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解方程二教案

解方程二教案

时间:2023-12-10 07:11:1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方程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方程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解方程二教案

解方程二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方程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3)234÷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观察这幅图(出示57页天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研究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叫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7页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学生自学后汇报。(板书)齐读两个概念。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要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完成做一做:x=3是方程5x=15的解吗?x=2呢?(完成后汇报)

  生:x=3是方程5x=15的解,因为x=3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生:x=2不是方程5x=15的解,因为x=2时左边5×2=10,右边是15,左边和右边不相等,所以x=2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解简易方程

  1、复习等式的性质

  师:前两天我们学会了等式的性质,请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

  (1)如果5+3=8,那么5+3-3=8()

  (2)如果50-13=37,那么50-13+13=50()

  (3)如果a-7=8,那么a-7+7=8()

  (4)如果x+9=45,那么x+9-9=45()

  师:你是根据什么填空的?

  生:等式的性质。

  师:等式有什么性质呢?我们齐来说一遍。

  2、理解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引出课题。

  师:(3)(4)题不但是等式而且是方程,我们知道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所以等式的性质对方程同样适用,今天我们将应用等式的性质来帮我们解方程。(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3、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

  师:这个方程用天平怎么表示呢?

  生:天平左边放x个和3个球,右边放9个球。(电脑显示)

  4、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5、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是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6、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电脑显示:解方程要注意:

  (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7、看书质疑

  8、学生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9、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师:你是怎样解这个方程的,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同时减19.

  生:使方程一边只剩x。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1是方程的解。

  10、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生:我根据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方程两过仍然相等来解这两个方程的。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1、下面的方程你打算怎样算。

  ①x+0.3=1.8

  ②x-1.5=4

  ③x-6=7.6

  ④x+5=32

  2、我会填。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3、我会选

  (1)χ+32=76的解是()

  a、χ=42b、χ=144c、χ=44

  (2)χ-12=4的解是()

  a、χ=8b、χ=16c、χ=23

  (3)χ+8=60的解是()

  a、χ=480b、χ=52c、χ=7.5

  (4)χ-3.5=1.5的解是()

  a、χ=5b、χ=20c、χ=2

  4、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5、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你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解方程吗?

  学生练习

  四、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本63页练习十一第5、6题第1、2横行。

解方程二教案2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划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让学生实践与探索,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配套与设计的应用题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看一看:课本99页探究2

  问题:1“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是1:1、5”是什么意思?

  2、“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比为3:4”是什么意思?

  3、本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提示:若甲种作物单位产量是a,那么乙种作物单位产量是多少?

  思考:这块地还可以怎样分?

  练一练

  一、某农场300名职工耕种51公顷土地,计划种植水稻、棉花、和蔬菜,已知种植植物每公顷所需的劳动力人数及投入的设备奖金如下表:

  农作物品种每公顷需劳动力每公顷需投入奖金

  水稻4人1万元

  棉花8人1万元

  蔬菜5人2万元

  已知该农场计划在设备投入67万元,应该怎样安排这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才能使所有职工都有工作,而且投入的'资金正好够用?

  问题:题中有几个已知量?题中求什么?分别安排多少公顷种水稻、棉花、和蔬菜?

  教材106页:探究3:如图,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解方程二教案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已知有两个数的和与差,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系,正确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2、指导学生设末知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3、训练学生分析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会解答所列方程形如ax bx=c的应用题。

  2、会正确找出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3、会进行检验。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2、渗透不同事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使学生感受到人民的卓越智慧,体会到源于生活。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指导学生试算,利用已有经验进行体验。

  三、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答“和倍”“差倍”应用题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设末知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x的5倍与x的3倍的和是40;

  (2)某数的4倍比它的6倍少24。

  2.根据下面的条件,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大米与面粉重量的和是1000千克;(大米的重量+面粉的重量=重量和。)

  (2)每支钢笔比每支圆珠笔贵3、8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每支圆珠笔的价钱=贵的价钱。)

  (3)已看的页数比剩下的页数少76页。(剩下的页数-已看的页数=少的页数。)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学校科技组有女生x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倍,男生有()人,男生女生一共有()人,男生比女生多()人;

  (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梨树有x棵,苹果树有()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棵,梨树比苹果树少()棵。

  4.解答: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1)学生审题画图,独立解答。

  (2)学生解答后讲解:

  解法1:

  列式:45+45×3=45+135=180(棵)

  解法2:

  列式:45×(3+1)=45×4=180(棵)

  答:两种树一共有180棵。

  (二)学习新课

  1.改变上题的条件和问题,使之成为例6。

  果园里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80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1)学生审题,将复习题的图改为例6。

  (2)思考:

  ①这道题求什么?与以前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有两个未知数。)

  ②怎样设未知数呢?

  如果设桃树有x棵,那么杏树就有3x棵;

  比较哪种设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易解。

  将线段图中的问号改为x或3x。

  (3)根据哪个条件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根据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80棵,找等量关系。

  (4)列方程,解方程,解:设桃树有x棵。或:

  (5)检验,答题。

  教师:检验时,可以把得数代入题目,看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学生进行检验。

  ①看桃树和杏树一共的棵数是否是180棵,45+135=180(棵)

  ②看杏树棵数是否是桃树的3倍,135÷45=3

  答:桃树有45棵,杏树有135棵。

  2.试做:

  果园里杏树比桃树多90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1)思考:

  此题与例6相比,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倍数关系相同,不同点是把两种树的和改成了两种树的差。)

  数量关系为:

  (2)试做:

  检验:

  ①135-45=90;

  ②135÷45=3。

  答:桃树有45棵,杏树有135棵。

  3.小结:

  思考讨论:

  (1)我们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今天学习的应用题,都是已知两种数量的倍数关系以及它们的和或差,求这两种数量各是多少。)

  (2)这样的应用题,我们是怎样解答的?(一般根据倍数关系,设一倍数为x,另一个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再根据这两种量的和或差,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就可列出方程,并解方程,求出得数;最后还要把得数代入题目中去,看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三)巩固反馈

  1.根据条件,设未知数。

  (1)快车的速度是慢车的2倍。

  设()为x千米,那么()为2x千米;

  (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

  设()为x人,那么()为1、2x人;

  (3)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3、5倍。

  设()为x千克,那么()为3、5x千克;

  (4)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设女儿的年龄为x岁,那么父亲的年龄为()岁;

  (5)甲桶油的重量是乙桶的1、5倍,设乙桶油的重量为()千克,那么甲桶油的重量为()千克。

  2.独立解答p118“做一做”,p119:4。

  解答后讲解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做一做:

  根据“四年级、五年级共有学生330人”,得:

  四年级人数+五年级人数=四、五年级人数和

  ↓ ↓ ↓

  1、2x x 330

  p119:4。

  根据“如果再往乙袋里装5千克大米,两袋就一样重了。”可知乙袋比甲袋少5千克,得:

  甲袋重量-乙袋重量=乙袋比甲袋少的重量

  ↓ ↓ ↓

  1、2x x 5

  3.将上题中的“如果再往乙袋里装5千克大米”改为“甲袋给乙袋5千克”应怎样解答?

  画图理解:甲袋比乙袋多多少?

  从图上看出甲袋比乙袋多5×2=10(千克)

  根据:甲袋重量-乙袋重量=甲袋比乙袋多的重量

  ↓ ↓ ↓

  1、2x x 10

  列方程:1、2x-x=10。

  4.课后作业:p119: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设哪个未知数为x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分散这一难点,在复习中采取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倍数关系设未知数。在新授中,通过对两种设法的比较、分析,得出设一倍数为x比较简便。在练习中又设计了专项练习,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透彻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一规律。

  例6学习了列方程解和倍应用题,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变成差倍应用题,着重引导学生比较两题的异同。讨论解答方法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比较两题的异同上面来,有助于形成两种解法的逻辑关系。

  在学习了和倍、差倍应用题之后,及时引导学生找出这两类应用题的特点,并根据题目的特点总结出解题规律。既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又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解方程二教案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会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问题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

  借助列表分问题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知识重点

  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各个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夏季用电紧张的局面,为疏导电价矛盾,促进居民节约用电、合理用电,各地出台了峰谷电价试点方案.

  电力行业中峰谷的含义是用山峰和山谷来形象地比喻用电负荷特性的变化幅度一般白天的用电比较集中、用电功率比较大,而夜里人们休息时用电比较小,所以通常白天的用电称为是高峰用电,即8:00~22:00,深夜的用电是低谷用电即22:00~次日8:00.若某地的高峰电价为每千瓦时0.56元;低谷电价为每千瓦时。.28元.八月份小彬家的总用电量为125千瓦时,总电费为49元,你知道他家高峰用电量和低谷用电量各是多少千瓦时吗?

  学生独立思考,容易解答.以一道生活热点问题引入,具有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节约、合理用电的意识.

  理解题意是关健.通过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收集信息能力.

  探索分析

  解决问题(出示例题)如图,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图见教材115页,图8.3-2)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设问1.如何设未知数?

  销售款与产品数量有关,原料费与原料数量有关,而公路运费和铁路运费与产品数量和原料数量都有关.因此设产品重x吨,原料重y吨.

  设问2.如何确定题中数量关系?

  列表分析

  产品x吨

  原料y吨

  合计

  公路运费(元)

  铁路运费(元)

  价值(元)

  由上表可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因为毛利润-销售款-原料费-运输费

  所以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的和多1887800元.

  引导学生讨论以上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

  学生讨论、分析:合理设定未知数,找出相等关系。本例所涉及的数据较多,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合理设定未知数的`愈义.

  借助表格辅助分析题中较复杂的数量关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课堂练习

  反馈调控某瓜果基地生产一种特色水果,若在市场上每吨利润为1000元;经粗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增为4500元;经精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可达7500元。一食品公司

  购到这种水果140吨,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吨或者粗加工16吨,但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季节等条件限制,公司必须将这批水果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公司研制二种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将这批水果全部进行粗加工;

  方案二:尽可能多对水果进行精加工,没来得及加工的水果在市场上销售;

  方案三:将部分水果进行精加工,其余进行粗加工,并恰好15天完成.

  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学生合作讨论完成

  选择经济领城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和决策能力,同时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小结与作业

  小结提高1、在用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你会怎样设定未知数,可借助哪些方式辅助分析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小组讨论,试用框图概括“用一元一次方程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整理.

  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用框图反映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过

  程概括整理,帮助理解,培养模

  型化的思想和应用数学于现实

  生活的意识.

  布置作业16、必做题:教科书116页习题8.3第2、6题。

  17、选做题:教科书117页习题8.3第9题。

  18、备19、选题:

  (1)一批蔬菜要运往某批发市场,菜农准备租用汽车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的记录如下表所示.

  甲种货车(辆)乙种货车(辆)总量(吨)

  第1次

  4528.5

  第2次

  3627

  这批蔬菜需租用5辆甲种货车、2辆乙种货车刚好一次运完,如果每吨付20元运费,问:菜农应付运费多少元?

  (2)某学校现有学生数1290人,与去年相比,男生增加20%,女生减少10%,学生总数增加7.5%,问现在学校中男、女生各是多少?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课探究的问题信息量大,数量关系复杂,未知数不容易设定,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然后在小组讨论中合理设定未知数,借助表格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求得问题的解.在本节的小结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过程概括整理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并比较完整地用框图反映,培养模型化的思想.

  同时本节向学生提供了社会热点问题、经济问题等现实、具有挑战性的、富有数学意义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展开数学探究,合作交流,树立数学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解方程二教案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二节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学习了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能够灵活熟练地掌握加减消元法,在解方程组时会更简便准确,也是为以后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式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在联系实际,应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方面,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加减消元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的灵活应用。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一(2)班学生基础比较好,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大多数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希望有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但是对于七年级的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适时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借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说教法: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

  说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消元)

  2、前面我们学过了哪些消元方法?(“单身”代入法、“朋友”加减法)

  下列两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解?

  2x3y=16①

  x-y=3②3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然后口述解题方法。

  教师:肯定、鼓励、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了相关的旧知识,同时也为本节课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师:我们用代入法来解题第一步是找“单身”,用加减法来解题第一步是找“朋友”,再用同减异加的法则进行解答,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道题目:

  问:这题能否用“单身”代入法或“朋友”加减法来求解?为什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

  2、合作探究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主动探索出解法,教师巡视指导并肯定和鼓励他们。)

  总结解题方法:如果一个方程组中x或y的系

  数不相同时,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朋友”时,先要想办法把“陌生人”变成“朋友”。

  方法一:将方程①变形后消去x。

  方法二:将方程②变形后消去y。

  让学生尝试着写出解题过程,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结果,集体订正。请做对的同学举手,全班同学都为自己鼓鼓掌,做对的表示给自己一次祝贺,暂时还没做对的表示给自己一次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索这道过渡性的题目,是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为学习下面这道例题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变“陌生人”为“朋友”这一设想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例题探索例5、解方程组:3x-4y=10①

  5x6y=42②

  师:这道题的x与y的系数有何特点?如何变成“朋友”?

  (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板书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探讨,逐步发现可以用加减消元法去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也让他们再次体会了消元化归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探讨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学生有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后,会产生一种想表现自己的欲望。]

  4、试一试

  学生完成课本第30页的试一试,让学生用本节课的加减消元法和前面例2的代入消元法进行比较,看一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写出解答过程,并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展示两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种方法,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发现本节课的方法比例2的方法更简便时,学生会产生一种用本节课的知识去解题的冲动。]

  (三)反馈矫正

  解方程组: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以前后两桌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此时可轻声播放一首钢琴曲,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两个同学上台解题,教师巡视,并每一个组选两名代表检查本组同学的完成情况和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待全班同学完成后,让台上这两位同学试着当一下小老师,为全班同学讲解自己所做的题目,教师为评委,进行点评并总结,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能兼顾每个学生,所以让学生自做自讲,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选代表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这样就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谈谈对这节课的体会。

  [设计意图: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31页的练习。

  选做题:

  ①

  ②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现在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解方程二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2、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并答

  新课:

  看一看课本99页探究1

  问题:

  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675kg

  (2)(30+12只母牛和(15+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940

  练一练:

  1、某所中学现在有学生4200人,计划一年后初中在样生增加8%,高中在校生增加11%,这样全校学生将增加10%,这所学校现在的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人数各是多少人?

  2、有大小两辆货车,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3、某工厂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人数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则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问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

  4、某运输队送一批货物,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运送5吨,结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务并多运了10吨,求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原计划每天运输多少吨?

解方程二教案7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备注

一、复习铺垫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a.根据条件(1)、(2)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比梨树多84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1、一般设一倍数为x 。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解方程二教案8

  设计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易方程的基础上,复习解方程的过程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本节课结合复习题,引导学生对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类题型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巩固,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明确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寻找题中等量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由基本题型拓展开,解决类似的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全面回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用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关于用方程解决问题,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2)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容易出错?

  (3)你还有什么问题?

  3.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4.回顾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步骤。

  (1)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式)

  (2)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①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式。

  ②找出题中的未知量,设为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

  ⑤写答语。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质疑,引入复习内容,通过学习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分项整理

  1.复习“和倍”“和差”类型题的解法。

  (1)课件出示相关练习题,组织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过程。

  小明和妈妈一起集邮,妈妈的邮票数是小明的6倍,妈妈比小明多100张邮票,妈妈和小明各有多少张邮票?

  学生独立解答后汇报解题步骤。

  ①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②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妈妈的邮票数-小明的邮票数=100

  小明的邮票数+100=妈妈的邮票数

  妈妈的邮票数-100=小明的'邮票数

  ③列式解答。

  解:设小明有x张邮票,则妈妈有6x张邮票。

  6x-x=100

  5x=100

  x=100÷5

  x=20

  6x=20×6=120

  答:小明有20张邮票,妈妈有120张邮票。

  (2)引导学生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有两个未知数时,需要确定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3.复习“相遇问题”中的方程的解题方法。

  课件出示复习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时行驶85千米。已知a、b两地相距960千米,求甲、乙两车几时后相遇。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①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a、b两地的总路程

  ②(甲车和乙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a、b两地的总路程

  ③a、b两地的总路程÷甲、乙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