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4 08:37:1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6篇(精品)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6篇(精品)

科学教案 篇1

  课程来源:

  幼儿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哪怕是在地上拣到一小条纸也能在手中玩上半天,然而,大量的废纸每天都会出现垃圾箱中,有垫桌子用的报纸、画报,有手工纸的边角料,有被幼儿撕下来的图书,有美工区活动后用的画纸等,每天这些废纸都被到掉。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与其把这些废纸仍到,还不如再次利用,让幼儿与这些废纸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而教育幼儿节约纸张,从小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怎样让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

  目 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准 备:

  1、画报、草稿纸、报纸、绘画纸等。

  2、记录纸和笔。

  过 程:

  1、激发幼儿尝试操作的.兴趣。

  老师拿着一筐废纸告诉幼儿:这是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废纸。这些废纸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师拿一张纸,让纸发出声响,吸引幼儿注意力。

  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让纸发出声音?

  2、幼儿尝试操作和纸做游戏

  每四名幼儿一组,各组进行比赛,在同一时间完成,看看哪个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别的组不一样。

  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实验,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手中的纸发出声音。每组请一名老师帮助记录幼儿实验的结果。

  幼儿自己取纸实验开始,要求记录老师必须是幼儿做出来的才能记录。

  3、分享实验结果

  听音乐收记录纸,在记录纸上写上小组名字。提醒幼儿用过的废纸怎么办?

  展示每组的记录纸,请每组幼儿上来一两个演示实验过程,大家进行验证。

  4、老师小结幼儿验证的方法。

  5、结束: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发声,小朋友们可以去发现。带幼儿在班上或到户外寻找可以发声的东西。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 阳 和 影 子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 2 )分组活动;

  (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 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 4 )游戏:踩影子

  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 、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 1 )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 2 )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 3 )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 4 )分组实验;

  ( 5 )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 6 )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第二课时

  三、巩固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问? 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 1 )教师讲解器材、方法,及记录纸的使用

  ( 2 )小组商量实验时间及分工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

  孩子及其父母的所有的相似的地方。

  2.能对家人和自己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出合理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会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4.知道人、动物、植物的许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5.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遗传的神奇与奇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的所有的相似的地方。

  2.知道人、动物、植物的许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三、教学准备:

  图片、照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导入×××你长得像谁?你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生物的遗传现象。

  2.观察并比较图片中三个孩子与父母的相似点。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让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各他们自的父母。

  你怎么找出的.,依据是什么?

  升学仔细观察他们相象的地方并交流。

  开始找同学家人的活动。通过把同学的照片与其家人的照片与其家人的照片进行比较,找出身体特征的相似处。

  揭示:子女和父母之间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3.观察植物动物、植物的照片,找出生物体亲代和后代的相似特征。

  学生观察图片或交流的资料,从而探究动物植物的遗传特征。

  小结遗传先行是生物体共有的特征。

  4.交流有关遗传的谚语和俗语。

  学生交流收集的遗传的谚语和俗语,加深学生对遗传现象的认识。

  5.依据遗传规律推测小猫爸爸的样子。

  学生推测并说明理由。

  6.巩固

  今天我们学习内容是,遗传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上代的各种基本特征。

科学教案 篇4

  科学活动:

  什麽东西能导电

  本活动有三个目标:

  1、知道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纸、毛线等材料不导电。

  2、了解电的用途,以及安全用电常识。

  3、对科学小制作感兴趣。

  一、活动思路:

  电是小朋友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也是小朋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朋友对电脑、电视、电冰箱、电灯……等非常熟悉,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提到,我们在活动区中投放了电线和小灯泡等材料,当小朋友自己通过连接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时显得特别高兴,有些小朋友能在游戏的时候会向我提出:“为什么小灯泡能亮起来?”这样的问题,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科学实验活动,通过两个实验来完成知道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纸、毛线等材料不导电,以及安全用电常识等目标。

  二、课堂实录:

  第一个实验是:什么东西能导电?我请请小朋友来玩“会发光的小灯泡”这个游戏,不过这次的材料和活动区使用的材料有点不同:不光有铜丝、铁丝,还有塑料线、毛线、纸绳,

  请小朋友自己试验一下,哪种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并把你的试验结果计下来。小朋友听到我的这个要求,小朋友马上行动起来,每个小朋友拿了一张记录纸做起实验来,那认真劲还真象一个小科学家,有的小朋友还问我:“老师,为什么还有毛线呢?”实验后小朋友得出结论: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所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塑料、毛线、纸等东西不能导电。我们平时见到的电线都是用金属类的材料来做的。

  接下来是第二个实验:那根电线能导电?请小朋友拿一根电线,看看它们能不能使小灯泡发光?

  这时小朋友选择的电线可不是一样的了,有两边露出铜线的、有一边露出铜线的、有两边都没有铜线的,经过小朋友自己的操作,有的小朋友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小朋友选择的电线就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于是我就针对这一现象请小朋友进行讨论:为什么有的电线也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呢?并

  得出结论:电线的外面包了一层塑料的外衣,塑料是不导电的,有的电线把两边的塑料去掉了露出了里面的铁丝,所以就能导电,小灯泡才能发光,有的电线两边的塑料没有去掉,塑料是不导电的,所以小灯泡就不会发光了。紧接着我又进行提问引出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把铁丝包住呢?电既然是很危险的,为什么人们还要去使用它?经过了一些实际操作和讨论,小朋友们对于电的特性已经有了知道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纸、毛线等材料不导电。了解电的用途,以及安全用电常识。对科学小制作感兴趣。

  一些了解,然后我拿出为小朋友准备的一些材料请小朋友来当“小小工程师”,用电线、电池做一个小手电筒,孩子们可高兴了,三五成群的组成一组,一边制作一边争论,因为别的小朋友没有采纳小纽纽的建议,小纽纽还着急的直跺脚呢。当曾辉那组的小朋友先制作出小手电筒时,他们高兴的拍起了手庆祝自己的成功。

  三、课后自评:

  为了使小朋友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电的特性,我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一的目的是让小朋友知道电线是由什么材料作成的,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有能导电的.,还有不能导电的,目的就是请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试一试什么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从而能够感受到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不是金属类的材料不能导电的道理。所使用的记录纸将每种线的实物贴在了表格中,小朋友一目了然,在实验的时候也便于记录,小朋友只要画出和就可以了,降低了难度。

  实验二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验证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我为幼儿准备了三种不同的电线,一种是剥掉塑料皮的,一种是没有剥掉塑料外皮的,另外一种是只有一边剥掉塑料皮的。

  这个实验是通过小朋友自己操作发现问题,经过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的材料不能导电的道理,而且知道了电线只有在剥掉外皮的情况下才是导电的。为了使小朋友对电的特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设计了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把铜丝铁丝包住?”和“电既然很危险,为什么人们还要去用它?”通过小朋友的发言,使小朋友明确电是很危险的,用塑料把铜丝、铁丝包起来,电就不会漏出来就不会对人们产生危险,但即使这样小朋友平时也不要随便去摸电线、电源插座。电对人们的用处是很大的,只要合理的利用它是不会有危险的。知道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纸、毛线等材料不导电。了解电的用途,以及安全用电常识。对科学小制作感兴趣。

  经过了以上几个步骤以后,小朋友对于电的一些特性已经有所了解,在活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制作的活动为小朋友准备了电线、电灯泡、小开关、胶带、电路图等材料,请小朋友自己来制作一个小手电筒,从而提高小朋友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兴趣很浓且情绪高涨,积极的进行实验操作,讨论的时候也能积极发言,所以教师在知道教育目标、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兴趣点,在准备教育活动的时候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幼儿的操作活动、操作材料,既要紧贴教育内容,又不能难度太大,否则幼儿就会失去兴趣。这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一点点艺术。

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观察感知不同泡泡器吹出泡泡的形状。

  2会用记录的方式记录自己猜想与实验的结果。

  3乐意与大家交流分享

  准备:

  电线所做的泡泡器肥皂水

  过程:

  1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吹泡泡需要什么?

  2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思考:

  (1)桌上有哪几种泡泡器?

  (2)认识后猜测

  3介绍表格记录

  4幼儿操作实验

  5交流、讨论

  (1)记录表

  (2)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说说猜想与实验是否一致

  (3)提示客观记录、看到什么样的,画什么样的

  (泡泡器我们可以提早做好做成有三角形的.、圆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并且有柄可以拿的

  一般小孩子觉得什么形状的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通过实验后就发现都是圆形的)

科学教案 篇6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精选)1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