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数学分类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的数学分类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的数学分类教案模板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11页:植树。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人人参与口算,学生能够简单的、有条理的阐述思考过程。
4、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804= 3000 6= 60 8=
311= 100 5= 23 2=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出示课件)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回答)
这道题就是把36人平均分,分成每组3人,要想算出可以分成多少组,应该用除法来解答。 板书:36 3
怎样算出这道题等于多少呢?
(设计思考:教师提供本课的`主题图的画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2、探究算法
(1)用乘法想除法
因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他使用乘法来想除法的结果。
(2)用分小棒的方法
(出示课件)用小棒分一分。
36根小棒。她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每组分3根,可以分成10组。再把6根小棒也平均分,每组3根,可以分两组。10组加2组就是12组。
我们可以用这三个算式表示小盈分小棒的过程。
303=10 63=2 10+2=12
(3)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写在个位上,这样就算出了得数是12。
为什么要把1写在十位上么?
这里的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要把1写在十位上。
(设计思考: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倡导算法多样化,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且不固定计算思路,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试一试
试一试,并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 633= 262= 444=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说说每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
82= 60 3= 804=
802= 66 3= 844=
8002= 693= 884=
2、夺红旗
461= 993= 484 = 1005= 6309=
720 8= 963 = 86 2 = 4008= 1803=
小朋友请看刚算的这些题,它们的除数都是几位数?
除数都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
3、解决问题
教材第10页第2题2 。
教材第11页第2题
第1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应该用除法解决。777=11。
答: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11倍。倍在这里不是单位名称。
第2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应该用减法解决。777=70(元)
答:一双鞋子比一副手套贵70元。
第3小题。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1)买8副手套要多少元?你来解答一下吧。
(2)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一共要多少元?请你解答出来。
请看正确答案。37+77=21+77=98(元)
答: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要98元。
4、第11页第3题
(设计思考: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让学生解决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还可以用小棒帮助算。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下课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一年级的数学分类教案模板2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P24—25页)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然后,用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的直观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这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有助于对加减法的理解。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内容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3、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积极的主动的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前准备
(1) 填一填
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50里面有( )个十,30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个十
【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2)小竞赛
32+5 70-60 78-6 39-4
26+3 88-5 30+20 83+6
2、猜谜语,揭示课题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青蛙)
青蛙现在在什么地方?它们在田里做什么呢?(吃害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青蛙吃害虫”(出示课题)
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农民就不用把农药喷撒在庄稼上,这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净化的作用,我们就能吃上绿色食品。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不能捉它,要保护它)
【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加入小孩子喜欢的元素,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过度:
有一只小青蛙知道同学保护它们的决心后,给我们班发来了一封邀请信,邀请我们去参加青蛙王国举行的捉虫比赛。你们去不去呀?
【邀请信的形式,可以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和动物小青蛙之间的友好关系,并把学生带进一个轻松的童话世界,有效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行课堂教学。】
比赛的现场可真热闹呀!看,有两只青蛙正抢着吃害虫呢!它们都说什么话呢?
生1: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生2: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
2、青蛙很细心,随时收集身边的数学信息,我们能不能根据它们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一年级的数学分类教案模板3
教学内容:
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等。(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五的第8、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知识梳理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面积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
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要点复习
1、面积与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或你所知道的面积是什么样的?)
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如:书面、桌面等)说明什么是面坝,然后教师出示面积概念。
幻灯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师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哪些图形可以表示面积。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师取一个长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边长。问:要求这一周的长度,是计算面积吗?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简单换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积单位进率: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面积计算。
出示图形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校对。
完成后,让学生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课堂活动
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
请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再进行测量和笔算。最后将测量并计算的结果与估算进行比较,看看误差多少。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8、9题。
一年级的数学分类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初步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这是我们在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但前一节课只算了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大家解决吗?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29页看着第4题,请你帮助这些小动物判断一下,它们的计算究竟对不对?如果有错,错在什么地方?又该怎样克服呢?
2.教学练习五第5题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出结果,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一年级的数学分类教案模板5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
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 + 6 = 15
8 + 6 = 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 ) 6+( )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教学点评: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一年级的数学分类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分类教案11-07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卡片分类11-18
小班数学按物体特征分类教案11-22
《物体分类》数学 08-16
数学角的分类 04-09
分类的教案通用11-22
树叶分类教案11-27
《垃圾分类》教案06-06
大班数学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