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实用的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珍珠鸟因为信赖而与“我”逐渐亲近。
3、研读课文第10段,通过换词比较,感受作者观察细致用词的贴切,感悟珍珠鸟对作者逐渐信赖的变化过程。并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感受作者用词的贴切。
4、探究珍珠鸟对“我”逐渐信赖的原因,是作者对它的不打扰,不管它,不伤害。
5、升华“信赖”的内涵并对“信赖”有自己的理解。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鸟语》这一课,懂得了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
2、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珍珠鸟的样子。
(2)师小结:珍珠鸟体形小,因它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读顺句子和课文
(3)给课文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读准下列字句的字音。
撞傍蹦腻扭蔓雏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拨开雏儿细腻淘气扭动
不由自主信赖索性居然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四、指导学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思考:
你是怎样理解“只有一个 地球”这个课题的?
课文为什么要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呢?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
二、检查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1)组词
渺( ) 矿( ) 赐( ) 慷( )
秒( ) 旷( ) 场( ) 康( )
慨( ) 滥( ) 睹( ) 堵( )
概( ) 监( ) 赌( )
(2)理解词语
慷慨:本文指不吝惜。
节制:控制或者限制。
渺小:微小。
遨游:任意游历。
璀璨:形容光彩鲜明耀眼。
和蔼可亲:态度温和,可以亲近。
枯竭:用尽,断绝。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说一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整体感知课文。)
4、再读课文,找到不理解的地方,用笔标画在书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2、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一段的段意以及分段的依据。
(课文共分为四个段落。分段的依据:根据不同的内容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介绍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第二段:(3——4自然段)介绍地球的自然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第三段:(5——7自然段)介绍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
第四段:(8——9自然段)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3、指名分段读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只有一个地球》,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为什么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逐段学习,落实训练。
(一)讲读第一段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跟随宇航员一起到太空上看一看地球。
请你在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讨论。
板书:美丽而渺小
2、关于“美”,思考: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地球美?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地球的美?
配合挂图指导学生。从中找出:“蓝色”“白色的纹痕”“水蓝色的纱衣”。
理解分析比喻句“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的含义。(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都是说明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和一切生命。)
3、学习关于“小”。
用学习“美”的方法学习关于“小”。
要求:看图、读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
(1)列数字:半径6300公里。
(2)打比方:一叶扁舟。
(3)作比较:地球——宇宙
4、理解“人类活动范围小”,方法同上。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6、教师小结: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是有些人却根本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快速阅读,找出中心句。
板书:自然资源有限
2、讨论交流:
投影出示:
(1)文中列举了哪些自然资源?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类是不能够再生的,一类是能够再生的。)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一类是不加节制地开采有限资源,二是随意毁坏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
(3)这些破坏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发挥学生的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检查小组的讨论记录。)
3、填空(进行拓展训练。)
地球上水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破坏水资源,向江河里排放各种废水、废物。不但使清洁的水资源不能够再生,还会使人害病,鱼类灭绝。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要保护资源。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请你在书中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交流自学效果。(教师把握住“其它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这个要点。)
3、指名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2、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出你对这一段的理解。
3、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一、二句与第三、四句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如果他们被毁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三、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1、对照着板书,你能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课文一层一层地说下来,最后发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呼吁。)
2、课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呢?
四、品味课文的内容,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做才是保护环境呢?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总结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课文介绍了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关知识,提醒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二、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内容生动、形象。作为一篇科普读物,作者运用的是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1)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是那样的渺小,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有限的。
(2)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地球的美丽,是人类和地球生命能够生存的环境。
(3)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一是不能再生的资源被不加节制地开采;二是能够再生的资源遭到破坏。
2、教师小结: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但向读者介绍了科普知识,更能使大家警醒,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采取以下做法:
1、通过自学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讨论学习。
2、利用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形象、直观的印象,感触更深。
3、联系实际谈感想说体会,完成课后布置的作业,使课程面向社会实践,让学生认识环保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用实际行动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的确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小黑板、挂图、录音机、伴奏
教学过程
一、定向示标
1、出示挂图:看到这幅画后,你相说些什?((1)看到一个人,好像是位诗人;(2)整个画面很低(3)对岸是几山,而诗人脚下是港口~)
2、这幅画描述的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课前,教师留给大家了预习作了解作者作品背景。下面谁来和大家共享这收获的喜悦?
3、这节课有哪些学习任务?来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大家迅速看一下,谁愿意读一下?大家齐读,强记忆好吗?
二、探究新知
1、首先我们来看自学提示(幻灯出示)
自学提示:
(1)诗人在岸看到什么景?他又想到了什么?
(2)用“——”画出不理解的`诗句,用“——”画出寓意深情的词语
(3)找出自已喜欢的诗句,谈谈理由。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5)时间是8分钟。
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完一下自学提示
2、大家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本诗《泊船瓜洲》,学生自学,师巡视辅导
3、交流汇报,导学释疑
(1)景物有人、船、江水、重山、白鹭。此时诗人可能想到对岸的家乡,家乡里的亲戚好友,国家的兴旺~
(2)关于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已理由即可,不统一。
(3)诗意:京口和瓜洲只有一江水隔,钟山也只隔座山。春风又绿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到家乡。
(4)有疑问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a“间”字有两个字音:jian jian在本诗中是jian,表示间隔。
B家乡与诗人所在港口只有几座山和一江水相隔,却不能回家看看,种感觉~~
C“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现了作者多年末回家,但望明月照辉下的家乡、独自伤悲。
D明月是不能陪同侍人回乡的,这是寄托情感,借明月表达。
4、据说王安石对“绿”字之前,曾用过珙他字,大家讨论一下他可能用过哪些官字?(到,过,至,红,来,唤,染,回,返,吹,落,伴。谅叫想,思,赶,夸,话,喜,聚,遍,迎~`)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了“绿”字?再次讨论。(突出诗人在用词方面的用心)
5、有感情朗诵全文熟能成诵。
6、当堂测评:背诵与默写
三、互测自结
1、测试:
王安石,()代人,曾推行(),功绩不裴。其诗多以()、()竹为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泊船瓜洲》表达了真挚的()之情。
2、解释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
全句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测互测
4、总结收获
四、作业
1、自行设计板书整理到财富本上。
2、搜集有关《游于吟》的背景材。自留适量作业。
五、板书
泊船瓜洲
挂图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中外的陶瓷艺术渗透对祖国古老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观察和分析陶瓷造型、纹样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观点。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搜集的陶瓷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陶器与瓷器绝大部分属于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烧成的制品。
学生举例指出自己生活中的陶瓷制品。
陶瓷器通常简称为陶瓷,广义上还包括特种陶瓷如高铝瓷、镁质瓷、锆质瓷、磁性瓷、电子陶瓷、高温陶瓷、工程陶瓷、核能陶瓷等。
二、深入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陶瓷发展的历史,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陶器制造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陶器制造普遍得到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生活与艺术需求的增长,陶器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逐渐完成了陶到瓷的演变。
瓷器起源于中国东汉时期,然后传入东、西方,对世界瓷器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中国陶瓷器的传统名窑有唐代的长沙窑,宋代四大名窑:定窑、钧窑、汝窑、耀州窑,还有称誉世界的陶都宜兴和瓷都景德镇。宜兴的紫砂陶器和宜均陶,景德镇的青花瓷、玲珑瓷、颜色釉瓷,德化的建白瓷,浙江的龙泉青瓷是著名的传统品种。20世纪50年代以后,唐山陶瓷、邯郸陶瓷、醴陵瓷、潮州瓷器、石湾陶器、淄博陶瓷、海城陶瓷均跃居为中国陶瓷的优良品种。
除中国外,世界陶瓷器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英国的北斯塔福德郡是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瓷区,19世纪初发展的骨瓷和韦奇伍德创立的类碧玉陶器,一直是风格独异的优良产品。
法国的塞夫尔瓷厂以生产软质瓷著称,19世纪初改制硬质瓷,生产各种雕像、花卉,具有装饰华丽、色彩鲜艳的特点,被欧洲许多瓷厂仿制。德国的迈森瓷厂自18世纪初就生产白度很高的硬质瓷,并左右当时欧洲的瓷器风格。荷兰的代尔夫特地区16~17世纪以生产白釉蓝彩陶器称誉欧洲,17世纪生产的锡釉陶传入英国。此外,日本濑户陶瓷产区13世纪起即以陶瓷业著称。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陶瓷的制作工艺,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陶瓷器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利用其可塑性,使泥料塑成陶瓷器物生坯,经高温煅烧,使生坯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制成产品。为使陶瓷器更加美观实用,其中一些产品需再经釉烧和彩烧。陶与瓷在外观和微观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虽然两者均由结晶态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3种组分组成,但质地粗细、致密程度、气孔数量有所不同。陶器制造主要采用杂质含量较多的粘土,加工较简单,烧成温度偏低(约1000℃),因而质地粗糙,致密性差,气孔率高,吸水性强。瓷器制造大都选用杂质含量较少的粘土,适量配以熔剂、瘠性原料,在较高温度下(约1300℃或高于1300℃)烧成,产品组织细腻,结构致密,强度较高,吸水率低。陶器和瓷器制造原理相同,生产工艺基本一致,有坯料制备、成型、干燥、施釉、烧成、装饰6个过程。每个过程又可分为若干工序。陶瓷器种类很多,按用途分为饮食用具和陈设品两大类;按原料分为紫砂陶、叶蜡石精陶、石灰石精陶、高岭石瓷、瓷石瓷、滑石质瓷、骨瓷等;按釉色分为白釉瓷、颜色釉瓷、花釉瓷、结晶釉瓷等;按装饰方法分为釉上彩瓷、釉中彩瓷、釉下彩瓷、雕塑刻瓷等;按应用分为传统陶瓷和先进陶瓷(又称精细陶瓷)。传统陶瓷多采用天然矿物原料,或经过处理的天然原料,其制备工艺比较稳定,对材料显微结构要求不十分严格,重点是提高效率和进行质量控制。按应用分为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电工陶瓷和美术陶瓷。按主要熔剂原料分为石灰质、长石质和骨灰质陶瓷;按烧成温度和瓷坯硬度分为硬质瓷和软质瓷;按坯体致密程度又分为土器、陶器、炻器和瓷器。其土器粗松多孔,有吸水性,带色,不施釉;陶器粗松多孔,有吸水性,呈色或白色,施釉或不施釉;炻器组织致密,吸水率很小,多呈色,上釉或不上釉,耐酸侵蚀;瓷器组织致密,吸水率接近于零,白色,施釉,耐酸碱侵蚀。先进陶瓷多采用合成的化学原料,有时甚至是经过特殊工艺合成的原料,其工艺复杂,在制粉、成型、烧结等方面须采取许多特殊的措施,并对材料显微结构的控制非常严格。先进陶瓷主要用于工业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方面,可满足对材料所提出的各种苛刻要求。
通常按使用性质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前者主要利用陶瓷本身所具有的优异力学性能,耐磨、耐热、耐腐蚀性能,制造各种机械零部件。后者主要利用陶
瓷的电
、声、磁、光、热、弹等方面单独的或耦合的效应,实现某种使用功能,通常与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常用的功能陶瓷有超导陶瓷、光敏陶瓷、气敏陶瓷、湿敏陶瓷、压敏陶瓷、热敏陶瓷、电子陶瓷、磁性陶瓷
、生物陶瓷、导电陶瓷和电介质陶瓷等。
学生制作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的表格,然后与书上的参考对照.
师生交换意见:陶瓷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
第二课时
一、尝试示范
⒈分析外形
展示书上的历代陶器陶器图例
在图中大家发现是对称形多还是不对称形多?
这和制作工艺有关系。陶器和瓷器基本上都还是对称形的。因为对称形比较容易制作,而且也比较坚固耐用,而不对称形难度就要大一些。就算是最后那个不像对称形,其实也只是改变了以下瓶口和加了一个把,基本上还是以对称形为基础的。
⒉分析图案
观察陶器或者瓷器上面的图案,主要是哪方面?使用的是那种形式?
陶器或瓷器上的图案有描写人物场景、或者是一些重复图案。重复图案使用得比较多。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图案制作的方法。重复图案的制作方法是先确定一种基本图案,再将这种基本图案通过变形、剪切、重复制作图案。
⒊设计步骤
师生讨论设计步骤
①勾外形
注意先画出中轴线,根据竖的中轴线再定出横轴,再两方面进行刻画,这样容易将对称形画准。
②定轮廓
画出花纹的外形轮廓。
③画纹样
将每个纹样刻画详细。
二、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对这两节课的学习的感受和看法.
课后记
学生对中国古老的陶瓷艺术感到十分惊奇。那些精湛的技艺与创作让他们着迷。除了书上和我给他们从网上寻找的资料以外,他们还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小陶瓷品,共同讨论、鉴赏。能让他们充分接触我国的优秀古老文明,也是我的骄傲。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感受沧海日出的美和壮观。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
读课文感受沧海日出的壮观和美丽,学习描写日出景色的方法
乐学善思办法
在凭借教材深挖词语的过程中,再配合身体的动作进行展示,使得教学气氛既轻松、又热烈,并较好地突破了重、难点内容。教者依据教材,紧抓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较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分析词句中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流程
一、大海在你心中有哪些印象?
二、导入新课
1.唤起探求美的的欲望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美的文章。
(1)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并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自由读课文,展开美得语言。
(1)把画面娶个名字作批注。
(2)诵读课文品味咀嚼美得语言。
(3)感悟大海的.壮观:1.齐读;2小组读;3个人读;4教师范读。
(4)回归全文交流,倾诉美的感受。
1.抓住课后的思考题,说说沧海“美”在那里,“壮观”在那里。
2.整体交流自己阅读心里感受,使学生的审美享受在交流中和倾诉中得到升华。
(5)揣摩语言,学习体会“美”的表达。
组织学生讨论:从课文中,我们学到那些描述。
1.日出的方法。
2.交流后,写一些自己看到的日出。
三.巩固练习:朗读全文。
四.作业;画一画《沧海日出图》。
五.板书。
鹰角亭上看日出
晓星、残月、晨星、粉红霞光
沧海日出
美丽壮观
橘花、鲜红、太阳升腾
耀眼金光、红彤彤
语文教案 篇6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设计
1.自读词语,自己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组字的规律,再运用这一规律认识五个生字。
2.词语加减,交流发现。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组成新字。
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先让学生说说发现探索的过程,自编识字儿歌,认识五个生字。
4.编儿歌,识生字。
自编识字儿歌,认识五个生字。教师要多鼓励,增强其成就感。如:
①“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②“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③“日”字头上加一“ノ”,白白白
④“日”字中间穿一竖,申申申;
5.展示智慧新发现,拓展练习。
字形小魔术: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
6.读一读书中的字,然后组成词语。
7.拓展练习、下面每一组都有特点和规律,说说你的新发现。
跑 蹲 趴 蹈 ──────
蝶 蜂 蚊 蚁 ──────
树 桐 梢 柳 ──────
阴 阵 院 陈 ──────
部 邮 邓 都 ──────
[设计意图]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组字的'规律。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要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初步读懂文章。
教学过程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⑴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⑵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⑶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⑷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布置作业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
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9段,归结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要点
1、分析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是如何统一的。
2、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总结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粗读全文,然后提问
1、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的统一的。
2、要求学生能根据论据找出论点,根据论点找出论据,从而认识课文中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二、读议课文第二部分课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层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这是确立全文论点的基础。第2段,共3句话,第1句和第2句是转折关系,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这是提出本层的`分论点,第3句和1、2两句是因果关系,说出先谈“有业”的原因。第3段,说明无业的害处,这是先从反面论述。课文先引两句孔子的话作理论论据,然后再简单评述。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正面论述,与第3段形成对照。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属事实论据。第5段是作者的具体论述。有了第3、4两段的对照,本段作者的说理就显得十分自然。文中的两个“简直”以及“彻底”“万不能”等词语,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具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本段结尾处限定论述范围,转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论,又不致使人误解。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第6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①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②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③赞美敬业的人。第7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述,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
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再具体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三、结合本文总结
启发学生思考本文各部分论证思路列表分析。
四、总结归纳
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课文论据丰富多样,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所引的各种事例,有的详细叙述,有的简略提及,最简的甚至只有一句话。哪些该详,哪些该略,全看论证的需要而定。这类论据是使论点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据,所以必须真实可信,充分确凿。
第二类是理论论据,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论、俗语格言等,因为提出言论的这些名人有一定的权威性,俗语格言被人们普遍认可,所以这类论据也就有比较强的说服力了。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练习六》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形近字的词义和用法;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学会鼓励;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装”、“帮”。
二、教学要求: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2、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语。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齐读这段话。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语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4)“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而“须要”则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5)你能用这两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作编顺口溜。
(6)互相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4、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5、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其他同学猜。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诗《小池》
1、借助工具书及诗集,自学这首诗。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垮、碎、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左半边都比较小,或半边较宽且高。
(4)教师范写“垮”。提醒学生注意:“提土旁”稍小,偏上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在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4)分角色扮演。师生共同评议。
3、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住宅的特点。
3、联系上下文读懂住宅的特点。
4、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让学生读懂课文。
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三、自主探究,精读感悟──顺学而导品词句
1、默读课文,进一步的了解蟋蟀的住宅。边读边做批注。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学生谈学习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理解,读中感悟。
⑴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比研读,指导朗读,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特点。)
⑵学习住宅特点部分,感受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认识课文表达的一些方法,指导朗读。
⑶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自悟,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修建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特点,感受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四、总结谈话,读写结合
1、归纳小结,升华情感。
2、下节课下节课,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抄写生字词组
完成质检
选做【创造实践】:
抄写比喻拟人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8-31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10-22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回顾教案11-17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经典)语文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