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彩的糖葫芦说课稿一等奖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彩的糖葫芦说课稿一等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彩的糖葫芦说课稿一等奖1
一、活动内容的形成与依据
每天放学后,总会听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买糖葫芦吃。孩子喜欢吃糖葫芦?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以后,我们便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孩子的反应。有的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有糖葫芦的识物卡片,有的小朋友用现有的木珠穿起了糖葫芦,有的小朋友干脆做起了“糖葫芦”的买卖,一边吆喝,一边指着某样东西问“你要不要买呀?”在后来的活动中,虽然,孩子们对于糖葫芦的做法、玩法都比较局限,但兴趣依旧浓厚。
在一次晨间谈话中,孩子们又谈到了糖葫芦,我随口问到“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做糖葫芦?”他们七嘴八舌地讲了很多,有的说可以用橡皮泥做;有的说可以用泥土做;有的说可以用面粉做,最后,他们比较了一下,发现用面粉做比较卫生,而且,做好以后还可以蒸了吃。有些孩子发现做出来的糖葫芦都是白色的,有些孩子不禁发出感叹:哎,要是糖葫芦有颜色就更好了!于是,孩子们便通过讨论,回家问家长,得出的结论是用色素调出七彩的面团,以此来制作七彩的糖葫芦,于是,这一活动内容便产生了。
二、本班幼儿的情况
我们小(3)班的孩子有些已经上过小托班,有些未上过小托班,所以,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各不相同,且操作时间都不能持续过久。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他们对情境游戏情有钟,于是我们把情境游戏贯穿始终,并在其中加入制作糖葫芦的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得到锻炼。这一内容适合小班上学期末进行。
三、活动目标与依据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幼儿探索糖葫芦的制作方法(团圆、压扁),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以两种颜色按规律排序的能力,体验活动的乐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注重能力培养,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服务的。而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其中,目标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即目标注重全面性。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不错的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1、各色面团、草把每组各一份;小棒若干。
2、各色木珠;已做好的各色糖葫芦。
3、用桌子围成的一个制作作坊,墙上帖有草把及各色糖葫芦。
4、录有哭声的磁带,录音机。
5、幼儿已有使用小棒的经验。
五、重点和难点
由于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均衡,能初步做一些较精细的动作,因此,探索制作糖葫芦的方法(团圆、压扁)就成了此次活动的重点。
难点是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以两种颜色按规律穿的能力。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
1、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各种糖葫芦有进一步的认识;
2、幼儿分组讨论,让幼儿自己大胆地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
3、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
1、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
2、运用适当的指导,如: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
六、活动流程
情境游戏“卖糖葫芦”故事“谁在哭”讨论,想办法幼儿尝试制作糖葫芦情境游戏“卖糖葫芦”,幼儿品尝糖葫芦。
七、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买糖葫芦”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主要教法:教学活动情景化)
教师:“哦买糖葫芦喽!好吃的糖葫芦哦!快来买哦”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围上围裙,扛起草把,一边吆喝,一边招手,俨然像一个卖糖葫芦的人,通过实际的场景,幼儿很自然地进入了活动,幼儿一边买糖葫芦,一边付钱,玩的很起劲,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制作糖葫芦,同时引出故事“谁在哭”。
(主要教法:故事教学法)
教师:“瞧,糖葫芦长什么样?”
教师:“他们排的队伍可整齐了,是怎样排的`?”
教师:“咦,谁在哭呀?”
教师:“小动物们也想尝一尝糖葫芦是什么滋味,你们帮帮他们,好吗?”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动物们吃到糖葫芦?”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在讨论糖葫芦长什么样的时候,有的幼儿能很好地说出糖葫芦的颜色、形状,通过教师启发性的提问,不错的幼儿又知道了糖葫芦是按规律排列的。
怎样过度到幼儿制作糖葫芦呢?这时,教师恰当的运用了“谁在哭”这个故事,引导幼儿想象如何帮助小动物尝到好吃的糖葫芦。引发了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活动中,教师始终一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从以往教师权威的角色转变到了平等的首席。在这个语言活动的环节中,贯穿了《纲要》对语言领域的要求,即“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三)幼儿探索糖葫芦的制作方法。(主要教法:操作法)
教师:这个圆圆的糖葫芦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议论操作)
教师:这个扁扁的糖葫芦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儿议论并操作,教师一一比较幼儿自己想出的办法,选择一个大家公认的好办法,并请这一幼儿示范。)
教师:要求幼儿自由分组,遇到困难,会动脑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由于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制作的时候,教师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材料。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选择半成品或直接用木珠来穿;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就可以用七彩的面团来探索制作糖葫芦。
有些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困难,很自然地会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
面对在操作活动中确实有困难的幼儿,教师手把手地示范,并肯定和接纳他们的做法。通过榜样示范、个别指导等方法鼓励幼儿尝试按规律排列。
在幼儿探索怎样做扁的糖葫芦时,教师不是直接把做法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充分探索、发现怎样才能使扁的糖葫芦做起来很平整,最后讨论,总结出答案。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
(四)游戏“卖糖葫芦”,品尝并结束活动。(主要教法:示范引导)
教师:卖糖葫芦喽!今天,小朋友做的糖葫芦都很漂亮,快来买喽!幼儿学小动物来买糖葫芦,品尝糖葫芦。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幼儿在这一环节的情绪非常高涨,显然,次此活动还未满足幼儿的兴趣,为幼儿进一步建构有关知受力打下了基础。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尝试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其他东西,设计这一延伸活动是为了扩展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有阶段性的发展。
总的来说,“七彩的糖葫芦”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糖葫芦也是幼儿所熟知的,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从以往的机械学习强调自主探索发现,从重视教的方法重视学的过程,在积极、活动的氛围中探索到了团圆、压扁的技能。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才能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七彩的糖葫芦说课稿一等奖2
一、活动内容的形成与依据
每天放学后,总会听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买糖葫芦吃。孩子喜欢吃糖葫芦?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以后,我们便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孩子的反应。有的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有糖葫芦的识物卡片,有的小朋友用现有的木珠穿起了糖葫芦,有的小朋友干脆做起了“糖葫芦”的买卖,一边吆喝,一边指着某样东西问“你要不要买呀?”在后来的活动中,虽然,孩子们对于糖葫芦的做法、玩法都比较局限,但兴趣依旧浓厚。在一次晨间谈话中,孩子们又谈到了糖葫芦,我随口问到“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做糖葫芦?”他们七嘴八舌地讲了很多,有的说可以用橡皮泥做;有的说可以用泥土做;有的说可以用面粉做,最后,他们比较了一下,发现用面粉做比较卫生,而且,做好以后还可以蒸了吃。有些孩子发现做出来的糖葫芦都是白色的,有些孩子不禁发出感叹:哎,要是糖葫芦有颜色就更好了!于是,孩子们便通过讨论,回家问家长,得出的结论是用色素调出七彩的面团,以此来制作七彩的糖葫芦,于是,这一活动内容便产生了。
二、本班幼儿的情况
我们小(3)班的孩子有些已经上过小托班,有些未上过小托班,所以,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各不相同,且操作时间都不能持续过久。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他们对情境游戏情有钟,于是我们把情境游戏贯穿始终,并在其中加入制作糖葫芦的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得到锻炼。这一内容适合小班上学期末进行。
三、活动目标与依据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幼儿探索糖葫芦的制作方法(团圆、压扁),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以两种颜色按规律排序的能力,体验活动的乐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注重能力培养,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服务的。而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其中,目标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即目标注重全面性。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1、各色面团、草把每组各一份;小棒若干。
2、各色木珠;已做好的各色糖葫芦。
3、用桌子围成的一个制作作坊,墙上帖有草把及各色糖葫芦。
4、录有哭声的磁带,录音机。
5、幼儿已有使用小棒的经验。
五、重点和难点
由于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均衡,能初步做一些较精细的动作,因此,探索制作糖葫芦的方法(团圆、压扁)就成了此次活动的重点。
难点是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以两种颜色按规律穿的能力。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1、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各种糖葫芦有进一步的认识;
2、幼儿分组讨论,让幼儿自己大胆地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
3、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1、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
2、运用适当的指导,如: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
六、活动流程
情境游戏“卖糖葫芦”——故事“谁在哭”——讨论,想办法——幼儿尝试制作糖葫芦——情境游戏“卖糖葫芦”,幼儿品尝糖葫芦。
七、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买糖葫芦”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主要教法:教学活动情景化)
教师:“哦----买糖葫芦喽!好吃的糖葫芦哦!快来买哦----”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围上围裙,扛起草把,一边吆喝,一边招手,俨然像一个卖糖葫芦的人,通过实际的场景,幼儿很自然地进入了活动,幼儿一边买糖葫芦,一边付钱,玩的很起劲,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制作糖葫芦,同时引出故事“谁在哭”。
(主要教法:故事教学法)
教师:“瞧,糖葫芦长什么样?”
教师:“他们排的队伍可整齐了,是怎样排的?”
教师:“咦,谁在哭呀?”
教师:“小动物们也想尝一尝糖葫芦是什么滋味,你们帮帮他们,好吗?”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动物们吃到糖葫芦?”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在讨论糖葫芦长什么样的时候,有的幼儿能很好地说出糖葫芦的颜色、形状,通过教师启发性的提问,幼儿又知道了糖葫芦是按规律排列的。
怎样过度到幼儿制作糖葫芦呢?这时,教师恰当的运用了“谁在哭”这个故事,引导幼儿想象如何帮助小动物尝到好吃的'糖葫芦。引发了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活动中,教师始终一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从以往教师权威的角色转变到了平等的首席。在这个语言活动的环节中,贯穿了《纲要》对语言领域的要求,即“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三)幼儿探索糖葫芦的制作方法。(主要教法:操作法)
教师:这个圆圆的糖葫芦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议论操作)
教师:这个扁扁的糖葫芦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儿议论并操作,教师一一比较幼儿自己想出的办法,选择一个大家公认的好办法,并请这一幼儿示范。)
教师:要求幼儿自由分组,遇到困难,会动脑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由于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制作的时候,教师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材料。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选择半成品或直接用木珠来穿;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就可以用七彩的面团来探索制作糖葫芦。
有些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困难,很自然地会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
面对在操作活动中确实有困难的幼儿,教师手把手地示范,并肯定和接纳他们的做法。通过榜样示范、个别指导等方法鼓励幼儿尝试按规律排列。
在幼儿探索怎样做扁的糖葫芦时,教师不是直接把做法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充分探索、发现怎样才能使扁的糖葫芦做起来很平整,最后讨论,总结出答案。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
(四)游戏“卖糖葫芦”,品尝并结束活动。(主要教法:示范引导)
教师:卖糖葫芦喽!今天,小朋友做的糖葫芦都很漂亮,快来买喽!幼儿学小动物来买糖葫芦,品尝糖葫芦。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幼儿在这一环节的情绪非常高涨,显然,次此活动还未满足幼儿的兴趣,为幼儿进一步建构有关知受力打下了基础。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尝试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其他东西,设计这一延伸活动是为了扩展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有阶段性的发展。
总的来说,“七彩的糖葫芦”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糖葫芦也是幼儿所熟知的,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从以往的机械学习,强调自主探索发现,从重视教的方法——重视学的过程,在积极、活动的氛围中探索到了团圆、压扁的技能。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才能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七彩的糖葫芦说课稿一等奖】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调皮的七彩光》说课稿09-30
幼儿园大班语言《七彩虾》说课稿02-21
识字六猫和老鼠教案一等奖10-09
说课稿范文 说课稿怎么写范文10-01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七彩象》08-24
《燕子》说课稿03-03
美术说课稿03-21
《劝学》说课稿03-22
《微笑》说课稿11-19
《观潮》说课稿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