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知道常用的沐浴的名称、功用和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学电子资源:《洗澡用品多又多》。
2.洗澡用品实物或空瓶,如沐浴露、洗发水、洗面奶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洗澡用品,请幼儿讨论洗澡用品的'名字及其功用。
1.夏天很热,容易出汗,弄得身上臭臭的,浑身不舒服,该怎么办呢?
2.洗澡是一个好办法。洗澡会让我们变得很舒服。
3.你知道洗澡时要用哪些东西吗?
二、教师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各种洗澡用品的图片,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
1.请幼儿认识各种洗澡用品。
(洗澡用品有很多,有清洁身体的洗发精、沐浴露、香皂;有辅助工具毛巾、海绵、沐浴球等。)
2.请幼儿谈论各种洗澡用品的使用方法。
(1)浴盆怎么用?(可以坐着洗也可以躺着洗)
(2)怎么洗才洗得干净?
(3)你是怎么变出泡泡的?
(将沐浴露或香皂倒(抹)在沐浴球、海绵上,搓一搓让泡泡变得多又多。)
(4)背上洗不到怎么办?
(5)这些洗澡用品是什么用的?(请幼儿演示使用方法)
(6)洗澡真快乐啊。最后别忘了将泡泡冲洗干净,用浴巾擦干,否则容易感冒哦。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找找、说说的过程中知道动物尾巴的各种功能
2.能够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提前了解一两种常见的动物尾巴的功用
2.动物图片
3.视频:动物尾巴作用
4.幼儿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回忆游戏,激发兴趣
二、观察动物尾巴的特征
1.师:动物身上都有一条尾巴,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一些动物图片,观察尾巴特征
3.教师
师:动物的尾巴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还有的上面有不同的图案,这么神奇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4.个别幼儿猜猜
三、了解动物尾巴的特征
1.播放录像,了解尾巴的作用
2.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3.个别幼儿说说
4.教师
原来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逃跑,还有的可以用来报警、储存脂肪……它们的尾巴用处真大。
5.拓展思维
师: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
四、游戏:找尾巴
1.讲解游戏要求
2.幼儿寻找动物朋友的尾巴
3.个别幼儿上前介绍
师:你给动物朋友找到尾巴了吗?它的尾巴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
4.师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玩抓玩空气的游戏中,感知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2、运用多种感官,学习寻找空气的简单方法。
教学准备:
透明的盆若干、透明塑料杯若干、手绢若干、塑料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手绢为什么不湿?
1、教师举起塑料杯,请幼儿看被子里有东西吗?(没有。是空的)
2、杯子里真的没有东西吗?(教师把手绢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请幼儿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3、到底湿了还是没有湿?我们拿出来看看。(教师拿出手绢,请幼儿摸一摸,手绢没有湿)。
4、手绢为什么没有湿呢?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多奇怪呀!杯子里有什么东西挡着不让水进去呢?(请幼儿讨论,说说原因)。
5、教师进行第二次实验,将杯子压入水下后倾斜,使气泡冒出。
6、引起幼儿注意:哎呀!什么跑出来了?
7、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8、请一个幼儿拿出来看看,到底湿了没有?让大家都来摸一摸。
9、再请幼儿讨论,手绢为什么湿了?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空杯子里为什么会跑出泡泡来?第一次实验有泡泡吗?杯子里是空的吗?
小结:第一次手绢没湿是因为空气在杯子里,水进不去。
第二次杯子倾斜空气跑出来,冒出气泡,水就进去了,手绢也就湿了。
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看不见的空气。当空气在水里变成了气泡,我们才能看见它。
二、找空气(操作)。
用塑料袋抓空气,把塑料袋抓紧,看看塑料袋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
将塑料袋打开来,挤压一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有什么感觉吗?
三、找一找
让幼儿找一找,什么东西里、什么地方还有空气。
四、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作用
幼儿将嘴闭上,用手捂住鼻子,说一说有什么感觉?为什么难受?
引导幼儿想一想,如果没有空气会怎样?
小结:空气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空气,不要让空气受到污染,清新干净的空气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五、拓展延伸
游戏:把空气吹出来
玩法:幼儿每人一个吸管,对着盆里的水,把吸管插入里面,轻轻地吹一吹。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快乐的在豆豆上进行赤足游戏活动,利用豆豆按摩幼儿的足底,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体验,了解豆豆的特性,并尝试用豆豆搬运重物,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用大型积木围成一个长方形,三十斤豆豆均匀的铺在中间。
2、皮球若干。
3、捆扎好的书若干。
4、硬纸板、皮筋自制的鞋模人均一双。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赤足自由的在豆豆上玩一玩,体验一下脚与豆豆接触的感觉。
师:你认为在豆豆上玩,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赤脚上去试试看,注意安全。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感觉怎样?请你们再到豆豆上爬一爬,看看会有什么感觉?
2、穿上鞋模游戏,与赤足玩进行比较。
师:请大家穿上鞋子,再到豆豆山玩一玩,感觉一下有什么不同?
3、平衡练习。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溜豆豆的游戏,小朋友每人抱两个皮球,像溜冰一样往前面溜,看哪一组溜得又快又好。
4、探索活动。
师:豆豆能让我们玩游戏,豆豆能不能帮我们做事情呢?
师:这里有好多捆书,老师都搬不动,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来搬运这些书呢?
师:放在豆豆上玩一玩,会有什么感觉呢?你们去试一试。
5、游戏竞赛。
师:我们来玩一个搬书比赛的游戏怎么样?看哪一组搬的又快又稳。
师:豆豆可以让我们做游戏,还可以帮我们运东西,豆豆真有用。我们今天玩的是什么豆豆呢?除了黄豆,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豆豆?这些好玩的豆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种子。除了豆豆,还有好多好玩的种子,我们下次活动课的时候来认识好吗?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今天请大家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
2、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到哪里去了呢?现在又变什么样了呢?
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
幼儿表达交流。
4、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28
(精选)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科学教案09-17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4
科学教案(精选)10-22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