(说出)
会宾客(举行宴会)
(3)、一词多义乳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妙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绝 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呼 忽一人大呼
呼呼风声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检查,有些同学准备的十分充足,也有的同学在同学的帮助下刚刚整理完毕,希望你平时细心些,夯实基础方能前行。生活总会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加油!
拜访老朋友(作家作品)
一缕轻盈的风,一曲优美的歌,让我们心灵得到一丝欣慰,几分充实。更让我们高兴的是途中遇见了一位老朋友,然后我们一起拜访一下。
1、《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
文章选自《虞初新志》,这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与这些生字相关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毅力,尽自己最大努力。
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巍峨峻拔的泰山脚下。泰山,以它优美的景观和灿烂的文化闻名世界,更令我们这些泰山儿女倍感自豪!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爬过泰山吗?谁能谈谈你爬山时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爬山》。看看作者又有着怎样独特的体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检查课文中难读的句段朗读情况。
3、思考: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引导生抓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默读课文,想想:从爬山这件事,作者学到了什么?找到文中的话来回答。
(课件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问?
结合学生回答理解“沉静”。
为什么说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学到了怎样的智慧?让我们一起带问题学习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梳理出父亲说的话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
2、交流:读读你划出的父亲的话,想想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说的?(师随机板书)那这三次不同的话语让我受到怎样的启发教育呢?
<二>学习上山途中父亲的话
1、(课件出示)自由读这段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征服”的意思,再来体会“征服山”和“征服自己”的含义。
3、结合自己的体会自由读读这段话。
4、指生读。
<三>学习山顶上父亲说的话
1、指生读父亲的话,想想从这段话中又学到了什么?
2、引导生理解“尽了力”的意思。
3、引父亲的对话。
(1)请同学们读读这几段话,谁来帮帮老师,告诉我该怎样读父亲的话?那儿子的话又该怎样读?
根据回答引导学生体会“慢条斯理”“自以为是”的意思。
(2)师生读,。
(3)分角色读。
<四>学习下山途中的话
1.大家都爬过山,联系你爬山时的经历,说说你下山时是怎么做的?
2.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读读文中相关的段落。
3.师引:就在我逞强的又跑又跳着急下山的时候,父亲用他那双厚实的手拉住了
,让我和他一起躺在树林的草地上,感悟大自然的'美景,体会大山的沉静。我闭上双眼,仿佛听到了微风吹拂声,鸟鸣蛙叫声,清脆的蝉声,淙淙的流水声,落叶飘零声……雄伟的大山向我们展开了他无比宽大的胸怀,我的身心也全部融入到了沉静的大山之中。当我睁开双眼,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我的感受时,父亲像一位哲学家似的解说着他的哲理——(大屏幕出示父亲的话)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4.师读这段话,你听出了什么?出示
①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还要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②大自然的美景要用眼睛去看,要用耳朵去听,要用心灵去体会,要用脑袋去思考。
5.比较两个句子,自由读读,体会一下哪一句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6.:是呀!不仅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我们要眼耳心脑并用,做每一件事都应该全身心投入。再来齐读这段话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配乐朗读这段话
2.说说学到了怎样的智慧
3.课下背诵此段
四、
人生就如爬山,只要做到有信心,有毅力,尽力而为,全心投入,定会享受“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喜悦。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与学情分析
《小小的船》是一首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儿童诗。诗歌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巧 妙地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有趣的夜景图——月儿是停泊在天空中的小船,“我”坐在 “船”上看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诗歌以合理的比喻为纽带,将遥挂天空的月儿瞬间拉 到眼前,把现实和奇妙的幻想不留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读着诗歌,脑海中便会闪现一幕幕 形色兼具的图景,带来亦真亦幻的奇妙感受。
诗歌共有两句,第一句运用比喻,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两幅图景带进读者脑海 里,弯弯的.月牙和小小的船在形状上相似,都是“弯弯的”“两头尖”,二者合二为一。第 二句说“我”坐在小船上,实际是想象自己坐在月亮上看星空,以充满童趣的幻想,勾画 了坐在月亮船,与星星相伴,畅游蓝天的浪漫图景。文中出现 3 个“小小的船”,第一个 指的是 真实的小船,第二、三个指的是弯弯的月亮。 课文插图画了一个小女孩躺在月亮上,伸出手,向着蓝空中的星星说些什么,两颗星 星正对着她微笑,充满想象和童趣。
文是叶圣陶先生的名作。韵文以简洁明快、丰富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静谧的夜晚,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妙趣及夜色的温柔。本课教案设计意在通过创设情境,在观看夜空美景的情境中识字,把孩子们带入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来表达他们脑海中的夜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
1.认识 的 船 等10 个生字和门字框1 个偏旁;会写 月 儿 等 4个字和横折 钩 竖弯钩 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3.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 的 字短语,积累 的 字短语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准 船 两 等生字的字音;会写横折钩和竖弯钩 2.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有关星空及带有歌曲《闪烁的小星》《小小的船》的多媒体。(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激发兴趣。
(1)(多媒体配乐)出示美丽星空图: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一只手托着小星星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导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中月亮的形状,引导想象: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引出课题: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篇韵文,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小的船》。
3.读课题。
(1)教师指导正确读课题:“船”字谁会读?谁还想读?大家一起读。你们见过哪些船?教师出示各种船的图片,并相机指导学生认识“舟”字旁,了解带有“舟”字旁的字一般与船有关。
(2)导学:在“船”的前面加个“小小的”,请你读一读,你感觉这艘船怎么样?(小小的、很轻、很可爱……)
(3)教师指导学生感受小船的可爱,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题。
4.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想知道些什么?
5.过渡: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看插图,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展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晴朗夜空优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文本、美丽的图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
(2)用“ ”把要求会认的字画出来,用“____”把要求会写的字画出来。
(3)把生词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多读几遍。
2.学生同桌互相检查读,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开火车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提示:“船、看、见、闪”是前鼻音;“船、闪”是翘舌音。
(2)教师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并及时评价。
4.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仔细评。
5.教师检查练习朗读情况,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月儿、船儿”的“儿”要读二声。“在”是平舌音。“闪、船”是翘舌音。“的”读轻声。)
设计意图:提出自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互帮互学,培养了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易错字的`读音和儿化音进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
2.启发想象: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预设:
(1)学生自由说自己想到的图画: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一个小朋友飞到太空中坐到月亮船里面。
教师随机用演示星星忽明忽暗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闪闪的”这个词语。
3.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出示朗读要求:
①想一想:课文共有几行,由几句话组成?
②把自己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朗读成果,及时评议。
5.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画出停顿。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6.学生自由练读后,教师指名读,大家评议。
7.多媒体出示课文填空,指导学生朗读叠词,巩固识字效果。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8.出示“朗读争霸赛”情境,提出评价标准,组织学生挑战读。
(1)出示评价标准:
声音响亮,读音正确。朗读流利,读出韵味。
(2)组织学生有序地比赛,读后及时评价。
(3)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意在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在朗读中巩固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朗读争霸赛”,帮助学生展示朗读的成果,激发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
四、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组织学生做采蘑菇的游戏。
(1)讲明游戏规则后请3名同学到前面来做采蘑菇的游戏。(多媒体播放歌曲)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门”字框、“白”字旁。请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②猜谜识记“闪”:一个人站在门里。
熟字加偏旁识记“闪”:人+门=闪。
③做动作识记会意字“看”:“手”放在“目”上就是“看”。
④组词识记:见──再见、看见、见面。
⑤教师指导识记多音字,并请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预设:
“看”也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àn,在“看门”一词中读ān。
2.给蘑菇找朋友。
(1)导学:生活中有哪些朋友可以和这个字组成词语呢?你还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多又好!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
①组词:小船 星星 看见 闪闪的 里面 两头 不在
②造句:
看见:在动物园里,我看见了老虎和狮子。
闪闪的:闪闪的霓虹灯引人注目。
3.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里的范字“月、儿”,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月”和“儿”都有钩,但钩的方向不一样。)
(2)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导新笔画的书写。
横折钩的写法:横要平,竖要直,向左向上钩。
竖弯钩的写法:竖要直,弯要圆,向右向上钩。
(3)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写在什么位置,同桌交流。(“月”里面的两个横画之间距离要适当,不与横折钩相接。“儿”的竖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4)教师范写“月”和“儿”,一边示范,一边巩固横折钩和竖弯钩的写法。学生书空。
(5)指导学生观察“头、里”。
预设:“头”有三个点,它们的位置不一样。“里”的横画比较多,它们之间的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样。
(6)教师指导学生书空。(“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里”的笔顺可记成写完“甲”再写两横。)
(7)指导学生先描红,再自由练写,比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8)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识字,有利于学生自主表达。交流多种识字方法,能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从构字规律上帮助学生认识生字,便于学生认识汉字,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练习组词、说话,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根据“月、儿、头、里”四个生字的字形特点,分组呈现,有利于学生抓住特点正确书写汉字。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引导回顾:谈谈你的收获。(这节课你记住了哪些字?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你认为你写得最好的字是哪一个?)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学习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作业,有利于巩固识字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引导回顾: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还记得课文写了什么吗?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配上音乐,出示星空图片。
3.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让我们飞起来吧!飞到美丽的蓝天上。看,许多一闪一闪的星星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快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在小船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1)我好像看见了一闪一闪的星星。
(2)我仿佛看见了宇宙飞船上天。
(3)我仿佛看见了月球人,很帅气。
(4)我好像看见了蓝色的天空特别大。
设计意图:在学生回忆课文的过程中再现情境,使学生集中精神;配上音乐,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情境中。静中有动的图画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绪高涨。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1.学习第一、二行诗。
(1)导问:我们坐在哪儿了?(小船上)这小船不是真船,它就是月儿,你感觉怎么样啊?
预设:我感觉很快乐。我很开心。
(2)(出示月亮的图片)导学:图片上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请学生自由读,个别读,最后互相评一评。
(4)指导学生画出描写“月儿”“船”的词语。
(5)设疑:为什么用“弯弯的”“小小的”,而不用“弯的”“小的”?
(6)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不同点。
弯的月儿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预设:
学生分别朗读这两句话,说说自己的体会:“弯弯的月儿”比“弯的月儿”更能突出月儿弯的程度;“小小的船”比“小的船”更能突出月儿的'可爱,读起来也更上口。
(7)指导朗读。“小小的”“弯弯的”读出欢快的节奏,表达出月儿的可爱、有趣。
(8)导学:“月儿”除了是“弯弯的”,还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自读自画,画出月儿的形状——两头尖。出示月儿的形状,并引导学生知道,这里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了小小的船,写的是月儿的形状。
(9)齐读。通过朗读读出月亮的可爱,以及自己满怀喜悦的心情。
2.学习第三、四行诗。
(1)过渡:我们一起划船在蓝天上面到处走走,哟,你们看到了什么?(星星、天空)
(2)出示词语:星星、蓝天。
(3)课文写星星是什么样的?(闪闪的)天空呢?(蓝蓝的)
(4)设疑:为什么用“闪闪的”和“蓝蓝的”?
①出示两个句子,指学生分别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只看见星星和天。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②出示星星一闪一闪和深蓝的天空广阔无边的情境,引导学生对照图片体会叠词的作用。
(5)练习叠词:星星是(闪闪)的,天空是(蓝蓝)的,船儿是……,你还能说出这类词吗?(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白白的云、黄黄的梨……)
(6)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闪闪的星星”要读出欢快的节奏,突出星星的调皮可爱。“蓝蓝的天”要读得略慢且声音响亮,读出天空的美丽和神秘。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出星星、天空的美丽可爱。
3.语言训练,感受夜空的美。
(1)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读句子并填空。
星星很像________,多美呀!(钻石、珍珠、小眼睛、明亮的灯)
月亮很像________,真好看啊!(小船、眉毛、镰刀)
蓝蓝的天空像________。(写比喻句)
洁白的云朵像________。
圆圆的苹果像________。
________像________。
(2)学生自由选择句子先组内练说,再汇报。
(3)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内容。
4.导学:夜空真美啊!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我看着,想着,入迷了,陶醉了。在我的眼里,那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真像一只小小的船。(音乐声响起)教师范读课文。
5.学生配乐表演读,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读为主,学生通过自主理解、体会、设计动作,充分发挥了创造性,突出了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提高了能力。设计填空的形式进行语言训练,一方面利用提供的句式帮助学生养成说话的完整性、规范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言,丰富语言,促进学习思维的拓展。
三、感情朗读,展开想象
1.配乐表演《小小的船》。
2.讨论:“只看见……”的“只”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和“还看见”有什么不同?
3.进行说话训练。
出示:我看见了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例:我看见了校园、北京、外星人、嫦娥、玉兔……
4.检测背诵效果。
以填空的形式提示学生背诵。(学生伴随着轻松、愉快的乐曲学会唱、学会背。)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练习说话,尊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填空、配乐唱等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背诵。
四、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复习词语。
小船 星星 看见 闪闪的 里面 两头 不在
2.做采花的游戏。(生字藏在花朵的后面)
(1)请3组同学到讲台上来做采花游戏。
(2)请做游戏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朵花的名字的。
(3)帮花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用它说一句话,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好。
设计意图:字离不开词,识字教学必须同积累词语结合起来。凭借有趣的游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可以让学生有效地积累词语。
五、总结全文,陶冶情感
1.鼓励学生质疑: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结:大自然是美丽的,太空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现在,我们中国也有人登上了太空,我们小朋友多学知识,掌握本领,将来也可以到太空遨游、旅行,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如果请你来到月亮上,你猜猜月亮上面会有些什么?你想对月亮说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话,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又沟通了语文和其他学科及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背诵课文并把你能从夜空里看到的或者想到的事物画下来。
2.回家把课文背给家长听。
3.实践活动:夜晚出去看看月亮,说说它像什么,你还看到天上有什么。
设计意图:背诵课文既能展示学习的成果,又能引发丰富的想象。实践活动可让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从害怕到勇敢的生长过程。
3、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课件、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准下列生字的字音。
弹懒轰隆痒挺撒缩揉雷
3、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le快乐tan弹奏
乐弹
yue音乐dan弹弓
乐:在本课读yue,乐曲。
弹:在本课中读tan,弹奏。
四、指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3、笋芽儿在﹍﹍季节生长。它受到了﹍﹍、﹍﹍和﹍﹍的鼓励,长出来了,看到了一个﹍﹍的世间。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后组词。
2、学生自由观察,在小组中讲识字方法。
3、学生自由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挡: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个当字。
挤: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齐字。
唤:左窄右宽,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奂,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肖,上面是个小字头,下面是个月字,月字第一笔是竖。顶:形声字,左边是丁,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
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牙字。
4、教师在黑板中范写生字,学生观察。
5、学生分辨字形后书写。
6、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七、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3、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
2、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笋芽儿示在水的鼓励下钻出了地面地呢?
生说师板书。
春雨姑娘唤醒笋芽儿
雷公公给笋芽儿鼓励
竹妈妈鼓励笋芽儿从石子的侧面钻出去
4、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
5、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
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
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6、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7、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在这篇课文中你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原因。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优美的句子。
板书:2、笋芽儿
春雨姑娘睡
雷公公缩
竹妈妈竹子钻
看美丽、明亮的世界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 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 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作业
1.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抬着头向上看。 ( )
2 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8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经典】10-0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6
【精选】语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