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师: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学生有兴致的猜谜语。
学生猜测交流。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兴趣,
二、大胆猜想,实施探究
实验导入:
活动一:寻找空气
1、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空气
师:空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它在哪里?我们怎样找到它?
2.、巡视。帮助学生实验。
3、.交流反馈,总结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你们的收获吧。
3.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4、用多种方法寻找一种物体中的空气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对学生寻找空气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活动二:空气有重量吗?
1、师: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空气,那么它有重量吗?
2、师: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吧!
3、师:试着来执行你的设计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
4、师:你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刚才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吗?
学生交流。
5、师:好极了,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空气有重量。
活动三:能力拓展,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1、教师提问“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2、教师实验,让学生观察,激起学生动手尝试的强烈欲望。
3、鼓励学生课后实验,将实验兴趣的激发延伸到学生课外之中。
4、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哪个发现最满意?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想法最有创意?。
1、学生先自我猜想,然后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组内制定方案。
2、.实验验证,探求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各小组按照讨论的实验方案,检查实验记录单,打开实验材料(一),开始有序实验。
3、.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
4、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1、学生根据经验猜测。
2、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予以整理。
3、小组内实施探究。
4、分小组展示交流。
1、学生猜想。
2、学生观察。
3、课后动手实践。
4、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与巧妙设计,从而寻找更多的`研究方法,并动手进行操作,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这一活动按照“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启发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材料,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来证明空气是否有重量。活动中指导学生把实验方案设计周密。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引导学生探究是无止境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将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课外。
引领学生在谈话中总结本节课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进步,评价自己和同伴最得意之处,给学生提供一个回顾、分享、愉悦、鼓励的交流机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过程与方法
● 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 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 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为整个班级准备: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意图:学生能说出名字的让学生说,如说不出名字,让学生观察动植物样子,告诉名称。引发学生调查兴趣) 2、: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
二、设计调查方案 1、师:如何去调查呢(意图: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 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 A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B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C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 D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E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F要爱护动植物
三、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组给予加星评价。(意图: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也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
四、课外延伸:对不知名的动物和植物,回家查找资料
板书设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 味觉、皮肤感觉的特点。
[本节相关的知识条目和教学建议]
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3.鼻和嗅觉
4.舌和味觉
[教学方法]
1.体验 皮肤触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做到人人参与,亲身体验。
2.比较 触觉、嗅觉与味觉在信息接受上的异同
3.观察 自己的舌头
4.实验 皮肤不同部位、舌头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
[教学重、难点]
皮肤感觉、嗅觉、味觉实验及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如果生物不能很快感觉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就无法生存与繁衍。
二、新课教学
读 图: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由于图中几种情景的感觉都比较简单、常见,让学生读图,谈谈各种情景的`感受)
1.学生讨论
2.学生讲述各自的感受
3.学生归纳人的感受和感觉器。
讨 论:
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结论都相同吗?(学生积极发言)
2.小明为什么要戴着耳机欣赏音乐?(从不同角度讨论,戴耳机的利弊)
总 结: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等,相应的感受器为眼、耳、鼻、
舌头、皮肤等。
(一)皮肤的感觉功能
探究提出问题1:皮肤能感受到哪些信息?(皮肤能感受到哪些刺激?)
猜 想:冷热感、软硬感、疼痛感、压力感。
设计实验:被实验者戴上眼罩,另一同学取物品给他触摸。
收集证据:摸刷子的感觉。[(1)背面有纸部分不冷(2)无纸部分背面光滑,正面部分有刺感(3)刷子拿在手中,有沉甸感。(解释)]
探究提出问题2:哪里的皮肤最敏感?
实 验:一根鬃毛,用镊子夹住后接触皮肤不同部位:手背、手指、手臂、头颈等处, 各标上记号,说出感受(要求闭上眼)。可以相互进行。
实 验:铅笔尖,快速刺痛不同部位,手心,手背,手指头处。(解释)
结 论:人体皮肤上有丰富的神经细胞,能感受到很丰富感觉,如有冷、热觉、痛觉、解压感等。
(二)鼻子的嗅觉
活 动:戴上眼罩,让同学闻月季花香,请他辨别是什么物质。
知 识:花的香味刺激了鼻腔中的神经末梢形成兴奋,嗅觉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形成嗅觉。
阅读课本:P4图1-4,讨论对图中所示情况有过的经验,归纳嗅觉特点。
嗅觉特点:
(1)嗅觉灵敏度会因人的体质状况而变化。特别是疲劳。
(2)嗅觉灵敏度随人年纪增长而有所减弱。
(3)不同的动物对不同气味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
气味可以收集和保存:出示十只已收藏好的瓶子,请学生回家模仿着做。
(三)舌和味觉
1.讨论的舌的特征:(预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舌)出示舌的,再出示一张放大的舌面。
小知识:舌的表面约有一万个味蕾!
2.讨论味觉形成过程:以甜味为例。
糖放入嘴里,溶解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
3.探究。
问 题:舌不同区域的各种味觉敏感度一样吗?
猜 想:舌上不同区域对不同的味觉敏感程度不一样。
设计实验:配制好甜、酸、苦、辣四种液体,分别用棉签蘸取并擦拭舌不同部位:舌尖,
舌两侧,舌根。分别感受。
收集证据:由学生讨论而得(甜咸在舌尖,酸在侧,苦在舌根)。(解释)
4.嗅觉和味觉共同工作。
实 验:捏住鼻子吃香蕉,味道怎样?(说明味觉和嗅觉是共同工作的)
生活中感冒了为何食欲不振,味道也不佳了?
课堂小结:
1.了解了人有哪些感受器,有哪几种感觉、
2.具体认识了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原因和一些特征。
课堂反馈:
1.通过 感知天气变化,通过 感知周围肯定有正在开花的桂花树。
2.盲人是怎样辨认人民币的?
3.公安警察破案时为何要带上一只警犬?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和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纠正字音。(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2、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也具有一定的才气。)指导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指名说)师: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你从那里看出王勃的才华来?再读课文,边读边画,画出具体的词句来。讨论交流:指名说。3、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决不强加教师的想法)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三、教学生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记忆,看你记住了几个。2、你认为那几个字容易出错,指出来。讨论交流3.易错字的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4.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5.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搜集象王勃一样的才敏捷、下笔成文的人。《少年王勃》让学生学什么?读完课文以后,我就在想,这一课让学生学什么呢?如果只是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气,可能不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多少印象。如果再拓展一下,可能会给学生一些记住的东西。如:少年王勃的背后,他为什么会文思敏捷,再聪明的人也要读大量的读书,也要刻苦的学习,善于积累词语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因为这篇文章在时间的衔接上不是很紧密,值得学习的就是3、4自然。所以可适当拓展一下。再就是王勃的善于表现。即使他有才,但不敢表现,因为当时参加宴会的都是有才之人,所以如再拓展一些,教师可适当把握。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2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3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4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2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3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 .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 .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 .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 .师举例说明。
二、学习新课
1 .模拟生态平衡。
( 1 )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 37 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 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 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 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 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 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 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 2 )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 3 )预测一下,:
A 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 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 4 )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 5 )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 .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 1 )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 2 )讨论书上 38 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 3 )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 4 )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 5 )阅读书上 39 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 .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 1 )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 226 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 2 )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 3 )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
1 .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 .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科学教案 篇6
1、《太阳和影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模式。
2.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
手电筒、铅笔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太阳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2.生猜谜。
3.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
4.生交流对影子的了解。
评析: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谜语可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中来。同时,这个谜语中还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产生需要光线等)
二、画影子
(一)画自己的影子。
谈话:你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
讨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
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
这么多的学生一齐来到操场上画影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面。学生在讨论中就已经盼望着画出自己的影子来看个究竟。影子虽然是极为普通的,但他们就是对这些极为普通的影子没有太多的关注,更谈不上关注自己的影子了。
这一活动中,学生在画影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发现:
1.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2.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3.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
4.子比人长(注:早上9点钟)
在获得这些发现的同时,他们学会了合作,懂得:有时候,一个人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画出自己的影子。
过程:
1.发之前,告诉学生将干什么。
2.给学生每人一支粉笔,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
3.影子的同时把脚印也要画出来,并且把名字写在影子里。
4.住自己站的姿势。
5.学生观察此时太阳在哪边,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现场的观察更具有说服力,也为下面的研讨打下基础。
6.好之后,领取新任务。
评析:还有什么比画下自己的影子更吸引孩子们呢。画影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学生留下影子的痕迹,为再一次观察影子埋下伏笔,便于比较。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感受,经历了一次趣味性地动手做的活动,有所发现。注意:这是他自己的发现。
(二)画其它物体的影子
此时,学生还沉浸在画影子的乐趣之中,再让学生画其它物体的影子,让他们找一找,操场上还有哪些物体有影子,把他们的影子画出来。如有难画的,只要求画出一部分,哪怕是影子最外缘的一条线也行。
学生在画其它物体影子的同时,他们会:
1.找:哪些物体有影子?认识到,并不是有了物体就有影子,在没有光线的地方,或是在其它物体影子里的物体就没有影子。
2.察:这些影子是什么样的,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没有什么联系。
3.较:这些影子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哪个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个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
4.流:你画的是什么影子?有哪些发现?哪些比较有意思或是比较特殊?
(三)制作简易日影仪,画影子
教师讲述示范制作的方法:在卡纸的中间画一个“”或“”记号,把橡皮泥捏成底盘放在中心,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在卡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教师示范画影子的方法: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仪平放好,准确的方位要用指南针测定,在影子末端用“”或“”作出记号,同时记下测定影子的时间。
过程:
1.发学生材料。
2.生制作简易日影仪。
3.作记录杆影。
(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详尽地说明操作的方法,因为这是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方法,要求摆放日影仪时,一定要用指南针测准方位,确保科学性)
三、猜想影子的变化
组织学生围坐一圈,老师参与其中。
猜想:过一段时间,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
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会动。然而仅仅到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接着让学生猜想影子会怎么动?朝哪个方向动?为什么要朝那个方向动?除了方向变化,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意在向学生渗透:猜测也应是有根据的。以此培养学生根本已有经验对未来事物做出较准确预测的能力。
评析:猜测是由问题到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猜测,对于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为了这个方向而去收集事实,分析整理事实,去验证它,修正它。学生作出猜想后,无需教师布置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会再次观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
四、学生再次观察影子,交流讨论
1.师提问:影子真的会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变化吗?
2.生再次观察影子。
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站在自己的脚印上,影子和原先画的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固定的物体的影子,变化很明显。
3.流讨论:
(1)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
(2)这些发现和你刚才猜想的一样吗?
(3)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影子又会有什么变化?
五、观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记录日影仪上的影子。
1.想:到了下午,这些影子又会怎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的?
2.论: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呢?
3.测记录:
在观察记录之前,让学生讨论需要注意些什么:
日影仪要严格按着方位放。
画图或记录时,一定要记下时间。
看太阳时,要隔着一层东西看,防止灼伤眼睛。
(1)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的日影仪上的影子。
(2)观察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选参照物观察画图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张大纸上剪上一排排的圆,然后侧立在面前看太阳,把太阳所在的圆记录下来,最后拓印在纸上,就是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图)
教师指导学生要选好观察的参照物体。
六、分析整理日影仪上的影长记录以及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观测记录
1.理日影仪上的数据
(1)量出杆影的长度
(2)交流发现
比较杆影,有什么发现?
(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样?)
2.析交流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1)选择学生的记录图展示,观察太阳的运动模式。
(2)讨论: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方向、高度)
3.论:太阳高度和影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七、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子的变化
(课前学生从家里带来手电)
教师提问:你能用实验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以及影子的变化吗?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可以用手电模拟太阳,控制太阳的运动,观察手电下物体的影子)
八、 总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要求学生回答,老师做适当的点评。
2、播种发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
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三、播种活动
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
(每个学生选一种种植方法并做上标记。)
3、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做好标记。
4、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情况地栽或盆栽)
5、预测种子在一周内所发生的变化。
6、记录播种的日期。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太阳在早上会升起来,在晚上会落下去,对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产生兴趣。
2.学说句式“太阳升起来(落下去)了。”
3.在游戏“太阳宝宝”中体验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可以操作用的'太阳一个(背面用铁丝固定)、布置一座大山的场景、太阳升起和落下示意图、水彩笔一盒、每位幼儿一个“太阳宝宝”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围坐在“大山”前面,引出课题。
“今天,谁会出来和小朋友问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出示太阳,学说句式。
“小朋友们好,我是太阳。我会升起来和落下去呢。”教师演示太阳升起来和落下去,幼儿学说句式“太阳升起来(落下去)了。”
三、出示太阳升起和落下示意图,请小朋友说说太阳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
1、教师演示太阳慢慢升起,请小朋友说说,太阳升起来,谁醒来了。教师用水彩笔作相应记录。
2、教师演示太阳慢慢落下,请小朋友说说,太阳落下去了,谁睡觉了。教师用水彩笔作相应记录。
四、游戏:“太阳宝宝”。
1、请幼儿说说太阳升起来和落下去可以做什么动作。请做得好的幼儿上来,其他幼儿跟着做一做。
2、游戏“太阳宝宝”。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太阳宝宝,躲在小椅子后面。当太阳妈妈说“天亮了”,小朋友做太阳宝宝升起来的动作从椅子后面站起来;当太阳妈妈说“天黑了”,小朋友做太阳宝宝落下去的动作慢慢蹲下躲在椅子后面。游戏2~3遍后结束。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拱形能承受较大的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半个鸡蛋壳、铅笔、粗气管(长短相同)、一次性杯子一个、针筒一个(注满有颜色的水)、小量杯(蛋壳)、长条卡纸、小积木若干、记录表、自绘图片“小鸡出壳”、故事录音《小鸡出壳》、有关拱形的.建筑物图片。
活动过程:
1、设疑激趣:
出示图片“小鸡出壳”,讲述故事。
——“到底是谁琢破了蛋壳?”
幼儿动手实践操作:把铅笔当做小鸡的嘴巴,分别戳在凹面和凸面上,感受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凹、凸面是出现的不同现象。
2、演示解惑,初知原理:
教师设疑——“为什么凸的一面不容易破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
教师提升幼儿经验:这个蛋壳是拱形的,当力落到蛋壳上就像水一样散开了,所以薄薄的蛋壳是不容易破。拱形的蛋壳能承受较大的力。
3、引导迁移:
教师讲述——“想不到吧,小小蛋壳里藏了这么多秘密,人们根据蛋壳的原理建造了许多建筑物,你们知道有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吗?”
幼儿回忆《新房子和老房子》中看到的建筑,展开讨论。
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拱形建筑物、隧道、桥梁、屋顶等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力。
重点介绍拱形桥,引导幼儿理解拱形的桥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4、激励探索,变通思维:
教师提供材料,幼儿两人一组,尝试建构桥。
——“我们也来当一回建筑师,搭建一座拱形桥,桥造好后,会有很多行人和车辆从桥上通过,所以,桥要造得牢固。”
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大胆地建构。
师生一起验证的承重情况:在幼儿搭建的桥上放上积木,比较哪一组的拱形桥最牢固。
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是拱形桥,可是承受的力却不一样呢?
活动结束:教师小结,结束教学活动。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2)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参与中期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解释和表述对心脏、大脑、血管、青春期发育特点等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1)计划与组织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捍卫‘人体司令部’研究小组”、“探究‘心理奥秘’研究小组”、“‘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四个小组的研究情况。着重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的样张,特别注重数据的积累。教学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研究内容,即使同样在“心”小组的研究,学生研究内容也可能不尽相同,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作用,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保健,有的想研究心脏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又可以在研究中分头进行,以便搜集证据时相互补充完善。同样,“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的研究也会因学生兴趣的不同而出现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制定的不同。
(2)事实与证据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重点介绍“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的样张,侧重学生搜集到的各种数据,并采用统计表、折线图、资料图卡等多种表达形式进行分析和表达。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本小组内容的探究中也会发现其他小组研究的内容,因而教材也设计了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数据、相互合作解疑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式、方法寻找证据,并及时交流方案。
教学后记:
事实与证据的探究阶段,不拘于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教师可采取课上与课下,分散追踪与适时集中短暂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醒学生及时修改方案,注重对数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找到相应的表达形式,以便进行全班范围的交流与汇报。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佳佳在家玩时,不小心把碘酒滴在了土豆片上,结果土豆片变颜色了,她很好奇,就把这个问题带到了幼儿园。根据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好玩的淀粉”这个活动,让幼儿亲自找淀粉,并在做做玩玩中感知它的变化,增加了他们对实验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会变颜色,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观察的全面性,思维的发散性及操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淀粉水、碘酒、糖水、醋水、盐水、水、酒、针管、喷壶若干,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小朋友们看,我这有一张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药水,现在我把它喷上去,这次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自己猜)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一会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2、做一做
( 1 )我今天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一瓶水,你们看,它和以前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呢?(白色)我们叫这种水为淀粉水。我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东西,在这些东西里有一种能使淀粉水变颜色的,是哪一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顺便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 2 )教师巡回指导。
( 3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 找一找
( 1 )刚才我们发现淀粉水遇碘变蓝,那哪些东西 里有淀粉呢?(幼儿自己猜)你们说了这么多,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 2 )教师巡回指导。
( 3 )谁找到了淀粉,你是怎样找到的?
4、实验我们做完了,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秘密吗?(用淀粉水画的,碘酒喷上去,就看到了)淀粉不仅仅有这一种玩法,还有许多好玩的玩法,以后我们再一起来研究。
5、活动延伸
结合美术活动“奇妙的画家”,让幼儿用淀粉水绘出图画,再用碘酒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