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热门)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者是启音部二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在一起玩玩画画,他们对各种绘画材料充满好奇。让他们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体验美术媒材的特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引导他们创造性地使用因此并不陌生,只是没有专门的研究制作过。其实学生对剪纸拼贴的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他们大都比较大胆,创作出来的东西有时会有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只不过他们在色彩的处理,构图的安排上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
1按照学生能力分组:
A组学生6人,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的纸和笔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前阶段学习过简单儿童画。运用剪刀的熟练度是缺乏的,所以,本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地探索研究,尝试自主地完成课堂任务,并能熟练掌握运用剪刀的方法。
B组学生6能够有目的用蜡笔涂色,但构图的大小,控制的不到位,作业显得凌乱,对于运用剪刀的方法基本不会,通过本节课能鼓励学生学会用剪刀剪,并能完成本课任务。
重点:让学生能自主绘画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鱼儿,提高学生的创
造能力,并能设计鱼身上的不同花纹。
难点:让学生用剪刀剪出鱼身上的花纹,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教师:课题道具,学生用纸(A4纸,彩色纸),海底世界,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水彩笔,
学生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生:鱼
生:头、身体、尾巴、、、、、、
生:鱼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
生:xx
生:xx
生: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师:那有谁知道鱼儿是有哪些部位组成的呢?
师:鱼是有头、身体、尾巴组成的,那鱼的头上有什么呢?
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现鱼身体的两边还有什么呢?
师:想我们一样是用手来游泳的,它们的名字叫鱼鳍,没有了鱼鳍,小鱼就游不动啦!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海底世界到底有什么样子的小鱼呢?
师:这里有长长的菱形的鱼,这里有三角形的鱼,还有什么形状的鱼呢?我请举手的同学来说一说。
师:海底世界有很多很多不一样的鱼儿,现在同学们睁大眼睛来看一看,老师在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
教学新授师:老师家里有切菜的刀,每天都要用它来切东西,现在老师就想把它变成一条可爱的鱼,看好啦,加上小鱼的鱼鳍,小鱼完成啦。师:老师用剪刀把小鱼的外形给剪出来,在用剪刀的时候,不可以随便剪刀别人,人后沿着画起来的边轻轻的剪下来。这样一条可爱的小鱼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啦。
师: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怎么画一只漂亮的小鱼(贴课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画一条自己喜欢的小鱼的形状,要求是一只完整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少了鱼鳍,它就游不动咯。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创作中(二)教学新授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鱼了,可是每条小鱼生:、、、、、、身上都没有漂亮的花纹呢,那可怎么办呢?
教授新课的创作要求,让学生学习制作过程更加完美。
作品欣赏师:老师这里有四条不一样形状的小鱼,他们也没有漂亮的花纹,可是呀,老生:、、、、、、师喜欢自己给小鱼贴上颜色漂亮的,形状不一样的花纹,这样才好看。
生:xx
(三)作品欣赏
师:我的小鱼真漂亮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别的小朋友怎么打扮自己漂亮的小鱼。
欣赏和分析作品,输送艺术信息,增加交流,激发学生表现创造的欲望,为下一步制作做好情感的铺垫。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情绪,鼓励学生开放手脚,大胆表现。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明月”为主,编排了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描写月亮,介绍月亮。《古诗二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散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童真童趣。《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19xx年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对月亮有好奇感,在学文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多种形式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月亮,并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3、自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的神秘面纱,激发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
1、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是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1、《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古诗《暮江吟》)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板书设计)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同学们,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我的心愿可多了。我想穿越时空去会古人,揭开古老的历史的谜底;我想登上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去看一看;我真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钻到他的脑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绝症病人
3、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
4、这么多心愿能实现吗?(不能)谁说不行,看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
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想想:
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和孙悟空一比高下呢!咱们也来变一变呢?想一想,你也在变,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一粒药丸,福尔摩斯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你变成了什么?
2、指名说说:
我的愿望是什么?我变成了什么?
教师随机点拨: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歌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历史的(伽利略、)科幻人物(蓝猫、外星人)、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食品卫生、穷人、自然灾害等等。
3、想想:
我变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
请4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你们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⑴ 小组选代表交流:
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愉快,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呀?
⑵ 其他同学倾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教师注意点评: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4、教师小结:
其实,说出你的心愿,你变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
五、写作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你可以给文章,自己加个小题目。
六、写完后,读给爸爸或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修改一下
【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述说,随机板书)
我想变
想象丰富
美好心愿 变成谁 做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经典课文,梳理文章思路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基本的行文顺序。
2、通过编写提纲和写作实践,引导学生体验思路清晰对于表现主题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基本的行文顺序,学习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回顾经典课文写作顺序,让学生自主发现不同文章的行文顺序。
2、在设计提纲时,让学生合作讨论,体验拟写提纲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重温经典,任务导入
导语:同学们,我们经常用“思路清晰”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可是如何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呢?现在就让我们重温经典课文,开启思路的发现之旅吧!
请任选任务一或者任务二表格完成。
任务一: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
任务二: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思路。
(二)合作探究,理清思路
1、学生合作完成表格,展示交流。
2、明确作者思路,体会思路清晰的效果。
任务一: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我”的教学由浅入深,突出表现莎莉文小姐充满爱心和善于教育。
任务二: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故事,通过牧羊人种树前后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赞扬牧羊人坚持种树的创举,引发读者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不同文章有不同的行文顺序。思路的本质就是一种逻辑关系。严密的逻辑关系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那么如何构架这种逻辑关系呢?看看作家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 通过示例,让学生自主发现不同文章的行文顺序。体会行文顺序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引入学写提纲的环节。
(三)效法名家,学写提纲
1、阅读课后短文“朱光潜谈构思”,说说该怎样列提纲。
技巧提炼:
(1)明确题目要求,确定主题。
(2)“自由联想”相关内容。
(3)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4)按逻辑关系排列材料顺序。
2、整体构思训练。
围绕“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的主题,请你编写提纲。
方法指导:
(1)“自由联想”材料。
(2)围绕主题筛选材料。
(3)按照顺序排列材料。
预设: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排列顺序: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归纳思路:按照学习的规律排列材料,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外,突出热爱学习的主题。
3、思路清晰训练。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周记提纲,请你应用所学,评判一下是否做到了思路清晰。如果没有,请你帮他修改一下,并说明理由。
主题:母爱
1、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2、每天下班回家,母亲都会询问我当天的学校生活情况,还会为我准备丰盛的晚餐补充营养。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别人家去。
修改建议:三件事都可以表现母爱,但是三件事的'顺序缺乏条理性。可以按照递进的顺序重新编排这三件事,达到突出“母爱”主题的效果。
母爱的境界:照顾──教育──尊重,递进的层次。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编写提纲的训练,引导学生在写作前理清思路。
(四)小试牛刀,写作实践
以《二三事》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1、确定主题,编写提纲。
2、当堂完成习作。
3、同学相互点评,提出修改建议。
设计意图 1、学会布局谋篇,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2、注意行文线索,体会条理清晰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1、根据同学的点评与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2、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编写一个提纲。
设计意图 巩固编写提纲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提纲对于思路清晰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理解积累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名句,背诵全文;
分析白居易的性格
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感受“声中之情” 。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长恨歌》缠绵悱恻 ,《琵琶行》沧海桑田。
二、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三、背景
白居易的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四、字词
予(yú) 倡(chāng)女 贾(gǔ)人
荻(dí)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六幺(yāo)
舫(fǎng) 教坊(fá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cháng) 钿头银篦(diàn bì)
五.学习“序”
1、快速阅读,疏通字词
2、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点明写作动机;(4)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六.录音范读 ,整体感知
思考: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4、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连带诗歌结构)是怎样写的?
第一次 诗人送客闻琴 (暗写、侧面烘托)
第二次 邀见、弹奏《霓裳》《六幺》(明写、详写)
第三次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明写、略写、侧面烘托)
5、哪一次音乐写得最精彩?(转入精读)
五.精读音乐段
(一)诗中关于音乐的描写(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
1、找出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板书)
音乐 特征 情感
转轴拨弦 和缓低沉 (序曲) 先有情
低眉信手 声声思
轻拢慢捻抹复挑 (过渡) 无限事
1、如急雨 粗重急骤
2、如私语 轻微委婉
3、珠玉落盘 清脆圆润
4、莺语花底 宛转流畅
5、冰泉冷涩 阻塞压抑 幽愁暗恨
6、银瓶乍破 激越奔涌(高潮)
7、铁骑突出 高亢雄壮
8、如裂帛 短促急迫(曲终)、余韵悠悠
2、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视觉、听觉融通——通感)
(2)、以形摹声(视觉角度)
(3)、听者与弹者情感交织
(4)、景特描写烘托气氛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
整体感知,品味感情
4总结文学家写音乐的技巧变化:
博喻(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联想、想象意境画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发展到完整的音乐场景的描画)
六、人物形象分析
七、拓展阅读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语句,分五小结,从几个方面来描述,抒发了作者对自身理想的追求,期望世界儿童能够互相尊重,不分国籍与肤色,都平等对待。
这首诗歌外表上是写作者对世界儿童的描写,其实寓意深刻。实际上是借此来抒发自身的感情和胸怀。诗歌虽篇幅短小,但层次清楚。表达了作者期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同学读起来朗朗上口,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目标:
1、在双基目标中,要能认读本课2个认读生字,会写5个会写生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并背诵;
2、能力目标中让同学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同学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同学的阅读能力;
3、在道德情感目标上,通过学习,激发同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思想感情,激发同学的发明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认读本课2个认读生字,会写5个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
根据儿歌内容理解词的意思,背诵儿歌。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同学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把你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同学和老师把自身搜集的资料一起展示出来,并说说你所了解的内容。
你们谁能说说自身最熟悉的.国家风俗。
人们常把儿童比作祖国的花朵,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少年儿童就像开放在世界这个大花坛中不同颜色的花朵,你们就是最美丽的那一束。
板书课题:最美的花束
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感知生字、词。
自由朗读这首儿歌,画出不认识的字。
这些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办?
自由学习不认识的字,可通过问他人、查字典、猜字等一系列方法。
画出自身不理解的词,和自身认为比较好的词。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困生。
出示带生字的词,开火车读。
例如:漆黑、花冠
分小节朗读儿歌,读准字音。
同学分小节朗读儿歌,其余同学边听边看书,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读音是否准确,读后同学互评。
三、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投影出示:课文中的图
1、你看到了什么?课文里是怎样说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在每一小节里有没有不理解的词?提出来。
2、课文中的“你”、“俺”、“他”指谁呢?
3、分组读,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三、再现情境,读中感悟,体味语言美
拓展延伸。
读了诗歌,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实践作业设计:
回家读儿歌、并且要背过,把课文中好词好句多读几遍明白在怎样用。
五、总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经典)语文教案08-26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8-31
(精选)语文教案12-26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09-28
[精选]语文教案09-23
【经典】语文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