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5 11:57:50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科学教案10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主题名称:小司机

  二、活动内容:车轮骨碌骨碌转

  三、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类型的车辆发出不同的铃声,模仿他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2、尝试体验儿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四、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车辆

  五、过程与指导:

  1、说说自己上幼儿园的方式

  (1)、介绍每天早上自己是怎么来幼儿园的。

  (2)、如果是坐车来,说说坐的.什么车。

  (3)、谈论车子怎样跑得快,车身下都装着什么。

  2、学念儿歌

  (1)、欣赏儿歌

  (2)、说一说儿歌里出现的是什么车,发出怎样的声音。

  (3)教师扮演司机,幼儿扮演乘客,一起边念儿歌边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小汽车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带着我呀向前跑。车轮骨碌骨碌转,转呀转,转呀转,一直转到幼儿园。”

  (4)谈谈说说:自行车有没有车轮?它会发出怎样的铃声?

  (5)将儿歌中的汽车改编为自行车,听听老师怎样念: “自行车呀丁零零,丁零零,丁零零,带着我呀向前跑。车轮骨碌骨碌转,转呀转,转呀转,一直转到幼儿园。”

  3、做做玩玩“车轮骨碌骨碌转”

  (1)听教师的信号变换车辆,边念儿歌边开车。

  (2)按自己意愿选择玩具车辆,边念儿歌,边模仿车轮转动的状态。

科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幼儿早期识字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来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因此是一种玩与学合一的教学过程。而小班幼儿,他们注意的集中性很差,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让他们在游戏中学识字能很好地吸引其无意注意,使其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识字活动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老师本领大》这样一节认读课,在活动中能创造多种吸引幼儿无意注意的方法让他们识字。比如"变魔术"、"找字宝宝"、"看谁取得快"、"谁不见了"、"找朋友"等游戏,使幼儿始终保持极大的兴趣和足够的注意力,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正确朗诵儿歌。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认读汉字:汽车、房子、娃娃、小鸭。

  3、激发幼儿对认读汉字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读丛书"一份、投影仪。

  2、整首儿歌的汉字卡片一份;大字卡(汽车、房子、娃娃、小鸭)各一张。

  2、幼儿人手一个盘子,里面各放有四张所要认识的字卡(汽车、房子、娃娃、小鸭)。

  四: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来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好吗?看看老师变出什么了?

  2、教师以画画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1)画小鸭

  问:老师变什么出来了?你喜欢小鸭吗?小鸭是怎样叫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幼儿学鸭叫,并做动作)

  学说短句:小鸭呷呷呷!

  (2) 画房子

  教师在纸上画出一幢房子,问幼儿:老师又变出什么来了?(幼:老师变出了一幢房子)问:老师变出的这幢房子看上去怎么样?高不高?(幼:很高、非常高等)引导幼儿学说短句:房子高又高。

  (3) 画汽车

  教师在纸上画出汽车,问幼儿:看看老师又变出什么来了?呀!是汽车,小朋友乘过汽车吗?那你听过汽车是怎么叫的?(嘟嘟嘟)我们来学习开汽车吧!(边模仿开汽车边学汽车叫)

  (4) 画娃娃

  教师:老师变了这么都的东西,小朋友开心吧?(开心)那我们一起来笑一个吧!我来帮你们拍个照吧!呀!小朋友笑得可真好看,老师也来变个笑哈哈的娃娃吧!(教师画出一个娃娃)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都是老师用什么变的呢?(笔)那你们说说看,老师的本领大不大?学说短句:"老师本领大"

  3、认读汉字:"小鸭"、"汽车"、"房子"、"娃娃"。

  (1)(请另一位教师帮忙,偷偷将字卡贴在小鸭的身上)问幼儿:咦!小鸭的身上多了一样什么呢?呀!原来是小鸭的字宝宝,我们来跟它打招呼吧!(小鸭字宝宝,你好啊!)将字卡取下,引导幼儿认读。

  (2)(指着贴在房子上的字卡)问:小朋友你们看!房子上也多了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噢!原来也是房子的字宝宝,我们也来跟它打招呼吧!("房子"字宝宝,你好啊!)认读"房子"并做动作。

  (3)将汽车的字卡取下,以字宝宝的口吻对幼儿说:"小朋友好,我是汽车字宝宝!"教师:呀!"汽车"字宝宝可跑得真快,老师还没有点到它,它就已经开过来了,它还开到了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去了,快把它找出来吧!(幼儿找出"汽车"字宝宝,并认读)

  (4)(教师把"娃娃"字宝宝藏在一个地方)问:咦!娃娃的字宝宝呢?我怎么没看到呀?小朋友猜猜看,它会在哪里呢?(先让幼儿猜一猜,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可能它躲起来了,我来找一找?(教师假装找字卡的样子)噢!原来它在这里,我们来认识一下吧!(认读"娃娃")

  (5)游戏:看谁取得快

  教师从四张字卡中任意取出一张引导幼儿认读,再请

  小班;科学认读:老师本领大

  幼儿也在自己的字卡中取出一张跟刚才看到的一样的字宝宝,对取得快得幼儿给予鼓励、表扬,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6) 游戏:谁不见了

  从四张字卡中抽掉一张字卡,让幼儿观察是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1) 教师抽字卡,幼儿观察是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2) 一幼儿抽字卡,其余幼儿观察是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4、整体认读。

  教师:看到小朋友今天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很高兴,我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老师本领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 教师边念一句儿歌边出示这一句的字卡,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认认有关的汉字。

  (2) 在认读了两遍儿歌后,再请他们找找看,刚才认识的汽车、房子、小鸭、娃娃的字宝宝在这首儿歌的什么地方,找出来后,用圈把它们圈出来,作为标志,再把相应的.小图片送给字宝宝。

  5、游戏:找朋友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字宝宝,然后再帮这个字宝宝找一个一

  样的字宝宝做朋友,你可以先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听,你拿的是什么字宝宝?好吗?

  听音乐"找朋友"去找相同的字宝宝。

  五:活动反思:

  首先从课题选择上来说,孩子们对"小鸭"、"汽车"、"房子"、"娃娃"都非常喜欢和熟悉,但小班幼儿对这些字宝宝掌握很少,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让他们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其次,从设计思路上来说,《纲要》强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而幼儿在游戏中表现的最开心。因此,我们在活动中强调"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快乐学习"这一首要目标展开活动。"变魔术"、"找字宝宝"、"看谁取得快"、"谁不见了"、"找朋友"等游戏,让幼儿在开心的氛围中激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其实,我们在完成了以上的课后。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无意注意中自主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学习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4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师: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学生有兴致的猜谜语。

  学生猜测交流。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兴趣,

  二、大胆猜想,实施探究

  实验导入:

  活动一:寻找空气

  1、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空气

  师:空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它在哪里?我们怎样找到它?

  2.、巡视。帮助学生实验。

  3、.交流反馈,总结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你们的收获吧。

  3.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4、用多种方法寻找一种物体中的空气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对学生寻找空气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活动二:空气有重量吗?

  1、师: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空气,那么它有重量吗?

  2、师: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吧!

  3、师:试着来执行你的设计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

  4、师:你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刚才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吗?

  学生交流。

  5、师:好极了,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空气有重量。

  活动三:能力拓展,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1、教师提问“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2、教师实验,让学生观察,激起学生动手尝试的强烈欲望。

  3、鼓励学生课后实验,将实验兴趣的激发延伸到学生课外之中。

  4、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哪个发现最满意?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想法最有创意?。

  1、学生先自我猜想,然后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组内制定方案。

  2、.实验验证,探求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各小组按照讨论的实验方案,检查实验记录单,打开实验材料(一),开始有序实验。

  3、.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

  4、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1、学生根据经验猜测。

  2、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予以整理。

  3、小组内实施探究。

  4、分小组展示交流。

  1、学生猜想。

  2、学生观察。

  3、课后动手实践。

  4、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与巧妙设计,从而寻找更多的研究方法,并动手进行操作,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这一活动按照“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启发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材料,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来证明空气是否有重量。活动中指导学生把实验方案设计周密。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引导学生探究是无止境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将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课外。

  引领学生在谈话中总结本节课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进步,评价自己和同伴最得意之处,给学生提供一个回顾、分享、愉悦、鼓励的交流机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37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3.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领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5.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1.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因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布置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三维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制作降落伞,测试它的下降速度分析下降的速度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进行研究。

  2、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现有材料制作简易降落伞,并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探究科学的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出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制作一个性能良好的降落伞。

  三、器材准备:细线、铁夹子、大小不同的塑料纸、布、剪刀等。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有关降落伞的谜语。“一张大伞,飘在空中,落到地上,跳出英雄。”

  对,这就是降落伞。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14课:降落伞。想不想欣赏降落伞的精彩表演?请看——播放视频。看了这段视频,你们对降落伞都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二、自学课本,初步感知。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有关于降落伞的知识真是太多了,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其余问题,你们可以留到课后研究讨论。

  1、什么是降落伞?

  2、降落伞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2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上面的问题。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1、交流过程中出示降落伞的定义。

  降落伞是一种利用空气阻力实现从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它后来发展成具有各种功能的空气阻力伞。

  降落伞有什么作用?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调动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

  (增加受阻面,加大阻力,降低下降速度。)

  降落伞为什么会有这么特殊的作用呢?这与它的构造有关。现在张老师真想画一个降落伞,你们认为应该怎么画?(画上降落伞的哪几部分?)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画出降落伞的图片来。

  三、动手制作,发现问题。

  明白了降落伞的结构,你想做个降落伞吗?这都需要什么材料,应该怎么制作呢?请同学们先小组内讨论一下。

  你愿意把你们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果说给同学们听听吗?其余同学有没有什么补充?老师也制作了一个降落伞,想看看我是怎么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制作降落伞的步骤。

  并提出制作要求。

  1.降落伞的四根伞绳要一样长。

  2.作为悬挂物的夹子要加紧四根绳,不能松开任何一根。

  3.最后找到降落伞伞面中心,整理好并尝试放飞。

  4.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五分钟内完成。每一小组选择一名同学上台放飞降落伞。仔细观察,看看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开始分组制作降落伞。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结束后,每组选一位同学上台,在放飞之前,老师提问:为了保证比赛公平、准确,在放飞时要注意什么?(放飞的高度要相同,要同时放飞。教师拉好线绳,下面挂的重物与线同高度。放飞两次。)

  教师喊口令,开始放飞。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为了让大家观察得更清楚,我们再放飞一次。

  生提出自己的观察发现。

  比赛结束后引导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师: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问题吗?你认为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同学们猜测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因素。

  四、对比实验,验证猜测。

  1、引导学生进行计划与组织。

  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测仅仅是我们的假设,究竟是否正确,必须通过我们亲自实验才能下结论,而在此之前,它只能叫“假设”。要想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就需要用实验来验证。你们打算怎样来验证呢?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提示学生用对比实验来验证,每组选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假如我们想研究重物的不同对于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影响,就让重物这个条件不同,其他的因素如伞面大小,伞面材料,伞绳长短都应相同。使学生明白研究与哪个因素有关,就让哪个因素不同,其它的因素都应相同。

  这就是对比实验。介绍伞面材料时可以从是否透气来区分。每种实验多做几次,这样取得的数据才准确。

  看,老师已经给大家设立了自选材料超市,请各组组长到超市来领取适合自己的实验材料。

  4、学生自主实验与研究。

  在实验之前老师给大家提出了几个要求(出示):

  出示“活动温馨提示”

  ○1组长合理分工,组员合作,迅速完成实验。

  ○2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完成后共同得出结论。

  ○3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材料,把实验材料放到桌子的右上角。

  实验记录表

  学生开始分组填写研究计划,完成之后分别讲评。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你认为那些因素是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原因呢?由此总结出:

  伞面越大,降落伞下降的.就越慢。

  伞面透气性差的降落伞下降的慢。

  绳子长的下降得快,绳子短的下降得慢。

  悬吊物越重,降落伞下降的就快。

  我们知道了伞面材料不同,伞面大小不同,悬挂重物重量不同,挂绳长度不同,会对降落伞的下落速度有不同的影响,那么,如果我们到室外自然环境中去做降落伞的下落试验,还有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五、补充积累,拓展延伸。

  人们根据降落伞的这种性质,创造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降落伞。今天,降落伞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减缓飞行速度这一方面了。请看——(课件出示降落伞的图片)今天,我们知道了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有什么,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自己去实验,得出能让人信服的结论。老师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能用自己学得的知识为大家设计更好的降落伞。

  七、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你怎样设计一个降落伞,保护一个鸡蛋从三楼落下而不摔破呢?

  我的实验记录

  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研究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过程与方法:

  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1、教材配套录相资料、各种美丽水体的图片;烧杯、小勺、滴管。2、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

  教学过程:

  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水的神奇功能,它会向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还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对我们人类真是太重要了。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我们厦门市是一个海岛,四面都是大海,我们的水资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地球上的水》。

  一、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你打开世界地图或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就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水。它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水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教师出示多幅美丽水景的图片,先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到这些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再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美丽水景的事情告诉大家。

  (3)教师小结:这些美景都是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的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奇观,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姿,给我们生活带来欢乐,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效益。

  二、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教师讲授:尽管地球表面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讲解教材P34页的比较)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参照教材第34页上图,用杯子、小勺、滴管分别取出“地球上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

  (3)学生分组活动。

  (4)学生汇报动手做后的感受。

  三、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事例。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以上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把本组的观点,用画画出来,张贴在黑板上,由本组代表发言。

  四、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你能为节水做些什么?

  (2)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补充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4)教师小结: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思想。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节约用水小标兵!

  五、布置作业

  体验活动:水污染的危害。将两个洋葱头分别置于盛满清水和滴有洗发水的杯口。几天后观察洋葱要部生长的情况。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目的。

  2.能通过比较发现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3.能利用简单工具(如秒表)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接受运动对人类健康有好处的观点。

  2.能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工作。

  科学知识目标:

  能够举例说出动物运动对其生存的意义。

  STSE目标:

  意识到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知道运动前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重点是比较运动前后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秒表.体育器材.记录表.锻炼计划等。

  教学地点:校园或操场(考虑到让学生进行运动,在宽阔的地方较好)

  教学活动

  引入

  师:我们举行过“动物运动会”,今天让我们也来举行一场运动会。

  新课

  1.生命在于运动

  ⑴ 公布运动会的项目(50米跑步.跳绳等简单的运动)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⑵ 师:你知道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吗?

  怎样能证明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猜想.回答.交流

  ⑶ 指导学生测量并记录运动前的身体情况(如心跳.呼吸.出汗等)

  ⑷ 按自己小组选择的项目进行运动,并在运动后及时测量和记录身体情况

  ⑸ 指导学生比较运动前后身体状况的变化.分析.交流

  ⑹ 讨论:这些由运动产生的身体的变化,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接受运动对人类健康有好处的观点

  ⑺ 讨论:动物运动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

  ⑻ 归纳得出:生命在于运动

  2.拓展活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

  ⑴ 师: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就要定期进行运动来锻炼身体。

  让我们一起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⑵ 出示一份运动计划的式样,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

  ⑶ 展示.交流

科学教案 篇9

  第一课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 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

  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信息反馈】

  一、成功之处

  1、实验以学生探究为主。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

  2、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先引导学生组装出两种滑轮使用方式,并进行对比演示工作过程,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学生认真分析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3、处理教材,灵活多变

  教材的顺序是先介绍定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而后是动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划分并非学生自然的思维生成,于是我先让他们认识滑轮,再来区分两者,认识过程更加顺其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不足之处

  1、时间过于仓促。

  学生由于平时亲自动手操作不多,因此器材的组装,测力计的校对,读数等都延缓了课堂的教学速度。

  2、新理念与新课堂的衔接还有待磨合。

  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实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数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滑轮作用的理解,这是我设计的初衷,但也正是这一点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课堂出现了前紧后更紧的局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28

(精选)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经典】08-2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