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时间:2024-01-06 08:58:1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1~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3.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

  (1)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补充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六、书写生字,听写词语,运用词语

  1.重点指导“脊”的笔顺。上半部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

  2.听写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

  3.写几句话,用上上面的部分词语。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检查复习

  同学们,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今天老师把各种各样的花请进了我们的教师,大家一起来欢迎吧。学生欣赏图片,并谈感受,顺势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读熟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课件出示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生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围绕这个问题来研读课文。

  二、感悟朗读,点拨提升

  (一)感受景色的奇丽

  1.同学们,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景色的奇丽? 感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任何”等词语。学生练读。

  2.师:我们沐浴在花的海洋里,看着花开,闻着花香,听着鸟语,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花的.海洋。师配乐读,生欣赏图片。

  师: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

  如果“我是一位疲惫的游客,看到这怒放的鲜花

  我是一位遭遇挫折、心情烦闷的行人,闻到这醉人的花香

  我是一位德国小学生,来到这花海般的街道

  3.入情入境朗读。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啊!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老师把它们稍稍做了下改变,变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二)感受民族的奇特

  1.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简介女房东并且提问,在德国,谁会养花?生答医生护士军人工人等。

  2.谁能结合上下文,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师:你先说说对“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

  生:值得人深思。

  师: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

  生:他们把花给别人看,这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寻味。

  生:他们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确实耐人寻味呀!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生答值日,互相帮助等例子。

  (三)朗读升华

  在德国,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鲜花绽放的清香,能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奇丽的花,这奇特的民族,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所以他发出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师引读:正是这种“我为人人”的境界,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他们“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正是这样奇特的民族,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

  (四)理解“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四五十年后,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看到的是怎样的风景?四五十年前,季老先生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四五十年后,季老先生看到的还是这样的景象,这时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1.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东西变了,什么还是没有改变”?

  2.联系上下文思考“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什么?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季老先生故地重游,他做了一个梦。请你猜猜季羡林大师都会梦见些什么?并且交流总结。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节课就是以习作为导向进行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悟德国的风景与风俗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在读中学习通过观察加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习作方法。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及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 品评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的写作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推敲中读懂词句,积累语言,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学习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完成预习单;教师制作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题眼”,引发思考。

  1.出示季羡林照片,介绍作者并导入课题。

  季羡林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独特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十多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一起读!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注意!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

  2.扣紧课题,引出主线。

  (1)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回忆回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当时的感觉,你会用什么符号?拿笔写在课题的旁边。(?)

  (2)作者一开始也像你们一样有疑问,但多年后却发出了很大的感慨(板书“!”),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感慨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如果让你从这个句子中找出两个关键词,你会找哪两个?(指名答并板书:奇丽、奇特)

  过渡:这究竟是怎样的奇丽景色,怎样的奇特民族,能让作者如此感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一下吧!

  二、抓“美词”,品读“奇丽”。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用笔画出关键的词语,组内互相交流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并试着带上感情读一读句子。

  2.小组汇报(句子、关键词、感悟、朗读)。

  课堂组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学生汇报时相机板书)

  (小组汇报后,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姹”“嫣”,并理解词语,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用“花团锦簇”,哪个用“姹紫嫣红”,然后结合图片把“花团锦簇”和 “姹紫嫣红”说具体。“花团锦簇”体现花多、花茂盛、侧重写花的形态,“姹紫嫣红”体现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应接不暇”的 “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引读: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总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柏林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依然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都能看到——读句子。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谁愿意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三、抓“文点”,训练文笔。

  过渡:如此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来的,谁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1.用不同的线划出观察与想象的部分,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后教师总结:写景,无非就是观察加想象。板书“观察、想象”)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2.迁移习作(学以致用)。

  (1)试着用上“观察加想象”的写景方法,用一段话描绘一下你课前准备好的风景图,时间5分钟。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课堂组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结并过渡:观察加上想象就能巧妙地把一处风景写得更具魅力,而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写风景的文章,作者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把景色写美,他更大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德国的奇丽风景,表现德国的奇特民族风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四、抓“佳句”,感悟“奇特”。

  1.合作探究二。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奇特民族的精彩句子,认真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意见。(经过思考的语言更精彩,注意组织好语言,把话说清楚,把体会说具体)

  2.小组汇报(说句子,谈体会,感情朗读)。

  课堂组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机出示句子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B、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奇怪、不理解)好, 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C、是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注意,我要开始讲德语咯)

  —— 你好,你喜欢养花吗?(老师这是中国式德语,呵呵)

  ——生答

  —— 你好,你是怎样养花的?

  ——生答

  ——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这不是白费功夫了吗?

  ——生答 (预设:在家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嗯,我要采访一下我亲爱的房东太太,注意房东太太的表情哦)房东太太,你养花也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答(正是这样!)

  你刚才为什么笑了?(理解“莞尔一笑”,注意“莞”是多音字)

  ——生答。(预设:一是你发现了花是给别人看的.,所以我发出了会心的笑、和蔼的笑,二是我为自己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而自豪地笑、快乐地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生活中有这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是啊!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生活的真切境界。真正爱花的人不是把花养在屋子里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更多人欣赏它。这就像诗人说的,“我付出了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3.小结:其实,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风景也许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特色。(你们从搜集到的异国美景图中了解到什么样的异国风情了呢?指名说说)

  五、借“书库”,拓展延伸。

  1.师推荐阅读异域风情丛书(要想了更多的异国风情,就去找找“异域风情丛书”吧)

  “异域风情丛书”是一套集历史、文化、地理于一体的旅游知识丛书。每一集以国家、地区或城市名称为书名,详尽介绍了当地的风光名胜、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内容新颖独特,信息丰富完整,文笔生动流畅,图文并茂。

  2.师推荐阅读《留德十年》。

  当一样风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种风情,它就会变成一种永恒的美丽,永远定格在你的心中。

  课文最后,作者说“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梦里会有什么呢?今天学习之后,大家不妨去找找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课件出示《留德十年》)《留德十年》记载了作者在德国十年来的点滴,读了这部作品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他的梦境里究竟有什么。

  3.学生推荐阅读并说明推荐理由。(鼓励学生推荐关于异域风情的书籍)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接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自己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德国街头奇丽的景色,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是五年级第下册第八组“异域风情”中的第一篇课文,根据年段目标、单元训练目标及本文写作特点,本课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德国民族风情特点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民族风情特点的,同时积累优美语言。并在学习过程当中掌握学习的方法,能运用学法阅读其他文章。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德国民族风情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3.揣摩作者是如何写出德国民族风情特点的,总结阅读方法,并运用习得的方法进行拓展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感受德国民族风情特点。

  难点:通过各种语言训练揣摩作者是如何写出德国风情特点的。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我们的祖国名山秀、大川奇,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情。当我们走出国门的时候,眼睛和心灵还会发现异域的美、他乡的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请齐读课题。

  2.导读引路,明确任务。

  (1)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先来看看单元导读,我们该完成哪些任务呢?

  PPT:阅读本组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

  (2)学生默读导读提示,自由汇报。

  (3)教师小结:咱们不仅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写出这种特点的。(板书:抓内容、识风情、品语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做这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小结学法。

  1.学习生词,正确书写。

  (1)相信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先来检查一下文中的生词。

  课件出示生词:脊梁真切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2)指名读生词,教师相机强调生字的读音。(预设:提示轻声“梁”,多音字“莞”、“应”。)

  (3)学生书写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书写。

  2.逐段轮读,明确段意。

  学生轮读四个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预设:指导读好长句“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把握大意,小结方法。

  (1)学生借助每一段的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小结用“合并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浏览课文,粗知风情,小结学法。

  1.学生浏览课文,圈画出能说明德国风情特点的关键词。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归纳板书:奇丽,奇特。

  3.指导朗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小结抓关键词体会的方法。

  (四)默读圈画,直奔重点,再悟风情

  1.课文中的哪些语言让你感受到德国的这种风情特点呢?请看学习提示:

  PPT:默读二、三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奇丽”、“奇特”的语句,并结合关键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借助提示自学,同桌交流。

  (五)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风情。

  学生在充分自学,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自由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德国民族风情特点的,体会相关词句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积累语言。预设如下:

  预设A:抓关键词,品养花方式之“奇”。

  PPT: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学生抓住关键词自由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品“脊梁”,感受风情之独特。

  (1)还有哪里写出了德国独特的风俗习惯?(板书:花的脊梁)

  (2)指导“脊”字的写法。

  (3)学生对照图片描述“花的脊梁”。

  (4)对比句子,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茎微微向外弯曲,叶子挡住了整个花瓣。

  3.指导朗读,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预设B:想象画面,品街头景色之“奇”。

  PPT: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想象练笔,体会词句表达效果。

  (1)生自由读文段,并说说从哪些词感受到德国风景之奇丽。

  (2)体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表达效果:两个写花的词语连用,是否显得有些重复?

  (3)小练笔:读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2.想象引读,感受“花的海洋”。

  3.想象朗读,积累优美语言。

  教师范读、指名读、背诵。

  4.小结想象画面品味语言的学习方法。

  (六)升华风情,回顾学法,拓展阅读

  1.归纳板书,升华风情

  在德国,因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所以在家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因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所以我们走进德国大街时就总看能“花的海洋”。

  2.回顾学习方法。

  3.根据学习提示,拓展阅读《只砍有记号的树》。

  PPT:默读《只砍有记号的树》,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德国这个民族的特点,并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

  (1)学生根据提示自学。

  (2)小组分享学习收获。

  (3)汇报交流,点评。

  4.总结。

  板书设计:

  奇特花的脊梁

  奇丽花的海洋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一、听写生词,巩固基础

  二、知人论世,感受境界

  1.简介作者,初步了解其留学经历。

  2.拓展阅读季羡林《留德十年》《我的人生感悟》《重返哥廷根》片段。

  3.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体会“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4.结合作者的留学经历理解“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的含义。

  三、摘抄句段,积累语言

  四、小结学法,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季羡林的书籍。

  2.搜集反映德国风俗民情的资料。

  附:学生拓展阅读材料《只砍有记号的树》

  学习提示:

  默读《只砍有记号的树》,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德国这个民族的特点,并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

  只砍有记号的树

  xxxx年冬,由于战乱,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气氛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对普通贫民来说,食品短缺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熬过漫长的冬天。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能允许老百姓上山砍树。林业部门先在森林里找到老弱病残的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如果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5

  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贴近作者视角,选择“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中的“美丽”为切入点,以“寻找美丽──感悟美丽──内化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句式变换、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问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

  2、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自己心中最美的东西吧!

  (指名自由交流。)

  2、是呀,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有一位季羡林老爷爷他也深有同感,让我们一起随着他认识一个爱花的民族吧!

  板书:

  25花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字音读准,生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

  读并释义。

  结合图片,接力读课文。

  3、这个民族指谁?你从哪里知道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自读自悟,升华情感

  1、就让我们和季爷爷一起去感受一下德国对花的独特的爱!浏览课文,季爷爷一共几次去德国?

  2、四五十年前,季爷爷第一次到德国就对德国人的爱花之情有了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来。

  3、德国人是如何爱花真切的呢?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德国人爱花之情用你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画出相关的语句。

  大家知道“脊梁”是什么吗?“花的脊梁”是什么?德国人种花自己只看花的脊梁,最美的朝向别人,你的.体会是?指导感情朗读。

  5、正是这样,德国人种花都是种给?

  板书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读题。

  6、也确实不错,就让我们一起走上德国的大街,去欣赏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看课件)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看到以及看图的感受。

  7、我们的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样独特的风景的?你从第三段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同桌齐读第三自然段,讨论。练习朗读。

  “花团锦簇”是什么样?老师也了解到“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含义。

  8、“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精神呢?

  9、如果让大家用“因为……所以……”来说这句话应该怎么说?正是这样!正因为你的付出,我为人人,所以才会有人人为我的境界!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能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的事例呢?

  10、让我们再次体味德国人的爱花的特殊情怀,引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背诵。

  四、研习写法,总结收获

  1、再让大家回答一次:

  你现在是如何理解德国人爱花的真切之情的?

  用上“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来说一说。

  2、是呀,第二自然段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引着大家去自己体会文章的情感,其实,这篇课文在表现迷人景色展现德国民族精神的方面用了许多好的写作手法,你发现了吗?浏览课文。

  ⑴好词,好句用得多。

  (如“姹紫嫣红”、“耐人寻味”、排比句等,学生积累。)

  ⑵过渡句。

  (“爱花的民族也很多,……”、“正是这样,也……”)

  说说作用。

  3、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方法。

  4、是呀,这堂课我们收获良多,下节课就让我们随着季爷爷再次来到德国,一同去生成我们新的感受、获得新的收获好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难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设计思路】

  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贴近作者视角,选择“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中的“美丽”为切入点,以“寻找美丽──感悟美丽──内化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句式变换、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寻找“美丽”

  1、由课题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对话,板书:

  美丽

  3、激趣:

  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去寻找他眼中不变的美丽。

  二、品读文本,感悟“美丽”

  1、阅读,与文本对话:

  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你觉得美丽的语句。

  2、交流,与同桌对话:

  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

  (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3、词语质疑:

  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4、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⑴ 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⑵ “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 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5、品读,与作者对话:

  指名读句子,汇报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如下:

  ⑴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① 关键词:

  脊梁。

  ② 角色迁移体验:

  如果你来到德国人的家里,看到这些花的脊梁,会怎样想?

  ⑵ “走过任何一条街……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 关键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花的海洋。

  ② 创设情境想象:

  走在德国的街道上,我仿佛看到了 。

  ⑶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 关键词:

  人人为我。

  ② 句式变换对比:

  只有(人人为我),才能(我为人人)。

  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这两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作者从中品味到什么?

  6、感悟,与美丽对话:

  ⑴ 联系感悟: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生活有没有类似体会?请谈一谈。

  ⑵ 延伸阅读拓展: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卞之琳《断章》

  诗中的“风景”与文中的“花”有什么联系?

  三、情感共鸣,内化“美丽”

  1、再读对话,情感共鸣:

  指名朗读课文结尾一段,紧扣“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两句,激发情感共鸣。

  2、随文练笔,内化情感:

  作者在结尾写到:“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梦呢?他会梦到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和自己的经历,写一段话。

  3、结语: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儿,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

  【学习难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设计思路】

  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贴近作者视角,选择“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中的“美丽”为切入点,以“寻找美丽——感悟美丽——内化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句式变换、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寻找“美丽”。

  1、由课题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季羡林与德国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变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对话,板书“美丽”。

  3、激趣。

  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去寻找他眼中不变的美丽。

  二、品读文本,感悟“美丽”。

  1、阅读,与文本对话。

  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你觉得美丽的语句。

  2、交流,与同桌对话。

  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品读,与作者对话。

  指名读句子,汇报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如下:

  ⑴“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关键词:脊梁

  角色迁移体验:如果你来到德国人的家里,看到这些花的脊梁,会怎样想?

  ⑵“走过任何一条街……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关键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花的海洋。

  创设情境想象:走在德国的.街道上,我仿佛看到了。

  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关键词:人人我

  句式变换对比:只有(人人为我),才能(我为人人)。

  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这两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作者从中品味到什么?

  4、感悟,与美丽对话。

  联系生活感悟。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类似体会?请谈一谈。

  延伸阅读拓展。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断章》

  诗中的“风景”与文中的“花”有什么联系?

  三、情感共鸣,内化“美丽”。

  1、再读对话,情感共鸣。

  指名朗读课文结尾一段,紧扣“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两句,激发情感共鸣。

  2、随文练笔,内化情感。

  作者在结尾写到:“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梦呢?他会梦到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和自己的经历,写一段话。

  3、结语。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儿,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重点句子的相关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比较,激趣引入

  1.师谈话:同学们,我们许多家庭养过花,你们都把花摆放在哪里?跟大家说一说。同时也想一想,我们家里栽种花草的目的是什么。

  2.学生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养花的目的。

  3.师小结过渡: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知道我们养花常常是等花开了,就把花摆放到厅堂里、案桌上、阳台上……养花的目的主要是自家欣赏。现在,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图片,说一说这里的人把花养在哪里?

  4.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读图,知道这里的人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悟到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5.师谈话引入: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呀!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习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后,大家就会明白的。

  6.揭示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导入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先是让学生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养花的目的,而后老师小结过渡,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读图中感知德国人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出现了奇丽的景色,最后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话题,引入新课。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直接切入课文内容,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谈话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纠正读音,重点引导学生识记好“暇、颇”等生字。

  (2)检查课文朗读,注意正音,了解学生对课文蕴含情感的把握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找出课文有关语段读一读,初步感知这种奇丽的景色。

  本环节的教学先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再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练习1—2的要求,初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奇丽的景色,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三、抓住重点,细读感悟

  1.抓住“家家户户”,读出“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情感。

  (1)师谈话过渡:课文说“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文中有一个多次出现的词最能说明德国人爱花,读读课文,找一找这个词,并把相关的'语段画下来。

  (2)学生读课文,找相关语段,谈自己的体会。

  (3)课件随机出示下面句子,教师作相应指导。

  ①“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抓住语段中的三个“都”字,让学生明白家家户户都养着花,都这样做,为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铺垫;二要注意朗读时声调的上扬要有层次。

  ②“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从而理解“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花的海洋”之间的联系;二在读这个语段时,要注意对“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提示:可提醒学生联系春游、秋游的体验来朗读,“应接不暇”可提示学生朗读的语速可稍快,有“应接不暇”之感。

  ③“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堵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抓住“又”字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从而明白“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会感到吃惊的原因;二要抓住两个“多么”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明白使“我”感到耐人寻味的是什么;三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朗读时情感要高昂些。

  2.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走进“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1)师谈话过渡:前面,我们知道德国的确是个爱花的民族,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呢?找出文中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一个句子,并把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读句子,说自己的理解。

  (3)课件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①理解“我为人人”,要与第二自然段的“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联系起来。

  ②理解“人人为我”,要与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句话联系起来。

  ③理解“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要与第四自然段的“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联系起来。

  ④要让学生把上面三点连起来说说对句子的理解,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⑤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放慢些,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感觉。

  3.抓住“没有改变”,读懂“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

  (1)师谈话过渡:四五十年以前作者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四五十年后,作者又看到这一景象,这时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读读第四自然段,也就明白了。

  (2)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课件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学生读句子,读懂“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教学时要抓住“没有改变”来指导:

  ①“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的习惯没变;

  ②“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没变;

  ③“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没变;

  ④这句话的朗读要注意在“美丽”后稍有停顿,“没有改变”要读得肯定,要读出重音。

  本环节的教学抓住文中的三个关键句段,让学生在读书中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

  四、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回读全文,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赞美。

  该环节的教学,通过有感情朗读,旨在让学生读出情感,积累语言。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说说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也可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2.集体交流。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想时,教师要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引导:一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说;二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事例。

  3.教师谈话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走进德国,认识了一个爱花的民族,知道养花要给别人看,才能看到别人的花,明白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丽。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

  (2)鼓励学生写一写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该环节的教学,先是让学生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再说说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事例,而后教师总结谈话,把学习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真诚地去帮助别人。作业的设计意图主要是:抄写句子是积累语言的需要;小练笔,是本堂课教学的延伸,是联系和沟通课内外知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凭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概、脊、莞、尔、确、簇、汇、暇、含、绮”10个生字。能正确描写“尔、确、汇、含、绮”5个字。积累“大概、确实、栽种、应接不暇、包含、汇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联系课文,初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习惯,懂得“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喜欢花吗?家里有没有种过花?什么时候用花来妆点自己的家?花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

  2、师:是呀,花儿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难怪人们都喜欢那美丽鲜艳的花朵,因为——

  3、出示: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指名读,学习:概。

  4、师:同学们都说种花是为了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可是有一个国家的人民种花却是让别人看的'。

  5、出示课题,读题。

  质疑并归纳:自己的花怎么会给别人看?为什么自己的花要给别人看?

  二、初读课文,深入理解,学习字词。

  1、带着问题轻声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学习生字。

  2、思考问题:德国人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从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3、交流,出示:

  他们的花不是养在屋子里,而是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出示两盆花,请两位学生上来演示一下:德国人是怎样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的?

  (2)借助盆花的摆放位置,学习生字:脊,理解“脊梁”。

  (3)说话练习:花朵朝里开,虽然(),但是()。

  花朵朝外开,虽然(),但是()。

  3、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种花,所以别人才能享受到如此美景。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美的享受?

  (2)交流,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随机学习生字:簇、汇、暇(给“暇”换偏旁组成新字。)

  (3)结合媒体,自己读,挑战读,尝试积累。

  1、师:刚才我们读懂了德国人怎么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呢?从第三节中划出一句关键的句子来。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

  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指名读,联系上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2)师:正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德国的街头能够看到这么绮丽的景色。让我们再去德国看看那里的美景吧!媒体演示。

  2、师引读第4节: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么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作者所说的“美丽”到底指的是哪些东西呢?

  (1)学生自读第4节,小组内进行讨论。

  (2)交流:是美丽的花朵,是德国人互助互爱的美好心灵,是他们愿意把美好事物与别人分享的良好风尚。

  (3)指导朗读。出示:你们愿意将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吗?

  你们有没有感受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滋味呢?

  三、创设情景,朗读全文。

  师:美好的东西就是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老师带来了最喜欢的音乐,想和大家一起欣赏。(音乐响起)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作业布置:

  1、拓展:

  和爸爸、妈妈谈谈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

  2、作业:(1)抄写词语

  大概、确实、栽种、应接不暇、包含、汇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积累描写花儿美丽的词语。

  板书设计:

  19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

  自己别人

  种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这是一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教学本课应力求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在读书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的能力”这一要求。课文中有许多的生词,学生不能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这样使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就能较好地理解了。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受异域风情,了解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感受异域风情,了解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揣摸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和风俗特点的。

  教学难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齐读)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的意思。

  2.了解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揣摸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和风俗特点的。

  三、自学

  (一)自学生字检测(先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给带点的字注音。

  莞( )尔一笑 东莞( ) 姹( )紫嫣( )红

  2.形近字组词

  脊( ) 暇( ) 姹( ) 锦( )

  眷( ) 瑕( ) 宅( ) 绵( )

  3.抄写你喜欢的四字词。

  4.理解词语:花团锦簇: 。

  姹紫嫣红:嫣( ) 。

  5.我不能理解的词语: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一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的作者是大作家( ),作者四五十年后重游德国故地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

  3.默读每三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⑴作者在德国看到了怎样奇丽的景色?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这段话里“任何”“家家户户”这些词体现了花 的特点,你还能在这段话中找到两个这样的词吗? , ;体现花美的特点的词是 、,可见这段话,作者围绕“奇丽的景色”这个中心,分别写了德国花 、花 两个特点。

  4.背诵第三自然段。朗读提示:边读边想象欣赏,把自己的赞美之情送到朗读中去。

  四、交流

  1.小组交流,先互相批改,再请教同学改正错题。

  2.全班交流,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微笑的样子。( ) 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

  2.从文中找出列词语的近义词。

  目不暇接—( ) 繁花似锦—( ) 意味深长—( )

  二、明确目标(齐读)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三、自学

  1.作者为什么说德国人是一个“奇特的民族”?用“~~~~”画出有关的'句子。作者揭示了一种要赞美的人生境界是: 。

  2.“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⑴“人人为我”在文中指: 。

  ⑵“我为人人”在文中指: 。

  ⑶“耐人寻味”是意思是 。“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文中是指:。

  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境界? 。

  ⑸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你有没有感受到类似的境界?举例说一说。。

  3.看了德国人的风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4.“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句中的“美丽”有两层意思,①

  ② 。“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德国人的 没变 。

  四、交流

  1.小组交流,先互相批改,再请教同学改正错题。

  2.全班交流,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题。

  五、拓展训练

  1.读了这篇文章,德国人给你最深的象是:

  2.小练笔: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六、课后检测

  1.做《同步精练》第一至五题。

  2.背诵第三自然段。

  结合课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课后反思 :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应该让学生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的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德国风光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道去国外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2、播放课件:德国风光片。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是呀,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有神秘的黑森林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国家。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进一步感受德国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师述: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所作。

  3、谁来读读课题?脑中产生了什么疑问?(自己的花为什么是让别人看的?为什么以此为题)

  二、初读感知

  1、问题提得不错。翻开书,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等会儿和同学们交流交流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2、这篇课文短小精美,咱们一起接力读读课文吧。(指名分节读文)

  示词卡:莞尔一笑 莞尔一笑是怎样笑?

  评议,正音。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二生答)

  三、朗读感悟

  1、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到文中找到语句说一说)

  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2、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读一读。(指答)

  3、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咱们也在下面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

  你读出了什么?(花多)从哪读出来的?(任何、家家户户、都、花的海洋、应接不暇、花团锦簇) 生边说师边点击词语变红。

  应接不暇这个词说明了什么?(一路风景优美,看都看不过来。现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来。)

  还有谁从哪读出了什么?

  来,通过你的朗读把花多的这种感受带给大家。

  他读出了花多,你读出了什么?(花美)从哪读出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说明什么?(颜色多、鲜艳)

  示课件:看,这样鲜花汇集成团,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示词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如没读好)再读一遍,想着词的意思,想着画面读。

  这画面你还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鲜花怒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花的王国、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走过任何应接不暇)三生读,齐读。

  能背吗?我们合作背一背:(师引背: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4、是啊,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走在街上的时候(引读后一句)

  好一派奇丽的风光!

  5、可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德国人种花有什么奇特之处?(指答)

  你从哪知道的?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你们读出了什么?从哪读出来的?(1、家家户户德国人爱花;2、花栽窗外,花朝外开人人为他人着想,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等词语。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在反复朗读与想象练说中再现文章第三自然段所描述的美丽画面。

  ★通过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季羡林的生平事迹。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颂花导入 了解作者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我国语言大师季羡林所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交流、了解德国及作者季羡林。

  二、初读全文 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并想想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写作者对德国的印象—爱花,再写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

  3、学生自学生字词,结合课文相关语句及生活体验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4、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及段落。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养花吗?花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它瑰丽无比,花香四溢!所以很多民族都爱花,德国就是爱花的民族,这个民族爱花与众不同!今天让我们跟随我国语言大师季羡林爷爷一同走进20世纪的德国,继续学习第25课,请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整体感悟

  课文主要写了季羡林爷爷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德国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爱花、爱美)齐读课文第一段。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十年,对这个爱花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让我们怀着

  三、精读感悟

  1、精读“初到德国”

  (1)德国养花与众不同,作者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养花养在什么地方?请看大屏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德国人养花的地点和目的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与我们养花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

  (2)德国人养花养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①与我们养花有什么不同之处?(中国养在屋子里,他们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屋里 花的脊梁)他们这样养花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②真是这样吗?季羡林爷爷对德国人这样养花感到吃惊!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自由读一读,读出吃惊的语气,指名读)

  ③由于吃惊,季羡林爷爷就打听女房东。出示: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引读,做“莞尔一笑“的动作,再师生合读) 3)“正是这样”女房东说的是怎样的呢?作者在德国的大街小巷看到了什么?(板书:街道)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走过

  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指名读,评价。

  ①你觉得德国街道窗户前的花怎样?(花多,花美)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理解词语。展示画面。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②师:听老师朗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③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愉悦、神清气爽)带上我们此时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生读,评价。

  (4)季羡林爷爷看到德国人把花栽种在窗户外面,在街上又看到这么美、这么多的花,感受颇深。他有什么感受?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自由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颇”是什么意思? “耐人寻味”什么意思?是什么境界耐人寻味?(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③联系上文同桌相互说说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齐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身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过渡: 季老第一次到德国感受到了德国街道奇丽的景色,感悟了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第二次到德国又有什么见闻和感受?

  2、研读“再到德国”

  1)齐读最后一段。

  2)作者第二次到德国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指什么?(鲜花是美丽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也是美丽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城市面貌)唯独什么没变? (“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的习惯没变;“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没变;“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没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没有改变。)

  3) 指导朗读: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街道窗户外花还是那样美、那样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依旧没有改变,你对德国充满怎样的情感?(崇敬、赞美、敬佩)怀着这样的情感齐读。注意读的时候,在“美丽”后稍有停顿,“没有改变”要拉长读重。

  4)季羡林爷爷把这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发出由衷的感叹——出示句子,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多么与众不同的民族,多么了不起的民族呀!让我们大声齐读,读出对德国的敬佩,注意把奇丽、奇特拉长读重。

  5)季羡林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触景生情,感叹之余,内心涌起了另一种情思。出示: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作了一个思乡的梦。”

  ①在梦中,作者又回到四五十年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德国街道窗户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想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②作者人虽在德国,却心系祖国,看到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震撼了,他对祖国寄予由衷的希望,作者的希望是什么?

  四、回顾总结

  一会功夫,我们就把季老的文章读完了,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作者两次到德国抓住了感受最深的东西,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优美的文章,但两次写法不一样,第一次到德国主要写了作者所见的奇丽景色和所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再到德国主要写了作者的所感---“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这样写就是我们常说的抓住重点、详略得当的写法。

  所以季老才写出了这么美的文章。你们想像季老那样写出好文章吗?先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好吗?我们在回过头来,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美美地读一读,读出内心的感受,尝试背下来。抽生读背。

  五、拓展升华

  大家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语言,也像季老一样到过不少的景色优美的地方,那些地方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想像季老一样把它写出来吗?请看大屏。读要求后,学生伴乐写作。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屋里:花的脊梁

  初到德国: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爱花

  街道: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再到德国:美丽并没有改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第十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课。课文介绍了德国人对花的喜爱,德国独特又美丽的风景,以及德国奇特的风俗。这篇课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思想教育价值方面,要让孩子们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在语言价值方面:这篇课文描写花的词语用得非常贴切,便于学生积累语言文字。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真切、宇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有没有种过花?目的是什么?种在哪里?

  2.多媒体展示德国风景图。看大屏幕,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花美吗?这些花种在哪里?想不想知道德国人为什么要这么种花?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季羡林为我们所展现的德国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到生字或优美的词语、句子,及时用笔把它圈划下来,然后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领读、齐读,纠正读音。

  3、默读课文,季老第二次到德国,表达了怎样的感慨?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深入理解,读出感情。

  (一)、奇丽的景色:

  ⑴ 哪些句子突出表现了奇丽的景色?朗读课文,勾出美丽景色的句子。画出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

  (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山阴道上”来想象。顺势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词义。)

  ①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②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播放

  ⑵ 学生在交流有关奇丽景色的过程中,师相机而行:

  ① 强调生字的书写(这里面可有生字啊,你能把这两个词语写在黑板上吗?学生板书两个词语);读到这个“花团锦簇”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读到“姹紫嫣红”呢?(想象)

  ② 对比理解“花团锦簇(花多而茂,重形态)、姹紫嫣红(花艳而娇,重色彩)”的意思,这里两个词语都形容花很美,不是重复了吗?

  播放PPT这些娇艳的花一朵紧挨着一朵,一朵紧压着一朵,他们挤在一起,靠在一起,相互簇拥着,有时候都分不出他们谁是谁了。花儿的这种形态就叫做——花团锦簇。各色鲜花聚在一起就是──姹紫嫣红

  ③ 把词语带入句子,练读,重品味花美、语言美。自己练练怎么用你的声音展示这种美丽。熟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⑶ 介绍作者两次到德国的时间作者第一次到德国是1935年到1945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第二次到德国又恰逢文革结束不久。中国的社会处于满目疮痍、近似于一片废墟的状况。(出示PPT)所以当作者看到这样的景色时,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带着此时你的感受来读句话。可以怎么读?还可以怎么读?可以改变句子来表达你的慨叹。

  对于作者而言,这真是一种美丽得近乎神奇的景色。再读句话。

  (二)、奇特的民族:

  ⑴ 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

  ①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⑵ 学生在交流有关奇特民族的过程中,师巡视:

  ① 生交流原因。

  补充资料:

  没有阳台的就放在窗台上,故意把窗帘做成半截的。花的主人看花的什么?什么是花的脊梁?(散乱的话枝花叶以及透过枝叶看到了花)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充分欣赏到娇艳的鲜花)这些做法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

  作者见此情景估计德国人养花不是为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于是向女房东求证。女房东神态是──莞尔一笑,语言是──正是这样。“这样”是指什么?(上文、扣题)什么是“莞尔一笑”?(很轻松的微笑)想想女房东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这在德国是很平常的、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女房东的表情和语言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部分读一读。

  ② 这种境界指什么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具体在我们生活中来说就是怎样的行为?(分享、彼此关怀、眼中有他人……)在文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这种境界扎根在这个民族每个人的心田,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部分读一读。

  ⑶ 现在来谈谈作者为什么觉得这个民族是奇特的?

  (联系到民族的奉献精神来谈。)

  ⑷ 老师提问,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这个民族的奇特之一就是他们的花不象中国那样──他们就是要──自己的花让别人看

  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都能看到——街头花团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形成了一道──奇丽的景色。

  是啊!的确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在德国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奉行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这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读这句话。

  四、小结课文,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师:读着读着,课文既如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又成了一首颇耐人寻味的小诗。

  走在德国,

  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

  走在德国,

  感受到的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

  第2课时

  一、听写生词,温故知新。

   1、让学生当场默看(2分钟)。

  2、现场听写并展示(选择有错的学生,达到对难写字的正确指导。如“脊”“嫣”“暇”)。

  二、学习末段,感悟美丽。

  师:同学们,让我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最后一段,记住:把作者的种种思绪,滴滴感受都读出来。

  1、齐读第4自然段。

  2、体会作者的话。

  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⑴想想:什么变化了?唯独什么没有改变?

  ⑵“美丽”指什么?

  ⑶生读句子。

  三、补充资料,领会主题。

  1、出示补充资料:

  那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从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现在这人行道仍然像是刚才洗刷过似的,躺下去打一个滚,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思:从这段文字中你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2、引导学生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又看别人的花。”“走过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呀,才让季先生把这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3、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感叹之余,作者内心又涌起另一种情思。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生读)

  4、出示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①作者陶醉于鲜花之中,触景生情,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梦?梦中他在思念什么?

  ②引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

  1、师:今天,老师领着同学们浏览了德国奇丽的风景,了解德国了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后,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喜欢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

  师:让我们再次品味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崇高境界吧(生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以后希望怎样做到“我为人人”?

  生:我想为我们班打扫教室。

  生:以后哪位同学有困难,我一定会帮助他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不小啊。

  师: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那优美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你觉得作者怎样才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

  生: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

  师:如果作者没有到过德国,而仅仅听别人说起德国的风景,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章吗?

  生:不能。要亲身经历过,才能写出来。

  生:写文章时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生:还要多读书,积累好词佳句。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如果作者把在德国见到的所有景物都写在文章里,你还会喜欢他的文章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写进去,文章就没有中心,也就不吸引人了。

  师:那么要写一个地方的民族风情特点,要注意些什么事项?

  生:抓住能体现这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

  师:说得对。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生动、更具体、更感人。

  师:感谢季先生让我们了解了异国五彩斑斓的文化,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季先生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简介)

  师:如果你想对季羡林有更多的了解,请到图书室或上网找季羡林作品读一读。

  《季羡林文集》、《季羡林散文集》

  《谈人生》、《留德十年》、《病榻杂记》

  五、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师: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和对课文的感悟,以《梦见了》续写一段话。

  (生写话,然后展示)

  生:我梦见自己在花海中飞翔,身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鸟在动听地歌唱。我的恩师突然出现了,我和他走在花丛中谈笑风生……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也自叹不如啊!我要向你们学习。

  六、布置作业。

  师:课后,请把《梦见了》写在小作文本上。另外,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在你的读书笔记本上。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下课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花团锦簇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14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课前谈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季羡林与小作者的对话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本课的作者是?(季羡林)季羡林老先生是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出示季羡林先生的资料)我们曾学过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师:季老先生曾留学德国十年,对德国的风土人情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这节课我们一起随着季老去欣赏德国独特的民族风情(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齐读)。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注意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两个新词。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奇丽 奇特 姹紫嫣红

  抽读。师:“嫣”写的时要注意什么?在生字表边上写一写。(齐读)

  3、交流: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师: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反馈交流)

  三、研读课文,领略风情。

  1、师: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找出来。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层是“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两层意思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了分号隔开。

  2、浏览课文,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分别找出来。

  A、交流:“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师:自由读读这段话,怎么就能看出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①“花朵都朝外开”

  ②“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在这儿“花的`脊梁”是什么?

  师:为什么要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让花都朝外开?

  别人种花是为了给自己欣赏,而德国人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师: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板书:奇特。)齐读。

  B、交流:“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自己再读读这段文字,从哪些地方,让你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让你陶醉其中?

  交流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感情朗读(注意:任何、家家户户、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

  齐读。

  预设二: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花的海洋” 师:你是怎样理解“花的海洋”?

  ②“应接不暇” 师:什么是“应接不暇”?

  有感情朗读

  C、(出示课件)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走在这样的街上,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我们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

  师: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

  ④写一写:假如你就是一名游客,你想对花的主人说些什么呢?(自由说)

  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3、师:美丽的大街,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这样的奇丽景色离不开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你读懂这句话了吗?“颇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有什么让我们“颇耐人寻味”呢?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师:我为人人,这是在奉献美;人人为我,这是在收获美。

  4、师:这种耐人寻味的境界过了四五十年了都没有改变。季老再次来到德国,他说……(引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美丽”指什么?(鲜花的美丽,环境的美丽,人品德的美丽,境界的美丽)

  师:鲜花是美丽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更美丽!

  再次齐读,出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总结:

  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其实包含了我们对人处事的态度。“我为人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别人受益,但其实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就像课文中,如果人们不把鲜花种在窗外,那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也是这样。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相关文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02-17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说课稿01-0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1-0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01-23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07-06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09-2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文 09-23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文 04-03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5篇03-30

自己的花 11-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