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中班教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复习巩固目测接数的方法。
3、能用自己的语言较清楚的回答问题。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认识过数字10,感受过10以内的数量、螃蟹头饰、卡纸制作的各种颜色的泡泡每人一个、教具:图片一张(上面有三只螃蟹在吐泡泡,每只螃蟹吐的泡泡数量分别为:8、8、10、两朵小红花、幼儿操作材料、数字卡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1、瞧,螃蟹正在进行吐泡泡比赛呢,看看哪些螃蟹吐的泡泡一样多?给泡泡一样多的螃蟹身上贴上小红花。
2、你是怎么知道这两只螃蟹吐的泡泡是一样多的.?它们都吐了几个泡泡?
3、引导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数出每只螃蟹吐饿泡泡,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二、游戏《螃蟹吹泡泡》
1、老师扮演螃蟹吹泡泡,当说到:吹出一个绿泡泡时,扮演绿泡泡的幼儿走到前面,集体数一数有几个绿泡泡。
2、到老师说:吹出一个黄泡泡时,扮演黄泡泡的幼儿走上前,请各别幼儿数一数有几个黄泡泡,集体验证对不对。
3、请一幼儿扮演螃蟹吹泡泡,并数一数有几个红色的、蓝色的泡泡。
三、幼儿操作活动现在老师要来看看谁的小脑袋最聪明了,看这张图告诉我们做什么呢?
1、给螃蟹发红花。请幼儿判断哪些螃蟹吐的泡泡一样多,然后给它们身上的小红花涂上红色。
2、变成一样多。想办法使两边实物的数量一样多。
活动评价:
1、评价幼儿的操作情况。
2、表扬活动中能动脑筋把自己想法说清楚的幼儿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结合诗歌“今天我来做妈妈”,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我很能干、长大了”。
·增强幼儿升班意识,激发升班自豪感.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有一定的做画能力,对于画“意愿画”有兴趣。
(材料准备)纸张、笔等
重点与难点:能用不同的绘画符号表示自己想做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讲讲说说:能干的我
“暑假里,我们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经过一个暑假的锻炼,我们小朋友又长大了,成为了一名大班的小朋友了。
二、欣赏熟悉诗歌内容.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提问: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听了这首诗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2、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欣赏一遍.
提问:诗歌里的.小朋友帮助别人做了那些事?你们最喜欢哪一句?
3、幼儿结伴游戏:
幼儿两两结伴,一人扮演游戏中的“妈妈”,一人扮演小弟弟。边动作表演边念儿歌。
三、意愿画:我长大了
1、说说讲讲自己在家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在幼儿园能为老师们做些什么。
2、幼儿人手一张做画纸,记录自己长大了的事情。
3、重点和难点:知道不同的表格里可以用不同的绘画符号表示,(如可以画上一张桌子代表“我帮妈妈擦桌子”等),尝试大胆做画。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了解鲤鱼的习性等。
2.通过幼儿说画唱跳的形式让幼儿对鲤鱼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3.让幼儿动手给幼儿喂食换水捞鱼来了解更多的养鱼知识。
活动准备:
1.每张桌上有个脸盆,很多小鲤鱼,每个幼儿一个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剪成的小鱼缸,每个幼儿一个捞鱼的渔网,每桌一盆晒过三天的水
2.鲤鱼的视频,《鲤鱼跳龙门》舞蹈视频,鲤鱼的图片,鲤鱼谜语,儿歌,歌曲,绘画材料。
3.清洁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老师以谜语的`形式点出鲤鱼课题;谜语:摇头摆尾不离水,有翅吐泡不能飞,没脚没胳膊却能行,勇敢能把龙门跳。
2.老师出示鲤鱼图片,朗诵鲤鱼的儿歌;儿歌:远看水里一朵花,近看凸眼有尾巴,游来游去人人爱,缸里常玩过家家。
3.老师播放鲤鱼的视频,老师提问幼儿视频里鲤鱼的基本知识。
4.老师给每组幼儿发鲤鱼,盆等,并让幼儿观察,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鲤鱼的习性等,边观察边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
5.老师让幼儿给鲤鱼喂食换水捞鱼来学习养鱼的知识:水必须是晒过三天的水;给5厘米长的鲤鱼喂食,每天只能喂一到两颗,喂食过多就会撑死鲤鱼;捞鱼时鲤鱼会蹦来蹦去,不要因为害怕把鲤鱼甩出鱼缸,鲤鱼掉在桌上地上时间过长就会因为缺水而死;鱼缸里的水不能过多,不然鲤鱼就会因为缺氧而死去;鲤鱼不能让太阳直晒,不能温度很低,室温控制在16度左右最好。
6.幼儿用抹布把桌面水擦干净,开始画鲤鱼。
7.幼儿自评互评绘画作品,老师肯定每个幼儿的成绩。
8.老师播放《鲤鱼跳龙门》的幼儿舞蹈,让幼儿随视频边唱边跳。
9.老师让幼儿把自己盛在盆里水瓶里的鲤鱼放到窗台上,然后老师说:“小朋友回家时把鲤鱼放在窗台上,并给父母讲鲤鱼的知识,好吗?”
10.播放音乐《鲤鱼跳龙门》,让幼儿做鲤鱼游泳的动作出教室。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爱跳舞的葡萄干》活动中所需的材料简单:是生活中常见、小朋友爱吃的一些零食;步骤简单,适合幼儿操作;现象易于观察,神奇,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本活动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奇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葡萄在汽水中浮沉的原理。
2、激发对科学游戏的兴趣,并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学习科学活动的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重点及难点】
让幼儿认真观察活动操作及产生的现象,主动地参与活动;让幼儿对最后产生的结果及现象有初步理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
环境准备:椅子、实验操作台、黑板
教具准备:轻音乐、课件、4个小杯子、各种零食、大雪碧4瓶
学具准备:透明小水杯12个、4种不同的零食(QQ糖、花生米、黄豆、葡萄)、幼儿记录表12张、笔12支、托盘12个
【活动过程】
一、回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进行导入:
1、试一试: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幼儿思考问题:
(1)比较大小和相应的重量?
(2)属于记录表中的哪种食物?
2、尝一尝:请幼儿尝试一下几种不同食物,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看一看:老师示范将葡萄放在汽水中,让幼儿仔细观察现象。
幼儿思考问题:
(1)幼儿猜测哪些会和葡萄一样“跳舞”(一会沉一会浮)呢?
(2)引导幼儿与同伴讲述、交流想法。
二、探究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做一做:幼儿实验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2)教师介绍科学实验记录方法。
(3)幼儿实验操作,探索各种食物在汽水中的浮沉,并记录。
2、说一说:实验结果交流与验证。
(1)结合实验记录表,与同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
(2)结合大记录表的统计结果,教师与幼儿进行实验结果验证,帮助幼儿发现汽水里气泡的作用。
三、教师小结:浮沉现象原理在现实科技中的运用。
活动延伸:
科学区: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探索其他食物(小番茄、李子、蒜头等)会不会也在汽水里跳舞。
:
活动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注重自然过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讨论——体验感受——经验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为每个幼儿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去积极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知识,从而发现汽水中气泡与沉浮之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这首歌歌词有些复杂,但是歌曲欢快孩子们很感兴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模仿小动物。通过学习歌曲鼓励孩子多与朋友交往,知道朋友多快乐多的道理。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会用动作展现出
2、感受朋友多、快乐多的气氛、愿与大家交朋友。
3、熟悉歌曲旋律,并乐意创编歌曲。
活动准备:
根据歌曲内容设置情景、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的朋友都有谁?”幼儿说一说。
“那朋友多了你的心情怎么样?”教师进行总结,朋友越多越快乐。“今天还来了一些动物朋友,它们是不是也认为朋友越多越快乐呢?
二、欣赏第一段歌曲
师提问“你听到小动物唱的什么歌?”“是哪只小动物?”“在哪唱歌?”教师清唱总结“小鸟怎样唱歌的?”幼儿表演,教师整体范唱。
幼儿学唱第一段
除了这些动物朋友还有哪些动物朋友来了呢?
三、出示教具,探索歌词,欣赏二段歌曲
教师范唱,幼儿学唱,并用动作展现歌曲再次学唱。
还有那些小动物来了呢?
四、出示教具,并引导幼儿唱出歌曲。
教师提问,“小羊会在哪玩?”“小羊怎样叫的?”探索歌词,“你们能把小羊唱到歌里吗?”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唱出第三段。
五、幼儿加动作,跟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六、创编歌曲
除了这些小动物还会有那些动物朋友来呢?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引导创编。
七、情感教育
找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朋友分享我们的快乐。带上这首歌去找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孩子们对这首歌非常的感兴趣,但是结束后整体感觉歌曲前半部分记忆的`不是很熟悉,所以应加强前半部分学唱。对孩子们的回答好积极回应,给予肯定。孩子们对创编非常感兴趣,所以最后孩子们非常的兴奋,这时如果再放开些让孩子们尽兴创编或是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课堂秩序会好一些。对歌曲的熟练度还要在加强,特别是音准及与钢琴的配合上。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玩法一: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比一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及时验证)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教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教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2.“这次游戏的玩法和刚才的不一样。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更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游戏。(“多1”或“少1”的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时调整)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名称:帽子床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感受故事的有趣情节,乐意想象讲述。
2、体验爸爸、妈妈爱宝宝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ppt、音乐、帽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图片首页)
T:今天,郑老师请来了老鼠的一家,请你们看看它们是谁?
T:(小结)对了,它们是鼠爸爸、鼠妈妈、鼠哥哥和鼠妹妹,告诉你们,鼠爸爸和鼠妈妈非常爱自己的两个鼠宝宝,一家人相亲相爱,生活得很幸福。)
二、分段欣赏,想象讨论
1、(讲述故事,图片1—2)
2、(出示图片3—4)T:咦,鼠爸爸和鼠妈妈发现一样东西,你认为这是什么呀?(幼儿猜想)到底这是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往下听。(讲述故事)
3、(插入式体验)哦,原来是顶大帽子,我这就有一顶和鼠爸爸、鼠妈妈找到的一样的大帽子,请你们来摸一摸,摸上去什么感觉?
4、T:看到这顶圆鼓鼓、毛茸茸的大帽子,鼠爸爸、鼠妈妈会怎么想呢?到底鼠爸爸、鼠妈妈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听下去。(讲述故事3—4)
5、(讲述故事,图片5—6)
6、(出示图片7—8)T:咦,这是什么呀?帽子下面是什么?为什么看不见他们的头和身体,只看见它们的脚呢?
T:(用图片9—10小结)它们这样走路累不累呀?虽然他们走得很累,也走得很慢,但是他们没有停下来,因为鼠爸爸、鼠妈妈想把大帽子带回家做什么呀?(帽子床)
7、T:(出示图片9—10讲述故事9—14)鼠哥哥、鼠妹妹睡醒了,它们会怎么样呢?为什么鼠妹妹会吓哭呢?鼠哥哥会怎么做呢?(可以请幼儿学做鼠哥哥、姐姐说说对话)
8、T:鼠哥哥、鼠妹妹哭着大叫“怪猫”、“怪猫”,你们觉得是怪猫吗?
9、T:那么鼠爸爸、鼠妈妈听到这个哭喊声它们会怎么做呢?(幼儿猜想,再出示图片15—16讲述故事15—18)
10、T:你猜这时鼠哥哥、鼠妹妹会对鼠爸爸、鼠妈妈说什么呢?(师幼可以角色扮演说对话)
11、(讲述故事19—20出示图片21——22)晚上,鼠宝宝一家要休息了,它们在哪里呀?
你觉得鼠宝宝一家睡得舒服吗?你们看这是张怎样的帽子床,让鼠宝宝一家睡得这么舒服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讲讲中了解老鼠一家搬帽子床的有趣故事内容,感受家的温暖。
2、乐意用语言表达所观察到的画面内容。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在听听讲讲中了解老鼠一家搬帽子床的有趣故事内容,乐意用语言表达所观察到的画面内容。
难点是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课件“帽子床”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感知鼠宝宝需要关心过渡句:天凉了,鼠宝宝睡在透风的竹篮床上越来越冷。鼠爸爸和鼠妈妈非常的担心鼠宝宝睡觉时会着凉,提问:鼠爸爸和鼠妈妈会怎么做?(孩子可能会说盖厚厚的被子、盖毯子、盖衣服等,老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小结:关心宝宝,担心自己的宝宝会着凉。
过度句:你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看看鼠爸爸和鼠妈妈的方法是不是和你们的一样呢?
二、故事欣赏,感受鼠宝宝家的温暖。
1、于是,他们趁鼠宝宝睡着时,想出去逛一逛,为宝宝找点保暖的东西。鼠爸爸突然叫起来:“瞧!一顶大皮帽!”鼠妈妈一看也乐了……提问:看看,这是一顶怎么样的大皮帽?(老师引导幼儿说说鼠妈妈的话:大大的、厚厚的,多柔软呀,多舒服的帽子床呀!)小结:你们听得真仔细!他们找到一顶大大的、厚厚的,多柔软,多舒服的大皮帽呀!
提问:鼠爸爸和鼠妈妈看到这么暖和的大皮帽,想到了宝宝,他们会怎么做呢?(孩子可能会说:搬回家给宝宝盖,这时,老师及时表扬“你想的和鼠爸爸、鼠妈妈想的一样。”)小结:看到暖暖的大皮帽,想到了会着凉的鼠宝宝。
2、这时,鼠宝宝醒来,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在……提问:鼠妹妹怎么了?她为什么会哭呢?(孩子可能会说:鼠妹妹想爸爸妈妈了!老师及时给与表扬“观察的真仔细”)小结:爸爸妈妈对他们很好,他们才会想爸爸妈妈。
提问:鼠哥哥会怎么做呢?(孩子可能会说:“你不要哭!或者帮她擦眼泪。”)过渡句:鼠妹妹听了你们安慰已经不哭了。看看鼠哥哥会怎么做?
3、鼠哥哥只好拉着鼠妹妹,跑出家门去寻找鼠爸爸和鼠妈妈……提问:他们心里感觉怎么样?(幼儿可能会说:"鼠哥哥和鼠弟弟害怕或者他们哭了"。老师及时给与表扬:“观察的真仔细”。)小结:宝宝遇到危险时很害怕,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爱护。
爸爸妈妈怎么安慰宝宝呢?(幼儿回答:别怕,是一顶大皮帽。这时,老师及时给予肯定“你听得真认真!”)小结:鼠宝宝听到鼠爸爸、鼠妈妈安慰的话,他们不再害怕了。
4、大皮帽扛回家,晚上鼠爸爸搂着一对鼠宝宝,乐呵呵……提问:这天晚上,鼠宝宝一家是怎么睡觉的?(孩子可能会说:抱着宝宝睡觉或搂着宝宝睡觉。这时,老师可以让幼儿学一学“搂、抱”的动作。)提问:鼠宝宝一家睡在暖暖的大皮帽里,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句:这么温馨的故事,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篇。
5、完整欣赏故事三、故事迁移,说说自己家的温暖。
过渡句:鼠宝宝一家互相的关心和爱护,他们的生活过的非常的幸福、快乐。
提问: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是怎么关心爱护我们的呢?我们又是如何去关心爱护他们的呢?(幼儿可能会说:和孩子在一起,做饭等单个词,这时,老师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结:一家人在一起,互相关心爱护,才能生活幸福和快乐!
设计思路:
中班孩子对家人的关心和了解,比小班的孩子更情感化一些。拟人化的故事《帽子床》是主题“我爱我家”的开篇,故事以小老鼠的爸爸、妈妈找到一个帽子为线索,然后把它当床和孩子们一起睡在里面,情节温馨,画面生动,能充分让孩子从故事情景中感受到家人的爱是无比温暖的。
此外,中班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强,阅读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经验积累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思维形象具体,但过程常常呈现一种无序化的`状态,表现在还不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形成对故事的理解,语言表达还不连贯;相较于小班中班的孩子更活泼好动,并富有想象,但不能很好地根据前后画面变化的比较,用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因此选择这样一个阅读素材,通过一次集体学习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对画面作有序观察并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内容,能对图书画面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并了解一些符号对应的关系并愿意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倾听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小老鼠一家与帽子之间有趣的故事情节,感受家的温暖。
2、大胆想象,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图书、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故事——发挥想象小老鼠和帽子之间的联系
1、(出示帽子)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2、(出示小老鼠)那小老鼠可以把帽子当成什么呢?
二、读故事——观察画面并想象,表达对故事的理解,感受家的温暖
1、小老鼠和帽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到小图书里面去看看。看好之后,请你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是在哪两页看到的?
2、幼儿分散自由阅读小图书。
3、提问:鼠爸爸和鼠妈妈为什么喜欢帽子?
小老鼠为什么害怕,他们一家怎样睡在帽子床上?
4、完整欣赏三、讲故事——大胆想象,丰富故事内容1、老鼠一家找到了一张又大又舒服的帽子床,森林里的小动物可羡慕了,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也帮他们找找小床。你们愿意吗?(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实录反思:
活动一开始,教师通过出示实物皮帽子,并且谈谈说说激发幼儿的兴趣,首先我出示了一顶大大的皮帽子,请小朋友们观察大皮帽,接着请孩子们猜猜:老鼠爸爸老鼠妈妈会用它干什么?实物皮帽子的出示,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二环节故事欣赏。分段阅读第一段:天气渐渐冷了,鼠爸爸和鼠妈妈最想为鼠宝宝准备一件怎样的家具?师:鼠爸爸鼠妈妈见了帽子怎么想?(皮帽子很柔软,很舒服,可以做小床)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对皮帽子的联想,甚至有小朋友提出要戴一下帽子。它们想什么办法把大皮帽搬回家?(鼠爸爸和鼠妈妈整个身子都被帽子盖住了,只有脚露在帽子下面,路也看不清,半天才走了一小段路)幼儿讨论。这个时候我让他们装成小老鼠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搬起来,孩子们都很开心。最后通过教师的小结:可是,帽子这么大,鼠爸爸和鼠妈妈把帽子运回去很困难,半天才走了一小段路。又激发了幼儿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阅读第二段:
1)小老鼠醒来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他怎么了?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追问,那他们找爸爸妈妈的时候碰到了什么事情呢?)这时候发现王奥开始看向别的地方,教师联系自己的实际让孩子回答,效果很好。
2)他们都吓成了什么样子?(请小朋友上来表演,可以表情,也可以动作)
3)鼠爸爸和鼠妈妈怎么会连忙从帽子里钻出来?他们听见什么声音?
小结:原来,鼠爸爸和鼠妈妈听到了自己宝宝的呼叫,急忙从帽子底下钻出来。
3、阅读第三段;师:它们一家怎样睡在帽子床上?(请小朋友们自由描述,及时予以回应)此时稍有小动作的小朋友都很感兴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鱼的外形特征,欣赏鱼身上的独特花纹和绚丽色彩。
2.尝试用各种形状、线条和色彩来装饰鱼。
3.合作布置海底世界,感受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布置好的海底世界场景。
2.范画:鱼。
3.各种鱼的PPT。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和着音乐《小鱼小鱼水中游》进入活动场地。
T:瞧,我们来到了哪里?(海底世界)
T:你发现了什么?(很多鱼)
T:这些鱼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具体引导他们观察鱼的形状、花纹和色彩。
用手指来圈画鱼的外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等,让幼儿初步感知鱼的基本形状。
2.观察PPT
T:除了这些鱼,你还见过哪些鱼?
观看PPT,边看边说,教师讲和幼儿说相结合。
重点示范鱼身上的花纹
T:你看到鱼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现场示范)比如:圆点、条纹等
可请1——2个幼儿上来尝试画不一样的花纹
教师小结:这些鱼有着独特的外形,漂亮的花纹和绚丽的色彩。每一条鱼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想来画一条跟别人都不一样的鱼吗?
3.幼儿作画(播放海底世界视频)
简单介绍砂纸
T:你们在这种纸上画过吗?
请个别幼儿感知纸的特性,知道这是砂纸,上面粗粗的是沙子,在这样的纸上画画时要用大大的力气哦。
T:我要请小朋友画一条大大的鱼,那么它的`身体应该多大?请一个小朋友用手指在纸上比划,鼓励幼儿尽量把鱼的身体画大。
幼儿开始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送鱼儿回海底世界
先画好的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把鱼贴在海底世界。
共同欣赏海底世界,教师带领幼儿边看边评价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取材于生活,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在活动中,面对我的提问,幼儿都积极的回答,说出自己看到过的鱼的形状、颜色、花纹,在示范画鱼的轮廓时,他们个个都很兴奋,也很跃跃欲试。在幼儿绘画涂色时,他们能够领会到涂色的要领,只是我自己感觉可能是受幼儿兴趣的牵引,在欣赏鱼的过程中时间稍微长了些,应该把重点放在画各种几何形的鱼这一方面。
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这一科学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
吹泡泡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活动,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他们经常吹,喜欢吹。但是家长从商店里买来比较精致的吹泡泡玩具,让幼儿吹泡泡,现成的泡泡液,固定模型(一般是圆型)的泡泡器,抑制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束缚了幼儿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有的幼儿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泡泡器是圆圆的,只有圆圆的泡泡器才能玩吹泡泡的游戏。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能够充分挖掘吹泡泡游戏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和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圆形(每人一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每组若干);已配好的溶液。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记录纸。
3、音乐《吹泡泡》,儿歌。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吹泡泡》的音乐中,一起进入教室。(教师跟着音乐吹泡泡,幼儿会自发地进行接泡泡和吹泡泡的游戏。)
师: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2.教师出示“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工具能做什么?”幼儿兴奋地发现能“吹泡泡”。教师“顺”应幼儿就此引出课题,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玩“吹泡泡”游戏,从而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自由探索空间感知体验“泡泡的特性”。
1.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圆形工具、粗细不同的吸管)边玩边探索:“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的多?”。(教师启发、引导、扶持幼儿,将幼儿的探索推向深入,成为幼儿合作伙伴,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2.请幼儿互相交流探索结果。先请小朋友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互相说一说,再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泡泡是圆形的、易破、会飞、对着太阳是五颜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时是半圆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等等)然后请幼儿讨论: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教师借助幼儿探索结果,用“引”的方法将活动的重点转化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把幼儿学习兴趣推向深入。为突破活动的重点做了铺垫。
三、提供不同的材料,用记录的形式表达自主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1.教师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的电线圈,让幼儿猜想吹出泡泡的可能形状。
2.幼儿分小组,教师提供每组记录表一张,让幼儿在“玩”吹泡泡游戏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玩”中,幼儿分工协作,验证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形状并记录验证结果。让幼儿利用自己选择的不同吹泡泡工具,在亲历和感受尽兴探究和尽兴玩的过程中观察,“你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你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有什么秘密?”(都是圆形)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想象结果的旁边。(让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想象吹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吹的泡泡又是什么形状的?”
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请幼儿关注每个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结果。提问:“有什么秘密?”教师在幼儿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儿歌游戏结束
教师讲解儿歌内容,即游戏规则。(当儿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时,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念到吹成小泡泡时,幼儿向中靠拢;念到批泡泡飞高了,幼儿踮脚;念到泡泡飞低了,幼儿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儿向后跳。)
活动延伸:
1.幼儿学着自制吹泡泡的肥皂液。
2.区角游戏中提供吹泡泡的材料,让幼儿自发游戏。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7-24
(经典)中班教案07-24
中班教案【精选】07-24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精选)中班教案07-22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经典】中班教案08-05
[经典]中班教案08-05
中班教案(精选)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