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10篇[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记住他们的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与记忆图形的能力。
3.体验与教师、同伴玩图形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大图片各一张,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猜、摸、介绍的方式引出所有的图形宝宝
1.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
师:请小朋友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真是是正方形, 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正方形宝宝:“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 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正方形宝宝:“今天见到大家特别高兴,所以我要介绍我的好朋友和大家认 识!瞧,他们都害羞躲起来了,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好不好?”
2.找出长方形宝宝。
师:“正方形宝宝说,这只盒子里藏着他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好不好?”(出示神奇盒子)
念儿歌:神奇盒子宝宝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啊?” “为什么说她是长方形的啊?他和正方形宝宝有什么地方长得不一样?”(特征)“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引导幼儿讨论)
3.找出三角形。
师:“我们刚刚找出了长方形宝宝,我们再找找还有谁好不好?这次,我请个小朋友上来找,哪个小朋友愿意?”
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
4.找出圆(同上)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条边一样长,四个 角一样大;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圆形没有角。
二、老师以角色的形式问小朋友,回顾几种图形的.特征
1.师:“四种图形宝宝都出来了,图形宝宝说‘今天很高兴认识在座的小朋友们,可是,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了吗?’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图形宝宝们了吗?”
师:“图形宝宝说‘小朋友们都说认识,我可不相信,现在我要考考大家!” (老师拿出长方形遮住脸)现在,谁能告诉我,我是谁?”“那你能说说,我有什么特点吗?”
2.拿出三角形。
师:“小朋友,我又是谁啊?” “你是怎么认出我的?” 依次同上。
三、画图、拼画
1.师:“小朋友可真聪明,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图形宝宝。图形宝宝们非常高兴, 所以就想和我们做个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玩?”
“盒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上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东西。也可以选几个喜欢的图形拼成其他各 种物品。让我来 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2.图形拼搭,能运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等拼摆出不同的形象。
: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科学教案 篇2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做一件事,并把事情做完的态度。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堆高,激发幼儿对尝试活动的兴趣。
3、通过操作,让幼儿懂得运用各种材料来堆高,堆稳。
教案准备:
1、挂图:图一,小长颈鹿开心地住在小房子里;图二,小长颈鹿没房子住哭了。
2、大小各不同的积塑,纸筒,纸盒(大小不同),小篮子,托盘,各种罐子和瓶子,纸杯,纸皮……
教案过程:
1、故事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故事内容:小长颈鹿住在小房子里很快乐,后来小长颈鹿长大了,小房子住不下了,没有房子住哭了。
1)小长颈鹿没房子住哭了,你们说怎么办呢?
2)我们一起建一间高高的`房子让小长颈鹿住好吗?
2、介绍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堆高。
教师
⑴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东西,它们有什么?
⑵你们能用这些东西建一间高高的房子吗?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做好吗?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可以自己建房子也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做。
2)注意拿了材料找个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挤在一起。
4、小结。
1)刚才你是用什么东西来建房子的?
2)老师刚才看到有个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他是这样建的,你们看房子为什么会倒?(楼底部太小,不平。)
3)我们怎样建房子才又高又稳?(楼底要平和宽,建的时候要轻拿轻放。)
启发幼儿用托盘,纸皮等辅助材料来建房子。
5、鼓励幼儿再一次进行尝试,并用多种材料来建房子。
1)提醒幼儿行走时要注意,手脚放轻点,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2)重点引导幼儿如何利用辅助材料建高楼
6、评价结束活动。
请幼儿比比谁的房子又高又稳,请他说说他建楼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冰的凉和易融化的特征。
2、探索让冰块融化成功取出小礼物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装有冰块的袋子,初步感知礼物是凉凉的硬硬的
1、桌子上有一个神秘的袋子,里面装了一些神秘的礼物,你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2、请你不打开袋子去摸一摸。
3、你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硬硬的、凉凉的)
4、你觉得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二)观察冰块感知冰块的特征
1、打开袋子,你们猜对了吗?
2、我们再来摸一摸、按一按冰块,告诉小朋友你的冰块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这些冰块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里面都有小礼物)
(三)尝试用各种方法取出小礼物
1、冰块里的这些东西是送给你们的小礼物,可怎么把冰块里的.小礼物取出来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鹅卵石、吸管、温水,请选择其中的一件,想一想、试一试,将小礼物取出来。
2、幼儿操作,师巡回观察,将小礼物放在自己口袋里
3、你是怎样取出来的?(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师现场演示)
4、师小结:鹅卵石可以将冰块击碎将小礼物取出来。吸管可以吹出风将冰块融化取出小礼物;放在温水里,冰块受热融化掉了。
(四)经验迁移,了解更多冰融化的方法
1、请你想想那除了刚刚我们用到的这些工具,还可以利用什么也可以将礼物取出来?
(1)在太阳下晒、用吹风机吹、用手悟,接下来大家说的这些方法请你在家和幼儿园去试一试,将结果告诉我们。
活动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企鹅给小朋友送礼物作为这次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我拿出这次被冻起来的礼物给孩子们看,让幼儿用手去摸摸,去感觉一下冰的冷,然后再让幼儿想想,我们怎么样才能把小企鹅送的礼物拿出来,这是,幼儿的办法很多,有的说:我们可以把冰砸碎了拿到礼物;有的说:我们可以把冰块放到太阳下晒一晒,;还有的说:放在热水里热水,冰也会融化的。有的孩子说热水有的说冷水,我当场做了实验,验证热水比冷水更快。在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高了,效果较好。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发幼儿对物体平衡竖立现象产生兴趣。
2、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地探索,培养多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3、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探索的过程并大胆表述,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a)教学试验材料: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如:盒、瓶、笔、纸、羽毛、书、管子、手套等。
b)科学术语及词汇:竖立
c)可能的难点:相同的物体有多种的竖立方法。
d)学生的`课前准备:每人带各种物品。
e)实验记录:绘画形式。
f)时间安排:45分钟左右。
教学过程
a)观察预测:看一看,桌上有什么?这些物品哪些能竖起来?
b)动手探索:把能竖起来的物体竖起来,放到展示台上。
c)讨论问题:用什么办法使不能竖立的物体竖起来?(自由讨论后再集体汇报)
d)个人试验:自由选择不同的辅助材料尝试使物体竖起来。
e)提出问题:使各种吸管也能竖起来,有多少种办法?
f)分组试验:按小组共同讨论后选择各种辅助材料进行尝试。
g)试验记录:用绘画记录自己的试验办法。
h)表述结果:幼儿互相交流试验结果并鼓励幼儿大胆向听课教师介绍试验接结果。
活动评析
竖立现象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这个案例把它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安排,引导幼儿通过一步步的思考,一次次的动手探索,激发起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在讨论问题、记录过程、表达交流中培养幼儿多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往能力。
建议:在记录形式和交流方式上进行改进。如:记录纸上画的格子,限制了幼儿的记录。因为,有的幼儿有四次以上的操作。另外,可以在第一次试验后增加记录的环节,并让幼儿有自由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小组合作试验后,可按小组进行记录,并让他们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集体的交流和表述。
小百科:竖,shù,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竖立。竖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竖琴。竖起耳朵听。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了解妈妈的肚子是宝宝小时候的“家”。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付出与关爱,有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肚子里的家”;
2、胎儿生长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对“家”的兴趣。
1、重点提问:你们都有家吗?家里有谁?
2、有一位王老师,她的肚子里有一个家,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理解,交流——感受妈妈对宝宝的付出与关爱。
1、第一部分:
重点提问:
(1)开学了,红红和绿绿看到自己最喜欢的王老师,都想去亲一下王老师,可是她们亲到王老师了吗?为什么?
(2)红红和绿绿是怎么想的?你觉得谁的话有道理呢?
2、第二部分
重点提问: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的肚子为什么会这么大了吗?
(2)教师小结:是呀,王老师肚子里住着小宝宝,老师的肚子现在就是小宝宝的家呀。
(3)你住过这样的家吗?当你住在这个家的时候,妈妈和你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儿介绍,并出示相应图片)
(4)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宝宝现在都长得这么漂亮和聪明吗?
(5)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为我们做很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每个宝宝都是那么的聪明和漂亮。
三、我们也来大肚子——体验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1、出示大枕头,我们也来变个大肚子。
2、大着肚子捡物品、大着肚子拥抱、大着肚子洗衣服……
3、重点提问:
(1)大着肚子方便吗?
(2)大着肚子做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原来怀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大着肚子的妈妈做什么时候都很累,妈妈可真辛苦。宝宝们现在已经长大了,我们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四、活动建议。
宝宝在活动之前有向妈妈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趣事,而在活动之后提议宝宝要向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或表示温馨的动作。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2、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和改变形状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红绿纸,积木、橡皮泥、小石子、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问题,比较那张纸落得快?
(1)比较两张纸是否相同。
(2)小实验:两张纸是否落得一样快?哪张比较快?
(3)请幼儿用动作学一学纸片落下的样子。
2、自由探索,怎样让其中一张纸落得更快?
(1)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绿纸落得比红纸更快呢?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提问:你试了几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幼儿讲述示范。
老师教新方法:还可以用团的方法让绿纸落得更快。
3、自由探索,借助辅助材料,让纸落得快一些。
(1)讨论猜测:假如不团,不折,你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绿纸落得比红
纸落得更快呢?
(2)自由探索。
(3)交流发现。
(4)引发思考:为什么纸上加了木头、积木,纸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师小结:原来用变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
4、迁移经验。
那除了用这几种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活动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来落得很快的东西落得更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活动准备的东西很简单,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以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活动,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精神。整个活动我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在“怎样使纸落得快”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变形,进行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如何使纸落得快,我先让幼儿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过改变形状来加快纸落下的速度,而后我又围绕“加重”这中方法展开,这样设计两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幼儿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发展过程。此外,我在一些游戏或操作活动中,发现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目的性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设想后加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表述自己设想的理由,使设想后的实验成为幼儿验证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在实验中的目的意识。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了解几种动物睡觉的方式,对动物产生探究兴趣。
2. 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的动物的睡觉方式。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查阅有关动物睡觉的图书、录像等资料。
2. 动物睡觉方式调查表、动物图片、课件、泡沫垫等。
活动过程:
1. 激发兴趣: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或相关的其他歌曲),说说你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秘密吗?(引出动物的睡觉方式)。
2. 出示幼儿的动物调查表(提前一天发给家长,在家长帮助下完成的调查表)。
昨天和爸爸妈妈了解了哪些小动物。能说说它们是怎么睡觉的吗?
3.出示教师的动物分类表,引导幼儿对动物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想想它是怎么睡觉的?把它送到自己的家里。
4.观看课件,正确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了吗?我们来看看电视里是怎么说的。
5.提升动物四种不同的睡觉方式。验证幼儿分类的结果。
6.游戏:看谁学得像
(1) 请幼儿说己喜欢的.动物睡觉的样子并模仿,看谁学得像。
(2) 请同伴做裁判并说出动物的名字,幼儿模仿,看谁学得像。
(3) 教师做裁判并说出动物的名字,请幼儿模仿,看谁学得像。
7. 迁移活动:我们怎样睡觉
师:小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都有不同的睡觉的方式,我们是怎样睡觉的呢?
师:怎样睡对我们的身体最好?为什么?
8. 结束活动:学一学正确的睡姿,对睡觉分不清左右的孩子予以指导。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引导孩子通过实验操作来寻找让蛋站立的不同方法;
2、 学会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3、 体验实验活动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煮熟的蛋,一些衬板、瓶盖、毛线,集体用的记录表格,视频转换仪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猜测哪些材料能是蛋站立;
1、出示蛋,请幼儿说说蛋能站立在是、桌面上吗?(不能)
2、介绍辅助材料(衬板、毛线、瓶盖),请幼儿猜测哪些材料能使蛋宝宝站立,并记录在表格中。 二、学会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1、幼儿动手实验,进行验证。
2、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补充完成表格的记录。
瓶盖能使蛋站立,衬板不行,毛线也不行。
3、提出问题:毛线可以使蛋站立,但是怎样做才可以呢? 三、操作实验,寻求毛线使蛋站立的方法;
1、孩子第一次操作,教师指导;
提醒孩子可以用绕的'方法将一条长长的毛线绕成圆圆的,使蛋站立。
2、介绍孩子的实验结果,从中引出同样是绕毛线,为什么有的成功,有的没有成功,并利用视频来比较从中找出原因:圆圈的大小决定蛋是否能站立。
请成功的孩子为大家示范他是怎样绕的;
3、孩子借鉴他人的经验第二次实验
教师要提醒孩子注意圈的大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请孩子说说是否成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科学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1.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了解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植物适应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对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认识.
学情分析
1.根据对该校学生的了解,应当多举例说明,适当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田野中观察.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植物的向地性
2.植物的向水性
3.植物的向光性
4.植物的.叶片互不遮盖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对皮球的动态——蹦、跳、飞产生兴趣。
2、通过观察、比较、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所起的作用。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2、充足气的皮球若干、瘪皮球一个、气针一枚。
活动重难点
重点:对皮球的动态产生兴趣。
难点:知道皮球里面装的是空气。
活动过程
1、出示皮球,说说并玩玩会蹦、会跳、会飞的皮球。
(1)教师出示皮球,问:你们喜欢玩皮球吗?谁来说说你平时会怎样玩皮球呢?(拍皮球)师:嗯,你会拍皮球,那你能上来拍一下皮球给大家看好吗?师:你们说这个皮球除了可以拍之外,还可以怎样玩呢?谁来说说?分别请小朋友来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刚才这些小朋友都很会玩皮球,真不错!
(2)启发幼儿说出玩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方式。
这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的时候,你们观察到皮球它是怎样动起来的呢?这时老师可以边拍边问?引导幼儿说出皮球会蹦,会跳,会滚,会转等。哦,皮球能跳,能滚,能飞……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用你的身体来模仿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跳,蹦,转)的动作吗?让我们一起学学皮球运动的样子。问:皮球什么形状的?(圆形)来,让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个皮球,现在我们先来学学皮球跳的样子,再来学学皮球滚。分别让幼儿模仿。
2、欣赏故事《谁住在皮球里》。
师:刚刚小朋友模仿的真好,可你们知道为什么皮球会蹦,会跳,会滚,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呢?
现在我也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播放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1)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师问:现在故事看完了,你们说说皮球里到底住着谁呢?
(2)师:皮球里真的住着兔子、轮子和喜鹊吗?教师启发幼儿互相讨论,幼儿之间互相讲述皮球里住着什么?
3、了解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1)猜测、验证皮球里住的是空气。
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探索皮球里住着什么?幼儿互相想办法,讲述自己想的办法并做给其他幼儿看。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用挤一挤、敲一敲、听一听、闻一闻、看一看、摇一摇等方式,探索皮球里住着谁?
请部分幼儿讲讲自己的探索过程。
教师将气针插入气门芯,将皮球里的气体放出来,保持适度距离并朝向幼儿脸上,问幼儿感觉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刚刚我们放出来的就是空气。
(2)将充满空气的皮球与瘪皮球进行比较,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师问:如果皮球里没有空气会怎么样?请幼儿猜想。
教师出示瘪皮球,演示拍、滚、踢皮球,验证幼儿的猜想。
(3)教师总结:原来皮球只有充满了空气,才能运动起来,它就像兔子那样蹦,像轮子那样滚,像喜鹊那样飞起来。空气真了不起!
4、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玩球,感受皮球的运动状态。
:
程序上出现错误,但幸好有图片教具,后面的'提问环节达到预期效果。在刚讲故事时孩子们提出的各种想法没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误。目标的定制对本版孩子稍浅了些,应可以在提问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时还可增加除了兔子会跳还有谁会跳等,扩散孩子的思维,对孩子的认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书的环节,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因没能提前交代,孩子们在自己看书时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没能巩固加深,又是一失误。总体上本课时的目标预期效果都达到了。但在过程中对孩子没出现的不在预期中的反应利用与操作得不是很好。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精选]科学教案08-16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