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

时间:2024-01-07 07:25:1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1

  截至1月19日,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7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达1.04亿亩,其中重旱2428万亩,因旱饮水困难人口196万人、大牲畜67万头。

  一、基础知识归纳

  仅仅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

  1、干旱 干旱通常指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因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

  2、旱灾 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3、北方此次干旱表现了哪些特点:

  一是降水严重偏少、气温偏高。二是农作物受旱面积大、程度重。三是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突出。四是江河来水持续偏枯,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

  4、北方此次干旱产生的原因

  一是今年空中气流以西北气流为主,也就是大气环流在中纬度地区盛行西北环流,西北气流为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雨雪天气。

  二是暖湿气流偏弱能给北方带来降水的西南暖湿气流几乎不存在

  三是处于周期性的干旱期

  四是气温显著偏高

  五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

  5、干旱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危害: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尤其是对冬小麦越冬极为不利。干旱易引发森林火情,冬春季节容易引发沙尘暴,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措施:要合理调配水源,加大灌溉力度。野外用火需加倍小心。实施人工增雨或者增雪的作业,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发展节水灌溉,修建引水蓄水工程、选择耐旱作物等

  6、沙尘暴:

  沙尘暴(黑风暴)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属于沙尘天气(浮尘、扬沙、沙尘暴)中最强的一种。沙尘暴易发生于降水少而多大风的季节,多发生于沙漠及邻近的地区,中亚、北美、中非及澳大利亚是世界四大沙尘暴区,中国北方是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特别是春季,空气不稳定,多大风(冷锋活动),气温回暖解冻,干旱少雨而蒸发加剧,地表干燥裸露疏松,容易起沙。人类不当活动破坏植被和地表,增加了沙尘来源,是导致沙尘暴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源区,沙尘向东南输送,西北、华北大部、青藏高原和东北平原地区是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强风、风蚀土壤,沙埋,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交通等。通过气象卫星对沙尘暴的监测,目前已能作出准确预报。减缓沙尘暴灾害频率与强度,关键在于做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如建设防护林,从沙源区防治沙漠化入手,制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对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广免耕法,加强国际合作等。

  7、总结我国五个灾区的基本情况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春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二、练习题

  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

  1、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2、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 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

  C 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变率越小

  D 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3、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 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B 植被的覆盖率提高

  C 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 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4、(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图22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3分)

  (2)分析②、②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3分)

  1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xx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回答5~7题。(20xx年广东卷)

  5、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北美中南部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6、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7、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8、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填空并回答:(20xx年上海卷)

  11)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空格内:

  A 洪水 B 风暴潮 C 干旱 D 水土流失 E 泥石流 F 台风

  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 、 。在图(四)中,地区I与地区III共有的自然灾害是 (多项选择);在地区II内 、 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Ⅳ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多项选择)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 ,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 ,发生在水圈中的是 。

  3)试列举我国防灾抗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两件。

  答案:

  1、A 2、D 3、A

  4.(1)②区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 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 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于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5 C,6 B,7、B

  8 (1)A;C;ABCF;C、D;E (2)DE;CF;AB (3)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环境管理的政策体系。

  2.了解我国贯彻三大环境管理政策的六项制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有关我国三大环保政策的资料和合作分析探究,增强利用地理信息解读政策的能力。

  2.通过访问当地环境管理部门与有关政策部门的活动,提高学生实地采访能力,进一步明确经济手段、行政干预等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实施国家环境管理政策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基本国策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三大环境管理政策的解读

  [教学难点] 中国三大环境管理政策的解读

  [教学媒体与教具]课本图片、网络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环境管理思想和理论来源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与长期的社会实践。l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国家行动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保证。

  【板书】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的政策体系

  【图片展示】

  【讲述】该图显示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三个层次,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是环境政策中的最高层次,“三同步”、“三统一”在环境政策体系中处于第二个层次,第三层次即中国三大环境管理政策。

  【阅读】阅读课本第80页材料“中国三大环境管理政策”,从总体上了解其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

  【板书】一、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政策

  【讲述】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政策,我国政府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什么是 “三同时”制度吗?

  【学生回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对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或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作出预测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不利于环境的事件发生,是实现预防为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该制度是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实现预防为主政策的有效措施之一。

  【资料收集】通过网络或书刊,搜索一些具体的建筑工程建议和区域开发中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三同时”制度的典型事例。

  【案例】近年来,中国的环境问题一直受到世人关注。20xx年1月1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京宣布停建30个违规建设项目(具体项目名称附后),在中国刮起了"环保风暴",使得中国的环保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次叫停的30个项目中,有26个是电力项目,叫停的这些项目均为未经环境影响评估,而提前上马或不应该上马的工程,包括装机容量仅次于三峡工程的国家发展战略性项目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包括由于电力紧缺而投资上马的地方电力项目,也包括为三峡工程配套的延伸性投资项目,具体而言,共牵涉到8个省、三大电力公司以及与国家环保总局同属部级单位的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其范围之大、影响之广堪称史无前例。

  【探究活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是针对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国内外环境管理的经验教训提出的。试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经济的角度,论述“防患于未然”对于环境保护的特殊意义。

  【阅读】阅读课本第81页材料“《环境影响评价法》——我国环保事业的历史性突破”

  【探究活动】在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在你的家乡建设一个造纸厂,可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但如果治污措施不力,将对当地水体造成污染。讨论: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影响评价应掌握到何种程度才是适度?应怎样妥善解决?

  【过渡】如果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政策的目的主要是“防患于未然”,那么,对已经发生的污染进行干预管理就是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

  【板书】二、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

  【讲述】“谁污染谁治理”环境管理政策,主要通过制定实施“征收排污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来落实贯彻。

  【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收集有关“征收排污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的信息,了解以下内容:

  (1) 实行排污收费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项制度属于环境管理中的什么手段

  (2) 什么是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主要针对哪些项目?施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需要考虑哪些条件?污染限期治理包括哪些类型?

  【点拨】(1)实行排污收费制度是基于如下两点考虑:一是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是对环境容量资源的利用,必须征收一定的费用;二是排污收费,可使排污者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节约环境资源。征收排污费是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2)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是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限期治理项目主要针对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同时也要考虑限期治理的资金和技术的可能性。

  限期抬理类型:包括区域或流域的限期治理、行业的限期治理和点源的限期治理三个类型。

  【探究活动】访问当地的环境管理部门或当地企业,了解采用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必要性和经济手段的执行过程、排污费的使用情况等。

  【承转】淮河的治理并没有达到原来预想的目标,其原因与“强化环境管理”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板书】三、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讲述】为了更好的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国家还制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制度。

  【资料收集】通过网络收集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讲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具体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该制度将环境保护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中。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对其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控制,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以规划为依据,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的,通过科学、定量考核指标体系,使环保工作切实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实践活动】通过网络查询或向有关部门了解,你所在城市以及我国几个主要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考核结果。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的政策体系

  (一)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二)贯彻中国三大环境管理政策的六项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政策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有效手段之一

  (2)“三同时”制度——有效措施之一

  2.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

  (1)征收排污费制度——环境管理经济手段

  (2)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3.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3

  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华侨政策,通过了解华侨的爱国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述我国人口特点、人口问题、人口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教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难点是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具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投影片“人口迁移图”讲授提纲

  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总数为12.6亿(1997年)

  占世界总人口的22%

  二、人口分布不均

  l.我国的人口密度:131人/平方千米。

  2.我国人口的分布

  (l)界限:黑河—腾冲一线

  (2)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平原,西部人口密度小。

  (3)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开发时间长短等原因。

  三、我国人口的迁移

  四、华人与华侨

  1.概念

  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第二课时]

  五、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突出特点

  ①人口基数大

  ②增长速度快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①解放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

  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

  3.人口问题:

  (l)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

  (2)问题

  ①人民生活水平低

  ②交通、住房、教育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

  六、对策

  1.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要求:晚婚、晚肯、少生、优生。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入新课]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板书]

  [教师讲授并指导学生计算] 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1.6亿,世界人口为53亿。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为:1l.6/53X100%≈22%,因此,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读图]引导学生读课本的“面积与人口比较表”,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由此可知,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美国的4.46倍,因此,我国是个人口大国。

  [读课本第2页《读一读》及补充资料]如果全国的人手拉手连成一列队伍,两人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4米,那么,这列11.6亿人的队伍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

  二、人口分布不均 [板书]

  1.我国的人口密度:

  [计算]

  12.6亿人/9600000平方千米≈131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我国人口的分布;

  [阅读和分析图]在课本第2页《中国人口分布图》上让学生用彩笔标出黑河—腾冲一线,待熟悉图例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西的人口密度各大约是多少?

  [学生回答]此线以东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小于10人/平方千米。

  [教师小结]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由此得出结论: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

  [学生回答]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

  [教师小结]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三、人口的迁移[板书]

  [分析图]根据“人口迁移路线图”请同学们说出迁移路线,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概括成下表

  四、华人与华侨 [板书]

  1.概念[板书]

  [教师讲授]

  ①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如印尼华侨。

  ②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称为外籍华人等。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华侨和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及他们支援祖国建设的事迹)

  2.我国对华侨的政策[板书]

  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

  [教师小结]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并从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两个方面了解了中国人口的大致状况,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问题将有很大帮助。

  [第二课时]

  巩固复习

  通过提问我国人口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及分布特点引出新课。

  学习新教材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板书]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板书]

  [读图]读课本第4页“我国人口的增长图”,通过观察,按时间进程比较,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①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5.3亿人口,1990年达到11.6亿。

  ②增长速度快: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40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11.6亿,增长速度太快。

  [教师提问]我们计算一下,若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10‰。,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

  [学生回答] 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

  [教师小结]由此看出,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板书]

  [教师提问]我国人口为什么增长快呢?

  [学生讨论]主要是因为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②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3.人口问题[板书]

  [教师讲授]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贤源、环境相协调。

  [教师提问]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结合课本第5页图讨论。

  [教师总结]

  ①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读第5页下图分析)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教师小结,并引出下文]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六、对策 [板书]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对策:

  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

  2.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师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5

  气压带和风带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输送和交换热量。

  师: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下面我们一起先做一个活动。

  (活动)P36活动1

  看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生:热力环流。就半球而言,是单圈环流。

  师:在教材第36页图2.9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生:(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

  (投影)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部分)

  师:(在学生回答后分别显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高低气压的位置)

  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过渡)

  师:很好。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逐步投影)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北半球)

  师:(讲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1.低纬环流

  ①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

  ②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①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

  (参照讲授情况补充历史故事:在航海路线上,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风带航线,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航线,故称信风带为“贸易风”。第二次世界大战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海军就是大胆地选择了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出乎意料之外偷袭成功的)

  ②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

  ③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因此相反。

  (投影)“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

  师: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请大家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熟练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并记住其名称。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七个气压带。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六个风带。

  生:(学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纸上反复操练,指认并画出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

  有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

  而且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师:很好。(引导学生思考)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生: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过渡)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师: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有规律的移动呢?

  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春秋分时,所有风带、气压带的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北半球夏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北偏;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南偏。从夏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南移动;从冬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北移动。

  师: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投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生:(观察气压带和风带各个季节时所在的位置)

  师:如果黄赤交角为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吗?

  生:不会。因为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就一直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没有了南北向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就没有了季节移动。

  (过渡)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板书)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师:海陆热力性质有什么差异呢?

  生: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师:那么,冬季,大陆与海洋相比较,哪里的气温低?哪里的气温高?夏季呢?

  生: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同纬度的大陆温度夏季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

  (投影)教材第39页活动3图示(引导学生按步骤分析)

  师: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

  那么,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

  生: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

  师:为什么?

  生: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师:夏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

  生:夏季大陆会形成低气压。

  师:为什么?

  生: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师: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位于哪个气压带上?

  生:冬季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师: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

  生:不会,图中的气压带会被高低压中心切断。

  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地球上的气压带会被切成块状分布于大陆和海洋上。

  师:很好。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冬夏季分别形成不同的高低压中心。

  (投影)图示和表格(内容待提问学生后逐个显示)

  夏季

  冬季

  气温

  气压

  气温

  气压

  原因

  陆地

  高

  低

  低

  高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洋

  低

  高

  高

  低

  (投影)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生:(在老师引导下探究分析归纳)

  (投影)表格内容待提问学生后逐个显示

  生:(回答填表)

  A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7月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1月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师: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冬季的亚洲高压(也叫西伯利亚高压)和夏季的夏威夷高压(也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就很大。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又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知道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

  布置作业:

  教材第38页活动2:制作三圈环流模型。(通过自己亲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搞清楚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

  利用硬纸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6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已初步掌握。了解到大气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推进新课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

  师请大家在图上标出全部的风带和气压带

  生(一学生指投影回答,其他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空白图上填图)

  (在绘图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要把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情况描述清楚。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样”来描述。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其气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描述。

  (板书)(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即南北纬10°之间的广大地区,气温会有这么样的特征?

  生受太阳辐射强,终年高温。

  师赤道地区受哪一个环流控制?

  生受单一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师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的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盛行上升气流。

  师多什么样的天气?

  生多对流雨。

  师那么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特征怎么描述?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师很好,这种气候就是热带雨林气候。

  (投影)伊基托斯——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读出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值。

  生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mm以上。

  师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呢?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的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

  (动画演示)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学生再跟随演示指认)

  师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只受单一的环流控制?

  生(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生(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控制。

  师很好。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在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下,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气流下沉。

  师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生终年高温少雨。

  师这种气候叫热带沙漠气候。

  (投影)开罗——热带沙漠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学生读图说出降水和气温值)

  师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

  生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西亚阿拉伯半岛、印度河流域、墨西哥、西南非洲、澳大利亚的中西部、智利北部和秘鲁等地区。(同时动画演示)热带沙漠气候的世界分布。

  师终年在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下,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投影)伦敦——温带海洋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生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终年湿润,年降水量在700—1000mm,气温年较差小。

  师这种气候叫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

  (动画演示)温带海洋气候的世界分布

  生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交界两侧的西海岸、南美洲的智利南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的南北二岛。

  (过渡)

  师非常好。我们知道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带来风带和气压带的南北移动,这样就会有一些地区夏季受某环流的影响,而冬季又会受另一种环流的影响,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探讨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板书)(二)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标示风带和气压带

  (动画演示)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师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因为离赤道较近,故全年高温。看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生夏季赤道低气压会移动到这儿并控制这个地区,会带来丰富的降水;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会控制这个地区,降水稀少。

  师这就是热带草原气候。

  (投影)——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看图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生全年高温,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干燥。

  师正确。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请你找出主要分布的地区。

  (动画演示)热带草原气候的世界分布。

  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标示风带和气压带。

  师很好。再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已标示风带和气压带),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生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南移并影响这一地带,暖湿多雨。

  师正确。这种气候在哪儿最典型?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

  师很好。这就是地中海气候。看图回答,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周围和帕斯周围。

  师有哪些代表性的城市?

  生罗马、雅典、伊斯坦布尔、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墨尔本、帕斯、好望角、开普敦等。

  师这是唯一一种夏干冬湿的气候类型,大家要认真理解记忆。

  (过渡)前边我们探讨的五种气候类型都分布于大陆的西部或中西部,大陆东部的气候类型有什么分布规律呢?

  师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上节课我们请大家课后完成“活动4”。请几个同学来谈谈大陆东部的气候类型、成因、分布及其特征。

  (投影)1月、7月亚洲季风图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亚洲的季风气候)

  生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亚洲大陆气温低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北部形成阿留申低压。夏季亚洲大陆气温高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

  生东亚地区——冬季,东亚盛行来自内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

  生以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生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生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东南信风会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并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影响大致位于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冬季在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亚洲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存在较强的气压梯度,给本地带来干燥的东北季风。

  师刚才大家分析得很准确。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即北美洲美国的东南部、南美洲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也有类似于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因也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请大家在地图上找出来。

  (同时动画演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分布区

  生(指认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分布)

  师我们了解了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想想看,中纬度大陆中部的气候会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生大陆中部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稀少;陆地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冬季降温快,冬夏温差大。

  师正确。这就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洋近一些的地方降水稍多,植被以草原为主,是温带草原气候;深居大陆内部的地区,降水更少,植被不表现为荒漠,是温带沙漠气候。纬度较高的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分布有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较少,但因蒸发弱,仍为湿润地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也请大家在地图上找出来。

  (同时动画演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区

  生(指认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

  师极地地带该会是怎样的气候呢?

  生冬季酷寒,全年气温低,降水稀少,夏季短促。

  师极地气候可分为两种,即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请大家在地图上找出来。

  (同时动画演示)极地气候的分布区

  生(指认极地气候的分布)

  要特别注意: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

  我们也分析了其他因素形成的气候类型。下面请大家做一些巩固练习。

  练习:填表

  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所处纬度最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温差小,降水多且分配均匀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夏半年受西风带控制,冬半年受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差异

  学生回答后:(投影答案)

  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主要探讨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知道:在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有三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板书设计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位置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

  热带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热带雨林气候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中西部地区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常年炎热干燥

  温带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冬不冷,夏不热,终年降水均匀

  (二)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位置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

  热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中西部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夏)和信风带(冬)交替控制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亚热带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夏)和西风带(冬)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活动5——比较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与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差异。

  探究内容:比较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与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差异。

  探究办法、过程:让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独立完成。提出如下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1)概括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与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差异(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个是最北达到的纬度,一个是东西跨越的范围大小)。

  (2)根据图中的地形分析,从地形的角度看两个地区地形有什么不同?地形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3)提供洋流图,教师浅释北大西洋暖流与阿拉斯加暖流的不同。说明洋流对气候影响程度有什么差异。

  探究结果:小论文

  参考答案: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高中地理1《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高中地理1《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李文波

  一、课标解读

  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具体要求如下:

  1.动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动口: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动脑:会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移动的原因以及对气候等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较难理解的难点,也是平时检测评价与高考中常出现的重要考点之一;不仅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图像和一些活动学习,还要学会理解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存在的原因条件,掌握近地面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对称的分布规律。而且还要根据第一单元学过的地球运动知识,通过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的规律,进而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季节移动的成因及其移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三圈环流、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形成及图示。

  2、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2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从容说课

  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既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②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阐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像北半球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下,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原本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破坏,变成了块状分布,形成了冬夏不同的气压中心,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我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教材以最典型的东亚气候为例说明了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通过三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个案例分析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节难点较多,如:在30°纬度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等,应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