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板书:神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钻石,你了解它吗?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关注“唾沫”)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说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水罐发生了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齐说)
(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大旱灾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3、体会“干涸——干枯”
师:你从哪个词读懂了?
师:让我们去看看当时的场面吧——(出示图片,背景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语)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还从哪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4、理解“焦渴”。
师:你有过口渴的经历吗?(体育课下来、有时半天没喝水等)
这是“焦渴”吗?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嗓子眼里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就像要冒出烟来的样子。)
5、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
(配乐朗读)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爱心:
(过渡语)师:地球上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大旱灾,有一个小姑娘却要给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划出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找水
1、自由读,教师随机地进行指导。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哪里感动了你?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生病的母亲”)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2)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你能想像当时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儿去找水?(想象说话)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板书:空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师: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没找到水。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生:沮丧、伤心、难过、绝望……
师: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当她醒来时,拿起罐子一看——
(3)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呀?
师: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啊,难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谁也来喜出望外地读一读?
你读得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板书:满
师:空罐变成了满罐,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神奇。(指板书)
(过渡语)师:还有哪里也感动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2)“真想喝个够”说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赶紧跑回家去”……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里也读出了她的急切?
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4)体会“抱着”(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五)设疑存疑,课堂小结:
师: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按照你的经验,掉在地上的水罐会怎样呢?
生:(自由说)水都洒了出来
师: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还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摆着……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1、学生自由做。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语文教案 篇2
语文二年级
播放歌曲:小白船
师:你看过什么动画片。
生:看过蓝猫三千问。
生:神奇宝贝。
师:我也喜欢蓝猫。
出示面具。
师:我想把这个面具送给会上课的同学。
师:这些生字能读好吗?
生读词。
师:宽阔,宽广这两个词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这八个词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通过看图,我们一起看。
看图,了解词的意思。
客轮,货船,航标灯,斜拦桥。
师:词语大家读得真不错,陈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读课文,大家一定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来。自己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三位)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河水真的很清,清澈的河水,谁能给它换个词。
生:碧绿。
生:一尘不染
生:清清。
生:一望见底。
师:一眼见底。
师:谁能读出碧绿,一尘不染,清清,一望见底。
指名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一眼见底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谁再来试试。
生读。
师:在那一尘不染的河水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树叶。
生:我看到了鱼儿和水草。
生:我看到了海市蜃楼。
生:我看到了金光万道。银光闪闪的光芒。
生:小青蛙。
生:看到了大楼房。
生:绿绿的大荷叶。
生:粉色的荷花。
师:在那清澈的河水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亮晶晶的星星。
生:白白的鸭子。
师:在玩水呢。
生:树叶上有一滴露珠。
师:在清澈的河水时,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想象。再读一读。谁能读出来。
读第一自然段。
师:多清多美的河水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齐读。
师:真会读书,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二三四自然段,看谁读得好,能读出问题来。
生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二三四自然段你有什么不懂的,想问的?
生:第二自然段中什么叫大鼻子的货船。
师:问得好!你猜它是什么?
生:就是货船前面的部分。
生:我觉得就是货船前面很长。
生:因为运货的时候。大鼻子的货船。可以提高……
师:你真会学习,蓝猫最喜欢会学习的孩子了。
师:谁来读一读:大鼻子的货船。
师:读这几句。
生读。
师:能读得更宽广些。
指名读。
齐读。
师:三四自然段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我想问什么叫雄伟的斜拉桥。
课件出示图片:雄伟的斜拉桥。
师:大家看得那么认真,谁来说说,看了这个斜拉桥想说什么?
生:斜拉桥真长啊。
生:斜拉桥的柱子多高啊。
生:斜拉桥很壮观。
生:斜拉桥边上的灯真美啊。
师:谁来读一读。
师:谁还想读,把斜拉桥的雄伟读出来。
师:还有不懂的吗?
生:相会不懂。
师:什么意思呢?
生:一直聚会。
生:相逢重逢。
生:牛郎织女是在鹊桥上相会的,怎么会在斜拉桥上相会呢?
师:谁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生讲故事。
师:真会学习。奖励。
师:每年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牛郎织女才能相会一次,所以我们希望他们经常能够相会。谁来读读。
生读。
师:陈老师听出了你美好的心。
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你一定是个善良的孩子。
师:连起来读一读。
师:陈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河面读得再宽广一点,就更好了。
指名读。
师:看图,上面的座是拦河大坝,另一幅图是葛洲坝。介绍葛洲坝。
真不愧为万里长江第一坝。
谁来读一读。
师:学完了四个自然段,现在陈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了,我来读第一部分,你们读后面的内容。
师:银河呀,我还有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呢?
生:总有一天,我会……
师: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如果是你,你想问银河什么呢?
生:银河呀,你里面的星星到底有多少啊?
生:银河呀,你到底有多大啊?
生:银河呀,你是不是河。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过,银河是一条光带。
生:银河呀,你到底有多长啊?
生:银河呀,你的里面有没有高楼大厦啊?
生:银河呀,地球上的东西能不能到你那儿去啊?
生:银河呀,你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呀?
生:上节课我们说过,是由星星。
生:银河呀。你那里有东方明珠吗?
生:银河呀,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呀?
生:银河呀,在你的上面有没有海市蜃楼啊?
生:银河呀……
师:航天英雄杨利伟。
师:介绍杨利伟,播放视频。
师:你想说什么。
生:杨利伟叔叔真伟大。
生:杨利伟,你真了不起。
生:上天下地。
生:杨利伟,你真厉害。
师:有没有什么想问杨利伟叔叔什么?
生:有没有看见长城。
生:问天上有没有…
生:我想问,你在天上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生:……
师:是啊,我们也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想问杨利伟叔叔。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师:老师也相信,总有一天,――
生:我也会驾驶着……
师:编书的时候,我们的航天飞船还没上天呢,但是现在……
坚定信念,总有一天,我们……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
齐唱……蓝猫。
师: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成为爱想,爱问,爱动脑的好孩子。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有顺序地观察手帕的图案,叙述得清楚明白,句子完整、通顺。
2、教育学生天天带手帕,用手帕,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有顺序地叙述手帕的样子。
2、叙述是句子表达的清楚、通顺、明白。
教学准备:
1、一块图案清晰的大手帕。
2、每一个学生带一块有图案的小手帕。
3、录有"通知"的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听录音,导入。
通知:为了迎接省卫生检查团的考核,大队部决定进行卫生行为大检查。
2、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两位小朋友少了手帕。
过渡:老师这里确实有两块手帕,但不知其中的哪一块是哪位同学的,等会你学会说手帕的样子,说对了老师就把手帕还给你。
3、揭题:
出示小黑板:
小手帕(说话训练)
二、明确说话要求:
小朋友,平时说话训练时,教师要求你们做到哪几点?
齐说: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句子完整。
三、引出训练点。
在说话训练是,我们除了要清楚、响亮、完整的说话多此一举这要做到有序。
1、请大家看着黑板的小手帕,用一句说说这里一块怎样的小手帕。
①自己练说②指导说
2、小朋友,你们桌前也有一块漂亮的小手帕。谁能用"我有一块()小手帕?"说说看。
①出示投影片,我人一块()小手帕。
②想、讨论。
③指名说。
④自由说给其他老师听。
过渡:小朋友,就这一句话能把小手帕的样子说清楚吗?
齐说:"不能。"
四、说手帕的样子。
1、看黑板上的小手帕说,这块手帕是什么形状的?
板收:xingahuang……是……
2、训练方法。
①指名说。(这块手帕是正方形的)
②正方形这个词还可以怎样说?
③指名回答。(四方、方方正正)
④请同学看投影说。
它是。
3、我们看手帕上画着什么?
他们是怎么样的?
①同桌讨论。
②板书(图案(tuan))……有……
③指名说。
④出示句子说:手帕上有在。
4、小朋友,黑板上的小手帕我们会说了,自己的手帕会说吗?
①请大家自由练习(不会说的.小朋友看投影片上的句式说)。
②开火车说。
课中操《洗手绢》
小朋友,一句句的说,我们会说了,那老师请你连起来说,能行吗?
①出示句式。
②同桌互说。
③出示:"丢去"的手帕,找手帕。
五、1、小朋友,我们天天带手帕,你能告诉老师你用手帕干什么?
①指名说。
②出示句式:
我用手帕()()()
2、手帕除了帮助我们搞卫生,它不有其它的用处吗?
①讨论②观察③指名说④练说
3、小结:小手帕的作用真大啊!
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讲清楚手帕形状、图案和用处的方法。
①把自己的手帕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②竞选班队活动课的主持人。
七、总结,读儿歌
小小手帕作用大,
清洁卫生需要它。
既好看来又卫生,
天天带它别忘啦。
板书:
小手帕
xingzhuang……是……
好看tuan……有……
yongchu……用……
教后感:
1、在设计说话训练的教案时,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强化了自觉、自评、自控训练模式的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自主独立的探索精神。
3、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主动参与竞争意识。
4、通过在说话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以及做课中操表演《洗手帕》的歌曲等对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教具:
预习指导:
1.通读课文,熟悉大意
2.阅读课本上有关资料,了解“表”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3.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④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①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济南的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2、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①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预习。
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总写)
具体写: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再写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探究: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讨论明确: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10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
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
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2、研读赏析
①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②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示例: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10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修辞品味: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4、比较分析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5、互动释疑
进一步提问探讨,互动释疑,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教师准备: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三、联系生活,体验延伸
1、体验反思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10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归纳五点: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2、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2、作业布置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绍冬景。
③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教案(经典)08-02
(经典)语文教案08-26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语文教案(精选)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