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⒈联系有关背景材料研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⒉分析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⒉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翻译课文
⒊置疑解难并归纳文言知识点
四、课文分析
㈠析“病梅”
⒈作者为什么要辟“病梅馆”?
明确: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 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⒉“江浙之梅皆病”恶果的产生,哪些人是罪魁祸首呢?
明确:
① 文人画士――品梅标准:曲→欹→疏
② 鬻梅者――摧残梅花:斫→养→删→夭→锄→遏
⒊目睹梅花的病态,作者内心感到万分悲痛,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
现象,作者是什么表现?请用三个字来概括。
明确:泣→疗→贮
⒋作者是怎样疗梅的?具体措施怎样?
明确:纵→顺→毁→埋→解→复→全→贮
作者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
㈡析“托物言志、借梅议政”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咏史》这样写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这样的政治环境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重大的政治主题。下面展开讨论并完成表格内的有关内容,具体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表层意
言外意(比喻意)
梅
人才
病梅
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
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
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
摧残梅的手段:
斫、删、夭、锄、遏、养
统治者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
人才遭到严重钳制
新生力量惨遭扼杀
忠良耿直之士咱到清洗
蛮横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
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之心
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
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
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
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 、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
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
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
五、全文小结
本文以“病梅”为话题,以“疗梅”为中心,针对的则是人才问题。表面上文章句句说梅,实际上以梅喻人议政,强烈要求改革政治,摆脱摧残人性的专制淫威,打破严酷思想,追求个性解放。近代·王文濡《续古文观止》卷五评:“清代文法繁重,束缚人民,无微不至,而民益病。正直而守法者,一不自检,易触刑网。邪曲而玩法者,反得逍遥于法外。文似有感而作,姑借病梅以鸣不平。”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I.学习课文一、二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背诵2、4自然段。
理解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背诵2、4自然段。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教学第一段。
(1)读第一段,思考讨论:文章的第一句话与课题有什么联系?第1、2自然段是怎样赞美庐山云雾的?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教师提示:①一开头就讲课文主要内容的`写法叫开门见山。②“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个诗句本来是咏叹庐山的面貌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此处用来说明因云雾的遮掩而不容易认识庐山真容的意思。③“一起千百里,一盖干百峰”写出庐山云雾的广阔。
2.教学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思考:第3自然段开头的过渡句,哪句话是承上的,哪句话是启下的?
(2)庐山云雾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列表,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的特点并把它写具体的。
地点
雾名
特点
主要词语
主要句式
九江
登山路上
牯岭
大天池等
(3)学生汇报,教师指点。
(4)品析妙句,划出比喻、拟人、对比句,看看这样写好在哪里。
(5)抓住文中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完成作业本第3、6两题。
3.指导背诵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生将第4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总提云海,雨过天晴后,太阳照耀下。并找出背诵支撑点“尤其”、“每当...”只见“、”青峰秀岭“、”特别......更......“、”夕阳......将......“等词,试背第4自然段。
(2)用同样的方法背诵第1自然段。
4.作业:熟背2、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庐山的文章《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景色秀丽。是的,庐山以她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去旅游观光。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曾慕名前来。他在山间漫步,一会儿弄石临溪坐,一会儿寻花绕寺行。一路走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峰回路转,忽然,一个奇异的景色出现在他面前——一道瀑布从天而降!李白诗兴大发,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脱口而出(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指名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古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交流学法,准备自学。
1、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了不少的古诗了,想想看,我们以前是怎么样学习古诗的?(要会读,要弄懂诗的意思,要会背诵,还要会默写。)
2、自由读好古诗。
3、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
先理解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再理角诗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书,看诗下面的注释,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等,依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在板书中一定要加入省略号,以免学生被框在这几种方法里。
(三)、学生自学古诗。
1、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古诗。师巡视,随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2、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从远处看。
2、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 照:照耀 (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飘浮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
(3)由“紫色的烟雾”让学生想像一下,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早晨)
(4)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明白意思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词之妙,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睁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学生找出“生”字后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的妙处:一个“生”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缠缠绕绕、娉娉婷婷,袅袅升腾的样子。
3、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知道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想像到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如果学生能品出这种味道来,他们就一定能够读好这句诗。
4、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5、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想像意境,感悟诗情。
方法
(1)师描述意境,生闭目静听默想,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上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这般壮观?
(2)学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在反复朗读中不断与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终达到诗与意境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之目的。
(六)进入角色,深情吟诵。
方法
(1)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回李白,全体起立,站在庐山瀑布前观看瀑布,身临其境感受瀑布之壮观。、
(2)面对瀑布,让“李白”吟诵《望庐山瀑布》,先让个别学生吟诵,再让全体学生一起吟诵。
至此,本首诗的教学已基本结束。
(七)课外拓展
为了让学生对瀑布的感受更深一些,我找了一些其他人对瀑布的描写充实在这一堂课的里面。拓展内容,一首唐朝诗人施肩吾的《瀑布》一首叶圣陶先生写的现代诗歌《瀑布》,最后一个是现代作家庐隐描写瀑布的一个片断。(目的:1、本课课后第五题要求学生再找出一到两首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诵读。这里的拓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正合了这一道题的要求。2、本课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选两首诗中的一首说说诗意。说诗意变成改写将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所以我决定要改写。但改写得给学生一些扶手。这里的拓展其实就是给学生的扶手。)
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怪,代,表,院,评”5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采取自学,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写“作、业、昨、今、玉、兰、护、让”8个生字,练习揣摩字形,写好最后一笔横,区分并指导书写“作、昨”两个字。
3、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渗透教育,使学生进一步 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生字。
2、能用普通话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一项和以前不一样的作业。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特别”两字显示为红色)。手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特别的作业》
2、教认“特别”一词。师问:特别是什么意思?(特别就是和别的不一样。)
3、师:和别人不一样的作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吧!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带着疑问,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3)不加字或减字。
2、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1) 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2) 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三、自学生字
1、回忆我们学过那些记忆生字的方法。
2、出示词语
(1)生字读词语。
(2)指名学生读词语,确认正确后再领读。
(3)齐读词语。
(4)检查词语识记情况:教师随意指词语,学生认读。
四、指导书写
1、 玉,兰注意两个字的三横距离相等。 让:注意指导“言字旁”书写“横着提”的横“起笔是在横中线上。
2、辨析形近字:作 昨
(1)课件出示生字:作 昨
(2)学生认读生字:说出读音;选择“作”或“昨”填空,完成句子。
五、熟读感知 出示熟读要求。
(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读课文,或同桌互读。
2、检查熟读情况
(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2)回答问题: 提示: 这篇课文讲老师留下一项( )的作业:( )第二天,大家纷纷交来了( ),小丽带来的是 ( ),受到大家的称赞。
3、教师小结。
六、作业
认真规范的书写本节课的生字。
课时目标(第二课时 ):
1、熟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要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我们应当做它们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认读生字。
2、听写词语。
二、导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读文要求,生自读思考。 思考:大家是怎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
2、图片展示小朋友带来的作业。积累AAB形词语。
3、分组讨论:
(1)小丽交来的作业到底是什么?
(2) 小丽和同学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不一样?
(3)为什么小丽的作业最好?
4、小组内分读课文,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5、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6、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课件视频欣赏美丽的春天。(带着问题欣赏)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想对小花小草说些什么?
1)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8条和第37条,读读后讨论违法要受到什么惩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写以“爱护”为主题的宣传语。
3、学生分组讨论,自行完成。
4、检查完成情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进自己的感悟。
1、朗读课文。
2、学生展示自己完成老师前一天布置的作业,并说出自己学完课文后,对自己完成的作业的想法,以及以后的行动。
五、布置作业。
1、填空, ( )的春天 ( )的小树 ( )的树木
2、提问:爱护花草树木和我们人类有关系吗?
六、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新课。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材。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教材,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教材,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教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教材,想一想:教材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教材,品味语言
1.默读教材,画出你做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势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教材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教材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回顾教案11-17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经典】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教案(经典)08-02
(经典)语文教案08-26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