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识记的生字,指导写:术、丁、以、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活学生想象,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明白听话只听半句是不好的习惯,从小养成听话听清楚,说话说明白的好习惯。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文中主人公图片:同学们,你能够认出图片中的人是谁吗?记性真好。(板书课题:只听半句)
2、复习认读生字: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要求我们认读的生字却不少。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的小脑袋里都把这些字记住了吗?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方法让老师检查你们。
3、听写写过的生字词:咱们的词语花篮还是空空的,能够装满吗?(无论、半句、来不及)
(二)、精读课文,激活学生想象。
1、边看课文上的图边小声读课文:(同学们把课文的生字生词记得这么准,肯定也记得,课文中写的这个小朋友在听人讲话时是很有特点的。这个小朋友在听别人讲话时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反馈后大屏出示指导朗读:他无论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
3、根据小朋友的这个特点,你想给他取个什么名?
4、自由小声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写他都听谁说话了?
5、在什么情况下听半句话?理解后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在家里的2、3小节,重点指导“知道了,知道了”这一句,让学生体会到不耐烦的心情,并读出来。
(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奶奶想告诉他什么?没有说完的话应该是什么?他听了哪半句?
(2)、听了奶奶的半句话,他说了什么?应该是怎样的语气说出的?指导朗读“知道了,知道了。”
(3)、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
(4)、在家里除了奶奶说话他只听半句,还有谁说话他也只听半句?(按照第二小节的方法学习第三小节)
6、四人小组选择内容(在学校、在公园的表现任意选一)合作学习,选择汇报方式汇报学习效果。
7、马大哈听话听半句有对的时候吗?像这样的情况你觉得还会有哪些?他是不是每次都对呢?总是像这样,在生活和学习中还会闹出什么笑话?(为后面的拓展埋伏笔)
(二)、思维和语言训练:
1、大屏展示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哑剧画面:以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见闻为依据,为哑剧配解说词。(任意选一,也可以自己画一幅图自己配解说词。)
2、多媒出示练习:
面对马大哈的表现,我想说……
面对马大哈的表现,我想起了我曾经闹出的笑话,那就是……
(同学们,面对这个哭笑不得的马大哈,也许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他说,也许这勾起了你相同的经历回忆。你想说什么呢?你想起了什么呢?请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吧!)
3、课本剧排演: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听话只听半句是非常不好的一个习惯,首先,它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其次,它有时候会让我们闹出笑话,有时候会让我们耽误事情。我们把课文里的内容排成一个课本剧,演给我们身边的`人看,让他们也知道好吗?
(三)、分角色读全文后小结: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形成这样的坏习惯。我们小朋友一定要从小做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的养成好习惯。听话要听清楚,说话也要说清楚。
(四)、指导写字:丁、术、以、总(同学们,你们在读书,老师在读你们。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读出了你们愿意做一个把话听清楚、听完整的好孩子;从你们今天的表现中,老师读出了你们都是把话听清楚、听完整的好孩子。所以,老师一点都不担心你们把这篇课文中没写的生字写好,你们担心自己吗?)
1、多媒体出示要写的字:认读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字的结构规律)
2、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是哪个?怎样写才能够写好?(示范)。
3、学生练写后展示欣赏评价:听话听得认真,所以写得好。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③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a.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b.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延伸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语文教案 篇3
课时:2课时
目标:
知识: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能力:辨析形近字,积累词语。
情感:感受奴隶起义的壮举。
重点:学习打比方,背诵景点古诗。
难点:背诵景点古诗。
教具:课件、图片
教法:练习法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特别强调词“翅、蝉、颤、娱”的读法。
自由练读,知名度,学生评议并正音。
2.选字填空
(1)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字意辨析字形,识记字形。
(2)扩展补充练习课件出示。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先请学生动笔填写。
(2)学生朗读句子,体会句子运用的.表达方法。
(3)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见到类似句子。
(4)补充练习,课件出示。
三、日积月累
1.练习朗读。
2.根据古诗下面的词语注释尝试说说诗意。
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四、知识窗
1.自由读短文。
2.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开心一刻
采用“读读、说说、讲讲”的方式进行。
1.读读幽默故事。
2.说说幽默在哪里和自己的感受。
3.讲解自己度过的幽默故事。
六、:汇报这节课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语:“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对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师生共同质疑问难。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景: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学习重点:
按课文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知识链接:
1、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洞内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2、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游览顺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课文,说一说金华的双龙洞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闯关练习:
一、看拼写词语。
hé shì hūn à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 ) ( ) ( ) ( )
míng yàn dù juān é jiǎo jíshǐ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收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利用课文标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探究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4、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注人口问题。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外,关注人口问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神秘的大自然给予了我们无穷的财富,无穷的探索空间,无穷的精神启发。我们要感谢自然,感谢她给予我们的这一切。在这神秘的自然里有许多让我们震惊的事,(出示图片)还记得斑羚飞渡吗?那悲壮的一幕曾让我们的心灵受到过极大的震撼。我们曾为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而感慨不已。然而,我们却无从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救行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难解的谜。在自然界里,这样的难解之谜还有很多。
(出示旅鼠图片)
这是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北极旅鼠,它们身上也有许多难解的谜。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个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位梦华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我相信听了这则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
⑴找出你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
⑵勾出你自己不理解的或者你认为值得我们积累的生词。
2、正音 教师出示重点生字字音,学生齐读。
媲(pì)美挑衅(xìn)迷惘(wǎng)笃(dǔ)信
啮(niè)齿滑稽(jī)徘徊(huái)逃窜(cuàn)
3、解词。
教师出示重点生词,解释并运用(造句)。(学生积累生词)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过渡:(评价预习情况)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你知道旅鼠的“谜”有哪些吗?请同学们再一次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找出旅鼠的奥秘)。
(提醒学生,注意勾划)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
归纳形成板书: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多媒体显示)
⑴惊人的繁殖能力;
⑵控制繁殖,吸引天敌;
⑶死亡大迁移;……
师追问:同学们,除了课文里边提到的三大奥秘之外,其实旅鼠身上还有许多的谜,请阅读课文,再去发现,提出你的疑问。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由发言,诸如:
⑴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迁移的时候只往西或往北迁移呢?
⑵他们为什么要跳海呢?
⑶他们明明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为什么还要控制呢?还要采取自杀行为呢?……
3、推测旅鼠之谜的原因:
⑴教师过渡:同学们,面对旅鼠的奥秘,你想解开这些奥秘吗?开动自己的脑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测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⑵讨论:旅鼠奥秘的原因。(引导: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他们在维持着生态的平衡,维持着自然的和谐发展,或许旅鼠有这种本能。)
5、教师总结文章:
同学们,课文通过“我”与丹尼斯的对话,给我们介绍了北极旅鼠的奥秘。虽然我们无从知道旅鼠之谜的真正原因,但我们却能感受到:这也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控制着自然的和谐发展。由此我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刻含义。
四、讨论与探究
1、一只小小的旅鼠尚能如此,我们人呢?正如课文所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结合下列文字资料,讨论一下,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师生交流,适时出示多媒体:
(显示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1955年,我国著名人口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先生说:“我的调查证实,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实在是太高了,几乎失控,每年都要增长22%以上,甚至可能接近30%,这就是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已经达1300万之多。十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将达8亿多,五十年后(即20xx年)将增加到26亿,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亿人。
网上有人预测:中国人口20xx将达高峰14.7亿。
启示:1)、重点在控制人口,学会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动物们都知道通过控制自身种群的数量,来保持生态平衡,维持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我们人类呢,也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求得可持续发展。
2、本文的文体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自然是伟大的,是可爱的,是生我养我的家园。然而,人类为了经济和物质上的享受,让我们的家园遭到了破坏,自然已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地球已快满目苍痍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吧,拯救我们的家园吧!我们生每一个人都应该觉醒:别再干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了,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六、拓展迁移(灵活处理)
1、师过渡:老师在导入时说了,神秘的自然给予了我们许多,你读完了这一篇知识性与趣味性都很强的文章,一定会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地方吧,请把它谈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也可以谈出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课后观察与收集:
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利用课后时间去收集或观察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回顾教案11-17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指导教案11-08
语文教案【精选】10-22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