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故事内容。
(2)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对童话的兴趣,体验表演的快乐!
(3)教育幼儿勤劳勇敢,做事不要图省事,不怕苦不怕累。
(4)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5)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主要内容,懂得做事要动脑筋、不能图省力的道理。
教学难点:生动地表演故事,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猪妈妈和三只小猪、大灰狼头饰。 稻草、木头、砖。
房子模型,布置故事表演的`场景;教学挂图以及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一)、师出示实物 稻草、木头、砖与幼儿谈话。
1、让幼儿说出实物名称。
2、猜一猜:“如果拿这三种材料来盖房子,哪种材料盖的房子最结实?
(二)、观看课件《小猪盖房子》
(三)理解故事内容
1、小黑猪、小白猪逃出了木房时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两只小猪跑哪去了?小花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结果怎样?
2、消灭大灰狼:大灰狼很狡猾,它看到房顶上有一个什么?大灰狼接下来怎样做?
3、三只小猪怎样对付大灰狼?各选用哪种材料来盖房子?
4、 看到小黑猪的草房子,小黑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5、小黑猪逃出草房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当大灰狼看到小白猪的木房子,大灰狼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我们也来用力推一推。
6、大灰狼是怎样对付小花猪的砖房子的?结果怎样?用力撞一撞
(四)、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帮助幼儿寻找砖房结实的原因。
在这三种材料里,稻草最轻,木头较重,砖最重,用结实的材料盖出来的房子才结实。
(五)、你最喜欢哪只小猪?为什么?
教育幼儿向小花猪学习,做事要动脑筋,不要图省力,肯吃苦,要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
(六 )、分角色表演故事
请幼儿分组在活动区表演故事。最后汇报。
(七)、在《劳动最光荣》的歌曲中结束
这活动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不仅充满兴趣和激情,而且听懂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等。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掌握手脚着地钻爬的动作要领。
2.能灵敏、协调地钻和手脚着地屈膝爬。
3.体验钻爬的乐趣,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垫子,拱形门、独木桥、蚕豆,蚂蚁妈妈及蚂蚁宝宝头饰。
2.准备活动及放松活动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蚂蚁宝宝们,现在是什么天气了?(秋天)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蚂蚁需要做什么了?对,储存足够的食物准备过冬。今天妈妈就要带着宝宝们到那片山上找食物,然后运回我们的家。可是找食物的路可不容易走,会遇到很多障碍。我们在出发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二、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热身活动。
学青蛙跳、用胳膊学大象的长鼻子、学狗熊走路、活动手腕脚腕、转转腰、高抬腿等,充分将孩子的关节活动开。
三、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进行游戏。
孩子们,你们看我们首先要越过草地,然后过独木桥,还要过山洞过小山丘,最后才能找到我们需要的食物。
1.提问:我们要怎样过草地?(爬,一定要手脚着地屈膝爬)。怎样过独木桥?(走,)怎样过山洞?(钻)怎样过小山丘?(跳)教师演示。
2.要求每只小蚂蚁每次只能领1粒豆子回家。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教师小结:小蚂蚁们在草地时要注意双手伏地,用腿的膝盖向前爬行,在过独木桥时,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我们小朋友可已将双手伸开,帮助身体找平衡。
3、引导幼儿交流探索多种钻的方式。
第一遍游戏结束后,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交流多种钻的方式,如正面钻、侧面钻,请个别小朋友演示,鼓励大胆表现,爱动脑筋的小朋友。然后让每个小朋友都做一做。
四、小组进行竞赛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许多的食物,可是还不够,还需要小蚂蚁们继续努力找到更多的食物。你们能做到吗?这一次我们比一比男小朋友找的多还是女小朋友找的多怎么样?
1.男女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的小蚂蚁搬的食物最多。
2.萌发幼儿爱惜粮食的情感。
五、放松结束活动。
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食物,冬天就不会挨饿了,真是太好了。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放松放松吧。(小朋友可以互相捶捶后背,坐在垫子上捶捶腿,捞面条稳定呼吸,学习面条软软的样子,小树叶飘落的样子等)
活动延伸:
教育幼儿在吃饭时不要浪费,不能挑食。
活动反思:
这是小班的一节体育课,我们就想从体育活动的实施原则角度来说说这次活动。
1、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在练习“手膝着地向前爬、往后爬”这一动作时枯燥且无趣味,那么如何根据小班幼儿体育活动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拟人化”的“小蚂蚁运粮”教学情境,构思了有趣的游戏情节,蚂蚁宝宝跟着蚂蚁妈 妈出门玩、在草丛里发现了粮食,以及把粮食运回家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如:遇到打雷下雨的天气、遇到大甲虫等一系列紧张有趣情节的故事设计。将动作练习融入到情境教学中,在趣味的情境中,“蚂蚁宝宝”时而兴奋、时而紧张、时而又欢呼雀跃,积极愉快地完成了一系列的运动锻炼要求。“蚂蚁宝宝”们无论是跟妈 妈学本领,还是自己练习,再到“实战”热情都很高,始终都在愉悦的氛围里进行身体锻炼,获得了爬行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孩子们针对老师运粮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进行自我探索和尝试,找出过小桥下坡时不让粮食掉下来的方法,充分表现出孩子的主体性。本活动中很好地遵循了主体性原则。
2、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活动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都考虑略高于小班幼儿的爬行水平,教师借助小蚂蚁运粮食的情节,生动的角色扮演有效地将整个活动的不同游戏情节串连起来。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活动的'基本部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蚂蚁宝宝”跟着“妈 妈”练习抬头爬的本领,为后来“蚂蚁宝宝”在运粮食过程中不让粮食从筐里掉下来做好铺垫。第二部分,“蚂蚁宝宝”肚子饿了,跟着“妈 妈”到草丛里找食物吃,鱼贯式地跟着“妈 妈”在平地上爬行,遇到了“打雷下雨”情节促使“蚂蚁宝宝”要快速爬行,遇到了大甲虫情节促使“蚂蚁宝宝”要往后退着爬,为后面运粮食过小桥下坡退着往后爬做好铺垫。第三部分,“蚂蚁宝宝”运粮食“回家”要“走小路”“过小桥”,过小桥下坡时粮食会从身后的筐里掉下来,“蚂蚁妈 妈”积极鼓励“蚂蚁宝宝”针对遇到的难题进行自我探索和尝试,想出过小桥下坡时不让粮食从筐里掉下来的好方法,可以退着往后爬或者侧着身体爬下来。每一部分都提出不同动作要求并以不同的游戏情境来完成任务,这样既避免了重复练习动作的枯燥乏味,同时又使活动的难度层层递进,恰切地寻找到孩子爬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幼儿爬行能力的发展。这很好地体现了体育活动的发展性原则。
3、多元教育价值的有机整合。孩子年龄越小,他们的运动技能差异会越大,能力较弱的幼儿会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胆怯,不敢尝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不仅关注运动技能的提高,还重视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整合了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发展。并关注幼儿的能力差异,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个别具体的指导。不仅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要求孩子把粮食运回家后,要分色存放,这里也自然渗透了科学领域的颜色分类的目标。另外,教师每教授幼儿一个动作要领,都自编了一个短小的儿歌,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帮助幼儿记牢动作要领,是最好的幼儿行动的“伴奏”。因而,这个活动还体现着体育活动的整合性原则。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以游戏形式为主的朗诵绕口令活动,体验念打醋买布绕口令的乐趣。
2、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在图标的帮助下熟练朗诵绕口令。
3、感知理解绕口令的基本内容,练习发清“顾”“醋”“布”“兔”等容易混淆的字音。
4、学会这个绕口令。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感知绕口令的内容。
1、播放课件,了解故事内容,鼓励幼儿用完整地话表达自己的理解。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2、播放课件,欣赏绕口令《打醋买布》。
提问:小朋友说得真好,咱们再来仔细听听看!
二、教师利用游戏形式学习绕口令,了解绕口令的主要特点。
1、游戏《开门》,引导幼儿说出绕口令内容并逐一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看图谱初步练习朗诵绕口令。
教师:咱们现在要来玩一个《开门》的游戏,瞧,这些门的后面都藏着有趣图标,要想找出这些图标,我们就要用刚才听到的口令打开门!咱们来试一试。
教师:小图标都被找出来了,咱们现在看着图标,一句一句来念这个口令。
2、利用《转盘》游戏加深练习朗诵绕口令。
教师:瞧,新任务来了,请按转盘显示的数字,说出对应的口令。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念绕口令,教师重点倾听、纠正幼儿对“醋”“布”“兔”的发音。
教师:我们来完整念一次!(集体看图标念绕口令)
教师:这个口令里面还有一个秘密,如果你能快快地念出来,就能发现它!(加快速度念一遍)
教师:刚才念这个绕口令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觉得这个绕口令好念吗?怎么不好念?你觉得你在念的快的过程中有些字音能发得准吗?为什么不能?哪些字容易念错?我们一起念念看:顾,醋,布,兔,这几个字的读音怎么样?是不是很相近?
教师:把这些读音相近的字放在这个口令里,就成了一首绕口令!绕口令也叫急口令,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语言游戏。将那些容易混淆字音的字,组成有趣的.儿歌,让人快快念出来!念起来有节奏感,又特别有趣!
三、借助图标朗诵,记忆绕口令。
1、教师拿走2-3个图标,引导幼儿记忆绕口令内容
教师:这个绕口令我们小朋友学会了吗?那我去掉几个图标,你还能念出来吗?那我们一起试一试!我们把哪几个图标去掉,想一想这里刚才放的是什么?念的时候别出错了(集体念饶口令一遍)
2、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逐步减少图标记忆绕口令。
教师:小朋友念得真好!那我们再来多去掉几个图标,你还能念出来了吗?请你们把小椅子后面的塑料板拿出来,自己试一试吧!
四、“绕口令”秀,
1、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绕口令。
教师:有谁愿意上来念给我们大家听一听(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表演:你去掉了几个?)
教师:有谁敢不要这个扳子了,把这个绕口令念出来,试试看!
2、尝试加快速度朗诵绕口令。
引导幼儿一边拍手一编朗诵绕口令,帮助幼儿掌握绕口令的节奏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记住这个绕口令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起看着老师这个图标,然后快快的念这个绕口令,让老师给你们一个节奏,因为绕口令要念得快,才好玩!注意节奏123起(幼儿随教师拍手念绕口令)
教师;还能再快一点吗?
五、小结
教师:多练习绕口令会让我们的发音越来越准确,而且快快地念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请你回去试试你能不能念得更快呢!
简单的打醋买布的绕口令
一位爷爷他姓顾, 上街打醋又买布。
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提问、讨论、故事表演等多种形式,运用多感官理解故事内容及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2、尝试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讲述故事,猜想故事的发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感受本书天真有趣、温馨诙谐的风格,享受阅读图画书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理解故事内容和角色的心理变化。
难点: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物质:
1、利用图画书画面、录音等制作的课件;
2、用报纸做成的小棍1根、老鼠老师头饰1个、有猫头像的黑板。
3、图画书《喵呜》25本、夹子25个。
经验:
1、事先了解幼儿对猫和老鼠的已有认识、经验;
2、幼儿已有的阅读图画书,观察画面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封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出示图画书《喵呜》
t:又到了和小朋友们分享图画书的时间,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这本书······(教师说着出示图画书)
2、观察封面,猜测故事内容
t:仔细看看封面,猜猜这本图画书会为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幼儿观察封面后猜想故事内容的可能性,当有幼儿讲到两只老鼠或者猫只有半个脸时,将封底和封面一起展开。若没有幼儿提及则教师边说“大肥猫或大猫(根据幼儿刚才的回答起名)怎么只有一半的脸,是不是只有两只老鼠呢!”边将封面和封底一起展开。
t:原来这本图画书是关于三只小老鼠和一只大肥猫的故事。
t:看来,这本图画书的作者很会制造惊喜哦,让我们一起到书里看看是不是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吧!
二、师幼共同阅读,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一)阅读“大肥猫出现之前”的故事内容
1、画面一:“上课”
播放课件中相应画面,重点观察黑板上猫的头像,鼓励幼儿猜测并大胆尝试到黑板前拿着小棍模仿老师上课,同时引导幼儿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画面二:“上课时特别的三只小老鼠”
t:(播放课件中相应画面)老师在上课,小老鼠们听得认真极了。不过·····哎哎哎······有三只小老鼠在那里“吱吱吱”、“吱吱吱”地聊天,老师的话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说的时候放慢速度,着重强调)。
3、画面三:“三只小老鼠发现下课了”
t:(播放课件中相应画面)过了好半天,三只小老鼠才发现大家都不见了。他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播放三只老鼠对话的录音)原来他们商量着要去摘桃子呢。
(二)阅读关于“大肥猫第一次喵呜”的故事内容
1、画面四:“大肥猫出现”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在集体面前表现大肥猫出现时的动作、表情、语言等。
教师播放课件中故事画面和录音,带领幼儿全体幼儿学一学大肥猫第一次说“喵呜”的样子。
2、画面五:“三只小老鼠的反应”
t:他们害怕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分析理由。
t:三只小老鼠缩成一团,小声嘀咕开了,听听他们在嘀咕什么。(播放课件中三只老鼠讨论的画面和录音)
3、画面六:“小老鼠和大肥猫对话”
教师利用课件中画面和录音为幼儿展现小老鼠和大肥猫的第一段对话。帮助幼儿理解“羞红”并尝试分析大肥猫羞红脸的原因。
教师利用课件中画面和录音为幼儿展现小老鼠和大肥猫的第二段对话。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猜测和推断大肥猫是否会答应去摘桃子以及他的想法。
三、幼儿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后半部分
(一)集体自主阅读:大肥猫和三只小老鼠去摘桃子吃的三幅画面
1、幼儿集体观察“大肥猫和三只小老鼠去摘桃子吃的三幅画面”,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完整、清楚地讲述三幅画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观察吃桃子的画面,通过观察大肥猫的表情并联系故事情节的发展猜测这时大肥猫的想法。
幼儿大胆猜测大肥猫的想法,教师引导幼儿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理解画面的基础上请幼儿再次尝试完整讲述三幅画面
(二)自主阅读:最后六幅画面情节,理解大肥猫第二次和第三次“喵呜”以及其中的心理变化
1、幼儿人手一本图画书,阅读最后六幅画面的情节
t:吃完桃子,三只小老鼠和大肥猫,抱着吃剩下的桃子回来了。走到快分手的地方,大肥猫突然一下子站住了,他想做什么?
t:大肥猫憋足了劲,用最最可怕的.声音叫了起来!(播放“喵呜”录音和相应画面)
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学一学大肥猫第二次说“喵呜”的样子。
t:真可怕,那小老鼠最后有没有被吃掉呢?请小朋友拿起图画书,翻到“喵呜”的这一页,慢慢地、一页一页地翻看到故事结束,看看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2、通过提问、观察画面、讨论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六幅画面内容,感受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t:小老鼠最后有没有被吃掉?(没有)
t:那你有没有在图画书中发现是因为发生了哪些事情才让大肥猫放弃了吃小老鼠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追问和引导。
(1)如幼儿讲到是因为“小老鼠送桃子给大肥猫”,则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相应故事内容。
t:听说大肥猫有四个孩子,三只小老鼠都把自己的桃子送给了大肥猫,大肥猫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大肥猫为什么要叹气呢,他叹气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适当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2)如幼儿讲到“三只小老鼠也学着叫喵呜”,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相应故事内容。
t:小老鼠为什么也学着大肥猫的样子叫“喵呜”,他们是到底怎么想的,我们来听听小老鼠是怎么说的。(播放录音)
(3)理解大肥猫第三次“喵呜”,感受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播放课件中相应画面和录音)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学学大肥猫第三次说“喵呜”的样子,感受和体验大肥猫此时的心情。
t:大肥猫这次说“喵呜”的时候为什么和前两次很不一样呢?
先请幼儿和同伴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肥猫的心情等方面分析。
t:图画书中大肥猫总共说了三次“喵呜”,,他三次说“喵呜”的时候想法、心情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教师描叙并带领幼儿模仿大肥猫三次说“喵呜”的样子,体验大肥猫的心理变化。
四、完整阅读图画书,在拓展想象中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一)引导幼儿分享阅读体验,感受故事独特的趣味性
t:这本有趣的图画书的名字就叫做《喵呜》。你觉得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说说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最喜欢他的哪些部分。
(二)幼儿在故事录音的带领下,自主翻看图画书,享受阅读的快乐
t:请小朋友拿起自己的图画书《喵呜》,我们再来完整地看一看、听一听这个有趣的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教师和幼儿一起在录音的引领下完整地阅读图画书。
(三)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拓展学习经验
t:大肥猫和小老鼠各自回家。如果有一天,他们再次相遇的话你觉得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大肥猫会想什么、做什么;小老鼠又会想什么、做什么呢?
幼儿大胆想象、猜测续编故事,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t:再次相遇的大肥猫和三只小老鼠肯定又会变成另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朋友们回到教室以后可以将自己想到的故事告诉同伴,还可以把想到的故事画下来,也变成一本好玩、有趣的图画书。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体验和和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常见的工具,用时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一篮黄、绿混合的豆子,一篮米,四个装着棉球的小口瓶子,四个掉了螺丝的玩具。
2.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机、鞋刷、老虎钳、打印机、镊子、起子、筛子、漏斗等工具。
3.幻灯片。
4.《幼儿画册》第三册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个用透明胶带密封的大纸箱,神秘地告诉幼儿:听说某某班的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大箱的东西想请你们帮帮忙。都是些什么呢?
2.在幼儿期待中,教师努力想徒手打开箱子,但未成功。教师向幼儿寻求帮助:“谁有好办法能帮老师打开箱子?”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生活经验。(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师使用小刀打开了箱子,幼儿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二.发现问题,大胆猜想。
1.教师从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请幼儿帮忙完成四个任务:“在三分钟的时间里把黄豆和绿豆分开,把棉球从瓶子中取出,把米装进瓶子,把玩具修好。”
(材料:一篮混合着黄豆、绿豆的豆子,几个装有棉球的小口瓶子,掉了螺丝的几个小玩具以及脱落下来的小部件,小螺丝,一盆大米和一些饮料瓶。)
2.幼儿分小组自由选择一项任务,徒手操作。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没能完成任务?”
4.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能比较容易地完成这些任务呢?”
三.操作体验,验证猜想。
1.教师逐一出示并介绍:榨汁机、鞋刷、老虎钳、打印机、漏斗、筛子、镊子、起子、塑料小篓子等小工具。
“这些工具中哪一件可以帮助你完成任务?”
2.幼儿分组讨论,选择工具。
3.幼儿使用工具操作,记时音乐和上次相同。
四.依据记录,交流分享。
1.请幼儿用记录表记录、交流使用工具的情况。
2.教师和幼儿讨论两次操作的体会和认识。
教师:“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内,我们第一次不能完成任务,而第二次能顺利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