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7篇[经典]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影子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亲手让影子动起来”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十分新奇,熟悉与新奇的碰撞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加上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他们喜欢做做玩玩,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制作、实验、记录等操作能力,这些经验、能力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动画游戏形式的科学活动“会跳舞的乌龟”,让幼儿通过亲历—感悟—实践来发现、获得一些有关影子的感性经验,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单;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搭建感悟支点,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评析:这一激趣环节,旨在为幼儿搭建学习的支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会跳舞的乌龟”正是幼儿感悟的一个支点,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同时提醒幼儿把白纸的一面对着自己,手电筒放在对着乌龟的一面表演,鼓励幼儿互相表演,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解决。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 “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 你们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有光,当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3、引导幼儿再次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却不会“跳舞”。
①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②讨论:“为什么都用手电筒照了,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却不会呢?”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小乌龟就会‘跳舞’了。”
(评析:有思才会有疑,有疑才会有动力。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他人互动,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了教学全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感知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获得了学习的发展。)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
教师进行示范“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是怎么动的,乌龟的影子又是怎么动的。”(手电筒往左,乌龟的影子就往右)出示记录表、红色和黑色箭头符号,让幼儿根据观察结果演示记录。
2、幼儿两人合作,一起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向上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下;当手电筒向下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上;当手电筒向左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右……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评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采用了探索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等来突破难点。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尝试错误,验证错误,最终获得一定的科学经验。)
三、迁移经验,实践提升——动物舞会:
1、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尝试让其他海洋动物“跳舞”,发现有关其他事物的'影子的奥秘,体验探究的乐趣。
2、最后集体随音乐进行欢快的动物舞会,(温馨提示)可以单独、亦可以结伴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评析: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把知识经验转化为生活实践经验,这个环节的迁移实现了显性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可以说是活学活用。)
活动反思:
一、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不是“听”科学、“看”科学,更不是“想”科学,而是“做”科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有这么一句话:“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只有幼儿亲历真实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其掌握认识世界的金钥匙。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遵循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 一定挑战性的原则,以“会跳舞的乌龟”作为感悟的支点,以疑激趣,以趣激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孩子们在做中思考,做中动手实验,做中创造,做中进步。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儿童在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把玩具推来推去,拉来拉去。为了激发儿童探索、实验的兴趣,培养儿童喜欢尝试、乐于动手,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一些科学知识和现象的学习意识和从事简单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大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平时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娱乐交流中的话题,我设计了一节尝试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较强的科学活动——物体怎样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2、使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原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纸盒、积木、球、纸、书包、车等。
2、一个无轮的箱子、一个有轮的箱子、绳子、圆形木棍。
3、水盆、水桶、装水的圆形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集体演唱《你是怎样笑的》。
2、由《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趣,引导幼儿将乒乓球从没有水的桶底移动到桶面,从而引入新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物品,引导幼儿认识物品。
2、布置任务。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些物体移动。(教育幼儿不要拥挤、哄吵,并且最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移动,并把方法记住)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4、幼儿汇报自己的发现成果。
5、教师小结。
6、教师出示皮球,引导幼儿用力大和用力小地尝试移动,并发现新结论(用力大,物体运动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运动慢且近)。
7、出示大矿泉水瓶,启发幼儿用最省力的方法来移动。
8、出示没有轮的箱子,鼓励幼儿想办法来移动。再出示有轮的箱子,进行操作比较,知道给重物体按上轮子会更省力。
9、知识拓展。平时看到建筑工地上的叔叔们如何将和好的泥浆或砖从一楼移动到上面的楼层上的?(滑轮)
(随机展示水井打水原理)
10、小结。鼓励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探索,发现更多的物体移动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出户外体验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物体。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一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一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一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文字卡:支撑、保护;好习惯、有营养;
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小结: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二)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引导幼儿关注: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小结: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4、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呢?(长长、合并、变硬)
(四)让骨头长得
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喝牛奶、晒太阳、运动、坐得直、站得稳在幼儿带来的众多有数字的物品中,幼儿对温度计的兴趣很大,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就聚集在数学区"玩"温度计,小声议论。他们发现用捂住水银柱,红色的"水"会慢慢升高,手拿开"水"就会下降。
: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搜集相关清洁工具的信息,了解各种家庭常用清洁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学会安全使用一些简单的清洁工具,感受清洁工具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3.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寻找各种清洁工具,并用调查统计表进行记录。
2.教学挂图1副,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交流自己的“清洁工具调查统计表”,了解各种清洁工具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
引导幼儿用相互提问、解答方式,交流介绍自己的调查统计表。要求讲解的幼儿说出清洁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如,平时怎么使用的,它们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
2.引出“班级劳动日”,引导幼儿讨论,制定小组劳动计划。
教师将幼儿分组,帮助其明确各组的劳动场地、内容,幼儿共同制定小组劳动计划。
3.请各组按分工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进行劳动,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尝试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幼儿注意工具使用的安全,注意保持周围环境的卫生,如不要把水溅到地板上等。
4.组织幼儿分享交流劳动成果及使用清洁工具的经验。
(1)教师与幼儿参观清扫干净的班级环境,感受劳动后的喜悦。
(2)请各组派代表讲述使用清洁工具的窍门。
5.出示教学挂图,了解更多、更新的清洁工具以及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反思
这是我实施的一课多研教学研讨活动,这一稿为集体研讨后形成的比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学实施后,研讨中分别指出:
1.目标过散,整节活动难度提升不够;
2.幼儿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强,大多只是在摆弄工具;
3.环节之间缺少上下串联的脉络等。
于是在第四稿中结合幼儿兴趣点,将重点放在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
组织教学实施后证明,经过前三稿的设计、教学组织、反思、修改到最后完善的第四稿方案,目标清晰,环节上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活动过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一直在操作过程中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1.取材方便,材料简约。本节活动选用的材料为幼儿建构区的螺丝玩具,损坏的图书,彩笔,印章等,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手可得。
2.活动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有相关经验,才容易引起活动兴趣。经常看到成人使用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但成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反对孩子操作这些工具。而在本次活动中,却鼓励孩子们大胆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使用钳子、螺丝刀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3.整节活动始终贯穿着孩子发现问题、猜测解决方法、验证解决难题这条主线,孩子们始终在探索的氛围中,在自主活动中习得相关知识。
小百科:清洁,1、清白;洁净无尘。2、清廉;廉洁。3、清除。4、清楚;明白。5、犹清爽。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城市中)温州常见的标志,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2、尝试自己创制标志。
活动准备:
1、常见标志的图片若干。
2、稍厚的`白纸、画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看看温州城市里的各种标志。
1、出示温州大道上的各种标志,讨论这些标志表示的意思: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它在什么地方?你在仙岩我们幼儿园周边的什么地方见过它?
2、出示瓯海大道高架桥及其交通标志标志,了解标志的名称、用途。
3、讨论标志的意义:(城市里)温州为什么有这么多标志?为什么用标志而不是用文字?(标志对我们很重要,它形象简明,随时提醒人们在各个地方遵守公共规则、注意安全,还可以在困难的时候给人们提供帮助。)
4、看一看、比一比各种标志的不同,讨论不同标志表示的不同意义。
二、创制标志。
1、说说我们的温州和我们幼儿园与幼儿园周围有哪些地方需要标志。(说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标志。)
2、幼儿自己设计,动手画和剪,给需要的地方创制标志。
3、展示幼儿制作的标志,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制作的标志。“我是什么标志,长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处”。
活动延伸:
下午离园时请父母与幼儿一起将自己制作的标志张贴在幼儿园或者需要的地方(社区)。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三年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他们对离园的依惜,升学的惊喜,交织成离园之际的复杂情感。设计告别时刻这节课,让幼儿感受毕业日期的临近,懂得珍惜时间,同时让幼儿了解年历的样式和作用,学会看年历,在年历上找到节假日和自己的生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年历的样式和作用,学会看年历。
2、感受毕业日期的.临近,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日期不同规格的年历,每人一份。
2、离园倒计时牌。
活动过程:
1、看年历。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年历,你们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些数字)
教师出示年历,每个幼儿一份,引导幼儿观察。
师:年历上的每一个数字,你们知道表示什么?(一个数字表示一天)
每一群数字表示什么?(一个月)
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十二个月)
请幼儿找一找年历上哪些数字是表示“月”的,十二个月是怎样排列的。
再看看一个月有多少天,每个月都一样吗?哪个月份是二十八天?
每个星期有几天?
年历上的数字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表示什么意思?(节假日和双休日)
2、找日期。
请幼儿在年历上找当天的6月份和10日。
请幼儿寻找三八节、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6月份第一周的双休日
请某个小朋友说己的生日,让幼儿在年历中圈出这个日期。
3、毕业时刻。
师:出示离园倒计时牌,小朋友今天是6月10日,你们7月5日就要毕业了,请你们数一数离毕业还有多少天?(25天)
在这个时候你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打算?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
4、教师进行讲评。
五、活动延伸:本活动结束之后,可在每天晨间活动时提醒幼儿翻动倒计时牌,以营造惜别氛围。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小实验,了解哪些物体能吸水,并比较其吸水特点。
2、结合经验理解物体的吸水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身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塑料水盆5只、擦手毛巾5块、10只小篮子(分别放滴管、海绵、木块、手帕、弹子、塑料碟子、餐巾纸等材料)、记录纸和笔人手一份。
2、15只小盆子、15只刻度杯、5蓝材料(海绵、木块、手帕、餐巾纸)、记录纸和笔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实验探索:哪些物体能吸水
1、师:小朋友,桌面上有许多材料,我们一起去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发现?(重点指导幼儿用滴管将水滴在不同的材料上,观察结果。)
集中幼儿,提问:刚才你玩了什么?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2、再次操作:现在请小朋友继续去玩你没有玩过的东西,看看到底哪些材料会吸水,哪些材料不会吸水,并到前面篮子里拿记录纸记录下来,用两种不同的标记表示。
3、师幼一起总结实验的结果。
4、组织幼儿讨论:你还知道什么材料能吸水?什么材料不能吸水?
二、实验探索:哪些材料吸水多
1、幼儿三人一组在篮子里选三种材料做实验,可以把三种材料同时放在三只一样多水的量杯里再捞起来放盆子里,观察它们各自量杯里剩水的多少并在标记图上记录。
2、展示记录纸,请幼儿介绍自己实验的情况。
3、教师小结:各种材料吸水的快慢、多少不同,并且还与材料的多少、大小有关系,以后我们再来做实验。
三、利用物体的吸水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许多材料能吸水,又知道了有的材料吸水多,有的材料吸水少,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会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来解决问题。
(1)我不小心把一杯水翻在桌上了怎么办?
(2)夏天游泳时耳朵进了水又该怎么办?
(3)雨后,走廊里有许多积水,谁能快速将积水清理掉?
2、小朋友真聪明,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我们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多想想,多试试,你们会越来越聪明。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3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