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4篇[实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溪流的歌”所体现的精神,领会作品的主题。
(二)掌握童话常见的艺术手法。
(三)品味作品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童话虽说面向的是儿童读者,但很多成年人也非常喜欢读童话。有记者曾经问作家毕淑敏:“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24小时,你会做什么?”她很干脆地回答:“我会读童话。”她进一步解释说:“我非常喜爱经典童话,生病住院的时候就更喜欢。我一直觉得,童话并非只属于儿童,《白雪公主》描述了嫉妒导致的残忍的阴谋,《海的女儿》写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青蛙王子》体现了对承诺的态度……在这些优美的故事里,孩子看到的可能是新奇的想象,成年人却能体会到古老的、恒定的心灵法则。”
童话中不仅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幻想,它还蕴含着生活中许多深刻且耐人寻味的道理,它以最恰当、最轻灵的方式为读者打开一扇可以终身受益的大门——思考人生。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严文井先生的一篇童话作品《小溪流的歌》,看看这篇作品会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二)检查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此项内容为上课前布置,或课下通过课代表布置给同学)
词语解释:低沉——天色阴暗;(声音)低;(情绪)低落。
怨恨——对人对事强烈地不满或仇恨。
富足——丰富充足。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
(三)题解
同学们也许都亲眼目睹或从电视中看到过“溪流”。那从山涧碎石中缓缓流出的一道碧水,清澈见底,时有游鱼安闲地穿梭其间,在狭窄的水道边,常常见到人们踩在圆润的卵石上,掬一捧清凉的溪水,喝上一口,感受一下自然纯真的气息。大诗人王维也特别喜欢溪流这种静谧的意境,有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本文文题中,清澈的溪水在岩石上缓缓流动的声音,被作者说成是“小溪流的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童话故事正是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题记中的“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解说:这个问题可先行提出,但不必急于作答,留待学生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后进行探讨)
(四)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这篇童话有自然分节,请4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完成“思考与练习二”的表格。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考与练习二”。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溪流成长的不同阶段,“歌声特点”和“力量表现”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随着“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的发展轨迹,它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雄浑浩阔,而声音也在进行着相应的改变,变得低沉而洪亮。这些描写刻画都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因此,能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进行描绘,使塑造的形象具有真实性,也是童话的基本要素之一。
3、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
通过填写以上表格,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全文共五部分,前四部分分别写了小溪流的几个发展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以及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经历。最后一部分总括上文,呼应开头。全文结构完整、匀称。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能读出故事中的童趣。
2、抄写并解释词语。
语文教案 篇2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3.理清文本的结构,理解文本的主题。
4.学习文本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议论文的学习,对于议论文的结构,论点、论据、论证的理解不够深刻。
3重点难点
1.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3.对演讲稿的口语特色的体会。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3.理清文本的结构,理解文本的主题。
4.学习文本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
学时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教学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è dú):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4.学生合作研讨: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四、布置作业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语文教案 篇3
【重点难点】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关于李四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
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共十七画,第六画为“└”。
卧: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2、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的词语。
二、感知巨石的形象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石头讨论: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三、感受好问精神
1、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石头有了疑问。
他产生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演。
2、同桌读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四、解开巨石之谜
1、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读后讨论:李四光是怎么解开巨石来历这一谜团的?
3、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这个问题使李四光思考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得出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大家交流一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2、学习积累“越……越……”的句式,让学生初步理解“越……越……”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
3、朗读、背诵古诗,初步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学习比一比、写一写
1、 课始激趣(略)
2、 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字有哪些地方不同?你想说哪一组,就说哪一组。
3、先在四人小组说,再全班同学交流说。
4、写字。
(1)大家说得很好,还能不能写好这些生字呢?请你们翻到课本第100页,认真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
(2)请同学们选出自己满意的作业,让全班同学评一评哪些字写得美,美在哪儿?哪些字写得不够工整,问题在什么地方?
(3)老师相机指导学生写好生字的.关键笔画。
如:手的最后一笔“ 亅 ”,毛的最后一笔“ 乚 ”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再书写一次进行巩固,力求写得美观、工整。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看谁读得最认真,能发现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互相读。
(2)指名学生读。
2、课件注示:观看动画,理解“越……越……”这种句式是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
3、扩展:出示电脑动画,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如:风筝飞上天的画面,小草天高的画现,刮风的画面)
三、读读背背
1、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首古诗《悯农》,会读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读,出示画面,自己范读。
2、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3、师抽查学生读,其他学生评议,纠正字音。
4、指导朗读:学生反复朗读,发挥想像,并加上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朗读,体会表达诗意。
5、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6、让学生展示自己,能不能把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大家听,比一比,哪位同学背得熟,背得有味道。
7、评选出背古诗的小能手,奖励小星星。
8、课件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古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看谁记得最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回顾教案11-17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指导教案11-08
语文教案【精选】10-22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