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精华【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民间童谣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富有节奏感,很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抓住你的小辫子》是一首“字头歌”,它合仄押韵,简短有趣,适合小班幼儿表演和游戏。因此,我将童谣改编成幼儿乐唱的歌谣,设计和组织了此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说说、唱唱、跳跳、玩玩的过程中体验传唱传统歌谣带来的快乐。第一个环节,我以“听音乐、跳房子”导入,形式新颖,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我改变歌词,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为下一环节替换歌词进行仿编作铺垫。第三个环节,幼儿自主学唱“抓辫子”。因为有了前两个环节作基础,幼儿不仅熟悉歌曲旋律,而且能自如地替换歌词,学习的迁移能力得到了提高。接着,我借助形象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又加入了“大胖子和小瘦子”这两个可爱又可笑的角色,幼儿演唱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最后,“唱童谣、做游戏”将活动推向高潮,使童谣、音乐、游戏三者得到了和谐统一。
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能跟随音乐节奏玩“跳房子”“踢毽子”等游戏。
2.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抓住你的小辫子》。
3.在说说、唱唱、跳跳、玩玩的过程中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准备:
课件,布条“小辫子”若干条。
过程:
一、跳房子——游戏导入,感知音乐节奏
1.玩“跳房子”游戏。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师幼一同观看课件。)
幼:在玩跳房子的游戏。
师:你玩过跳房子的游戏吗?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跳一跳。
师():有的小朋友双脚跳,有的小朋友单脚跳,还有的合拢分开交替跳,小朋友都喜欢玩跳房子的游戏。
2.听音乐跳房子。
师:小朋友跳得真开心。你想跳一跳“音乐房子”吗?我们一一看。(师幼一同观看课件。)
师:我们也来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跳一跳,一跳一跳,跳在房子里。
3.练习边唱边跳。
师:有的小朋友跳得快,有的小朋友跳得慢,都没有跳在音乐房子里。请你们先看我一边唱一边跳一次好吗?
师:我们要听着音乐的节奏一下一下跳在房子里。玩游戏时我们可以一边跳一边唱“跳房子、跳房子、跳房子、跳房子、跳房子、跳房子、跳房子呀跳房子”(练习2~3遍。)。
(析: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旨在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一房间一小节,一小节跳一下,使幼儿在肢体活动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形成律动。)
二、踢毽子——游戏巩固,熟悉歌曲旋律
1.听口令踢毽子。
师:小朋友还喜欢玩什么游戏?(师幼一同观看课件。)
幼:踢毽子。
师:那我们听着口令(从1数到8)一起踢。
师:一共踢了几下?
幼:8下。
(析:歌谣共有8小节,教师用“幼儿踢教师数”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感知歌曲的结构。)
2.听音乐踢毽子。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毽子踢了一个又一个。图中的这位小朋友是踢毽子高手,我们一边看一边听他都唱了什么。
幼:踢毽子、踢毽子、踢毽子、踢毽子、踢毽子、踢毽子、踢毽子呀踢毽子。
师:老师也准备了好多毽子,我们边唱边踢吧。
师:有的小朋友声音太轻,有的小朋友没有听琴声,他们的毽子呀都没踢起来。我们再唱一遍,要跟着音乐节奏,一边唱一边踢。(练习2~3遍。)
(析:在游戏导入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替换游戏内容,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歌曲旋律的轻松活泼,并逐步形成与肢体相互配合的乐感。课件动画的效果,再次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此环节也为下一环节幼儿自主替换歌词进行仿编作了准备。)
三、抓辫子——活动迁移,自主仿编歌词
1.了解“抓辫子”游戏。
师:跳房子,踢毽子,真好玩。小朋友会玩的游戏可真多。瞧一瞧,这几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观看课件。)
幼:抓辫子。
师:古时候,孩子们喜欢你追我,我追你,玩抓辫子的游戏。
2.仿编演唱“抓辫子”。
师:小朋友能不能看着图,跟着琴声,把“抓辫子”的歌儿唱一唱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3.重点学唱最后一句歌词“抓住你的小辫子”。
师:看,图中的手代表什么意思?
幼:拍手。
幼:拍两下。
师:对,我们唱到“抓住你的”的时候就拍两下手。下面我们连起来唱。
(析:在幼儿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替换歌词,完成配乐演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幼儿的音乐迁移能力。)
四、演一演——趣味表演,感受歌谣情趣
1.完整欣赏并理解歌谣。
师:老师把这么多好玩的游戏编成了一首童谣,大家听。(教师清唱。)
师:歌曲唱了些什么?(根据幼儿发言,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完整地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看完整图谱,演唱2~3遍。)
2.看图谱,尝试随乐完整表现。
师:大胖子和小瘦子两个好朋友一起出来玩游戏,谁来学学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一边唱一边来表演好玩的童谣。
(析:歌谣的`开头四句“大胖子,小瘦子,穿鞋子,戴帽子”,形象生动,浅显易懂,为整首歌曲奠定了幽默诙谐的基调。角色扮演的形式能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五、躲猫猫——隐藏图谱,增强演唱趣味
1.选择喜欢的图案唱一唱。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你最喜欢哪个图案?用好听的声音来唱一唱。
(析:让幼儿选择喜欢的图案并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能让幼儿体验到自主表达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的成功感。)
2.玩“躲猫猫”游戏,多形式演唱。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下面我们来玩“躲猫猫”游戏,待会儿你们闭上眼睛,等老师说到”躲猫猫,猫猫躲”时,你们睁开眼睛告诉我,哪张图片躲起来了,再完整地唱出来。
(析:图谱是幼儿学习歌曲的支架。教师灵活运用“躲猫猫”的游戏策略,通过对图谱的再认、再现,幼儿认真地寻找、惊喜地发现、开心地演唱。使练习演唱的过程充满了趣味性。)
六、玩一玩——师幼互动。激起传唱兴趣
师:我们来玩“抓住你的小辫子”这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一根长辫子,等唱完最后一句,你们就来追老师,抓老师的长辫子。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根长辫子。我们一起到室外去玩吧!
(析:游戏“抓住你的小辫子”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艺术活动的欢快愉悦和师幼的亲密无间,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在感受的基础上,运用合适的脸形、图案或色彩,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面部表情。
2、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敢于表现。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面具,每组若干及甜、酸、苦、辣味的水每组一份。
2、勺子、镜子人手一份。
3、电脑软件。
活动过程:
㈠引出课题:
幼儿品尝甜、酸、苦、辣味的水,对着镜子探索用不同的表现,并相互猜猜。
㈡引导观察:
1、电脑先生这里也有一些有趣的表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2、电脑显示:(甜)
3、提问:
⑴这是喝了什么味道的水?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⑵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图案来表现喝过甜水后的'表情?
4、电脑显示酸、苦、辣的表情,引导幼儿观察表情及色彩的变化。
㈢交代要求:
1、要求运用合适的脸形、图案或色彩来表现不同的脸部表情。
2、和老师、别人画得不一样。
㈣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选择颜色。
㈤一起戴上面具,表演《味道歌》。
活动反思:
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浓。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了解他人的快乐。效果好。
小班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 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 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 活动准备 1、
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 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三、 活动过程 1、
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 、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 、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 、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 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转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 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 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四、 活动延伸:
(组合编故事) 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探索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想象力与动手能力。
3.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4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沙子、瓶盖、玻璃瓶、积木、碎布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宝宝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师:瞧!它是谁呀?蛋宝宝遇到一个难题,它也想跟小朋友一样站起来做游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自由探索,寻找蛋站立的方法。
1.请幼儿讨论思考。
2.每位幼儿一个蛋,幼儿探索,寻找在桌面上让蛋站立的方法。教师观察、鼓励。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
4.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交流情况作简单小结。
5.提出问题:有没有不把蛋磕破就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环节简析: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小班的幼儿特点是游戏贯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说小班幼儿的活动开展离不开游戏,所以组织科学活动也同样要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师的语言也要以游戏口吻去组织,让幼儿在玩中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
(三)提供不同材料,请幼儿再次寻找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1.出示并介绍为幼儿准备的各种材料。提醒幼儿注意事项:轻拿轻放、不将沙子乱撒。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试验。
3.教师观察指导,给幼儿提供帮助。引导幼儿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站立。鼓励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
4.幼儿相互参观,交流方法。
5.师幼共同总结让蛋站立的各种方法。
(环节简析: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活动中,我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孩子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还有助于幼儿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有新发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决问题的人,并使得幼儿有成功感。)
活动延伸:
蛋宝宝送礼物。
教后小记:
《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中,多次提到了诸如利用"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一、生活隐射科学,激发探索的兴趣《纲要》还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确,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我们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兴趣,制定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小班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活动内容及形式能吸引幼儿,让幼儿主动去学,并乐于接受。蛋是孩子每天都能看到,几乎每天都在实用的食物,所以蛋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然而蛋宝宝怎样可以站起来这个问题确是孩子们没有涉及过的,对于这样熟悉又有神秘感的内容孩子是最喜欢的,这种喜欢也激发了幼儿主动的去探索、发现藏在蛋里的秘密,也是支持我们活动成功展开的关键。
二、分层提供材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材料单一,会限制幼儿的发展及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剥夺了幼儿科学探究的机会与条件;而材料丰富多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活动中,我使用了层次分明的多种辅助材料,如沙子、橡皮泥、瓶盖、瓶子、积木、报纸等。在诸多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把材料分成两种,一种是直接可以完成任务的材料,如:沙子、瓶盖瓶子、橡皮泥等。还有一种是要通过操作的间接材料,如:积木、报纸等。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使用直接材料孩子只要把蛋放上去就可完成,很快就达成了任务。尝试间接材料的孩子一开始并没有成功,我提示孩子可以想个办法把材料变一变,很多孩子听到提示以后把报纸揉一揉、积木搭一搭,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幼儿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有新发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决问题的人,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游戏情境,感受操作的乐趣小班的幼儿特点是游戏贯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说小班幼儿的活动开展离不开游戏,所以组织科学活动也同样要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师的语言也要以游戏口吻去组织,让幼儿在玩中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活动以鸡蛋宝宝想站立开始,让孩子帮助鸡蛋宝宝解决难题,孩子们都非常热心,急切的想要帮助鸡蛋宝宝。在自由探索和提供材料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帮助鸡蛋宝宝解决了难题,孩子们畅游在鸡蛋宝宝的世界里,体验着操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
整个活动有成功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冒出了许多与设想环节不相符的情况,老师的组织显得有些乏力。可能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我没有及时地判断出幼儿在当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儿歌《新年》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过年的热闹、快乐的气氛,了解一些常见的过年形式。
2、愿意在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和别人互相拜年。
活动准备:
儿歌《新年》,新年录像
活动过程:
一、经验交流价值取向:交流以往过年的经验,感受新年的欢快的气氛。
1、师:新年就要到了,我们宝宝过年时会和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
2、我们一起来看看新年的时候人们是怎么庆祝的。(观看录像)
3、师:你看到了人们是怎么庆祝新年的?(幼儿自由交流)提升:过新年的时候人们会穿上新的衣服,买好多好吃的`东西,贴上对联,燃放烟火、互相拜年,宝宝还会受到很多压岁钱,来庆祝新年,新年里,每个人都觉得非常高兴。
二、欣赏儿歌价值取向:通过儿歌进一步体验到过年的快乐。
1、师:除了我们小朋友们很高兴,还有谁过年了也很高兴呢?(幼儿欣赏儿歌)
2、师:儿歌说太阳变成了什么?
3、师:月亮变成了什么?星星变成了什么?
4、师:为什么太阳、星星、月亮和小朋友一样的高兴呢?
提升:新年到了,小朋友也长大了一岁,本领也变大了,所以大家都觉得非常的高兴。
三:学习儿歌价值取向: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儿歌的内容。
四:延伸活动:互相拜年价值取向:通过拜年,进一步感受过年的欢乐,并促进幼儿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并感知沙子有粗有细,颗粒状、松散、不溶于水的基本特性。
2、体验玩沙的快乐,初步了解沙的用途。
3、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4、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箩筐、小桶)、搅拌棒、水、玻璃杯等物品。
2、用来自制沙球的矿泉水瓶每人一个。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发现沙子有粗有细、颗粒状、松散、不溶于水的基本特性。
2、活动难点:能在认知沙子特性的基础上,了解沙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3、指导要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通过多次的'尝试探索活动,不仅感知了沙的特性,并且初步了解沙与人类的关系。
四、活动过程
1、玩沙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沙。玩时,要把袖子卷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
2、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1) 让幼儿感知沙有粗有细,并结合相关的卫生教育。
幼儿分组进行筛沙游戏,请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筛沙时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些沙子漏下去,有些还留在筛子里)留在筛子里面的沙子和漏下去的沙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沙子有粗有细,人们称它们为细沙或粗纱。小朋友玩沙时要注意不扬沙,保护自己和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器官。
(2) 让幼儿感知沙是一粒一粒的。
提问:请幼儿摸一摸沙,有什么感觉?用眼睛仔细看一看,沙是什么样子?
小结:沙是一粒一粒的。
(3) 让幼儿感知沙是松散的。
提问:我们用沙来团“汤圆”,可以团成吗?试一试。
提问:为什么橡皮泥可以团成汤圆,而沙子团不成汤圆呢?(小朋友有用橡皮泥团过“汤圆”的经验,教师要迁引幼儿已有经验进行对比。)
小结:沙是松散的。
(4) 让幼儿感知沙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
提问:沙放进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还能看见沙子吗?
小结:还能看见沙子,沙是不溶于水的。
3、总结沙的特性。
我们和沙子玩了游戏,知道了沙子是一粒一粒的、松散的;沙有粗有细,不溶解水。
4、初步了解沙的用途。
提问:沙有什么用处?
小结:沙子有很多用途,可以铺操场供小朋友们游戏;沙和水泥搅拌后可建高楼;小朋友们喜欢吃的栗子也是用沙子炒出来的。
5、自制乐器—沙球,进一步扩大对沙的功能认识。
请幼儿每人拿一只空矿泉水瓶在教师指导下装进少量的沙,摇动已装沙的瓶子为歌曲”大公鸡”伴奏,结束活动。
五、评价要素
1、是否了解沙子的主要特性。
2、是否主动参与体验玩沙的快乐,并和同伴合作玩沙、交流感受。
小百科:沙子,指细小的石粒,或者是形状像沙子的东西。也喻指不完美的瑕疵。
小班教案 篇7
目标
1.了解多吃糖会蛀牙,知道吃完甜食及进餐后要漱口。
2.愉快地参与活动,学习用捏、压的方法制作“牙齿”。
准备
面粉团(两杯面粉、一杯水、一勺油揉捏制成)。
过程
1.听咚咚的故事。
――咚咚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很喜欢吃糖,每天要吃很多很多的糖。今天吃点心时,咚咚才咬了一口冰淇淋,牙齿就痛起来了,“哎哟!我不能吃冰淇淋了!”咚咚一边捧着脸,一边看着冰淇淋一点点地融化,难过地哭了。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原来咚咚的嘴里有好多颗蛀牙。
2.讨论咚咚蛀牙的原因。
――咚咚为什么会长满蛀牙?
――你的牙齿会痛吗?怎么样使自己的牙齿健健康康?(少吃糖,吃完甜食和饭后要漱口,每天要刷牙)
3.给咚咚装一口健康的牙。
――观察同伴的牙齿,互相看看牙齿在嘴巴里是怎么排列的。(一颗颗牙齿在嘴巴里像好朋友一样,手拉手排着队)
――将小颗面粉团揉捏成圆小球,再用手指轻轻压扁,制成“牙齿”。然后将“牙齿”粘到“咚咚”的“大嘴巴”里,上面一排,下面一排,整整齐齐地排好队。
4.健康牙齿展览会。
――将每个幼儿的作品放置在活动室一角的桌面上。
――请幼儿观察、比较,说说谁装的牙齿看上去最健康。
建议
1.为了制作“牙齿”,幼儿会自发产生观察牙齿的愿望。这种情景化、生活化的活动适合幼儿主动学习。
2.向幼儿讲述咚咚的经历,将多吃糖会蛀牙的生活常识自然地渗透在其中。
3.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讨论蛀牙的.原因会比较困难,教师可通过“医生告诉我们……”的口吻让幼儿明白如何使自己的牙齿健康。
4.幼儿制作的“牙齿”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对他们来说制作整齐的“牙齿”难度很大,教师可不作要求。这个活动的关键是让幼儿自发产生观察牙齿的需要,并体验制作“牙齿”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运用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感知3以内的数量。
2、能确认卡片上图形的数量,并制作相应数目的实物。
3、愿意与同伴一起活动,初步感受过年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丰富幼儿有关过新年放鞭炮的经验。3以内的图形可片、实物卡片若干。
2、教学挂图(一)中的点子卡片。教学挂图(二)中的烟花轮廓图,纸片等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放烟花",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幼儿尝试放烟花。
教师出示图片:新年到了,小朋友最喜欢放烟花了。你们放过烟花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放烟花吧!
师幼一起尝试举手做点烟花状,嘴里发出"嘭、嘭、嘭"的放烟花声。
幼儿按实物卡片放烟花。
教师:我们来玩"放烟花"游戏,我举起一张卡片,请你们数一数卡片上的图形数量是几,就发出几下"嘭"的声响同时两臂张开做放烟花绽放的动作。
教师或个别幼儿举起卡片,其他幼儿点数卡片上烟花的数量,再根据卡片上的烟花数量做点烟花状,嘴里并发出"嘭、嘭、嘭"的放烟花声。游戏可进行数次。
2、游戏"放鞭炮",感知3以内的数。
幼儿听声报数。
教师:新年到了没有洗可多了,我们再玩"放鞭炮"游戏吧!
师幼一起玩放鞭炮游戏,教师发出"啪。。。"的鞭炮声音,幼儿根据鞭炮声的数量报出鞭炮响了几声,也可拍几下手表示声响时几下。
幼儿看点子卡片放鞭炮。
教师:我们再尝试,看点子卡片放鞭炮吧!
教师与个别幼儿出示几的.点子卡片,幼儿就发出相应次数的鞭炮声。
3、操作活动:做烟花鞭炮。
教师:要过年了!我们一起做烟花鞭炮吧!怎么做呢?
师幼一起讨论做烟花鞭炮的方法,如涂烟花、撕鞭炮、搓鞭炮等。
教师:我们每次做什么呢?请小朋友看卡片上有几个点子(图形),就分别做几个烟花鞭炮,昨晚以后可换种方法来做。
展示幼儿制作的烟花鞭炮。
教师:把你做的烟花鞭炮拿上来展示一下!谁来说一说,你做了几个鞭炮?
请幼儿先说出卡片上的树木,再说说做了几个鞭炮,师幼一起检查正确与否。
教师:我们做了这么多的烟花鞭炮,真能干!为自己鼓鼓掌吧!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打鼓龙的特点与各类工作的关系。
2.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打鼓龙找到工作后的快乐心情以及为他人带来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介绍打鼓龙,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有一个新朋友来到我们班上做客啦,你们看看它是谁?”出示打鼓龙图片,师:“它叫打鼓龙。它的肚子很大,每走一步路前脚抬起来的时候,就会打在自己的大肚子上,发出咚咚咚的声音,所以大家都叫他打鼓龙。”
师:“打鼓龙要去找工作啦,你们看看你们认识这些地方吗?这些地方你们觉得适合打鼓龙工作吗?”(出示图书馆、医院、电影院的照片)
师:“我们来看一看,故事里发生的和你们猜想的一样吗?”
二、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
(1)师:“故事的名字叫?”(打鼓龙)
(2)师:“打鼓龙去了哪些地方找工作?”(图书馆、医院、电影院)
(3)师:“打鼓龙适合在图书馆工作吗?为什么?”(吵到看书的人)
(4)师:“打鼓龙适合在医院工作吗?为什么?”(吵到休息的病人)
(5)师:“打鼓龙适合在电影院工作吗?为什么?”(吵到看电影的人)
(6)师:“打鼓龙为什么没有找到工作?(因为它一边走路一边发出鼓声,进而总结出以上这些工作都是需要安静的。)
(7)师:“打鼓龙找不到工作,它的心情如何?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很伤心,一边走,一边打鼓,一边哭)
三、引导幼儿猜测故事后半段内容
1.师:“你们猜打鼓龙能找到工作吗?你能为打鼓龙介绍一份什么样子的工作呢?”让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热闹)
2.请幼儿两两讨论猜想一下打鼓龙可能去哪里工作,并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师:“我们来继续看看,打鼓龙究竟有没有找到工作呢?”
四、教师接着讲述故事至结尾处
五、提问熟悉故事内容
(1)师:“谁遇见了打鼓龙?他说了什么?”(马戏团团长)
(2)师:“打鼓龙找到了一份怎样的工作?”(加入了马戏团的乐队)
(3)师:“这份工作适合打鼓龙吗?为什么?”(进而总结出这份工作热闹适合打鼓龙)
(4)师:“找到工作以后的打鼓龙心情怎么样啊?” (开心极了)
六、老师带着幼儿一起边看图片,边完整讲述故事。
师:“你们喜欢打鼓龙吗?为什么?”(升华至可以为他人带来快乐)
故事:
打鼓龙的肚子很大,每走一步路,前脚抬起来的时候,就会打在自己的大肚子上,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很响。
打鼓龙很想找一份工作,他在街上走啊走啊,来到了图书馆。
打鼓龙来到了图书馆,他很想做图书管理员,可是馆长说:“你这么一边打鼓一边整理图书,会吵了大家看书。走吧,走吧,这个工作你不行的。”
打鼓龙来到了医院,他很想做护士,可是院长说:“你这么一边打鼓一边照顾病人,会吵了病人休息。走吧,走吧,这个工作你不行的。”
打鼓龙来到了电影院,他很想做电影放映员,可是经理说:“你这么一边打鼓一边放映电影,会吵了客人看电影。走吧,走吧,这个工作你不行的。”
打鼓龙到处找不到工作,很伤心,在路上一边走,一边打鼓,一边哭。
马戏团的团长看到了一边走,一边打鼓,一边哭的打鼓龙,非常高兴地对他说:“你愿意来我们马戏团工作吗?我们的乐队刚好缺一个鼓手!你的鼓声真是动听啊!”
小班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在“小司机”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去马路边观察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起分享玩车、坐车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体验做一名小司机的快乐。在孩子们积累了有关汽车的知识经验后,我设计了集体活动“怪车轱辘辘”,旨在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欣赏、歌唱、游戏,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和音乐来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说说、唱唱变出的'《怪汽车》。
2、知道汽车的主要特征,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Flash动画“怪汽车”,画板,蜡笔。
2、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塑封的蔬菜、水果、生活用品图片,塑封的各种大小不同的红色、黄色、黑色的圆形轮胎图片若干,双面胶。
3、歌曲《汽车开来了》、《汽车轱辘辘》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师幼边唱着歌曲《汽车开来了》,边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2、你开着什么车到森林里来玩?(我开着摩托车、汽车、助动车,等等。)
3、美丽的森林到了,我们把车停好坐下来吧!
二、引入故事《怪汽车》
(一)播放Flash动画《森林新发现》
1、今天森林里真热闹,小兔、小老鼠、小蚂蚁也来玩了。看!它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什么?(它们发现了西瓜、草莓和苹果。)
2、小兔想把西瓜带回家变成一座西瓜房子,小老鼠想把苹果变成苹果房子,小蚂蚁想把草莓变成草莓房子,它们就滚着“房子”在马路上走。狐狸警察看见了说:“停!停!马路上不能滚东西。”狐狸警察为什么叫他们停下来呢?(因为马路上不能随便滚东西。)
3、哎呀,那可怎么办呢?你们帮小动物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西瓜、苹果、草莓带回家呢?
4、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办法,肯定幼儿的合理想象。
5、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小兔也想了一个办法,它想如果把西瓜变成汽车就好了。
(二)播放Flash动画《西瓜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你们怎么知道这是一辆西瓜车?(因为有轮子、方向盘、门。)
2、一辆西瓜车变出来了。狐狸警察看到西瓜车在马路上开很奇怪。咦,这是什么怪汽车呀?我们一起来告诉狐狸警察这是一辆什么怪汽车吧。
3、师幼共同编唱歌曲《汽车轱辘辘》。
(三)播放Flash动画《苹果车》《草莓车》
1、小老鼠、小蚂蚁会怎么运苹果和草莓呢?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对汽车主要特征的已有经验进行回答。(给苹果、草莓装上轮子、方向盘、窗户、门,就能变成车了。)
2、鼓励个别幼儿编编、唱唱“苹果车”和“草莓车”。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