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华(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2.《隐身妙招》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4幅,语言CD(盒带)。
3.枯叶蝶、枯叶蟾蜍、北极熊、竹节虫、蚱蜢、壁虎、长颈鹿、羚羊、蜥蜴、青蛙、斑马、刺猬、乌龟、黄鼠狼、乌贼等动物图片,背景图一张。(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4.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6~27页。
●活动建议
1.请幼儿听故事《隐身妙招》,初步了解保护色。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请幼儿猜一猜故事中枯叶蝶、蜥蜴、青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出示故事挂图,幼儿了解枯叶蝶、蜥蜴、青蛙保护自己的方法。
小结:花蝴蝶、枯叶蝶和青蛙都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所以老鹰不容易发现它们。
2.请幼儿观察枯叶虫、枯叶蟾蜍、北极熊、竹节虫、蚱蜢等动物的图片,寻找藏在图画中的动物,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请幼儿观察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6~27页,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藏在图画里的动物。
(2)请幼儿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动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小结: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地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3.观看教师教学资源《隐身妙招》,拓展幼儿经验。
请幼儿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壁虎、长颈鹿、羚羊、斑马、刺猬、乌龟、黄鼠狼、乌贼等更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4.分组操作游戏:“帮小动物躲猫猫”。
幼儿每人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根据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放到适合的背景图上,然后师幼共同讨论、交流结果。
5.向动物学本领,练习生活,拓展幼儿经验。
请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人们根据动物的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
●活动延伸
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动物自我保护内容的图书,拓展幼儿经验。
附:故事隐身妙招省P125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天气的种类,了解每种天气的基本特征。
2、尝试用动作来表示不同的天气。
活动准备:
1、制作好“晴,下雨,刮风,下雪”的天气牌。
活动过程:
一、说说今日天气。
1、谈话引入:今天是什么天气?你们知道吗?
2、让幼儿观察窗外的情景,说说今天是晴天,雨天还是多云的天气。
(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判断)。
3、分别出示晴天,雨天等天气牌,帮助了解天气的种类和特征。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今天是晴天,有的小朋友说今天是多云的天气,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晴天会有什么特征呢?(有太阳公公)。那多云的天气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一起了解各种天气的特征,然后再作出判断今天是晴天还是其他的天气)。
4、说说一共有几种天气?结合天气牌引导幼儿说说你喜欢哪种天气?为什么喜欢?又为什么不喜欢?
师:天气一共有晴天,雨天,多云天(阴天),下雪天,你们最喜欢什么天气,最不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述)。
二、用动作来表示各种天气。
1、启发幼儿讨论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这几种天气。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自己喜欢的天气,如果你喜欢晴天,那你能用动作来表示晴天吗?晴天有圆圆的太阳。手壁向上围成一个圆圈当作太阳,表示晴天。(引导全班小朋友来做一下这个动作)。
师:那下雨的天气又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张开五指,从头顶向下摇动手腕,表示下雨),
师:现在天气太热了,如果能刮一阵凉风,那该多好哇,那你们知道刮风的天气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吗?刮风了会把树枝吹的摇摇摆摆。高举双手,在头顶左右摆动,表示刮风。
师:小朋友喜欢下雪的天气,因为下雪的天气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丈。那你们知道下雪可以怎样用动作来表示吗?紧握拳头,轻敲大腿,表示下雪了。
1、带领小朋友分别做一做用动作来表示各种天气。
2、举牌,做动作的游戏。
师:老师举起不同的天气牌,小朋友么们能根据天气牌指示的天气表演
出相应的动作。
三、背上的.天气预报。
1、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要两个两个好朋友一起玩,一个人用双手蹭着膝盖,弯着腰,再让另外一个好朋友用手指在你的背上表演表示胎气的动作,你呢就猜猜是什么天气。如:晴天——两手平放在背上,雨天——用手指轻轻的敲打背部。刮风——手掌在背上抚摸。下雪——两个拳头轻轻的敲背。
2、请小朋友自由的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来玩这个游戏。
3、建议家长每天与幼儿一起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当天的天气。
科学教案 篇3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
3.学习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习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科学知识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学习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习制作简易的弹簧称。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概念发展
科学教案 篇4
打开,尝一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吃有着丰富的经验。在生活中,打开各种食品的包装是他们极大的乐趣,但成人常常不经意地包办、代替了这些孩子喜欢的“工作”其实,幼儿在打开各种包装的时候,不但可以锻炼手部肌肉,同时,在吃的过程当中还可以感受各种食物的不同特点:软的、硬的、脆的……
活动目标:
1、愿意尝试打开各种包装,尝一尝里面的食物。
2、感受不同包装的不同开启方式。
3、初步尝试包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桔子、花生、糖、开心果、果冻、雪丽糍、仙贝等食物。
2、各种盒子、塑料瓶、拉链袋、密封袋等各种可以装食物的容器。
3、托盘每桌一个,毛巾。
活动过程:
1、出示食物,引起幼儿吃的欲望。
2、教师告诉幼儿,好吃的东西都在客人老师的手中 ,请幼儿走到客人面前问好,就可以得到一份礼物。幼儿尝试打开礼物的盒子。吃到好吃的。
3、出示大盒子,告诉幼儿,里面还是好吃的东西,(雪丽糍或仙贝)请幼儿合作打开盒子,一起分享盒中的食物,观察幼儿开启食物包装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掌握正确的开启方法。(有锯齿的包装,从锯齿处撕开)
4、增加难度,出示有锯齿包装袋的糖(要比雪丽糍小)。请幼儿尝试打开。
5、初步尝试包装的方法,请幼儿将一个好吃的东西用盒子包装好,送给客人老师。活动在师生互动中结束。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效果较好,幼儿全部都动起手来进行了操作。分析此活动成功的原因:1、开始教师出示的食物引发了幼儿吃的欲望。小班幼儿对吃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和经验,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就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活动。
2、请幼儿打开包装:因为幼儿已经知道盒子里有好吃的东西,所以会不厌其烦地打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直至找到好吃的东西。(利用了幼儿“贪吃”的特点。)
3、引导幼儿合作。由于幼儿手部力量还小,不能打开较紧的盒子,在每桌投放一个较紧的大盒子,幼儿会自发地合作打开,盒中的食物也会自觉的分享。
4、幼儿在打锯齿包装时,有的幼儿可以发现要从锯齿处撕开,其他幼儿有的咬,有的撕,都没有找到正确的开启方法,教师适时插入,请打开包装的小朋友说一说是怎么打开的,教师和幼儿一起试一试,指导不会的幼
儿(分组、个别指导)。
5、内容由浅入深,在幼儿打开大一点的锯齿包装的基础上,教师有投入了小的锯齿包装食品。增加了难度,但幼儿在好吃的东西的引诱下,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打开,最后还是发现了从锯齿处打开是最简便的开启方法。
6、幼儿打开包装后,吃了一会了,请幼儿送给客人老师吃,体验了和他人分享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升入中班以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在逐步增强,也开始更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对它们产生了好感。在开展《身体的秘密》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一起寻找了身体上可以转动的部位,发现了身体可以转动的秘密,而在许多户外活动中孩子也经常对一些小器械的转动非常感兴趣,于是,根据本班幼儿爱探究的特点,也是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幼儿的兴趣,将“转动”这个科学的概念融入在这样一个探索活动中,希望通过幼儿的'摆弄、交流,开始关注生活中有转动这种现象,并感知转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愿意探索使生活中各种物品转动的方法。
2、对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关注,体会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筷子、瓶盖、光碟、碗、风车、绳子、积木等生活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找找身体上哪些部位会转动?
2、它们是怎么转的?
:原来,在我们身体上有许多部位都可以转动,转动真有趣。
二、进行部分
1)第一次探索
1、看看,我带来了什么?
2、这些东西能转动吗?
3、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转动起来呢?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分享
你用了什么方法让它转起来?
把你的好办法介绍。
(请幼儿介绍,教师注意归纳)
:原来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原本是不会转动的,但是只要我们用一些方法,“搓、吹、扭、转、拧”等,很快不会转的物品也转起来了,转动真有趣。
3)第二探索
1、刚才我们想办法让一件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我要考考你们能不能把两样东
西同时转动起来呢?看看,我手里拿了什么?
(筷子、绳子)
2、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吗?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办法)
:原来把绳子和筷子连一起,用力甩动绳子,筷子也随之转起来了。
3、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物品,去找两样物品,想想怎么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好吗?
4、分享交流
谁有了好办法?快来介绍。
(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
:恩,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想到了许多能让两样物品同时转起来的好办法,虽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没关系,一会我们还可以继续想一想。
3)生活中会转动的物品
1、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本来就能转动?
2、它们为什么要转动?
3它们是怎么转动的?
:原来生活中也有许多物品是能转动的,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转动真有用。
三、延伸部分
1、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好的呢?
2、有没有不好的转动?
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寻找,下次再来聊聊这个话题,好吗?
活动实践效果:
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了生活,内容的选择是贴近幼儿的,能引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容易产生共鸣。整个设计注重让幼儿去尝试和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对平时生活中一些转动现象的关注,是比较有价值和意义的。
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投入,探究的兴趣浓厚,活动设计一环扣一环,不断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究的愿望;动静交替的学习方式,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自己的摆弄,更加深了他们对“转动”这个科学概念的理解。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的幼儿特别喜欢玩泡泡水,下课吹,上课也在偷偷的吹。既然泡泡水让他们这么感兴趣,何不因势利导,给孩子们上一节生成课呢?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活动:《小小肥皂真有趣》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肥皂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并知道如何把手帕洗干净。
2、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卫生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懂得肥皂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
难点:让幼儿尝试洗手帕。
活动准备:
脏手帕,水,盆子,大小肥皂,泡泡水。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一块脏手帕)
1、这快手帕干净吗?脏了怎么办?
2、是不是放在水里洗洗就干净了呢?把手帕放在水中搓,提起来小朋友观察(没洗干净),怎么办呢?
二、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手帕是怎么变干净的。
1、先用肥皂在干手帕上檫,肥皂上不去,怎么办?
2、把肥皂沾水后在手帕上抹,手帕变干净了吗?(没有)还要怎么办?(用手搓)搓出泡泡后再放到水里清洗干净。
三、向幼儿介绍肥皂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
1、脏东西到哪儿去了?(水里)
2、怎样到水里去的`?(用肥皂洗的)感受肥皂沾上水后是怎样的?(又粘又滑)
小结:肥皂碰到水后,变的又粘又滑,抹在手帕上搓就会产生泡沫,脏东西就粘在泡沫上被带到水里去,所以手帕就变干净而盆子里的水变脏了。
3、请小朋友按照洗手帕的方法来洗一洗自己的小手,先把手弄湿,抹上肥皂后搓出泡泡,再放到清水里面边清边洗。通过洗手的练习,懂得肥皂的性质(遇到水后滑滑的,搓的时候还有泡沫)和用途(使脏东西变干净,消毒,清洗伤口等等),学会正确使用肥皂的方法,
四、带领小朋友到室外玩肥皂泡泡水,在游戏中结束本节课。
活动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生成课是一节认识课,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发现这阶段的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既然他们那么喜欢泡泡水,就因势利导让孩子们知道泡泡水是怎样来的。在课的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幼儿的兴趣为主,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肥皂本身并不会引起幼儿太大的兴趣,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活动中都要随时观察幼儿对课堂的反应和与教师间的互动,教师应该随时对幼儿的反应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在整个教学中,我采用实物先激起幼儿的兴趣,再动手动脑,最后以游戏结束为线条展开。让游戏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由于我们乡区幼儿园的条件有限,真正把实践活动带到课堂的课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幼儿在整个课堂上的表现都相当的积极,整节课始终是在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开展。对幼儿在活动中的种种行为,我都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评价,在洗手帕这个环节,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老师最后出示泡泡水并吹泡泡水是整节课的高潮,孩子的兴致很高。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的成功,让孩子们在玩的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了肥皂的性质,用途,并学会了洗手帕,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由于我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才半年时间,在我的语言上还不够幼儿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哪方面不足,就多注意加强哪方面的学习。如果再上一次这节认识课,我会在教学环节中加入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肥皂泡泡水这个环节,那样对于肥皂的认识孩子们的兴趣一定会更加的浓厚。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玩降落伞的乐趣。
2.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探索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大胆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结果。
3.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降落伞的经验、了解降落伞的组成。
物质准备:自制降落伞一个、梳理图示两张,塑料带若干、重量不同的三种铁夹子若干、勾叉记录标志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降落伞",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降落伞吗?看!降落伞下来啦。
二、第一次探索"落的一样快的降落伞"。
(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正确的比较方法,感知相同材料制作的降落伞,降落速度相同)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活动要求。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塑料袋和夹子,想一想怎么做降落伞?
(2)提出活动要求:
①每个人制作一个降落伞。
②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一看两个降落伞是不是落的一样快,想想怎么样比才公平。
2. 幼儿自主开展探索活动。
3.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幼儿大胆说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师:两个降落伞落的一样快吗?你们刚才是怎么比的?
(2)讨论:怎么比才公平。
(3)教师结合图示梳理。
(4)幼儿再次游戏,进一步感知同样材料的降落伞下降速度一样。
(5)梳理小结:一样的降落伞,他们落的一样快。
三、第二次探索"降落伞比赛"。
(引导幼儿感知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1.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猜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样的塑料袋、蓝色的夹子和黑色的夹子,请你来猜猜看哪个降落伞落的快,哪个降落伞落的慢。
2. 介绍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人一盘材料,每个人制作一个降落伞。
(2)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
(3)根据比较的结果,给最快的降落伞贴上∨,给最慢的降落伞打X。
3. 幼儿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4. 结合记录表进行梳理小结。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实验过程和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降落伞落的.快,有的降落伞落的慢呢?
(3)教师梳理小结。
师:一样伞面的降落伞,蓝色夹子轻,降落伞落的慢,黑色夹子重,降落伞落的快。
活动延伸:
伞面大小不一样的两个降落伞,他们谁落的快,谁落的慢呢?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工作中发现经常有小朋友在盥洗室洗手的时候偷偷玩水,有时会把衣服和袖子弄得很湿。爱玩水是幼儿的天性,根据发现的这一现象遵循幼儿教育在玩中学的旨意我设计了本节课《好玩的水》。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对水沉浮感兴趣,知道人们利用沉与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船,造福人类。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肥皂盒、能沉浮的`各种物体
2.透明玻璃缸、玻璃瓶、橡皮泥、铁球和皮鞋。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幼儿闭眼倾听。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请你们闭上眼睛,随我一起出发。
提问:听到了什么?
(二)感觉游戏:出示水盆,分组。
来到森林里小朋友想不想玩水呢?
1、试试用双手捧水。感知(手心里的水一会就流完,因为水是流动的。水的颜色是无色透明的)
2、体会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感觉。(力量不一样)(三)听觉游戏:
1、请幼儿将材料一一投入水中,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2、再试试材料从高处投入水中和从低处投入水中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轻重不一的物体投入水中的声音。
4、音乐感知:《虫叫鸟叫下雨流水》感知大雨、小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
(四)沉浮游戏
1幼儿尝试:谁沉谁浮
请小朋友把各种材料放到水里,仔细观察,谁沉谁浮?
幼儿尝试,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在水面是浮,有的物体落入水底是沉。
(五)沉与浮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尝试提出问题:沉与浮在我们生活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在玩水的时候发现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人们很聪明,利用沉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很多东西,希望小朋友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当科学家,发明新的东西,为人类做许多有益的事情。
随音乐一起摆动,模仿水。
四、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那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28
(精选)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科学教案09-17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4
科学教案(精选)10-22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