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3 08:19:4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

  归纳一元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能猜出你们的年龄,相信吗?

  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他的年龄是多少岁,我们来试试吧。

  问:你的年龄乘以2加3等于多少?

  学生说出结果,教师猜测年龄,并问: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知识探究

  1、方程的教学(投影演示)

  小彬和小明也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

  找出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大家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回答:什么是方程?方程有哪些特点?

  2、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1)X+2=3(是)(2)X+3Y=6(是)

  (3)3M-6(不是)(4)1+2=3(不是)

  (5)X+3>5(不是)(6)Y-12=5(是)

  三、合作交流

  1、如果告诉我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家能够自己列出方程吗?(投影演示)

  情景一: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怎样列方程?由此题你们想到了些什么?

  情景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xx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

  截至20xx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增长了153%,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情景三:西湖中学的体育场的足球场,其周长为200米,长和宽之差为12米,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下面是刚才根据几道情景题所列的'方程,分析下列方程有何共同点?

  2X–5=21

  40+15X=100

  X(1+153﹪)=3611

  2[X+(X+12)]=200

  2[Y+(Y–12)]=200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问:大家刚才都已经自己列出了方程,那个同学能够说一下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列方程应该分为那几步呢?

  生:分组讨论,回答列方程的步骤(1)找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3)列方程

  四、随堂练习

  1、投影趣味习题,

  2、做一做

  下面有两道题,请选做一题。

  (1)、请根据方程2X+3=21自己设计一道有实际背景的应用题。

  (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方程。

  五、课堂小节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作业:分组布置

语文教案 篇2

  一、由“战国七雄”导入对战国中期社会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介绍,由“诸子百家”导入对孟子及《孟子》的介绍。

  二、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轻重音。

  四、齐读课文,读完后教师进行纠偏和诵读指导。

  五、散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以及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

  六、思考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教师对于学生讨论中的合理看法要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给出自己的看法: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孟子》二章 教案示例1》。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由上面分析可知,第一段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第二、三段的论点,它也是打仗中要用到的一条很重要的战略战术原则。再看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封疆”、“固国”、“兵革”、“畔之”、“攻”、“战必胜”,这些都是描写战争的词语,可见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写有关战争方面的内容,但作者的.态度不是鼓吹战争制胜,而是反对不义战争,反对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认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战争靠什么制胜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由此引申出的结论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胜仗。从这段看,作者只是以战争为例,落脚点是要谈治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七、追加思考: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八、整理字词及文化常识,熟读成诵。

语文教案 篇3

  案例的策划

  根据教育部20xx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针对以往音乐课存在的问题,新课标改变了过去音乐课以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为教学中心的基本理念,把通过音乐的审美过程(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历史与文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音乐课明确而坚定的目标。而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本课从音乐欣赏入手,更深层次地拓宽音乐欣赏渠道,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大胆地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中外名曲,营造出高雅的音乐氛围,让他们从小接触世界顶级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知道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开阔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使他们从小能亲自感受并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由此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文化素养和高尚的情操。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等,让学生感受3/4拍的节奏以及三拍子舞曲的特点。

  (2)引导学生听辨出《杜鹃圆舞曲》各部分不同的情绪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能用不同的动作加以表现。

  (3)初步了解圆舞曲、维也纳音乐会和约翰、施特劳斯音乐家。

  教学思路

  (1)创设情境:简单介绍维也纳和新年音乐会

  (2)表现创作:学生相互合作表演四种类型的节目

  (唱、跳、朗诵、器乐)

  (3)聆听:“乘着音乐的翅膀”去维也纳参加新年音乐会

  (欣赏曲目〈杜鹃鸟圆舞曲〉)

  (4)思考:回答音乐厅门口所设下的四个问题

  (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杜鹃圆舞曲〉

  (5)聆听:〈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及圆舞曲的特点。

  (6)感受:师生共舞

  案例的展开

  一、组织教学:

  1、跟着《小燕子》音乐进教室。

  2、律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情境创设

  1、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出国去参加一个盛大的音乐会,你们有兴趣吗?

  2、介绍维也纳

  师:我们的目的地是维也纳

  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首都,作为文化名城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以“音乐之都”而著称。这里不仅有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男童合唱团等享誉世界的演出团体,还有国家歌剧院、音乐家协会大厦(“金色大厅”)等闻名遐迩的演出场所。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在“金色大厅”里演出,并向全世界转播。

  3、综合训练

  师:为了表示我们的友好和礼貌,我们可以给维也纳的小朋友带些什么礼物吗?

  课件:歌曲演唱——

  儿歌朗诵——

  舞蹈表演——

  打击乐演奏——

  由学生挑选其中一个内容,进行表演。

  要求:所表演的节目质量要优,参与率要高。

  三、欣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

  师: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精彩的节目,马上就要出发了,今天我们不乘飞机也不坐轮船,是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向音乐之都。不过,老师要提醒小朋友,维也纳不论老、小,都非常尊重音乐,要是他们看到我们中国的小朋友边听音乐边讲话的话,他们是不欢迎我们的。好了,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播放:《杜鹃圆舞曲》

  2、分析作品

  师:看!我们到了维也纳,那里就是音乐厅了,看!那里写着什么?

  课件:答对者请进

  师:那就让我们看看有什么题目吧。

  刚才的音乐是几拍子的乐曲?——三拍子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手风琴

  表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真高兴,你们能够顺利进入“金色大厅”,让我们一起祝贺一下,快乐地跳起来吧!

  播放:《杜鹃圆舞曲》

  生:可以跟着音乐表现杜鹃欢乐地跳舞,或做小鸟飞翔的动作。

  介绍作品: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据说约纳森曾在“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四、拓展欣赏《蓝色多瑙河》

  1、导入:

  师: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开始演奏了,请小朋友保持安静,如果不懂得欣赏音乐,随便讲话,那就给我们中国人丢脸了。第一首乐曲题目叫《蓝色多瑙河》

  2、初步聆听乐曲片段

  播放:《蓝色多瑙河》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介绍作品:

  课件:《蓝色多瑙河》——被视为奥地利“第二国歌”,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每年新年音乐会演奏的曲目,全是施特劳斯家族所创作的各类圆舞曲。约翰父子就是这个圆舞曲王国的缔造者。

  4、感受体验作品:

  老师先邀请一个学生做示范,手拉手,跟着音乐跳起来。其他学

  生模仿,一起跟着音乐在教室里旋转,再次感受音乐的魅力。

  师:孩子们,让我们和所有参加音乐会的来宾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五、教师小结

  师:时间过得好快,一眨眼音乐会就要结束了,谢谢你们和老师共同

  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希望下节课我们能继续在维也纳见面,再次聆听音乐大师的杰作!

  【反思与研究】

  在这节音乐课中,我是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创造性、知识横向联系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结合教材内容,展开知识的拓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以创设情境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中的欣赏曲是《杜鹃圆舞曲》,拓展内容我选用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并从中让他们愉快轻松地获得知识,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约翰施特劳斯等相关人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这两首乐曲的聆听,包含了两个知识点:3/4拍节奏和圆舞曲的特点。而一年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都非常有限,而且圆舞曲相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新鲜,不易理解。因此,我创设了一个带学生去欧洲维也纳参加新年音乐会的教学情境,然后展开一系列的教学。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一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发挥他们的主体性,重要的是在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地表现,展示他们的潜能。例如,我在课堂上借助情境——去维也纳之前的节目排练,让学生自己选择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节目,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表演。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活动的空间。事实证明,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供学生选择的情况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很有潜力的,教师只有积极地进行引导和开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开掘,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光彩。

  在本课教学中,我也在不经意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如学生间合作表演节目、与好朋友一起跳舞,这样的学习既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又为他们营造了同伴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集体氛围。

  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和领悟的能力;掌握演奏、演唱音乐作品的能力;创作。这三个能力的培养第一个是最基础的,试想一个对音乐一点感觉都没有的人,他能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吗?因此,我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爱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如最后的师生共舞,学生在快乐地旋转中充分体验着音乐的魅力。不过,音乐有着它的个性——没有文化背景的音乐是空乏的!要是没有前面我对维也纳、“金色大厅”、约翰施特劳斯的简介与铺垫,就不会有最后学生尽情跟着音乐激情旋转的一幕。课前,我还在犹豫有没有必要讲那么多相关的文化知识,课堂上我早已抛弃了所有的顾虑,因为孩子们对我的介绍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与热情。课后我已在暗暗庆幸自己的做法,因为学生和我一样已经深深喜欢上了《兰色多瑙河》这部音乐作品。

  一年级的学生会对圆舞曲感兴趣吗?会!!现在,我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回答。我真的好惊叹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就象是一张白纸,只要你肯在这纸上画化,就会留下痕迹,只要你肯给予,他们就会吸收。我真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名曲和适合他们的儿童音乐并不坼,只要我们老师合理引导,精心设计,他们一样会喜欢,甚至会加倍喜欢。今天的课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实验与研究的滋味,它有点苦,但回味很甜。

  一堂课有成功之处,一定也会有它的不足。这堂课我把教学重心放在了《蓝色多瑙河》,而对《小杜鹃圆舞曲》只是做了粗略的教学。,感觉没有完成原定的欣赏教学目标;另外,由于赶时间,没来得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圆舞曲的特点,留下了一点遗憾;要是让学生回家后能收集一下身边的圆舞曲资料,那拓展就更加完整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表达出来的同学形象,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意。

  2、体会作者如何描写每位同学的特点。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特点,领悟本课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笑声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情感,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 导入揭题:

  1、年的小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家都结交了许多好朋友,这些朋友便是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和同学间那《忘不了的笑声》。——板书课题

  2、读一读课题,说一说这个课题是围绕什么来写?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要求(一)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思考:

  (1)作者主要写了那几个人的笑声?

  他们的笑声各有什么特点?

  填空:余晓的笑声( )、鲁珊的笑声( )、方平的笑声( )、陈立的笑声( )。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思考题:作者主要写了那几个人的笑声,他们的笑声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领悟写作方法。

  过渡:他们的笑声别具一格,他们的笑声里包含着什么呢?

  1、学习要求(二)

  (1)请用“——”画出他们不同笑声的句子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方法:读——思考——交流)

  过度:课文除了写四个同学的笑声,还写了什么笑声?

  (2)从这些笑声中包含着同学间什么样情谊。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从中你感受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它采用了什么描写。并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些句子。

  (2)课文中除了写他们四个人的笑声,还写了什么笑声?从这些笑声中包含着同学间什么样情意。

  (3)采用不同方式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读中领悟情感。

  (4)师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要学习那些写作方法? (此处出示课件——写作方法:抓住特点 突出性格塑造形象)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写法。按照这个思路,请同学们也抓住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来突出他的性格。

  四、小练笔。

  在你的身边,哪些同学的言谈举止比较有个性?又突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然后试着用几句话写一写。

  五、学习反思:师生共同小结课文。(结合学习目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运用讲、读、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揭题

  (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清凉,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石的奇。(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词。(小组长带读、单独读、开火车读等)

  2、我会认。(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3、我会说。(用生字扩词或说句子)

  4、我会写生字。

  5、我会流利的朗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小组出自编的字谜让同学猜。

  3、小组展示字开花。

  4、小组展示用生词各说一句话。

  5、小组展示书写的生字。

  6、看看读读说说:看图读文,说黄山石的奇。

  7、会用书上的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黄山石的奇。(奇形怪状)

  三、激发知识冲突

  你喜欢黄山石吗?为什么?

  四、作业设计

  1、在括号里对上合适的词语。

  ( )的云海 ( )的`山峰 ( )的画家

  ( )的风景 ( )的岩石 ( )的雄鸡

  2、该句子,划去括号申不合适的字。

  (1)。“仙桃石”是黄山岩石中的一种(其、奇)石。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鸡蛋的形(壮、状)又各不相同。

  (3)。课程表里的各门功课都要学好,其中语文、数学(尤、龙)为重要。

  (4)。人能产生(巨、具)大的力量。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2、提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黄山石的奇。

  (2)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

  (1)看图读,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如我喜欢猴子观海这块石头,作者把它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我们要通过朗读把它的奇、美表现出来,让石猴动起来等。)

  (2)想象读,边读边想象黄山奇石的样子。

  2、我会说。

  (1)看了图读了课文,我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黄山奇石。

  (2)学了文中的比喻句,我也会说一句比喻。

  3、我会想象。

  会根据课文的描述,自画“金鸡叫天都”。

  我会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抢球”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想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个性化朗读。

  小组表演读,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最好是背诵。

  2、小组展示自画图。

  3、小组展示仿写的一块石头。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三、激发知识冲突

  黄山石的奇体现在哪里?

  四、知识拓展延伸

  1、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2、图片绘画展

  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抢球”,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

  五、作业设计

  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

  (2)黄山的怪石多有趣啊( )

  (3)你去过黄山吗( )

  (4)妈妈,你带我去黄山玩一趟吧( )

  2、补充完整句子,再读一读。

  (l)“猴子观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指路”远远望去,真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鸡叫天都”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桃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