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6篇[荐]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板画导入:
师边画海边情境图边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识字教学:
1、根据板画随机认读海洋、海浪、河流、湖泊、沙滩等海边自然的景观。
(1)师引导读,生领读等。
(2)谈谈对自然景观的认识。
(3)脱离具体情景认读生字。
2、根据板画随机认识与水有关的活动场面汽艇、潜水、漂流、洗澡、海滨浴场。
(1)谈谈对这些活动的了解。
(2)认读词语识字。
(3)脱离具体语境认词卡、字卡。
3、说说你还了解哪些与水有关的自然景观和活动场面,并谈谈自己的心情如何?
4、集中认词、认字练习。
三、巩固识字:
1、多种形式认词、字。
2、完成课后题。
3、读文
四、总结
1、认字。
2、复习(音序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写字教学:
1、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教师示范海、浪、浴三个字的书写及海、浪的'笔顺即可。
2、根据已有的写字经验和书写规则书写生字。
3、听写检查。
三、巩固训练:
1、认读生词。
2、听写生词。
3、说说水字家族的字都有掌握了哪些?
四、总结:
1、写字。
2、用音序法查海、浪、浴并填表。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小学语文所负载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含蕴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反映了爱家、爱国、爱人民、爱人类、爱和平的美好思想;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美德和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有的课文赞扬了亲情、师情、友情,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的熏陶、积累。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一)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文中积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养成喜爱读书、作文的兴趣和习惯。“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目标不是老师讲几次能够达到的,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作文,从篇篇课文中,从作者的精美语言中,如,词汇的丰富,句式的多样,篇章构思的巧妙;从文字所载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之中逐步吸取。经过日积月累,学生会逐步体会出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接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逐步养成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由于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从而获得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习作的兴趣。学生能主动学习,才能形成喜爱读书、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文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和品德。语言体现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和成果。每篇文章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凭借文章的语言去理解、感悟、推想作者表达事物的道理和思想感情的过程。不论是写事、写人、写景的文章,其中总是蕴含一定的道理,只有明白了事理才能提高思想认识。例如《落花生》一课,父亲讲的那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段话要反复读,要背诵下来;要使学生从中悟到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做人道理;要培育学生做好事不声张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有的课文所阐述的道理是比较含蓄的,这就更需要在教学设计时,深入体会教材,揭示出其蕴涵的道理,启发学生去认识。教材中还有不少含蓄着科学思维方法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既要读懂故事内容,还要学生明白一些简单的科学思维方法,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
通过习作,学生能写出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其习作过程也是受教育提高认识的过程。
(三)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言中感受丰富的情感,为做一名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地球的现代人打下良好基础。情感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是儿童思想认识、道德行为形成的推动力,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儿童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才能有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
培养学生的情感,不能脱离读书、作文。因为文学作品大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艺术的“境界”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又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着情感,“情语”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王振铎编《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与人间词〉》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所以说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小学语文教材作者所着力的多数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使作品所表达的景、情、语三者统一起来,从读书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因素;作者往往以事达情或以理激情,读书时就要先明事达理,才能入情,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鸣。
学生的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有的学生作文感到困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人物、景物的热情,看到什么都无动于衷,又怎能表达出真挚的感受呢?所以作文指导也要渗透情感教育。
总之,要贯彻学语文和学做人统一的原则,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体会作品中表达情理的事例、情景、词句,着力表达情感的笔墨,并以此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重点。关键还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格力量;教师要有高水平的语文能力和正确的思想认识以及真挚的情感,从学语文和学做人上给学生作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 遵循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教学是一种规范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科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先进的,其教学设计才是高水平的。
科学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性要求正确、准确;科学决不仅仅是结果,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态度和方法,要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和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第一,要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第二,教学过程的组织要科学有序,使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合理地利用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第三,教师要以规范的、准确的语言进行启发、引导、解惑,课堂提问要精、要准、要巧。合理地组织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字、词、句、段、篇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理解语言的科学性,获得规范的语言积累。同时,通过语文学习还要获得正确的文化科学知识,并通过掌握语文能力及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探索精神。第四,要讲求实效,切不可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要达到短时间内获得高效率的目标。
科学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才能杜绝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青年教师、甚至有的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错,如诵读时读错字音或学生读错字音不予纠正;有的写错别字、写字倒笔顺,对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语法错误的句子,教师不给改正;有些教师讲课出现知识性错误或对学生答问中的错误不及时纠正等,这些都违反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语文基本功不过硬或备课不够认真,同时,也说明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违反了科学性原理。必须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要力求做到严格、扎实。因此要求教师的语文素质一定要过硬。而教师本身对教学、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更是无言的科学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而语文课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言本身既有严格的规范性,同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随着交往的需要,也会表达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样式,有时,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时期,更需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语言本身和教材的创造因素以及儿童待发展的创造思维,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才能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必须先明确创造性的含义。简单地讲,创造就是把自己已知的知识、思想、材料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或思想。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从学生方面讲,就是指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语文教学规律,使学生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经过重新体验、感悟、重组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学生学习语言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独自的看法,但这看法要求并不高,只要不重复自己和他人,就有新意。如,理解课文不是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看法;作文中个人思想、情感的体现,个人对事物、人物、景物的感受与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创造性学习。当然,学习的创造性不是孤立的,还必须与敏感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果断的判断力紧密结合。
从教师来讲,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一,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是有创造力的,学生不必事事听老师的:教师要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营造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使学生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第二,要改变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采用鹦鹉学舌的方法教学生学语文,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而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要在积累迁移中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才能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要善于解除教学参考和标准答案的束缚,要给学生留出发表自己观点的余地。第三,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的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可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以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在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方面,可进行扩展性、重组性、变换性的语言训练等。第四,一篇课文要设计出多种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设计多种课的类型。如以感知、理解为目的的观察课、精读课;以理解和欣赏为目的的朗读训练课、朗读欣赏课;以训练速读为目的的默读课;以运用读写方法为目的的读写练习课;课外阅读作品报告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的说话课、口语交际课、演讲课;以发展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探究课。特别是在高年级,探究课要大大提倡,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语言的创造性,关键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教学的个性上,每位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必须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是基础,要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
四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在明确教学目的基础上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和其认知过程分不开的,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
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识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一般的认识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四因素。这是由学习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学习过程中的诸因素不能作为教学阶段。
学习过程中的诸认知因素是辩证统一的,要正确认识诸认知因素的关系。
(1)认知过程中的诸因素: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在对一课书、一个课题的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其一,都要充分发挥其功能。(2)认知过程的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3)认知过程四因素的统一,既是连贯的,又是并列的。从认知过程讲,一般是先感知事物、符号(文字、图表等),然后进行思维加工,继而通过记忆储存,最后达到迁移运用。但四因素有时又是并列的,即感知中有思维、记忆;思维中又有感知与记忆;记忆既离不开思维,也离不开感知与运用;运用中感知、思维、记忆同时存在,如小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即如此。在认知的一定阶段可以由认知的一两种因素活动为主,而其他因素又不能完全不起作用。如语文的阅读课,有时以理解课文的语言表达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即以思维活动为主,但同时感知语言及对文章表达事物的情景的感知也在起作用;对记忆语言(背诵)也在起准备作用。(4)认知因素的统一性并不能代替其中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的发挥。只有充分认识认知过程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并协调好其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认知因素的整体功能。也就是说,在设计某一教学过程时,不一定是平均体现四因素的功能,可以体现某一因素功能为主,并协调好其他因素的作用,这样就会使教学的认知过程突出重点,使教学类型多样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及语文教学的规律,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一般是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将认知过程和非认知过程结合起来。
(一)整体感知语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揣摩作者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
(二)理解、感悟、欣赏语言。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学生在理解语言过程中的思维流程是从具体(语言)──概括(内容);再从概括(内容)──具体(语言)两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辩证统一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从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尤其是后一过程是理解作者写文章的过程,对课文重点和难点的精读过程,经过细读、深读,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语言中蕴涵的情与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当,领会课文结构的合理性。当学生对读物理解之后,会产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愿望,可通过朗读、复述、评价、写作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作出评价,并欣赏语言表达和思想情感之美。在此过程中也包含了对读物语言、知识、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的巩固和记忆。
(三)积累语言。学习语文必须靠积累,积累就是储存。学生语言的储存不是一次性的,要天天积累,日久天长,就会派上用场。积累语言主要靠熟读、背诵。目前,大家很重视背诵,但是缺乏背诵的方法指导,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当然,要求学生背诵的一定要是名家名篇。
(四)运用语言。要给学生创设听说读写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达到以会用的目的。在语言运用上基础性练习是必要的,但应着重综合性的语言运用。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的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但又是层层深入的。学习一篇课文必须完成全过程,而一节课可以某一两个因素为主。全过程是通过初读──细读──深读──熟读过程实现的。
此外,识字教学、作文教学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如识字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初步读出生字字音、认识字形)──思维(进一步分析字形结构、理解字词义)──记忆积累(在课文中进一步理解、巩固字的音形义)──运用(写字、造句、辨认等)。作文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观察事物、实验、初步解题)──思维(构思、立意、拟作文提纲)──记忆(提取平时读书、观察的积蓄)──运用(打草稿、修改、誊写)。
五 注重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17页。这段话讲得很清楚,语文教学能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才称得上教学的成功。要达到此两点,语文教学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这一原则一直贯彻不利,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多,学生的语文实践少。“新大纲”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在课内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练习;敢于独立思考、判断、求新;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的儿童少年。学生的发展必须靠自身的内在因素、内部动力。主观努力起决定作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果教师以过多的讲读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其语文能力就不会明显地提高。当然,客观条件──主要是教师的启发、指导、解惑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小学语文是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工具性学科的教学特点,必须突出能力训练。如叶老指出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必须由“知”到“行”。“行”就是实践,学生要从读书中学读,从习作中学写,从说话中学说话,从听话中学听,使学生有足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语文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原理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要给学生设计出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同时学生智慧的激发,更需要广阔的空间。首先,课上要保证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最好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归学生利用。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做一做;使他们能动口、动耳、动脑、动手,真正体现出是学生学语文。这期间,有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的是学生自己主动选择、独立进行的。要在课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语文实践时间,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控制讲授的时间,主要进行启发、引导、解惑。其次,要引导学生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要保证学生有自主的语文活动时间,如课外阅读,课外练笔,写日记、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课外朗读、演讲、讲故事等。每周至少有一节让学生自主地去图书馆(室)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利用学习资料的技能,掌握这种技能会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要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既要有读、听的语文实践,又要有说、写的语文实践;既要有基础训练,更要有语文的综合训练。要给学生布置活动性作业和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创新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三)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部分要经过教师的设计。凡为学生设计的课内、课外语文实践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目的。要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进度,设计不同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项目。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只要学生对语文课有兴趣,又能独立学习,就会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同时还会自主地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自己设计语文活动,就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这样就会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积累、独立表达等能力。
六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
学生是具有生理、心理特点的人。学生不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在发展中不断成长的人,而且具有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不同,每个人的智能水平及个性必然具有显著差异。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的智能水平、思维方法、个性特点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不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就不是唯物主义者。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差异,如小学语文教学的统一性较强,不管学生有何差异,都一味追求全班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过程统一,操作方法、步骤统一。其结果往往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及个性的发展。当然,教学的统一性是实现语文教学大纲的保证。但是只有统一性,没有差异性,就会出现有潜能的学生“吃不饱”,因而产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而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又“吃不消”,于是就会出现知识和能力的漏洞,日久就会成为差生。这样的教学既不会培养出有个性特点的、学习有特色的学生,也不会使学习差的学生达到合格水平。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教育者对学生的身心差异认识不足,没有因材施教。又如,考试中的不正常现象,有的教师、校领导要求全班学生考试成绩都要达到高分。这种要求是不正常的,就一个班来说,是违反学生成绩常态分配的。任何一位高明的教师,也不会把一班学生教到一个水平线上,即使是择优录取的,也还是可以分出好中差来。这并不是要教师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基础,初等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但是在普通教育中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要培养有创造才能的人,就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完成教学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应允许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的责任在于千方百计地使每个学生的某种兴趣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有以下两方面。
(一)教师要全面了解班里学习好中差三类学生。学生学习的好中差分类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还有余力完成大纲外教师选的或自选的读、写材料;学习中等的学生完成大纲要求不费力气;学习差的学生完成大纲要求有一定困难,或完不成,或经过教师指导、帮助才能完成。三类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是好中差生可以逐级上升,也会逐级下降,也还有差生升入优秀生一类或优秀生降到差生类。不论是哪种情况,教师都要及时分析原因,进行鼓励或帮助指导。总之,要使三类学生都能不断提高,逐步减少或消灭差生。
(二)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及兴趣爱好。如有的学生思维灵活,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思维迟缓,易受人暗示;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强,思考问题很有层次;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好联想、想象;有的学生记忆力好,对学习内容过目不忘;有的记忆力差,要反复记忆;有的学生理解力强,读书一两遍即明白;有的学生理解力差,读几遍也还是说不清楚。同时,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有差别,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能坚持较长时间的阅读,而有的学生听课、读书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的坚持性差;有的学生情感很丰富,遇到事物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有的学生情感、意志薄弱,遇事无动于衷,见困难就退缩。此外,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同。对学生的这些不同的表现,教师应分类研究指导,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心理特点的指导,不要用“一刀切”的办法。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掌握一个字词的过程,读懂一篇文章的过程,写出一篇文章的过程,远比我们估计的要复杂得多。每个人有自己的思路和学习方法,在完成一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其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除设计主方案,进行一般教学外,最好再设计一个副方案,即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方案。
七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和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什么是语文教育资源呢?凡是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质的、能供学生观察、欣赏、阅读、练笔的文字材料、媒体、语言环境、现实生活等,都可以作为学习语文的资源。
要改变封闭式的语文教学。只靠一本教科书和一本练习册,只限于在课堂内学习,一个学期只靠读二三十篇课文和枯燥的重复练习,不仅语言积累不足,而且学生的视野也不开阔,再加上方法不当,因此,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很慢。这种封闭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就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不喜欢阅读课,害怕作文课,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动力。在此情况下,又从何谈提高语文素质呢。因此,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除加强课内语文学习外,很重要的一条途径是靠课外阅读。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充实了他的头脑,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活跃、敏捷;也有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少,不仅知识贫乏,而且语言不够丰富,思路狭窄。这两类学生除了先天素质差别之外,更主要说明前者读书多、会读书,吸收知识多,积累语言多;后者读书少,不会读书或不喜欢读书,吸收知识少、积累语言少。说明语文课必须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文字教育资源。
除了多读书之外,语文课还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人们掌握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生活中的语言环境蕴藏着可供儿童学习的活教材。更重要的是因为生活是学习语言的源头。叶老曾指出: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59页。小学生的认识是从身边发生的事物开始的。现在许多小学生课内学习压力很大,课余生活非常单调、枯燥。儿童远离社会、大自然,儿童语言的发展受到限制,所以他们只能从一些“优秀作文选”中来抄作文,或写着成人的话、或写空话,甚至写假话,这是非常危险的。正如叶老指出的:“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产生关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假若不知避开,唯有陷入模仿、虚伪、浮夸、玩戏的弊病里罢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60页。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课脱离学生生活的危险性。所以学语文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方面现实生活中可供学生学习语文的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原理的要求,主要是将课内学习向课外扩展。
一是向课外读物扩展。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善于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设计出由课内向课外扩展的提高性的读写练习。如有的课文需要介绍作者、事件发生的背景等,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最好是根据课文需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自己搜集材料,通过阅读和分析进行解决,而且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结果。当然,教师可以指出搜集材料的途径或提供一定的材料来源。又如课内节选了作品的一部分,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全文;课内选了某作家的文章,课外可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课内选了某作家的作品,课外可指导学生读另一作家的同名作品;课内选的篇章内容、思想较深,课外可选资料性读物,以帮助加深理解课内阅读内容;有的可作为训练要点的补充、巩固,使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能在课外阅读中用得上。要达到以上目的,最好能编出相适应的课外阅读教材。此外,还应有学生自选的读物。学校图书馆要创造条件备有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中高年级,要教会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阅读中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
二是向生活扩展。如根据课文需要,带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观察、体验、欣赏、调查,以获取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李吉林老师上课时经常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她认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儿童心情愉快,爱美之情升腾起来,儿童的语言便会伴随着情感而迅速排列组合,会讲出一串串具体生动的话来。还可以带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也可以由家长带孩子去购物,学习对话;在家庭中还可以参加父母之间的对话;在学校中同学之间对话,学习生活中的交际语言,等等。一句话,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资源很丰富,只要教师、家长善于引导、启发,学生主动随机获取,就会从中学习活的语言。
总之,语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向课外阅读开放。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要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大课堂,丰富知识,开阔思路,积累语言,发展语文素质。这是过去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所忽视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
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指名说说图意?(要求用一句话说出来)画了两根丝瓜,几片丝瓜叶子,还有丝瓜的须子。
B出示声母s,告诉学生:s的读音和丝瓜的“丝”读音有点像。
C教师范读,告诉学生读的方法:读s时,舌尖向前平伸和上门齿背靠近,让气流从中擦出来。领读,学生体会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字形及书写:
联系实际生活,引导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像图上的丝瓜须又像半个8字)“丝瓜丝儿sss,半个8字sss”。s有一笔写成,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然后在书上描红。
(3)教学si及其四声。
As和i也是好朋友,它们组成的音节也是整体认读音节,出示音节si
B引导学生推测读法:si不要拼读,只要将s的音读得长一点就行了。
C领读、齐读、指名读。
D比较s和si发音方法的异同。指读s和si的卡片。教师发音,学生判别,拿卡片领读。
E出示si的四声,学生自由练读,引导用它的四声练习组词。
丝瓜;死了;四个
四、巩固练习。
1、抽读字母卡片,告诉学生zcs是平舌音。
2、抽读音节卡片zicisi。
3、听下面的句子,找出音节是zicisi的字。
四个孩子在本子上写字。八路军用刺刀把日本鬼子刺死了。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小黑板:zcs。
2、指名说说小黑板上哪些是声母,哪些是韵母,哪些是音节
cbztcsdsrnz
二、新授。
1、教学zcs与a的拼音。
(1)出示:z-a-zac-a-cas-a-sa
(2)练习自由拼读。
(3)指名读音节。
(4)齐拼音节。
2、带调拼读单音节词。
(1)出示擦窗、扎辫子、洒水的一幅图。
(2)指名说说图上的意思。
(3)将3个音节分别发给三个同学,请拿到音节的同学将音节贴到响应的图上方。贴对了,学生练习拼读。
3、带调拼读双音节词。
(1)教学cūxì:出示,分析,逐字练习拼读,再连读。最后看图说说图意:粗细
(2)教学zǔfù:出示,分析,逐字练习拼读,再连读。最后看图说说图意:祖父。
三、巩固练习
练读书上的拼音词。
教学目的:
1.学会认读Z、C、S三个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发音准确。
2.学会正确书写Z、C、S三个声母。
3.引导学生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习惯,项固“i”上的标调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2.学会正确书写“S”。
教具准备:
声母及音节卡片、小黑板、小红花、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卡片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6个韵母,14个声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请小朋友来读声母、音节卡片。
tu di g b d p q t t e
ju xu qi jia tuo
二、新课
1.小朋友们的本事真不小,认识这么多的字母和音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母。这节课谁学得最好,老师就奖给他一朵小红花。
2.教学Z
①出示灯片1问:图上的小弟弟在干什么?(写字)
②请跟着老师念“写字”,把“写字”的“字”读成一声,并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一个声母“Z”,板书Z,请跟着老师读。看一看它像我们数学当中的哪个数字?像个2字。教儿歌:像个2字,Z、Z、Z。
③出示音节“zi”,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张卡片比这一张卡片多了一个什么?(同时出示音节zi、声母Z),声母z多了一个i就组成了一个音节zi。i就像声母Z的一个不能分离的好伙伴,i在这里不读“衣”,它不能和Z相拼,它和声母Z组成一个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读,仍读zi,zi又称整体认读音节。
把声母Z读得长一些,重一些就是音节“zi”的读音,请听老师读zi、zi、zi,小朋友判断读的是声母Z还是音节zi。
以前我们学的音节都有四个声调怎么读,出示幻灯片:zī、zí、zǐ、zì,请跟老师读,小朋友自己练习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3.教学C
①今天小朋友们都学得很认真,出示幻灯片2,这是什么?(刺猬),一种长有许多刺的小动物。
把“刺猬”的“刺”读成一声“ci”,并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声母“C”,板书C,范读三遍,教读三遍。
②出示“ci”
小朋友们,想一想,老师在声母C的右边加一个“i”就组成了一个什么?(音节),音节要读得长一些,响一些,有哪位小朋友能读出这个音节?
谁能读出ci的四个声调,灯片显示cī、cí、cǐ、cì,请大家跟着老师读,老师说几声,学生读相应音节。
4.教学S
①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蚕),蚕在干什么(吐丝)。
请一位小朋友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
请跟我读,把蚕丝的“丝”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今天要学的第三个声母“S”的发音,范读,教读。
②前面i和z、c组成一个整体认读音节,那“i”与声母“s”也组成一个什么音节呢?该怎样读?请学生试读,再读出四声。
5.分组赛读zi、ci、si四声及文中的儿歌。
6.教学书写
①观察书上z、c、s占几格,占的哪一个格?(中格)
②范写z、c(半个圈)s(从右向左写,像半个八字)。
三、游戏:小猴闯关
小猴下山闯关,闯过声母、二拼音、三拼音、整体认读音节四关中任意三关者得一朵小红花。
小黑板出示:
声母关p d z c s
二拼关gu xu qi he ha
三拼关jia xia gua qia
整体认读zi ci si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三个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大家都学得很认真,还有几只聪明的小猴闯过了几关,得到了小红花,小朋友们以后只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就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z c s教案
本课包括4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他们的四声,并配有三幅提示音形的图画。
第二部分是声母z、c、s和单韵母a、e、u的拼音练习以及三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z、c、s的书写范例。
第四部分是复习巩固,包括两大块内容。第一块内容是一张全家人在劳动的画,以及三个标有拼音的词语。第二块内容是一首标有拼音的儿童诗。诗歌中有许多三拼音,如"qiáo、suàn、liǎo、xiǎng、kuài"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鼓励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如小组内还有困难,可让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发音时的区别和三拼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预设目标:
1能正确认读、书写声母z、c、s。
2能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其四声。
3能正确拼读z、c、s与其他韵母组成的音节。
4能熟练地拼读儿歌,并正确认读"做、过、了、不、乐"5个生字。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认读、书写声母z、c、s。
2能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其四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认读韵母aoeiu及其四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zi"
(1)出示图片,小姑娘在干什么?(小姑娘在黑板上写字。)
(2)用粉笔写的字叫(生:粉笔字)。
用钢笔写的字叫(生:钢笔字)。
用铅笔写的字叫(生:铅笔字)。
用毛笔写的字叫(生:毛笔字)。
你会写哪种字?
(3)字的拼音就是"zì"(出示)试读,引导观察形:像小姑娘写的字,加上ì。
去掉小帽子,谁会读?(正音)
(4)练读四声。
(5)儿歌巩固:
老鼠出洞,zīzīzī。
我爱紫色,zǐzǐzǐ。
我会写字,zìzìzì。
2教学"ci"
(1)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小刺猬)
(2)为什么叫它刺猬?(身上有刺)
(3)还有哪些动物身上也有刺?(豪猪……)植物呢?(茄子、黄瓜、月季、玫瑰……)
(4)刺的拼音就是"cì",引导记形。去声调认读"ci",正音。
(5)练读四声。
3教学"si"
(1)出示图,蚕宝宝在干什么?(吐丝)
(2)谁还能给丝组个词?(头发丝、钢丝、铁丝、萝卜丝……)
(3)丝的拼音就是"sī",引导记形。去声调认读"si",正音。
(4)练读四声。
(三)巩固练习
快速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四)比较认读
出示zi--zci--csi--s
1师带读。
2说说每对拼音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明确前面的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后面都是声母,发音相似,但声母的发音要更轻、更短一些。)
3打乱顺序认读。
(五)书写练习
1师范写,生书空。
(强调z、c、s都是小个子,都住在二楼,都是一笔写成的。)
2生在书上临摹,速度快的在范字旁可多写几个。教师提醒学生写字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
3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拼读z、c、s与其他韵母组成的音节。
2能熟练地拼读儿歌,并正确认读"做、过、了、不、乐"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巩固
猜谜:像个2字(打一声母)。
半个8字(打一声母)。
半个圆圈(打一声母)。
组内(举拼音卡片)比赛
(二)复习认读
卡片认读zi、ci、si、z、c、s。
(三)拼读练习
1出示:zazezu
(1)学生试读。
(2)指名拼读。
(3)小老师领读。
(4)各种方式练读。
2同样方法学习cacecusasesu。
3比较认读:
za--ca--sa
ze--ce--se
zu--cu--su
4三拼音练习
出示"zuocuosuo"。
(1)回忆三拼音的拼法:可先把后面两个音拼起来,再和声母相拼。或快速连读三个音进行拼读。
(2)学生试读。
(3)小老师领读。
(4)各种形式巩固读。
(四)巩固练习
1出示图: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小组合作并将带有拼音的卡片贴到适当的位置。
bàbà:(tuōdì)
māmā:(cābōli)
xiǎomíng:(zuòhèkǎ)
(2)集体拼读。
2出示儿歌
(1)自己试着拼拼读读,将有困难的拼音用铅笔在书上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互相请教不会读的拼音。
如仍有困难可将拼音写到黑板上。
(3)共同解决黑板上的拼音,并各种形式进行拼读训练。
(预设:suànxiǎngkuàiliǎoqiáo)
(4)小组成员再次合作,用喜欢的方式练读儿歌,也可背出来。
(5)汇报表演。
(6)齐读儿歌。
(7)出示生字:做过了不乐
(8)回想它们读什么,想不起来的的可以去找找它们的拼音。
(生可能会提出:"了"和"一"有不同的发音,教师随机渗透多音字教育,但不强求人人掌握。)
(9)认读生字。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配合学习z、c、s和zi、ci、si发音的录音带;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二)字母教学
学生发z、c、s的音有一定困难,可以利用图,借“字、刺、丝”来读准音。教师要讲清发音部位,强调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咬着舌尖发音。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发音要领。
教学字母的形,要充分利用图,还可以用口诀记忆:“小2z,半圆c,半个8字就是s。”
(三)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本课开始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教学zi、ci、si的读音时,告诉学生,把字母z、c、s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zi、ci、si的音。可以对比着发音:zzi,cci,ssi,体会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发音的相同和不同处。还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不能拼读,要整体认记。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要打乱顺序读、挑读,反复练习。结合四声练习,告诉学生i上标调时要去掉上面的点。
(四)拼音练习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拼音方法,自己练习拼读,然后指名拼读,同学评议,教师指点。
(五)书写指导
z、c、s三个声母都是一笔写成。着重指导写s,它是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半圆,再向右半圆,像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要写正,不能歪。
(六)扩展活动
1?学生回家做声母z、c、s的卡片,并读给家里人听。
2?读一读,比一比。
zziccissi
zizacicusise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参考资料
z、c、s的发音方法发z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微放松,形成窄缝,让气流自然从窄缝中挤出。发c时,发音动作和z基本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较强。发s时,舌尖向前平伸,和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z、c、s的发音部位都是舌尖和上门齿背,发音时舌头是平的,叫平舌音,也叫舌尖音。
在这堂课中,我能体现课改新理念,灵活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主要有如下几个优点:
一、善于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1、一开始,我用歌曲导入法。播放歌曲《郊游》,与学生边歌边舞,在美妙的歌声中走进拼音王国。
2、我能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我能通过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用火柴棒和红线摆一摆字母,记忆字形。做游戏“摘苹果”,苹果背面注有音节或字,读对了苹果就是他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二、善于使用激励手段,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悦。
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取决于他对儿童的态度。(柴可夫斯基语)课堂上,我热情的语言不离口,如:“你真棒!太厉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个向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个鼓励、赞赏的近乎夸张的表情,时时撞击着学生无拘无束的心灵。
此外,音节的拼读比较枯燥,我就采用夺红旗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夺的红旗比较多。学生的竞争意识立刻得到了张扬。
三、注重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1、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学生会编“像个2字Z、Z、Z,像个半圆C、C、C……”
2、在教学第一组音节的拼读之后,我让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我课前发下去的音节卡片,一起学着拼读第二组音节。虽然,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合作意识开始了萌芽。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规培养需强化。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查,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二、难点的突破还不够。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学的难点。虽然前几节课一直学习三拼法,但学生很容易忘记。本节课中,我的示范不够多,学生的练读还不到位。
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探索,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礼物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美。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投影、vcd光盘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1、板书:“鸟的天堂”,问:“鸟的天堂”指什么?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鸟的天堂”这个词。
2、板书课题:20、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省新会县游览一下鸟的天堂。
二、体会大榕树的特点
1、出示自学要求,分组讨论。
“默读描写有关大榕树的段落。(1)想想这棵大榕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那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这些特点?(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写大榕树的?从那几个方面?”
2、指名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板书“大、茂盛”
(1)出示投影“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2)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出示投影“榕树正在茂盛时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要读己的'体会。
(5)观看录像,体会榕树的特点。
(6)汇报自学要求。
教师板书“枝、根、叶”
三、体会鸟的特点
1、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看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从那几方面来写鸟的特点?边读边画。”
2、汇报自学情况。
3、观看录像,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4、指导学生描写众鸟纷飞的情景。
5、要是你看到这众鸟纷飞的情景,你想说一句什么话?
6、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齐读句子。
8、提问:两个鸟的天堂分别指什么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如果鸟的天堂自我们这里你该怎么做?
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是一棵大榕树,采用了静态描写的方法,突出了榕树的美。第二次去看到的是众鸟纷飞的情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突出了鸟的姿态美,声音美,这文章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真实情感。
五、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写一导游词。”
板书设计:
特 点 表达方式
树:大、茂盛 静 态
鸟:多、活跃 动 态
声、色、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0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15个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的可爱,地球太容易破碎,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首诗《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诗——《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体会,谈自己从诗中读出地球的孩子在做什么,谈自己读诗后心里的感受。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那样的感触?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些什么说明方法?有些什么修辞方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板书的内容)
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诗——
《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
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宇航员的感叹,整体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⑴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⑵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
2、地球的“渺小”
⑴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⑵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
半径:6300多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⑴何谓“恩赐”?为何不是恩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矿物资源,认识在“自然资源的有限”。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
⑵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⑴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⑵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谈开去、想开去,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道理
人类别无去处,生成保护地球的意识,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⑴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⑵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说出怎样保护地球。
四、作业
⑴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0个生字,15个词语;
⑵谈谈自己要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 和蔼可亲
无私 慷慨 太可爱
不断再生
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渺小
资源有限 地质变化 别无去处 太容易破碎
生态灾难
附:
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
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还有:
无休止地砍伐森林,
绿叶为之颤抖;
把动物拎上肉案,
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
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
坐视一个个物种灭绝;
还有、还有、还有……
——节选自《地球万岁》(作者:薛卫民)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1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3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2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2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1-0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