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最新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最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最新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这节课作为区课改实验观摩课、经过多次修改拿出来后、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作为本节课的实践者、我感觉有两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最新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1 2 3 4 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教学例1
1、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板书: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2
1、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思考: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最新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页———————106页、例3。练习二十三第7、8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环形、理解和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逻辑思维及动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环形的解答方法、会计算有关环形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环形的解答方法、会计算有关环形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1、引导学生画环形、剪环形、认识环形的特征、加深理解。
先画一个大圆、在大圆内再画一个同心圆、动手剪下小圆。
2、观察:剩余部分是什么图形?
3、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认为这个图形的面积应该和谁的面积有关?
4、我们把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叫环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图形、圆环。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环形?
讲述:看来、环形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结合刚才的动手操作、说说你是怎么剪的'吗?
介绍几种剪环形简便、快捷的方法。
2、进一步加强学生环形特征的认识、深化概念。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来提问、并让学生回答所问的问题。
提问:环形中的大圆和小圆是什么关系?
讲述:刚才同学们不但画出了环形、而且剪出了环形、你们还想多了解一些有关环形的知识吗?你们都想了解哪些知识?有同学想知道环形面积、有谁知道环形面积怎么求吗?
学生:动脑思考后回答自己想了解环形的其他有关知识。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回答: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讲述:(1)这种方法行吗?能求出环形面积吗?
(2)现在就利用这种方法、算一算你们刚才自己剪出的环形的面积。
(3)想一想、你们都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师:我也剪了一个圆环、你们愿意帮助我计算出这个圆环的面积吗?
出示例题、规范解题过程。
图:
提问:你们有多少人用的是这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方法2:
提问:谁知道他是根据什么做的?
教师:看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环形的面积、你愿意选择哪种方法?与同伴相互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练习。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最新】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09-26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三单元11-07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教案11-08
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 04-13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1-2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11-17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11-17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1-21
第二单元 03-14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