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3-11-22 08:01:0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出简要的、合理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师: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凡提的故事吗?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个 老爷爷分地的数学故事,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画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读故事(尽可能有感情地)

  故事:有位老爷爷要把一块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 ,老三分到了这块的。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2、师: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

  3、学生猜想后畅所欲言。

  4、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聪明的阿凡提是怎么让三兄弟停止争吵的?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 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三兄弟分的地真得一样多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吗?

  (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

  方法1、涂、折、画的方法

  方法2、计算的'方法。

  方法3:商不变的性质。

  (3)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做一做(1)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同桌之间说一说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3)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 = (课件揭示)

  (4)交流:你还有什么发现?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都乘以相同的数)(课件演示)

  3、出示做一做图片(2),学生独立填写分数。

  (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除以相同的数)

  4、想一想:引导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1)从刚才的演示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补充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两个式子,问学生对不对?讲解关键词都、

  相同的数、0除外。 都可以换成哪个词?同时。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揭题: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分数基本性质中的关键字词并做上记号(画起来或圈出来),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课件揭示)

  5、梳理知识,沟通联系:分数基本性质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你能举例说说吗?

师: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的形式。现在我们把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三者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生举例验证,如:3/4=34=(33)(43)=912=9 /12)(课件揭示)

  师:其实,数学知识中有许多地方是像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一样相互沟通的,同学们要学会灵活运用,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们想挑战吗?

  6、趣味比拼,挑战智慧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写出几个相等的分数,看谁写得既对又多。

  交流汇报后,提问: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不能写,到底能写几个?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考考你(第43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第2题)。

  2/3=( )/18 6/21=2/( )

  3/5 =21/( ) 27/39=( )/13

  5/8=20/( ) 24/42=( )/7

  4/( )=48/60 8/12=( )/( )

  2、涂一涂,填一填。(练一练第1题)

  3、请你当法官,要求说出理由.(手势表示。)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把 15/20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同时缩小5倍,分数的大 小不变。( )

  (3)3/4的分子乘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

  (4) 10/24=102/242=103/243 ( )

  (5)把3/5的分子加上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加上4。( )

  (6)3/4=30/4 0=30/4 0 ()

  4、找一找:课件出示信息:请帮小熊和小山羊找回大小相等的分数。

  5、(1)把5/6和1/4都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2/3和3/4都化成分子是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6、2/5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

  四、拾捡硕果,拓展延伸。

  1、看到同学们这么自信的回答,老师就知道今天大家的收获不少,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收获了哪些东西?

  (或用分数表示这节课的评价,快乐和遗憾各占多少?)

  2、学了这节课,现在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对三兄弟说些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师总结:看来学好数学还是很重要的!祝贺同学们都跟阿凡提一样聪明!(献上有节奏的掌声)

  3、拓展延伸

  师:最后,阿凡提为了考考同学们,他特意挑选了一道题,要同学们选择来完成,有信心去完成吗?

  比一比:三杯同样多的牛奶,小明喝了其中一杯牛奶的2/3,小红喝了另一杯牛奶的5/6,小芳喝了最后一杯的9/12,三人谁喝得最多?谁喝得最少?

  五、动脑筋退场

  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分数纸。要求学生看清手中的分数。与1/2相等的,报出自己的分数后站在教室的前面,与2/3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后面,与3/4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左边, 与4/5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左边。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综合应用的内容,通过课堂的学习将本册前几个单元分数的再认识,可能性等知识加以整合,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本节课教材中安排的3个活动:节日里的活动,长跑接力和有奖游戏,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趣味性与挑战性,能较好的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利用所学分数再认识,可能性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寻找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倾听表达等能力,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所学分数再认识,可能性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中即将迎来新年,新年里你们一定会计划做许多事情,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我要练习跳舞。

  生:我要去商店买东西。

  生:我要学画画。

  生:我要回奶奶家。

  生:我要回姥姥家。

  生:我要和老师、同学开联欢会

  师:可见同学们在迎新年的这个节日里想做的事情太多了,那么同学们想不想淘气、笑笑班节日里的活动呢?

  生齐:想

  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淘气、笑笑班迎新年的活动(板书课题:迎新年)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活动

  活动之一:迎新年

  师:请看淘气和笑笑班所有同学节日里的活动。

  (PPT出示教材第91页的表格)

  生:仔细观察PPT中的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生:

  师:根据大家获取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自由提问题.大家合作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把表格填完整.

  生:表格中应分别填3/101/53/201/41/10

  [根据表格,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因而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活动之二:长跑接力

  师:刚才对我们对淘气、笑笑班新年里的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可我们学校新年也有活动安排,那就是准备举办一次长跑接力活动。共有5个接力点,你想一想,5个接力点的位置应该在哪里?(生都陷入了沉思,稍候有一小男孩举起了手)

  生1:老师,这5个接力点包括起点和终点吗?

  生2:我认为包括,图中加上起点和终点共5个点,不正好吗?

  生3:我认为5个接力点不包括起点和终点。你看吧,如果包括,那中间一共才3个点。

  生4:就是,刚才题中说的是5个接力点,绝对不包含起点和终点。(迫不及待)

  (这时,下面很多同学发出了就是的声音,都同意生3与生4的看法)

  师:五个接力点都在长跑路线上,请根据下表确定位置.(PPT出示书中插图)

  (学生们有的拿铅笔先试着轻轻地分着,画着,像是在估计着调整着,有的是拿着尺子在量线路的长度,还有的标过又用橡皮擦擦重新又开始算)

  师:现在谁能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生1:我是根据分数进行估计的。

  生2:我是用眼睛大致估计的。

  师:课件上做的有可以拖动的点,点着它并拖动就可以放在线路的任意位置。

  师:大家觉得这五个接力点确定得公平吗?

  生:讨论一翻后认为不公平.

  师:怎样设计才公平呢?

  生讨论后汇报:如果线路的总长为整体1,那每个接力点的位置该是

  生1:1/6、2/6、3/6、4/6、5/6

  生2补充:1/6、1/3、1/2、2/3、5/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5个公平接力点的位置.

  [充分发挥学生集中的智慧,利用多次讨论来解决接力点的设计位置,探讨接力点设计的是否合理等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推理能力]

  活动之三:有奖游戏。

  师:新年里的活动可真丰富,许多有奖游戏等着大家来选择呢?

  (媒体出示课本第92页活动(2)的内容)

  师:你觉得哪个游戏得奖的可能性大?你愿意参加哪个游戏?

  生1:我选第3个游戏,因为得奖的可能性大。

  师:那它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2/4。

  生2:也可以是1/2。

  师:其它2个游戏的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5:第一个红球的可能性是1/10,绿球的可能性是1/5。

  生6:我认为第二个游戏得奖的可能性较难得出。

  师:为什么?

  生6:因为每场电影的人数是不同的,所以难以确定得奖率。

  师:那你们最愿意参加哪个游戏?

  (很多同学都选择游戏3)

  (三)知识的运用

  师:昨天让大家调查生活中的有奖游戏,让我们把调查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一种游戏最有吸引力。

  生:汇报交流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在迎新年的一个个游戏活动中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大家学以致用,真了不起!课下请你也来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游戏?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分数、有限小数相互转化。

  3.使学生掌握分数化小数的一般方法,掌握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复习。

  (1)说说下面小数的意义:

  0.2表示( )分之( ),0.75和0.625呢?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并说出方法。

  1/10 3/100 51/1000

  2、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看课外书吗?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学生自由说,汇报交流。)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看课外书的时间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数学问题。(板书:看课外书时间)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

  下面我们来了解林林和明明每天的看课外书时间。

  2、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表,从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林林0.4时 明明1/4时)

  3、提出问题,进行估计。

  请同学们估一估,谁用的时间多一些?(板书:谁用的时间多一些?) (估计汇报并说明道理。)

  4、解决问题的探索。

  同学们有的说林林的多,有的说明明的多,怎样才能精确的比较出谁用的时间多呢?

  (1)自主探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记录下解决过程,你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2)合作交流。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比较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板书。)

  5、课件展示课本中呈现的方法。

  老师用课件展示课本上给我们呈现的方法,看不清的请看课本上相应的图。注意对照你们探索出来的方法,哪些方法是与你们相似的,哪些方法是没有想到的。(每展示一幅图时指名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

  6、讨论并归纳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1>分数化成小数

  (1)做课本上的'试一试第2题。(独立练习)

  (2)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出分数化成小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课件展示)

  <2> 小数化成分数

  (1)做课本上的试一试第1题。(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2)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出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课件出示练习题)

  17/20 7/8 14/ 25 0.57 1.23 7.4

  2、比较下面数的大小。(课件出示练习题)

  2/3 , 0.67 , 5/8

  3. 把3/4 5/14 13/40 5/6化成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怎样解决?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是什么样的小数?每个分数的分母与这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有什么联系?

  (2)学生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

  (3)观察质因数,启发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引导学生概括。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分数、小数的互化)

  2、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如,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要;小数化成分数不是最简分数时,要)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在自己周围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将寻找到的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学习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25-26页"平移"。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重点:学习平移的有关定义及平移的性质

  教学难点: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2.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记忆

  1.师:同学们,国庆节就要到了,在这七天假期里,同学们最想去哪玩?(海边,爬山,公园,游乐场……)游乐场老师也喜欢,我还听说国庆节河源市儿童公园要开业了,你们想不想玩,一提到玩大家都特别高兴,你喜欢哪个游戏活动?(滑梯、缆车、摩天飞轮等)其实玩中也有很多数学问题,你能说说它们都是些什么现象吗?

  2.指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引出定义:像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师:今天我们就来断续研究平移的现象,板书:平移

  3.举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运动是平移的现象?(开窗户、汽车行驶、电梯、升旗等)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议一议,移一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红旗手,好吗?你们每组都有一张表格,现在你们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张表格的内容。并讨论:在画小旗向左平移4格时,先考虑哪个条件?如何画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

  (二)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将学生各类不同的`作品拿到实物展示台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移?并板书两要素(方向和距离)

  (三)错题评析,明确要求

  通过错题评析,让学生明确平移的过程是整个图形按要求进行平移,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

  (四)探索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红旗已经到旗台下了,终于可以升旗了,现在请你们把红旗升到指定的位置去吧!打开书本,同学们独立完成升旗仪式。老师巡视指导,展示各种情况,集体评议。使学生理解"小旗平移前后,大小和形状都不能改变"。

  (三)拓展延伸,深化知识

  师:这道题目与前面两道有何不同?该如何按要求把小船把小船平移到指定位置?(使学生明白小船每次平移时,大小和形状都不能改变)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四、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1.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

  2.判断一个图形能否经过平移得到另一个图形,必须要去注意图形本身的方向不发生变化。

  [板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2、 学生经历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操作、观察、归纳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2、5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7×4= 5×24= 128÷2= 5×7.1= 1.6÷2= 45÷0.9= 350÷5= 1.7×0.2= 13×5= 126÷3=

  师:在算式7×4=28中28是4的什么?又是7的什么?

  再算式128÷2=64中,128叫做2的什么?

  (2)、判断下列哪些数是7的倍数?

  13、 210、 735、 42、 50

  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

  二、激情导入

  1、谈话: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吗?就是你随便说出一个数,我能马上判断出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

  学生出数,老师判断。

  2、揭题:你想学到老师这项本领吗?学了这节课你也会掌握这项本领,有信心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三、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

  (一)、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

  1、师:请你按一定的顺序把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汇报: (老师随机板书)

  简介列举法:像这样把5的倍数一一写出来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列举法。

  2、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9页,这是一张百数表,请你按一定的顺序把5的倍数用红笔圈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师:观察百数表中和同学们列举的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5的倍数的个位上是0或5

  师:那是不是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或5呢?你能举出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举例验证。(强调验证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验证你们能概括出5的倍数的`特征吗?

  (学生说师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

  3、判断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85、104、7620、13165、947

  (二)、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

  师:我们用列举法和百数表探究了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选其中一种方法找到2的倍数,来探究一下2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吗?

  学生自主探究。

  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

  让学生说用的是哪种方法,读一读2的倍数,预设

  1、用列举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2的倍数)

  2、用百数表,(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师:同学能说说通过自己的探究方法,你发现2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预设:生:我发现2的倍数都是双数。

  生:我发现2的倍数的个位是0或者2、4、6、8.

  师:我发现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2的倍数都是一位数或两位数。是不是所有2的倍数个位上都是2、4、6、8、0呢?你们能举一个个位上是2、4、6、8、0的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举例验证。

  总结:通过刚才广泛验证,我们发现:无论是几位数,只要个位上的数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学生说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

  师:那么判断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哪一位就行了?

  生:只看个位。

  师:2的倍数与十位上的数有关系吗?

  生:没有。因为十位上的数是1—9.

  (三)、认识偶数和奇数

  师:在自然数中,像2、4、6、8、10、12------这些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双数。而像1、3、5、7、9、11、13------这些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单数。

  师:同学们观察偶数有什么特征?奇数呢?

  总结:偶数的个位上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四、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2130353924012156018728590

  2的倍数 5的倍数

  2、火眼金睛辩对错

  (1)偶数都是2的倍数。 ( )

  (2)21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 )

  (3)两个奇数的和不一定是偶数。 ( )

  3、想一想,组一组。

  任选两个数字组成符合下面要求的数。

  6 0 9 5

  奇数:

  2的倍数:

  5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 2的倍数

  1×5=5 个位上是0 1×2=2

  2×5=10   2×2=4

  3×5=15   3×2=6

  4×5=20   4×2=8

  5×5=25   5×2=10

  …… ……

  35×5=175   25×5=125

  …… ……

  个位上是0、5 个位上是0、2、4、6、8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现在,大家猜猜王老师的爱好吧!(剪纸)

  老师边剪边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老师剪得是一棵小松树,它是轴对称图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轴对称再认识(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既然是轴对称图形,请仔细观察后,具体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两边对称、大小相等、距离相等、方向相反?

  (一)、学生交流讨论后,说说小松树是怎样对称的?

  (二)、出示教材主题图1(半个小房子)

  1、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

  2、借助我们学习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

  3、如果要你画,你在中一半里都要画什么?

  4、出示教材主题图中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的整个房子,他画的对吗?

  5、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6、引导学生发现他画的小房子不对称,不对称的原因是房子右下方的长方形与左下方的长方形距离对称轴的格数不一样多。

  7、你能试着画出正确的小房子吗?要注意什么?

  8、学生画好后总结:房顶左边的三角表距离对称轴三格,右边也要距离对称轴三格,左边墙体距离对称轴两格,右边墙体也距离对称轴两格,大门左右距离对称轴都是1格。

  9、出示教材主题图2

  你能试着沿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小松树的`另一半吗?

  10、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讨论,初步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步骤和方法。

  11、引导学生汇报总结。

  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线段的相交点、端点等。

  (2)、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画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

  12、结合方法再次修正自己的作品。

  三、课堂挑战:

  1、分别挑战点、线、面的轴对称图形(见学具卡片图4、图5、图6)。

  2、完成教材第23页下图(数字2和6的轴对称图形见卡片图3)。

  3、拓展题:

  请画出三角形CDE的轴对称图形C'D'E',其中AB是对称轴。

  四、课堂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画轴对称图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1)先找关键点 (2)再找对称点 (3)最后描点、连线

  教后反思: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老师剪一剪,学生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剪得图片,说出这个图形是怎样对称的,再观察淘气画得房子不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改正,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动手操作画一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认识。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观察图形中的规律

  上课前,同学们凭借灵敏的听力找到了规律(板书:规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的眼力。请看屏幕,仔细观察,你能从这一组图形中发现规律吗?

  (出示幻灯片3)3:生观察说规律,可提示,师总结)

  2.观察一组数的规律。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让我们继续,(出示幻灯4)你能从这一组数中发现规律吗?(1、4、9、16、25 )

  如果有困难不能出色完成,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从而导入

  3.出示点子图

  同学们,这一组数中其实还隐藏着其他的规律,只是仅凭观察这几个数不太容易发现。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想办法)

  好主意!为了帮助同学们更直观、更深入地研究这一组数,老师把它们分别画成了一种最简单的图形点(幻灯5出示课本97页主题图),如果我们能发现这几个点子图之间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发现这一组数中隐藏的规律了。让我们马上开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渗透不同的观察方法

  (1)仔细观察,想一想,这几个点子图之间究竟有什么变化呢?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老师并用幻灯片6展示。

  (2)指名说怎么观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副板书:横竖看、斜着看、拐弯看)

  (3)设问,那第5个点阵有多少个点?请画出此图形。

  2.小组探究

  同学们都很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了不同的变化,为了更清晰、更准确的感受这些变化,现在,我们把观察和动手结合起来,小组合作,选择一种观察顺序,用线条分一分这几个图中的点,然后根据划分的结果写出算式来表示这几个数。最后想一想,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听明白了吗?好的,现在请小组负责,观看点子图,马上开始你们的合作研究;再次出示幻灯片6。

  合作任务

  1.选择一种观察顺序,用线条分一分这几个图中的点。

  2.根据划分的结果写出算式来表示这几个数。

  3.想一想,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1=()4=()9=()16=()

  (1)学生分组探究,师巡视

  (2)在展台上展示交流。(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合作成果?)

  ①生展示分法、算式和规律其他组补充总结规律

  ②学生说算式师板书

  ③拓展aa

  第5个点子图是什么样的,应该是哪个数?出示片7,用前面的观察方法,再讨论(副板书55)第10个呢?

  后两种:下一个图形的算式是什么?(副板书下一个图形的算式)

  算一算结果是25吗?

  ④(出示幻灯片8)原来问题还可以这样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3.小结

  同学们真是太能干了,不仅发现了新的.规律,还能用规律推测出后面的数。可见,你们不仅听力和眼力好,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更是非常的高。

  4.揭示点阵

  那么,同学们,在寻找这一组数的规律时,是什么帮助了我们?(点子图)是的,像今天我们用到的这种排列很有规律的点子图在数学上又叫点阵。(板书:点阵中的规律)

  点阵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更方便的研究一个数或者一组数。早在两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们就已经利用点阵来研究数了。还有一点一定要告诉你们,刚才我们研究的这组点阵正是当年的数学家们曾经研究过的,不知不觉中竟然当了一回数学家,感觉特好吧?这的确是一件值得我们自豪的事情。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试一试

  怎么样?同学们?用点阵来研究数有趣吧?让我们继续这项有趣的研究。

  1.观察下列点阵,你能根据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吗?

  请看屏幕,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仔细观察这一组点阵,你能根据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吗?(请看试一试,同学们用水彩笔涂出下一个图形;可出示幻灯片9来检查学生是否画的正确)

  生画展示:说明为什么这样画?(有不同的想法吗)

  2.下面的点阵分别代表了哪个数?请你用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表示这几个数。

  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下面的点阵分别代表了哪个数?你能用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表示这几个数吗?(请看试一试,出示幻灯片10,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写的又对又快。)

  生做展示算式拓展下一个,你能画出地5个图形,再来研究第4个图形。

  (拓展)你还有什么发现?展示幻灯片11。

  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其它研究方法?(学生思考后,可以出示幻灯片12)

  (二)拓展延伸

  出示梯形和螺旋形点阵:除了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点阵之外,还有这样的点阵,什么形状的?

  我们来看书本98页的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做后,出示幻灯片13来检查。

  对,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或感受过点阵吗?你见过哪些点阵?(指生说)其实生活中的点阵还有很多,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14)点阵以其独特的魅力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生活,这些点阵中也隐藏着有趣的规律。只是课上的这40分钟太有限了,不过,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马上要下课了,想一想,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2.你们总结的真好!同学们,在生活中,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现在开始做个有心人,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继续去发现更多、更奇妙的规律。

  板书设计:

  点阵中的规律

  1、正方形点阵

  2、长方形点阵

  3、三角形点阵

  4、其它点阵

  小结: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

  2、 教师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 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个数(n) 拼成的长方形种数 n的因数

  (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1、在1 4 7 10 11 15 17 18 21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五、作业。

  优化作业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一、创设知识迁移情景,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呈现知识迁移情景。

  (1)师:这里有一张医生给数学病人开的处方,不知药用对了没有,请各位小医生给以指导。

  (2)出示(小黑板)

  病症 药名

  432-2 =412

  43.2+2 =43.2

  8厘米 + 3米 =11米

  3元 + 3角 =6元

  2、交流信息,重点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前提是计数单位相同。

  3、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师: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由于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加减法呢?(揭示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指导自学,合作交流。

  (1)告诉学生按照读想划的过程自学课本内容,并给学生提纲自学提纲供参考(小黑板出示)。

  (2)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获取新知。

  (1)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2)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合作讨论,引导小结,并看书验证)。

  (3)形式质疑。

  三、精心设练,创新思维。

  1、巧设训练,巩固新知。

  (1)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数学乐园去游玩。进入乐园后,以小组学习为主,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玩开心点哦。

  课件出示:

  数 学 乐 园

  填空池: 方程河:

  + = + = x+ =

  - = - = x- =

  + = + = 1-x=

  迷宫: 计算园:

  请你把 - 的计算过程用学具表示出来? + - +

  (2)反馈信息,汇报收获。

  (3)由计算园的收获,强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强调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板书相关内容)。

  (4)师:同学们学的不错,敢接受挑战吗?(举手抢答)

  师出示口算卡: + = + = + = - = + =

  2、自主探究,拓展思维。

  师:下面我们利用学到的本领,探究这几道题的聪明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

  + = + = 讨论:(1)它们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 = + = ( 2)它们的和有什么特点?

  += + =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并验证。

  四、全课总结(小组交流研讨、汇报)。

  师:1.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

  2. 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纲

  1. 观察课本第29页的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 分析例题,写出等量关系,并试用方程解答。

  4. 想想还有别的算法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 同学们喜欢课外活动吗?你们喜欢参加哪些课外活动?

  2. 课件出示:从画面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的4/9。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的1/3。

  (3)跳绳的人数是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

  ……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操场上一共有27人参加活动,跳绳的'小朋友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跳绳的有多少人?

  列出这题的等量关系,并解答。全班交流。

  2. 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出例题。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能找到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

  你能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应该如何解设?小组讨论,再由教师指名在黑板上演示。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χ×2/9=6

  χ×2/9÷2/9=6÷2/9

  χ×=27

  3. 想一想,还有别的算法吗?怎么算?为什么?

  6÷2/9=27(人)

  三、巩固练习,实践探究

  刚才同学们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能解答吗?

  1.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踢足球的人数是多少?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踢毽子的人数是多少?

  (3)操场上踢足球的有9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3,操场上参加活动有多少人?

  (4)操场上踢毽子的有3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9,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3。

  2. 某月双休日 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有多少天?

  (板演过程中,着重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误解之处。)

  3.根据以下方程,编出相应的应用题。

  χ×1/5=30   χ×2/3=40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

  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

  3和15、 4和24、 49和7、 91和13

  指名回答。

  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

  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板前填写师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和合数)

  4、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

  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

  练习:最小的质数是谁?最小的合数是谁?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

  5、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练习: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

  三、给自然数分类。

  1、想一想

  师: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数分为哪几类?

  生:质数,合数,1。

  2、说一说。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

  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

  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该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后划去什么?(最后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

  (特殊记忆20以内的质数,因为它常用。)

  2、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3、汇报100以内的质数。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

  4、应用100以内质数表:

  练习:(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五、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质数和合数)什么叫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叫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你会判断质数和合数吗?判断的关键是什么?(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

  反思: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在学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注重探索,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本校和转入的同学)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我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自然数,倍数与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因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3、第五单元“分数”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分

  数大小变化规律、公约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计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分数教学的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结合实例,感知平移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

  3、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与生活中各种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与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方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体会“数”中,体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猜测、验证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体会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渗透“化整为零”的策略。通过操作、旋转、平移等探索活动,体会“转化”思想,并能用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建立模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5、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图形与数的关系,发展归纳与概括能力。6、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并能获得解决问题方法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充分把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引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梳理所学内容;对错题或活动过程的进一步反思,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分享算法多样化;进一步追问算理的解释;

  4.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5.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材学情:

  《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上一个单元里又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知识点都已具备,在这节课里,重点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正方形纸片

  教学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巩固应用。在老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思维的主线,学生先想先做,老师后讲后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在主要运用“引探教学法”的同时,结合运用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具体的情景和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教学学法:

  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合作交流做法,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具体学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巩固法等。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复习导入,铺垫孕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巧设练习,巩固新知→课堂评价,师生小结等五大环节。

  一、复习导入,铺垫孕伏

  我通过设计“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和“口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目的是为学好新课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的“手工折纸”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识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创造性地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学环节是主要环节,我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我放手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师生验证、讨论交流等形式,逐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故意出错题让学生判断,以此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第二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由于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所以在此环节中,我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思考独立完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学能力。

  第三步,算法优化。在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的过程中,学生分别用了折纸、画图和计算的不同解法,我让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更好、更方便,引导学生在算法多样化中选择算法化。

  第四步,讨论归纳计算法则。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归纳。通过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计算法则。

  四、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如“看图填一填”。旨在展示计算全过程,给差生“拐杖”,力保“双基”。

  2.综合练习,如“计算”。完成这一层次的练习不仅要用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要综合运用“通分”、“约分”、“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等知识点,设计意图在于强化算理,提高计算技能。

  3.应用练习,如“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五、课堂评价,师生小结

  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从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3.在画图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教学难点:积累图形平移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师:同学们,知道课件中呈现的是一些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

  (1)第一幅图:国旗上升的过程是平移。

  (2)第二幅图:柜子上的推拉门的运动是平移。

  (3)第三幅图:缆车的运动是平移。

  2.师:在以前我们学过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你能用手做一做平移吗?

  学生用手做平移。

  3.师:原来我们都是研究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板书课题:平移)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描述小旗的运动。

  出示一面小旗向右平移

  6

  格后的图形,请学生描述小旗是怎样运动的。

  生1:小旗平移了6格(不完整)。

  生2:小旗向右平移了6格。

  2.尝试画出小旗向左平移

  4

  格后得到的图形。

  (1)学生讨论怎样画。

  不同的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找到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二是怎样使画出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一样。

  (2)引导学生质疑。

  师:怎样找出4格的位置?

  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先在小旗上确定一个点,然后把这个点向左平移4格,做上记号。

  师:找到点不一定能画出和原来的图形一样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出:确定点后还要看原来图形中每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多少格。

  (3)学生尝试画图。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展示学生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并引导总结。

  找到图形上所有的关键点,把关键点按照要求平移后,再顺次连接各点。

  (5)引导学生讨论。

  笑笑移动后的结果怎么和淘气的结果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汇报:笑笑将小旗向左平移了7格。

  3.尝试画出小旗向上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1)独立操作,展示交流。

  (2)指名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生1:先确定一个点,把这个点向上平移4格,再从平移后的点开始,照原图画好。

  生2:我先找出小旗的关键点,然后把这些关键点向上平移4格,最后连线。

  (3)观察比较,汇报发现:

  生1:平移运动前后,图形的大小没变。

  生2: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没变。

  生3:平移前后,图形的位置变了。

  4.小船的平移。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尝试。

  (2)巡视后展示学生两种不同的画法。

  生1的画法:两次平移都是把原图平移。

  生2的画法;第二次平移是把第一次平移后的图形再平移。

  (3)让生对比哪一种对?

  为什么?

  生:我同意第二种画法。我认为从两个字可以看出,一个“先”,另一个是“再”,这两个关键字说明第二次平移是在第一次平移的基础上进行平移,这里有一个先后的过程。

  5.两次平移时要注意什么?

  要认真分析判断,第二次平移是把谁平移,这是关键。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

  1

  题。

  独立操作,展示交流。并和同伴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

  2

  题。

  同桌先互相说说,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画出下面图形先向上平移5格,再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3、4题。

  学生初步辨别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学生根据课件中的图片,作出相应的平移的动作。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说一说,初步描述平移,从不完整到完整。

  学生总结图形平移的方法与步骤。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讨论小结,老师概括。

  板书设计

  平移

  确定点→平移点→照原图画好

  大小和形状不能改变。

  

  成功之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掌握简单图形的平移画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中体会平移的特点和画法。

  不足之处:对平移几格,有些学生判定方法不对,错误地认为是两图之间的空格。

  教学建议: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11-08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1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9

五年级上册语文北师大版 03-29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1-20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09-29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04-25

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1-2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8-18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01-0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