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

时间:2023-11-14 07:04:2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1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几种物体转动的动力来源,并进行分类。

  2、学习制作旋转玩具,激发探索物体转动的奥秘。

  活动准备:

  1、 照片江西“南昌之星”摩天轮,电扇,风车,呼啦圈。

  2、 彩色皱纹纸、木棍、胶带、剪刀、白纸、水彩笔、纸杯。

  3、 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幼儿用书上的南昌摩天轮并提问。

  1、这是在哪儿?

  2、谁坐过?你有什么感觉?

  3、我们用手来模仿它是怎样转的。

  二、启发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会转动。

  1、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会转动呢?

  2、完成练习册。

  三、将幼儿分组,从电扇、风车、呼啦圈中选一样物体,各自想办法让它们转起来。

  1、每组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吧你们选出的物体转动起来吧。

  2、请你们说说是什么力量让它们转动起来的.?

  3、小结:电扇是靠电力、风车是靠风力的力量、呼啦圈是靠身体的摆动力量转动起来的。

  四、学习制作旋转马车。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旋转马车的制作步骤。

  2、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3、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活动反思:

  教师让幼儿自由操作、自主发现,放手给幼儿更广阔的空间,他们就会有成人意想不到的发现。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2

  一、活动意义

  幼儿长到5、6岁时,原来的乳牙开始逐渐脱落,换上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恒牙,如任其自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及时教给幼儿换牙的知识,则可使他们尽快适应这一生理变化,学会科学地保护牙齿。美观、整齐、健康的牙齿将有益于孩子将来的生活与工作。

  二、活动目标

  (一)知道不健康的牙齿会给人们带来身体的痛苦,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二)认识牙齿,了解换牙的知识,了解牙齿的功用,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长出美观、整齐的牙齿。

  (三)懂得如何保护牙齿,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活动项目与方式

  活动一:参观牙科诊所

  (一)教育目标

  1.通过参观牙科诊所,使幼儿知道不健康的牙齿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痛苦,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

  与牙科诊所联系,获得诊所工作人员的同意和支持。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观察牙科诊所的环境,牙科医生的工作。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有些什么器械?那些牙科医生在干什么

  2.观察牙科诊所的宣传栏。

  引导幼儿观看宣传栏里的图片并说说内容。

  3.观察哪些病人到牙科诊所看病。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病人怎么了?他们得了什么病?

  (2)引导幼儿谈论他们为什么要请医生治好牙病?

  (3)教师小结:这些病人得了牙病后,牙很痛,吃东西会很不舒服,疼痛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要请医生帮助他们,治好牙病。

  4.活动结束,就幼儿参观的所见所闻组织谈话,并引导幼儿思考议论:“他们为什么会生牙病?”教师小结:“由于病人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牙齿,所以生牙病了,小朋友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活动二:律动“刷牙歌”

  (一)教育目标

  1.以音乐活动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刷牙的兴趣。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3.培养幼儿创编动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怎样刷牙的教学挂图一张。

  2.律动音乐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让幼儿看图说说怎样刷牙是正确的。

  2.给予音乐,启发幼儿将刷牙的正确动作编成律动。

  3.教师汇编幼儿的动作,进行正确示范。

  4.教幼儿做律动《刷牙歌》。

  活动三:认识牙齿

  (一)教育目标

  1.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功用。

  2.了解换牙的知识,认识乳牙、恒牙。

  3.消除对换牙的恐惧感。

  (二)教学准备

  《成人的牙齿》和《幼儿的牙齿》挂图各一张。

  (三)教学过程

  1.观察牙齿。

  两人一对,互相数数对方有多少颗牙齿;仔细观察对方牙齿的颜色、大小、形态,发现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

  2.介绍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功用。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门牙、犬牙、臼牙吃食物时各有什么作用。小结:门牙比其它牙齿薄,它们可以切开和咬断食物,犬牙比较尖、长,可以撕裂食物;臼牙又宽又厚,可以磨碎食物。

  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比较成人与幼儿的牙数,找出不同处。

  4.引导幼儿讨论:有的幼儿掉了牙,还会长出来吗?

  5.介绍乳牙、恒牙。

  6.了解换牙的知识。

  引导有换牙经验的幼儿说说牙齿是怎样掉落的,掉牙时有些什么现象,教师告诉幼儿乳牙到5、6岁时就会脱落,然后长出新牙――恒牙。掉牙时会有点疼,流一点点血,小朋友不要害怕,流血时,用凉开水漱口,就会止住。每个小朋友都要常常注意自己的牙齿有没有松动,如果有,就是要长新牙了。

  活动四:怎样才有整齐洁白的牙齿

  (一)教育目标

  1.知道怎样才能长出美观、整齐的牙齿。

  2.懂得如何保护牙齿。

  (二)教学准备

  有关保护牙齿的系列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引导小朋友互相比较观察,谁的牙齿好,为什么好?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有的人牙齿不整齐、发黄、发黑和烂牙。

  3.介绍怎样才会生长出整齐美观的牙齿。

  (1)换牙时注意不用手摇松动的牙齿;不用舌舔松动的乳牙和正在生长的新牙;如果乳牙没掉,新牙就长出来了,要及时请牙医拔掉乳牙。同时引导幼儿思考谈论为什么要这样做。

  (2)讨论:“换牙时要吃软食吗?”教师小结:小朋友换牙时不必吃软食,平时多吃粗食、粗纤维食物,可以锻炼牙齿,坚固牙根,帮助长出端正的牙齿,补充钙片、维生素D,帮助生牙。

  (3)平常坚持早晚刷牙,如果牙烂了,牙根发育不好,就会长出奇形怪状的恒牙。

  4.看系列图片,说一说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牙齿。

  (1)睡前不吃酸甜食物,它们能破坏牙齿的保护层,使牙齿受到细菌的侵害。

  (2)坚持早晚刷牙,清除口腔、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杀灭口腔中的细菌。

  5.小结:小朋友换好牙后,就不会再换牙了,所以小朋友一定要保护好牙齿。

  活动五:欣赏故事“换牙的时候”、“朱童和朱重”

  (一)教育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使幼儿了解一些换牙的知识,懂得为什么要保护牙齿。

  2.引导幼儿用完整连惯的语句回答问题。

  3.能集中注意力听成人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名称。

  (二)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换牙的时候》,以及故事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故事《换牙的时候》。

  2.听故事录音《换牙的时候》。

  3.看图回答问题:

  (1)荣荣小朋友的牙为什么松动了?

  (2)牙齿松动了,为什么不要用手指去摇动。

  (3)新牙刚长出来的时候,为什么不要用舌头去舔。

  (4)如果乳牙没掉,新牙就长出来了,应该怎么办?

  4.讨论:如何保护牙齿。引入故事《朱童和朱重》

  5.讲述故事《朱童和朱重》。

  6.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后,小朋友觉得今后应该注意些什么?你是朱童(蛀虫)和朱重(蛀洞)喜欢的孩子吗?

  7.活动结束。

  活动六:儿歌表演“小熊拔牙”

  (一)教育目标

  1.以儿歌表演的形式,教育幼儿爱护牙齿,坚持早晚刷牙,不偏爱甜食。

  2.能清楚、正确地朗诵儿歌,并用动作、声音、表情表现儿歌内容。

  3.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陶冶幼儿的艺术情趣。

  (二)教学准备

  课前熟悉儿歌内容,准备熊妈妈、熊宝宝、小白兔等动物头饰若干套,各种主题的音乐带。

  (三)教学过程

  1.给予情节、音乐,鼓励幼儿自编自演表现儿歌中的小动物。

  2.教师汇编补充小朋友的动作,配上不同角色的音乐,带领幼儿有表情地表演儿歌中的重要段落。

  3.引入儿歌内容。引导幼儿根据场地、道具、人数选择表演方式,并分配角色。提问:“小朋友都来表演儿歌《小熊拔牙》好吗?怎样表演呢?”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教师选择好的方法并补充一些建议。

  4.幼儿表演,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角色。

  5.自由组合表演。

  6.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3

  活动目标:

  1、理解“0”的实际意义。

  2、对认识“0”的活动有兴趣,促进幼儿积极思维。

  活动准备:

  货架、文具、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卖铅笔盒:

  ——“熊大婶的店刚开张,请小朋友帮忙记账,货架上有5只铅笔盒,用数字几来表示?卖掉1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1)、幼儿取出卡片列出5-1=4的算式:

  ——“又卖掉一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2)、幼儿用同上的方法列出算式:

  ——“最后一只也卖掉了,该怎么记?”

  (3)、幼儿想像,得出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卖文具:

  ——“熊大婶店里的商品很多,你们还能帮忙吗?”

  再出示8支铅笔,6块橡皮,提问同上:

  “咦,这些题目都一样吗?它们的.得数都是0,为什么?”

  “猜一猜,熊大婶卖文具,还会碰到等于0的题目吗?”

  “怎样才能等于‘0’?这样的题目做得完吗?为什么?”

  3、游戏:躲“0”:

  (1)、介绍游戏规则:看见得数是“0”的题目或看到用“0”表示的图片躲起来。

  (2)、游戏若干遍。说说你为什么躲得那么快?

  4、粗心的小熊:

  ——“熊宝宝看见‘0’觉得它没有意义,帮妈妈记账是把‘0’都拿掉了,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熊宝宝打电话时把‘0’都拿掉了,它把车开到马路上,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哪儿还有‘0’,‘0’能去掉吗?‘0’还能表示其他意思,它还能表示什么?”(记分,门牌号码,天气温度,温度计等)

  5、请幼儿回去找找“0”。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了解莫比乌丝圈的特点,感受其神奇的变化

  2、在操作活动中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对科学现象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把剪刀、一个有一条等分线的莫比乌丝圈,一个有两条等分线的莫比乌丝圈、一张没有线的莫比乌丝圈、记号笔。

  2、视频仪、PPT课件、二张长方形纸(两面不同颜色)、双面胶、剪刀、记录卡、有三条等分线的莫比乌丝圈、一块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纸圈变魔术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变魔术,你们愿意吗?

  这是一张纸,请你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幼1:是个长方形的纸条(恩,回答的真好,是从纸条的外形来说的)

  幼2:是一面白色,一面彩色的纸条。(真棒,是从纸条的颜色来说的)

  幼3:纸条中间有一条黑色的线。

  师:请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2、师: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纸。现在我就要来变魔术了,你们看仔细了哦。(教师在视屏仪下演示,彩色一头粘上双面胶,另一头彩色纸盖在上面,变成一个普通的圈,展示给幼儿看)

  3、师:小朋友来看看老师把它变成什么了啊?

  幼1:一个圆圈圈。

  幼2:像个汽车轮胎。(恩,回答的真形象,像个轮胎,也是圆圈圈)

  4、师:那如果我们用剪刀沿着圈上面的黑线剪开会变成什么呢?

  幼1:变成一个长方形的纸。

  幼2:变成两个圈。

  5、师:好的,那你们来看老师剪一下?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利用视屏仪,教师一边操作,一边告诉幼儿怎样沿着黑线剪纸圈)我们先把纸圈接口的地方叠起来,沿着黑线剪一个小口子,然后把小剪刀张开,伸进小口子沿着黑线慢慢地剪,剪得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剪刀手,你们看变成什么了呀?

  教师出示剪下的两个圈。

  幼:变成了两个圈。

  6、师:恩,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圈。

  二、感受莫比乌丝圈的不同

  师:陈老师这次还要变一个圈,这是和刚才一样的包装纸,仔细观察,这次我是怎么做的!看看这个圈和刚才那个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啊?(教师在视屏仪下演示,一头粘上双面胶,另一头扭一下,白色一面盖在彩色一头的上面,展示给幼儿看)

  幼1:现在这个圈扭了一下,刚才那个没有。

  幼2:现在这个圈接口的颜色不一样的。(回答的真棒!)

  三、变化莫比乌丝圈

  (一)两等分的莫比乌丝圈

  1、师:如果我还是用方才的方法用剪刀沿着中间的黑线剪开纸圈,会变成什么样子?

  2、师:我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卡?表示小朋友猜想的,剪刀形状是我们实验的结果,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幼1:变成两个圈

  幼2:变成一个大圈那到底会变成什么呢?等一会小朋友可以用陈老师刚才教你的方法去剪一剪,然后看一看,剪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哦,现在请开始!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嘱咐幼儿该这样来剪这个圈。(播放音乐)

  3、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幼1:还是一个圈师:那我们比较一下,比原来的大还是小啊?

  幼2:要比原来的大。

  教师在记录表中记录实验的.结果:变成了一个大圈。

  小结:这个圈真神奇,沿着中线剪开,变成了一个卷着的大圈,这个圈比原来的圈要细一点,有两个接头,颜色交替。

  (二)三等分的莫比乌丝圈教师出示一个三等分的纸圈

  1、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纸圈上有几条黑线啊?

  幼:两条

  2、师:那如果我们也沿着黑线把纸圈剪开,猜一猜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幼1:变成3个圈圈

  幼2:变成4个圈圈教师把幼儿的猜想记录在记录表中,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嘱咐幼儿如何来沿着线剪。

  师:小朋友都猜了那么多,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沿着一条黑线剪开,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3、师:小朋友看看自己剪的纸圈变成什么了呀?

  幼1:两个圈圈师:什么样的两个圈圈啊?一样大小吗?

  幼2:不一样大小的,而且是两个圈圈连在一起的。

  师:恩,变成了一大一小连着的2个圈。

  四、感受莫比乌丝圈的原理

  1、师:这个魔术圈真神奇,我们都是用剪刀沿着黑线剪开,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呢?(引导幼儿观察黑线)答案真的是在黑线上,那这个黑线又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找一找?

  2、提出要求:老师为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魔术圈,等一会请你们任意找一个地方为起点在纸圈上开始画线,最后还要回到起点,画完以后请你看一看,这两个圈上的线有什么不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幼儿反馈操作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幼:普通的圈上只有彩色的上面有线,魔术圈上彩色和白色的上面都有线。

  小结:对,这个就是魔术圈的秘密,普通圈有彩色和白色两个面,所以我们从起点到终点只能画在白色面或者是彩色面上,而魔术圈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彩色和白色上面都能画到。

   :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5

  【设计意图】

  本设计试图借助蛋壳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物品作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3、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4、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表)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5、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桥、高架桥、立交桥、铁路公路两用桥等,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6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难点: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观察、讨论活动:

  1、提问:谁做过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2、提问:你是怎样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请幼儿上来上来尝试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1、认识制作材料: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224

  3、认识比例:1:2:2:4

  4、出示字卡放在相应的数字下面:1:2:2:4

  胶 洗 洗 水

  水 手 洁

  液 精

  5、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学方法: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4份水(一勺为一份)搅匀,教师吹泡泡给幼儿看。

  师:在我们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学配方,像煮菜,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就会没味道。

  师:为什么老师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为洗洁精、洗手液有制泡剂,可以产生泡沫,胶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发。)

四、幼儿操作:运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给不同形状的工具给幼儿观察,说一说,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选择工具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7

  一、活动题目

  有趣的竹蜻蜓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五、活动过程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8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在讨论交流中积累和提升经验,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每人三张纸,双面胶若干,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教师提问:“纸可以做什么?”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

  A、 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起来了吗?”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B、 通过向纸桌吹气的小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站得稳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桌腿要粗,矮),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让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上能放东西吗?”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能力。

  1、教师提问:“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让幼儿在桌子上进行放积木的尝试。

  2、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尽量多地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桌腿对桌子承重能力的影响。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9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 、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

  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冰糖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师: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在做实验之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观察万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10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之间的关系。

  2.能通过细心观察以及与同伴交流各自对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之间关系的认识。

  3.乐于用语言和肢体表达自己的认知。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动物和天气》。

  2.教学挂图:《动物和天气》

  3.幼儿活动前做关于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的调查,丰富相关经验。

  教学过程:

  一、教师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对动物能预报天气的兴趣。

  1.教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那你知道明天的天气会怎样呢?明天会不会下雨呢?怎样才能知道天气会不会变化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

  2.教师除了天气预报会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3.教师:其实小动物们可聪明了,它们就有许多办法预先知道天气的变化情况,还会悄悄地告诉我们呢?

  4.教师出示教师挂图《动物与天气》。

  教师:它们是谁?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幼儿描述图片)

  二、通过观看幼儿用书《动物和天气》,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

  1.看幼儿用书的图片,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今天教师还请来了两位小客人,他们就不相信小动物能预报天气,结果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的时候请你注意观察天气有什么变化,小动物都有些什么特别的地方。

  2.教师:图片里的天气都有什么变化?小姐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你发现小动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乌龟怎么了?燕子怎么了?蚂蚁在做什么事情?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三、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习性变化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1.教师提问。

  教师: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到底小姐姐是怎么样知道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吗?我们来看一看。

  2.教师:原来乌龟流汗、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都是在告诉我们天气要变化,要下雨了,这些小动物真能干。

  四、引导幼儿扩展动物预报天气的知识。

  1.教师:除了这些小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会预报天气呢?

  2.教师请幼儿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知道的关于动物与天气关系的知识。

  3.请个别幼儿在大家面前介绍,鼓励幼儿说出与别人不同的内容,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图标记录幼儿讲述的动物。

  4.教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请你用动作表演出来,让我们大家也来猜一猜。

  活动延伸: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与同伴合作制作"动物与天气"的天气预报。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11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了解叶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

  3、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4、激发幼儿对植物的热爱,发挥想象来创作美工作品。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了解叶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叶子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不同形状的叶子的不同特性作用。

  3、能用不同形状的叶子进行美书创作。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收集各种落叶。

  2、录音机、磁带、彩条、大画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小朋友你们喜欢叶子吗?(喜欢)你们想了解叶子的秘密吗?今天我们就和叶子做朋友,一起来认识它,了解它。

  二、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把幼儿分五组,每组摆放一蓝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组织幼儿观察松树和银杏树的叶子,让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用处,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彩条上,挂在脖子上。

  三、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幼儿听音乐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四、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13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2.通过交流,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和用途。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及初步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2.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上面标有数字“1”、“2”、“3”)

  3.放大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活动过程]

  一、 猜谜导入,认识镜子。

  师:今天老师带了个谜语给小朋友猜,谜面是: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你们猜到是什么吗?

  二、 自由探索镜子的奥秘

  1.师:对,是镜子。你们想不想拿镜子照一照、玩一玩?

  2.师:但老师有个要求:拿到镜子后,看一看,摸一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么样?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什么本领?

  3.师:听清老师的要求吗?

  4.幼儿自由探索。

  5.请幼儿回答: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样?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

  6.谁跟大家介绍下,你刚才是怎样玩镜子的?你发现了镜子有什么本领?

  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7、刚刚××小朋友是在阳光下玩的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③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三、 探索哈哈镜(第二次尝试)

  1.师:今天吴老师还带来了几位大镜子朋友,你们到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在镜子里有什么变化?

  2.幼儿分组尝试、观察、交谈。

  3.尝试后提问:你在每面镜子里照到自己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号镜子里照出的人和原来一样;×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矮又胖;×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高又大。

  (第三次尝试)

  1.咦!同样是三面镜子,为什么你们照出来的样子会不同呢?

  2.幼儿分组尝试:请你们再去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原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请幼儿回答。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原来它们的镜面不同。×号镜的镜面是平的;×号的镜面是凸的;×号镜的镜面是凹的。我们把镜面是平的,称为平面镜;镜面往外凸的,称为凸面镜;镜面往里凹的,称为凹面镜。

  四、 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

  1.师:你还在哪里见过镜子,它有什么作用?

  2.幼儿讲述。

  3.师:工人叔叔用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镜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镜子吗?(出示各种镜子)

  五、照镜子

  1.介绍规则。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吧,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镜子,你们镜子要迅速模仿我照镜人的动作,摆出相应的镜面动作。

  2.请幼儿两人一组自由结伴,玩游戏。

  3.幼儿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14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形式不仅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而且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而折印的方法就像一座学习的桥,让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对称的原理。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思考的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欣赏对称图形的美,尝试制作对称的艺术作品。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卡纸、水粉、剪刀等。对称的物品若干(蝴蝶、桥、风筝、中国结等)。

  2.知识准备:幼儿排练过有对称动作的舞蹈,进行过有关对称的亲子裁剪活动等。

  3.收集各种图片,如:蝴蝶、亭子、风筝、小船、宝塔、枫叶、天安门、奖杯、汽车、窗子、古代青铜器、天坛、中国结、窗花、铁桥、飞机等,并准备好小组学习的资料。(分为六个小组。)

  【活动过程】

  一、玩魔术游戏

  1.以魔术游戏导入。

  老师在一张对折后有中心轴印的纸上,紧靠着轴线用水粉画大、小圆两个,请小朋友看老师玩魔术游戏,对折纸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讨论现象出现的原因。

  师: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你能变这个魔术吗?

  3.幼儿尝试这个游戏,了解这种处理方法――折印,了解这种处理效果――对称。(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对称,就是样子和大小都一样,而方向不一样。)

  4.展示幼儿尝试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欣赏他人的创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师:有没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现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师给你们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样才能折出不同的对称图。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是不是对称图,为什么。各组整理讨论结果,清晰地表达组内的想法。

  2.幼儿操作,通过折印画检验自己的想法。

  师:用你想到的办法能把它表现出来吗?你愿意去试试吗?

  3.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三、生活创造

  1.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学习。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对称的,我们先从收集的图片资料中找找,能发现什么呢?

  幼儿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析收集到的图片,并将分析的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

  师:你认为对称的理由是什么?不对称的理由是什么?

  2.游戏:猜猜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只有一半图形的物品图案,请小朋友看图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3.幼儿运用对称手法进行设计比赛。

  师:会动手动脑的小朋友,应该会灵活运用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用色彩来表现对称的物体,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对称的效果。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设计比赛,鼓励幼儿用剪纸、模型、舞蹈等形式来尝试表现对称的效果。

  【设计评析】

  进人大班,小朋友们更会利用资料进行学习了。这个活动从小的知识点入手,通过多层次的操作游戏,针对一个原理让小朋友们不断思考、操作尝试,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发现新的方法。希望这个活动让这些小朋友进入小学后,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有用原理,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迁移及推理,从而有效提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15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在家里已经能够独立做许多事情,家里的一些家用电器他们也开始使用了,如打开饮水机的开关、拿放冰箱里的物品、开空调、开卫生间的取暖器等等,在日常的生活家长也开始让幼儿在安全情况下使用一部分家用电器。我们在带领幼儿参观商厦是,孩子们对家用电器非常感兴趣,他们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还相互交流着电器名称,遇到和自己家里一样电器是他们会兴奋的欢呼起来,于是我们的活动开始……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认识各种家用电器的名称,感受家用电器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

  2、对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观过商厦里的电器专柜,并实地进行观察、记录、询问。

  2、家用电器的录像。

  3、幼儿在家里寻找各种家用电器,并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用电器的概念。

  1、老师使用吹风机:“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它通过使用什么才工作的?

  (知道吹风机是通过使用电才开始工作的)

  2、老师小结:我们家里使用的一些能够方便我们生活、使用电的机器,我们称他们家用电器。

  二、介绍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

  1、老师导入:你们家里面有哪些家用电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2、幼儿介绍自己在家里寻找到的'各种家用电器。

  3、数数自己家里有几样家用电器,比一比谁家的家用电器多。

  4、老师小结:我们每家都有很多家用电器,这些不同的家用电器也有些什么用处呢?

  三、交流各种家用电器的用处。

  播放家用电器的录像,边看边讨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浴霸、电饭锅、抽油烟机、轧汁机、吸尘器、电熨斗等等)

  1、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2、它们的形状、颜色一样吗?为什么要不一样?(满足人们不同的喜好)

  3、随机提问: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还有什么意见?

  4、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5、老师小结:家用电器用处可真大,它们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四、使用家用电器要注意安全。

  1、教师导入:家用电器使用时需要通电,所以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2、讨论:使用家用电器是有哪些危险,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五、联系生活安置各种家用电器。

  1、老师导入:施老师要搬新家了,你帮我一起购买家用电器!

  2、参观老师家有哪些房间?(厨房、卧室、客厅、书房、卫生间)

  3、幼儿分组讨论,以图画的形式画出家用电器,然后安置在老师的新房里。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设计08-04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熄灭的蜡烛》11-02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9-18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01-1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蚯蚓》10-03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乌龟”跳舞》10-2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