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精华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感受画家夸张的表现手法。
2、大胆作画,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纸张。
2、哈哈镜,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让幼儿在哈哈镜前欣赏自己夸张的.样子。
2、欣赏名画
幼儿欣赏毕加索名画《镜前的女孩》,感受画家夸张的绘画手法。
3、教师重点讲解示范镜里、镜外的基本表现形式,
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方法,有信心地去表现自己在哈哈镜中的形象。
4、幼儿自画哈哈镜中的像。
提示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可以再到哈哈镜前照一照。
5、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2
一、先让学生看利用多媒体图片结合轻松音乐来导入中国山水画的欣赏课题,了解画家创作激情。
二、带着问题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国画。
1、什么是中国画
2、中国画有那些类型?
3、你了解中国山水画有多少?
三、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四、了解中国画是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
五、中国画有那些类型?
中国画的“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六、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自唐代以来,每一时期,都有著名画家,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尽管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够用过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使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其脉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七、山水画的组成包括:
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
八、19世纪以后
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九、鉴赏中国画的角度:
1、画的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
2、画面的意象、色彩、意境。
3、表达的主题思想。
4、以及绘画技法。
十、以傅抱石、关山月合作作品为例,让学生来分析:
《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中国画;随后将本人曾经在太行山写生回来创作的作品《观景》谈一我在画画时的感受,这样有利于中国画的理解。1、画的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画面的意象、色彩、意境。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绘画技法,鉴赏中国画的各个角度。
十一、作业:
请回家后在报纸或杂志找一幅中国画,分析与理解你对中国画的认识。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璀璨的艺术宝库中,有一些怪兽,是非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如麒麟,狻猊、獬豸等等。通过本课对古代这些怪兽的了解,可是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学生在编怪兽故事,设计、制作表演怪兽的过程中,有助于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怪兽的设计、表现及材料的巧妙利用。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
【学具】
课本、彩纸、生活中的废弃物等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教师展示几种自然界中特点突出的动物,如老虎、狮子、鹿、乌龟、牛、鹰、猪等,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提问:如果这些动物最有特点的部分长在一种动物身上,那是会什么样?
展示麒麟图片。
问:它有哪些动物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麒麟成为一种艺术形象,从古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像这样的怪兽,自古以来还有许多。 引出课题。
三、教授新知:
播放教学课件,并结合教材提问:你从哪儿看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结合教材研讨怪兽的设计特点,分析其夸张的表现手法,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怪兽?
学生讨论。
谁能自己编一个简短的怪兽的故事?
怎样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分小组研究:这些作品如何表现了怪兽的形象?
如何巧用材料?
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交流中教师演示几种制作方法。
四、作品创作:
1.布置讨论内容:小组集体编一个怪兽的故事,并分工合作制作道具,准备表演。
2.学生利用彩纸、废旧材料制作怪兽面具。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
2.对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可多给与提问作答的机会,且最好安排在小组讨论及已有同学发表意见后,以鼓励参与、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
(鼓励学生为主。)
六、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清洁课桌及卫生。
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还想学些什么?
【作业设计】
学生利用彩纸、废旧材料制作怪兽面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璀璨的艺术宝库中,有一些怪兽,是非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如麒麟,狻猊、獬豸等等。通过本课对古代这些怪兽的了解,可是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学生在编怪兽故事,设计、制作表演怪兽的过程中,有助于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怪兽的设计、表现及材料的巧妙利用。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
【学具】
课本、彩纸、生活中的废弃物等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东西准备好。
出示有关图片,提高学生欣赏能力,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的特点,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出课题
三、作品创作:
教师引导学生将上一课时未完成的作品进一步补充完整。
学生进行创作时可能会出现想象不够丰富,作品容易出现雷同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个训练环节,以竞赛的方式,就某一创新鼓励学生比赛说出设计内容。
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
2.对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可多给与提问作答的机会,且最好安排在小组讨论及已有同学发表意见后,以鼓励参与、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
(鼓励学生为主。)
五、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清洁课桌及卫生。
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还想学些什么?
【作业设计】
继续补充完善自己的怪兽作品。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在吹泡泡的游戏情境中尝试用炫彩棒画封闭圆,并用手指蘸水晕染,感受涂鸦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用炫彩棒画封闭圆
环境与材料:
经验准备: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对泡泡的外形特征有了解;认识常见的颜色。
物质准备:课件PPT,红、黄、绿、蓝各色炫彩棒若干,绘画纸若干,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今天韦韦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玩具,你们认识吗?你们吹过没有?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及大小,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征。(结合PPT课件)
: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泡泡飞得高高的,有的泡泡飞得低低的,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泡泡们在一起玩游戏。
二、绘画操作:吹泡泡
1、教师示范讲解
过渡语:吹泡泡的游戏真好玩,炫彩棒笔宝宝也要来吹泡泡。(放音乐)
教师示范画。(儿歌指导)
2、幼儿绘画操作
过渡语:还有很多炫彩棒笔宝宝也想来吹泡泡,你们来和它们一起吹泡泡好吗?
重点指导:
封闭圆、换色、蘸水晕染
四、欣赏交流:
在音乐中互相欣赏,说说谁吹的泡泡圆圆的、五颜六色的,有大又有小,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关注人物面部的颜色和形状,体会人物面部的一个千变万化。
2.尝试用绘画、剪贴等方式大胆改变大师的作品,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米罗的人物画若干、展板、实物图片(正反面)、蜡笔、人物脸型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大师米罗,欣赏米罗的画,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这是米罗,是个了不起的画家,你们认识吗?你们想不想看他的画?
师:猜猜画家画的是什么图?
师:觉得这些小朋友画得怎么样?觉得很好玩?哪里好玩?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像的脸、手等部位,感受米罗画的'夸张和有趣。
(二)出示不同造型的实物图片和反面的各种脸,感受变化的乐趣。
师:如果李老师也带来各种可爱的脸,你能把它变成好玩的脸蛋吗?
出示苹果、树叶、方片面包等,对照实物图片请幼儿说说自己是什么样的脸型?
师:它们能不能变成可爱的小脸蛋呢?
翻转实物图片,展示装饰好的脸蛋。
师:你喜欢哪个脸蛋?为什么?学一学表情。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着重观察颜色和五官的形状、大小等。
(三)操作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很多可爱的脸,待会选自己喜欢的可爱的脸,在脸上画上各种各样的眼睛鼻子嘴巴。这里还有报纸,可以扭一扭啊,做成头发,待会做好以后可以放在相应的画像上。这样画家爷爷的画和我们的画变成同一张了。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讲评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染纸的基本方法。
2.感受染纸活动带来的乐趣。
3.感受色彩对比。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报纸、颜料盘、纸巾若干(颜料盘中放有各色颜料)
2.纸袋一个、一张白色纸巾及一张浸染后的纸巾,一段自制视频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魔术导入,可以激发起幼儿兴趣)
1.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个魔术,小朋友想不想看呀?”
教师出示纸袋,“请问我的纸袋里有东西吗?”幼儿回答“没有”。
2.师:“魔术开始了,小朋友快看看,我变出了什么?”
教师“变出”一张白色的纸巾,提问,纸巾有什么用处,幼儿回答。
教师接着“变出”一张浸染后的纸巾。师:“变出什么来了?”幼:
“漂亮的纸巾”。
3.师:“白色的纸巾是怎么变成漂亮的纸巾呢?”
幼儿回答,“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变成的?”
二、 播放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既可以引起幼儿注意,又能够让幼儿了解染纸的过程及方法)
1. 教师播放视频。师:“视频中的哥哥在干什么?”
2. 幼儿边一观看视频,教师一边讲解。
“看了视频中大哥哥的操作后,你们知道一张白色的纸巾是怎样变成漂亮的纸巾了吧!(先折叠,然后再染)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浸染’。老师这里还有一种不同的浸染方法,可以让纸巾变的更漂亮。”
三、 教师示范 (可使幼儿了解多种浸染的方法)
1. 先对视频中大哥哥的浸染方法进行简单的示范。
2.教师展示另一种不同的折法以及不同的'浸染方法,并进行详细的讲述。(加深浸染难度)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折法,染出不一样的图案。
四、幼儿浸染(通过操作,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1.说了这么多方法,小朋友肯定都想去试一试!
2.强调常规:“但是,在操作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注意不能把颜料洒了,也不能把衣服弄脏,做好后要小心的往开展,不要把作品弄破了。完成后交给老师,老师要把作品贴到黑板上。明白要求了吗?”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小朋友们赶紧行动吧!
4.教师将完成好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五、展示欣赏及评价(评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和美的感受。)
1.小朋友的作品真漂亮,你们最喜欢哪个?为什么喜欢?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前来回答。
2.鼓励幼儿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及时进行小结
六、活动延伸
师:“其实呀,用不同的折叠方法是可以染出不同的图案的,小朋友如果有兴趣,回家后可以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染一染,看看怎么样就可以染出漂亮的纸巾来了,知道了方法别可忘了告诉老师哦!”
我讲的是一节美术课《漂亮的纸巾》,这节课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初步学习浸染的基本方法,并感受染纸活动带来的乐趣。在活动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先用一个小魔术导入,小朋友都很感兴趣,这一下子把幼儿的热情都调动起来了。并将教师操作示范改为观看视频中小朋友的操作,这样设计激发了幼儿探究欲望,在下面的环节中就会格外认真。染纸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是第一次操作,所以小朋友相对于比较好奇。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都能小心翼翼的用纸巾蘸不同颜色的颜料,大部分的都按自己喜欢的颜色去设计美丽的花手帕,在幼儿操作前教师提出常规要求,幼儿也能做到。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积极主动,探索欲强,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提升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也存在不足:
1、导入部分不精简。
2、染纸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是我在课前没有给幼儿展示过这类物品,没有做好铺垫,稍有欠缺
美术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交叉、前后来表现重叠的树叶并安排好画面。
2、运用三色深浅间隔涂色表现“黑白灰”的.效果。
3、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二、活动准备。
图片、范例。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例。
秋天到了树叶都飘落下来,地上全是树叶,许多毛毛虫慢慢地爬上了树叶,真舒服呀!
(二)欣赏毛毛虫。
提问:
1、地上全是树叶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叠在一起、交叉重叠)。
2、如何来表现呢?(前面的先画,后面的跳线画)。
3、先画毛毛虫还是先画树叶?为什么?(毛毛虫先画,因为它在树叶上)。
(三)讲解。
1、先画毛毛虫。
一只毛毛虫从下面往上爬,一只毛毛虫爬到外面去了只看见尾巴,一只毛毛虫从上面往下爬。(帮助幼儿安排画面上、下、左、右)。
2、树叶在毛毛虫身下一片竖着,一片横着(帮助幼儿理解画交叉、重叠)。
(四)幼儿自己画。
在表现叶子时有可能产生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用深绿、浅绿、黄色进行间隔地涂色,相同颜色不碰头。(涂色以前有基础)
(五)作品展示并讲评。
美术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四、教学准备:
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带齐所需材料和工具。
2、谈话:(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3、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4、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
(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
(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5、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6、学生大胆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7、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
8、延伸活动: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好奇和兴趣,尝试选择颜色编故事。
2、在听故事中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故事的有趣。
3、感知蓝色和黄色在一起变成绿色。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水彩笔、操作纸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
出示彩笔请幼儿抢答颜色,调动大家积极性。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谁是孙悟空”的游戏,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这是什么颜色的彩笔?(出示蓝色、红色、黄色、橙色、绿色彩笔,请幼儿抢答)
师:答对了,真是孙悟空。|是吗?谁有不同意见?
小结:他们的颜色不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颜色有关的故事。
欣赏故事,激发想象。
1、读封面:
师:你从上面看到什么?你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是什么颜色吗?故事的名字是“小蓝和小黄”,那你知道谁是小蓝?
2、“这是小蓝”——小蓝长得怎么样?
3、“小蓝的家里,还有蓝爸爸和蓝妈妈”——你认为谁是小蓝的爸爸,谁是小蓝的妈妈,为什么?
4、“小蓝有好多朋友,”——他们是……(让幼儿给颜色们起名字)
5、“可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小黄”
6、“小黄就住在街对面”——小黄的家里还有……(让学生模仿前面小蓝的说法,说出“小黄的家里还有黄爸爸和黄妈妈”)。
7、“他们最喜欢玩藏猫猫”——他们怎么样玩藏猫猫呀?
8、“他们还喜欢玩转呀转圈圈儿”
9、“在学校里,他们整整齐齐地排排坐”——想想看,他们会学些什么呢?
10、“放学了,他们就又跑又跳。”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11、一天,小蓝的妈妈要去买东西,她对小蓝说:“你待在家里别出去。”
12、可是,小蓝没有听妈妈的'话,还是跑出去找小黄了。
13、他跑到街对面的房子一看——唉,房子里没有人,他想——“小黄会去哪里呢?”
14、他这边找找,那边找找,找呀找呀……突然在拐弯角上,找到了小黄!——想想看,这时候小蓝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15、于是,他们开心地抱在一起——咦,发生了什么呢?
16、抱呀抱呀,抱得越来越紧,结果——他们变绿了。可是,他们不知道。然后去公园玩,他们穿过一条隧道。他们追着小橙玩。他们又爬上一座大山。
17、啊,好累呀,他们回家去了。可是—— 蓝爸爸和蓝妈妈却说:“你不是我们的小蓝,你是绿的。”
18、黄爸爸和黄妈妈也说:“你不是我们的小黄,你是绿的。” ——糟糕了,他们的爸爸妈妈都不要他们了,怎么办呢?
19、小蓝和小黄好伤心,他们哭了,流出了大滴的蓝眼泪和黄眼泪。他们哭啊哭啊,直到全部都变成了眼泪。——最后,他们把自己收拢到了一起,他们说:“现在爸爸妈妈能认出我们来了吧?”于是,小黄跟着小蓝先回到小蓝的家。
20、其实,蓝爸爸蓝妈妈不见了小蓝,心情会怎么样?这次,蓝妈妈和蓝爸爸见到他们的小蓝,开心极了。又是抱又是亲。
21、他们也抱了小黄……但是,快看,……他们变绿了!现在,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22、于是,他们走到街对面小黄的家里报告这个好消息。——怎么样告诉小黄的爸爸好消息呢?
23、大家高兴地互相拥抱。大家庆祝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了。
24、孩子们一直玩到吃晚饭的时间。
25、最后一页:故事讲完了。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这个故事是谁讲的吗?——原来是小绿讲的。
三、玩色游戏
师: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颜色吗?我们来试一试吧。
幼儿现在操作纸的第一个圈里图上蓝颜色,最后一个圈里图上黄颜色。在中间的圈里图上蓝颜色,再在蓝颜色上面图黄颜色。
观察比较三个圈的颜色。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从彩笔盒里挑两种颜色抱一抱。
美术教案 篇10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三原色。人教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2.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 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人教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 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 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 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及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 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 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 收拾与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教学参考资料
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时安
mondrian.piet:[荷兰](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xx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xx年回到和来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xx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6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红,黄,蓝的构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人(mn and mrs,armand p,bartos(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