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幼儿对各种虫类的认知程度。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通过让幼儿看书、图片、收集虫虫的资料及有关的小知识。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回答――你能说出你认识的虫虫的名称吗?你能描述出他的样子吗?
2、幼儿回答,教师简笔画记录。
浩楠:我认识菜青虫,它全身是绿色的.,爱吃青菜的叶子,是个坏虫子。我认识螳螂,它前面有两把大刀,身体是绿色的,有的是咖啡色的,身上还长着翅膀,他吃害虫是好的虫。我还认识七星瓢虫,它也是好虫子,身体像半个球,是红色的,上面有七个黑点。
张一佳:我认识蝴蝶,它有4个翅膀,上面有美丽的花纹,他喜欢在花里飞来飞去,采花粉。范进祥:我见过蚂蚱,由两种,一种胖的,一种瘦的,他们都有须子,都有翅膀,有6条腿,有时候他会飞着走,又时候他蹦来蹦去。
豆豆:我认识西瓜虫,它有很多腿,用手一碰它,它就团在一起,变成个小球球。这是它在保护自己。
3、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幼儿不太认识的虫虫。
4、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认识的虫虫。(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秋天的草丛里到处都隐藏着各种小虫,活动时,孩子们认识了很多的虫虫,如:蚂蚱、蛐蛐、螳螂、蜘蛛、豆虫、毛毛虫、蝴蝶、蜻蜓等。通过捕捉和观察,孩子们对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非常了解。因此,孩子们描述很仔细。特别是对秋天特有的几种虫子,幼儿更加喜爱。因此,我们以探索秋天常见的几种虫子为重点。进一步延伸,让幼儿在会描述的基础上,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我们的下一个活动:制做图书《我认识的虫虫》打好了基础。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的一些基本特性,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2、愿意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3、初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幼儿食品)自己认为能被磁铁吸住的各种物品2、磁铁记录板、纸、笔3、教师准备的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如剪刀、铁夹、铁钉、回形针、图钉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些有趣的演示(如纸娃娃在玻璃上跳舞)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介绍自己准备的材料。
师:刚才,我们在玩磁铁的时候发现磁铁能使纸娃娃在玻璃上自由地跳舞,真是神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呀!小朋友们都找来了许多认为可以被磁铁吸住的东西,请介绍一下好吗?
幼儿逐个介绍。
三、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这些东西真的能被磁铁吸住吗?等一会儿你们来试试。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试过自己准备的东西后,也可以试试老师准备的东西,别忘了把你做的每个实验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关注他们的表现表达,如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有的孩子画“o”表示物体能被磁铁吸住,画“x”表示不能被磁铁吸住。
四、交流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并展示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把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摆在桌子上,并告诉幼儿,这些东西都是金属物品。
五、情境表演。
让幼儿运用磁铁的作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如:帮“奶奶”找掉在地上的针;帮“妈妈(妈妈食品)”取瓶中的`图钉;玩“钓鱼”游戏等,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六、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磁铁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师:做了那么多的实验,我们发现易拉罐、图钉、锁、剪刀、回形针等都是磁铁的朋友,都能被磁铁吸住。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磁铁的朋友呢?那些东西里用到了磁铁?磁铁在这些东西中是做什么用呢?
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谈话。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科学教案 篇3
幼儿园大班教案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之间存在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关系。
2.了解动物间朋友和敌人关系的两两对应关系,形成初步的生态保护意识。
3.萌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的天敌和朋友
2.动画片:你在和谁玩
动画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你在和谁玩
1.观看动画片
启发幼儿回忆,动画片里有哪些小动物。
老虎,鲨鱼,螃蟹,海豚等。
2.教师:小动物们玩的真开心,因为它们都是好朋友。
二、讨论动物间的敌对关系
Ppt课件演示:动物的'天敌和朋友
1.你知道小老鼠害怕谁吗?
它们是好朋友还是敌人?为什么?
2.羊和狼是好朋友还是敌人?为什么?
3.蛇和青蛙会一起玩吗?它们是好朋友还是敌人?
4.壁虎看到蚊子会怎么样?
5.狮子和斑马是敌人还是好朋友?
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
6.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哪些动物是敌人?
三、讨论动物间的朋友关系
1.动物们之间有的是敌人,有的就是好朋友。
课件演示:鲨鱼和向导鱼
鲨鱼和向导鱼就是一对好朋友,因为鲨鱼眼睛不好,
向导鱼就为鲨鱼指路,还能吃到鲨鱼剩下的食物。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哪些动物是朋友?
课件演示:
犀牛和犀牛鸟
寄居蟹和海龟
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大胆讲述。
四、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生态保护意识。
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的动物是朋友,它们有互相需要帮助的地方。
也有许多的动物是敌人,它们有的吃别的动物,有的被别的动物吃掉。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大自然处在平衡的状态中,如果一种动物太多,
或者一种动物消灭,都会给大自然带来影响。
所以,我们要保护各种各样的动物,使自然界平衡,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同月亮、太阳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运行情况。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环境与材料】
1、幼儿搜集相关的信息。
2、手电筒、乒乓球每组1份。
3、《科学》下P.28。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启发幼儿自由讨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上有什么?地球是怎样转动的?
活动目标:
1、运用以有经验,尝试用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运用统计的方法进行比较。
3、感受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小毛巾、大块积木若干,海绵、卫生纸、玻璃瓶、塑料瓶、小桶、小盆、水若干,胶管、石子若干,虹吸现象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一、看图,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回答解决的办法。(图上有一个小桶,内装满水,另有一个空盆。)
老师提问:不用倒的方法,怎样将小桶里的.水运到空盆里去?
二、操作活动:
1、进入操作场地,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设想,找出合适的操作材料。
2、幼儿交换自己的设想和想法
3、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设想。老师巡回指导。
二、认识太阳以"太阳的本领"为话题进行交流。
三、认识月亮
1、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月亮会发光吗?为什么月亮有时圆,有时弯?
2、教师给幼儿介绍一些有关月亮的传说。
四、看画册《地球和它的伙伴》,进一步感受地球与伙伴们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5
教育目标:
通过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动,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树立基本的安全意识,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内容及要求:
社会活动
1、医生家长进课堂
目标:了解医生看病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了解常用的医疗器材
形式:通过谈话、操作活动来达到目标。
2、安全逃生
目标:进行安全上下楼梯的演练工作(不推不挤、不牵手,要靠右边上、下楼梯)。
形式:模拟着火时的情景,进行演习。
3、安全玩滑滑梯
目标:用剪刀剪纸,用小刀削东西时要注意安全,用完放好,不要向着同伴使用。
形式: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
语言活动
1、去医院看病
目标:了解看病的主要过程,知道常用的医用工具。
形式:讲述故事和情景创设。
2、大狗医生
目标:知道要养成良好地生活卫生习惯,预防生病。
形式:讲故事,情境创设。
环境创设
根据安全教育周的内容,我们创设了相应的主题墙、环境布置。
1、在主题墙上张贴了安全标志的图片,巩固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
2、让幼儿讲述在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
3、通过家园共育,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家长工作:
1、积极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安全教育周的具体内容。
2、教育幼儿在家中自觉远离带电插座、火、热水等危险物品,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具体措施:
1、让幼儿知道一些安全常识,是有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体育活动中的一些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的简单方法,上下楼梯不跑、不跳、乘车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不拿棍或锋利的东西奔跑,奔跑时在拐弯处要减速、不推撞同伴等。
2、让幼儿控制自己不靠近危险物品,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懂得安全使用玩具、用具。
3、了解在活动中掌握保护五官的方法。
4、学会一些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方法。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油和水倒在一起,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现象。
2、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初步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活动准备:
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杯子里有什么?
2、如果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
二、猜想记录
1、简单介绍记录表
2、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实验情况,提醒幼儿进行记录。
四、交流、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办法让油和水混在一起?
幼儿讲述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让幼儿或教师进行演示。
五、提出新问题
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我们下次再来研究。
活动三:让油和水混在一起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把油和水混在一起的.方法。
2、体验实验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油水混合物数瓶
2、洗洁精、肥皂粉、盐、筷子若干
3、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生共同回忆“油和水”的实验情况。
上次我们做了一个油和水的实验,知道油是浮在水上面,那有什么办法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2、提出问题
老师这里有三样东西,请你们猜猜看,哪样加到油和水里会让它们混在一起?
二、猜想、记录
1、幼儿猜想、记录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幼儿进行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
(1)每种材料都要试到。
(2)试一样记一样。
(3)可以用筷子等材料进行搅拌。
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指导
四、交流、讨论
1、你刚才试了几种材料?
2、那几种材料加到油和水里会混在一起?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操作知道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2、能够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3、在游戏中,对声音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硬币,塑料块,小石头,毛线球,纸团,棉絮各人手一份
2、小猫杯每人一个
3、餐巾纸,棉絮,布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主题
教师让幼儿区分小猫杯声音的轻与响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种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这是什么声音?
师: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二、知道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一)介绍材料:棉絮,毛线球,纸团,硬币,塑料块,小石头
1、教师拿出小猫杯说:“小猫刚才跟我说它饿了,那该怎么办啊?”
(幼儿自由回答)
2、师:那我们一起去给小猫喂食物吧!看看老师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二)提出任务:喂小猫时听听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待会儿告诉老师。
(三)幼儿尝试:喂不同的东西,听听声音的轻与响
(四)老师指导
1、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2、喂过的东西拿出来放到另一边
(五)教师小结
1、小猫吃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一样吗?哪个掉下去的声音响,哪个掉下去的声音轻?
2、教师逐个演示(帮助幼儿回顾)
(六)进行分类(软、硬各一边)
1、提出任务:把掉在杯子里发出声音响的放在一边,声音轻的放在另一边
2、小结:摸一摸感受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
三、让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一)提出问题:怎么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二)教师演示:杯子里垫上一张纸巾,使声音变轻
(三)幼儿尝试也用一张纸巾使声音变轻
(四)教师拿出材料(棉絮、布)让幼儿用多种方法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四、游戏《听一听》,分辨声音的轻与响
教师放一段音乐,当音乐很响时,幼儿的小手也要拍得响;当声音很轻时,幼儿的小手也要拍得轻。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各个年龄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小蝌蚪”、“青蛙”作为表现“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虽然熟悉,但不一定了解。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幼儿通过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的名称及其主要的.外形特征,乐意观察。
2.学习简单的语言表述小蝌蚪的状态。
活动准备:每组一盆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引起观察兴趣
今天谁来做客了?(小蝌蚪)
二、观察小蝌蚪的动态和外形
1.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2.小蝌蚪像什么?(.从外形、颜色观察小蝌蚪,并用语言大胆描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4.观察眼睛、嘴巴长在哪里?(.通过让幼儿喂食观察)
5.小结:他的身体是椭圆形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全身都是黑色的。
6.可爱的小蝌蚪在水里做什么?
7.引导幼儿观察后描述,要求语言完整。
三、学谜语
身体大,尾巴细,身上穿黑衣,游来游去在水里,青蛙是他的好妈妈。
科学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季节在变化,周围的树木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落叶树的树叶薄而大,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们由绿变黄、变红,逐渐枯萎并随风飘落。常绿树的叶子肥 厚而细小,表面还有一层蜡质来锁住水分,所以它一年四季常绿。
【活动目标】
1.了解常绿树、落叶树的主要特征,能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
2.能运用观察、触摸等方式,发现并初步概括出常绿树叶与落叶树叶的不同。
3.对树木的特征和变化感兴趣,知道爱护树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木并拍照,观察、采集各种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树叶。
2.活动背景图表、图片,“幼儿学习材料”——《秋天多美好》。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察树的照片,讨论发现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不同。
提问:你认识这些树吗?秋天到了,它们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小结:秋天到了,有些树的树叶会变黄、变红、变干枯,并从树上落下来,这些树叫落叶树。有些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这些树叫常绿树。
2、幼儿分组观察收集到的树叶,发现落叶树叶和常绿树叶的不同。
(1)将收集到的树叶按照落叶树和常绿树分别放到两个篮子里,引导幼儿分别选择进行对比观察。
提问:看一看,叶子的形状、大小、厚薄有什么不同?摸一摸,叶子表面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小结:落叶树的叶子比较大,薄而软,颜色变浅、变黄,摸起来比较粗糙。常绿树的叶子比较细、小,厚而硬,颜色多是深绿色,摸上去比较光滑。
3、结合《秋天多美好》分析、判断几种常见树(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请幼儿观察《秋天多美好》第4一5页上的各种树木和它们的叶子,结合经验和图片进行分析判断,记录在图表中,鼓励幼儿说出根据。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探究落叶树落叶以及常绿树不落叶的原因并进行记录,引导幼儿在科学区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