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6篇(热门)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听声音辨别5个以内的数量。
2.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能愉快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漂亮的魔术盒、小鼓一个、糖果若干、小木鱼人手一个、魔术师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数一数,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魔术盒,猜猜魔术盒里会有什么。
2.请幼儿摸出糖果,并正确数数说出总数。
二、听一听、数一数,辨别5以内数量
1.出示小鼓,师生玩“听一听、数一数”游戏
老师敲鼓,幼儿仔细听,敲完后请幼儿说出老师敲了几下鼓。
2.继续组织幼儿玩“听一听、数一数”游戏
听魔术师敲小铃铛的声音,然后说说魔术师敲了几下铃铛。
三、听一听、玩一玩,进一步巩固练习
1.魔术师学小动物叫,幼儿用小木鱼敲,表示小猫叫了三声。
2.老师演示魔术师木偶依次变小动物,请幼儿根据小动物叫声的.数量用木鱼敲出相应的数量。
3.结束。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粘贴五官
设计思路:
结合本周主题“我的身体——五官”,让幼儿在游戏中知道自己五官的名称,在老师与幼儿的共同讨论中知道五官的位置,了解五官的作用,激发幼儿保护五官的愿望并能用自己能干的小手粘贴出漂亮的五官。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保护五官的愿望,并且初步了解该如何保护
2、知道五官的名称、位置并且了解五官的作用
3、粘贴出位置正确的五官图
重难点分析:
重点粘贴出位置正确的五官图
活动指导:
一、共同游戏
“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做‘指鼻子’的游戏,好不好?”
二、讨论
1、五官的名称位置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们的小脸上面都有什么?”——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请一名幼儿上前来让其他幼儿观察
“眼睛长在什么地方,有几只?”——最上面 有两只眼睛
“鼻子有几个,长在什么地方?”——中间 有一个鼻子
“嘴巴有几张,长在什么地方?”——最下面 有一张嘴巴
“耳朵有几只,长在什么地方?”——两只耳朵 长在两边
“请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我们的.脸上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一个鼻子”
2、 五官的作用以及保护五官
讲故事使幼儿知道五官的作用。
眼睛——看 耳朵——听 嘴巴——尝 鼻子——闻
“他们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呢?”请幼儿谈一谈
三、粘贴
1、 老师示范
2、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要求:按照正确的位置粘贴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造型石头;
2、学习与同伴协调地进行活动;
3、大胆的尝试,体验做个小艺术家的快乐。
活动设计思路:
石头是一种十分容易获得的活动资源,曾经在活动中利用过它,孩子们在活动中意由未尽。由此想到设计这一活动:小小石头艺术家。一方面满足幼儿玩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幼儿对已接触到的美工技能(涂画、粘贴、搓捏、压印等)得以巩固,在他们的尝试中感受动手的快乐。
让小班幼儿进行造型活动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活动的目标定位于愿意利用石头塑造,体验动手的乐趣,从中获得自信心与成功感。活动以观察小动物的'石头作品开始,让幼儿在一种自由的形式中去寻找去发现,并学习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去思考总结。同样幼儿尝试也是以自由的形式进行,即让幼儿自主的选择跟哪个小动物学本领。通过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幼儿感到自己本领的大,与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获得成功才能使他们有活动兴趣至使学习变得主动起来。
活动流程:
导入观察作品 → 产生利用石头创作的欲望 → 尝试创作,体验做小艺术家的快乐 → 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
准备:和
幼儿一起收集石头及石头制品;;美工工具(颜料、一次台布、棉签、水彩笔、彩色纸、胶水、画有图案轮廓的大纸、彩泥等);布置熊、松鼠、小狗、公鸡、小兔作品展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石头):小朋友这是什么?(石头)我们教室里来了几位动物艺术家,它们知道我们在收集石头,所以带来了和石头有关的礼物,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看时想一想是什么?猜猜是怎么变的?
(二)引导观察并讲述
1、 观察石头
(1)幼儿分散观察石头。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石头变成了什么,想想用了什么办法(材料)。
2、 讲一讲
教师:你看到的石头变成了什么?用什么东西,什么办法使石头变成XX的?
(鼓励幼儿大胆的把观察到的用语言表达)如:小熊用橡皮泥把石头变成了小鱼。
松鼠用石头拼出小屋。
3、个别演示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演示或请小朋友演示。如若幼儿没提到的教师可以提出:这是怎么做的?
(三)创作要求
动物艺术家的本领可真大,你们想不想跟小动物学本领,做个小小石头艺术家呀?你想跟哪个小动物学什么本领?(引导讲述:怎样用石头,把石头变成什么呢?)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你要跟哪个小动物学什么本领》
(四)尝试体验:
1、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东西(材料)创作,注意和小朋友协商一下进行(小朋友不要争抢,先到人少的动物哪儿学本领);
2、引导使用颜料的幼儿注意颜料不要过多;
3、提醒可以结合石头已有的外形想象,并粘贴(看看石头的形状象什么);
4、鼓励幼儿尝试一种以上的方法创作(你可以试试到其他动物那儿学本领);
5、帮助个别幼儿完成活动内容。
(五)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的作品;
2、说说自己的作品;
你跟谁学了什么本领?把石头变成了什么?
3、请幼儿自由参观同伴的作品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教师:给你的朋友介绍介绍你的学到的本领吧!
具体操作及材料提供
熊(石头、橡皮泥、垫板)
松鼠(石头、画有轮廓的图案的大纸)
狗(石头;颜料红、黄、蓝;盒子进行滚画)
小兔(石头;颜料;棉签)
鸡(石头;公园情景,进行建构)
建议:
结束不用集中可直接交流;
石头按轮廓拼可画一张大幅画(显幼儿间协调)
滚画可提供小勺舀石头
可用提供的石头创造一个环境作为延伸。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激发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照片:公告汽车
2、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一、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
(教师照镜子,激发幼儿照镜子的欲望)
二、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1、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三、“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1、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2、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
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四、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鼓励幼儿扩散思维,大胆发言,如,汽车的后视镜等。)
五、游戏:照镜子
1、我的表情
如,教师说:高兴。
小朋友就笑一笑,照照自己的表情。
2、我是镜子
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
本课主要研究镜子,由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对探究活动有计划的进行组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小百科:镜子,是一种表面光滑,最初古人以打磨光滑的青铜为镜并且具有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有平面镜、曲面镜两类,平面镜常被人们利用来整理仪容,曲面镜又有凹面镜、凸面镜之分,主要用作衣妆镜、家具配件、建筑装饰件、光学仪器部件以及太阳灶、车灯与探照灯的反射镜、反射望远镜、汽车后视镜等等。
小班教案 篇5
《好饿的毛毛虫》这是一首根据绘本故事原创的歌曲,歌词最后象生词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加歌曲的趣味性,让幼儿多了解水果名称。通过前期对绘本的学习,孩子们对毛毛虫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他们这首歌曲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在小班下期阶段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有很多孩子还能自发地享受音乐故事、并热爱表现。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唱歌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每个孩子都喜欢唱歌,尤其是快乐的孩子更爱唱歌。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觉得开展歌唱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歌曲,让孩子快乐参与;创设愉悦的情境,让孩子快乐歌唱;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快乐创新。
活动目标
1.能模仿学唱歌曲的关键句。
2.能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毛毛虫的动作。
3.热爱大自然,展开想象,尝试替换歌曲中的水果名称。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学唱歌曲,带有动作。
难点:简单仿编歌词中的水果名称并展示。
教学准备
1.有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的阅读经验
2.毛毛虫手偶
3.音乐钢伴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绘本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角色表演毛毛虫的蛹,边做动作边进场。引起幼儿兴趣。(练声)
2、基本部分。教师清唱表演,引导幼儿认识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1)教师角色扮演边清唱示范,边做动作表演毛毛虫的变化过程。
师:刚才毛毛虫都吃了什么呀?它是怎么吃的'?
(2)教师手指扮演毛毛虫在身体上爬一爬,边表演边随伴奏演唱。
(3)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试一试毛毛虫每次吃完水果的身体变化。
小结:毛毛虫每次吃完一种水果都会有变化:吃完一个大苹果,变成食指;吃完两个大香梨,变成两根手指;吃完三个水蜜桃,小手变成"蛇头状"。
3、情景延伸,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表演。
(1)教师边唱边带领幼儿和"手偶毛毛虫-毛毛"一起寻找吃的。(教师提出要求:毛毛最喜爱吃会唱歌的水果了)
(2)教师利用自制玩偶"毛毛",让幼儿感受毛毛虫的身体成长变化。
(3)教师通过喂"毛毛",引导幼儿尝试替换歌词中的水果名称。
4、结束部分。随音乐变成蝴蝶翩翩起舞地退场,充分让幼儿在音乐中尽情享受并愉快表现。
【活动反思】
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故事情节简单、充满趣味性,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侧重点在语言领域,但我遵循《纲要》和《指南》的思想,还涉及了科学领域。
而本次活动一共三个环节,清晰明了,第一环请孩子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毛毛虫吃的东西,以及它怎么吃的,一开始孩子们还有点害羞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兴趣是孩子的老师,第二环节,请孩子们边看图片边复述故事,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快速的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很顺畅,而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即有数学知识,又有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过程中孩子积极性很高,很快乐,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第三环节就是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听着音乐,从毛毛虫变成蝴蝶飞来飞去。但是这个环节没有孩子们只顾着游戏,而没有达到游戏的目的。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愿意用普通话学习简单的句子。
2、培养托儿参与游戏的愉快情绪。
3、感知和表现几种动物不同的走路姿势。
活动准备:
1、大幅背景图,有小路、鲜花绿草、池塘、蓝天白云。
2、操作的.小动物图片“小兔”、“小鸭”、“乌龟”、“小猫”。
3、录音机、“小动物走路”的音乐带、磁铁。
4、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的小图片若干。
5、事先集体组织托儿观察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走路的样子。
活动过程:
1、老师:“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想认识你们,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呀?”。出示大幅美丽的背景图,“你们看,谁来了?”
2、(1)出示小兔图片,边操作边说:“是小兔,它是怎样走路的?”
老师将图片用磁铁贴在背景图上,教托儿用两手放头上,各伸出两个手指当耳朵,双腿半蹬,作跳的动 作。边跳边学短句:“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
(2) 在背景图上出示小鸭图片,边操作边问:“它是怎样走路的?”
教托儿学小鸭走路,半蹲,两脚呈八字,胳膊向里弯,一前一后。学说短句:“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
(3)出示小乌龟图片,问:“又有谁来了?”“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
教托儿膝盖着地,用两手两脚向前爬。学说短句:“小乌龟走路慢吞吞”。
(4)出示小花猫图片。“小花猫也来了,它是怎样走路的?”
教拖儿学小花猫走路,右手向前伸,右脚向前迈,左手收在胸前。学说短句:“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3、老师:“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小动物’的游戏。”
将托儿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托儿拿一种小动物的小图片,如:老师出示小鸭的大图片,请拿小鸭小图片的托儿就要马上说“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边说边做动作。小兔、小乌龟、小花猫的游戏方法同上。
4、老师小结。音乐“小动物走路”,托儿随着音乐节奏边唱边跳离开活动室。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经典]07-22
(精选)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经典】07-29
[精选]小班教案08-16
(精选)小班教案08-01
小班教案07-20
小班的教案05-16
(经典)小班教案09-21
[经典]小班教案09-14
小班教案(精选)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