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时间:2024-02-21 08:12: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偏重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节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方法的研究、学习,了解绘画艺术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活动。因此把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感受绘画作品中的质感为主要内容。分析质感表现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再以分析感受为前提进行绘画表现。第二课时,以用线条表现质感作为主要内容。学生运用不同的手法及不同的材料表现物体的质感,并且尝试用质感来表达美术作品主题。

  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形象地描述物体表面质感给予的触觉感受和视觉感受,并尝试用形状表现质感。

  2.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运用的分析与交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不断发现和感受质感之美。

  (二)教学重点:

  体验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绘画中的质感,通过对物体外形的描绘表现质感。

  (四)教学准备:

  质感突出的物品实物、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小游戏:你说我猜。

  师将一根羽毛装入盒子,请一位同学上台观察、触摸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猜出是什么物品。从而引出质感这一概念。

  2. 说说日常生活中或旅行中看到的印象深刻的质感。(展示实物和图片,感受生活中的质感)。

  提出问题:生活中美好的质感如何记录下来?——绘画。那画家笔下的质感如何?由此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赏析领悟

  (1)多媒体展示瞿亚申、贺大田合作的油画《根》。

  思考:这幅画描绘了什么?又像什么?质感如何?这样的质感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主题?(学生回答师作补充)

  (2)赏析杨志坚的油画《冠军的诞生》。

  互动游戏:学生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

  (3)总结:质感表现的目的。

  画家通过对物体质感的真实描绘,更好地突出作品的情感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学生作品赏析

  在赏析中师有针对性的示范通过外形的细微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质感,使学生明确形状可以决定物体的质感。

  3. 学生练习

  以勾线的方法绘制能体现质感的形象,强调形体的轮廓特征。

  (三)展示评价、总结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想法,师点评总结。

  四、《画家笔下的质感》

  3月16日,xx区美术教研活动上,有幸获得了一次执教公开课的机会,06年参加工作以来也参加了多次各种形式的讲课比赛,但是公开课这还是第一次。公开课虽不像比赛充满竞争与紧张,但比起比赛课更让人心里不能平静。因为,此次公开课不仅仅是教师如何进行知识传授、师生互动、思维碰撞课堂的一次“秀”,更是在全区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面前的一次公开亮相。因此,我更加重视了此次活动,用了比比赛更多的`时间去准备了课堂。回顾已结束的此次公开课,有太多需要总结反思的地方,阐述如下:

  (一)教学环节方面:

  《画家笔下的质感》一课属于一节典型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方法的研究、学习,了解绘画的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活动。本节课我通过感受质感、欣赏之感、表现质感、探究体验、创作练习、拓展升华环节,设计了充实的课堂教学内容,层层递进,让学生一步步加深对质感的认识,以更好的表现质感。其中,整节课设计的三次学习活动较为成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是表现质感环节的方法探究,通过对比两个不同五角星,初步体验并了解质感的表现技法。二是探究体验环节的学习活动二,仿照《冠军的诞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一幅表现主题的创意方案,并谈谈自己的想法。三是创作实践环节的学习活动三,选择油画《任弼时》作品中的其中一种质感进行表现。三个学习活动,也是作业纸设计的三个主要内容,把整堂课有机的串联起来,结构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二)不足之处是:

  一是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感受质感环节,由于语言的啰嗦,听觉、触觉体验质感的实验活动中课堂情况预设不足,导致课堂感受质感环节的感受体验活动时间拖沓,导致后面一再压缩时间极大影响了创作实践的效果。二是个别环节之间不连贯,缺乏有效的串联,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身的些许紧张,课件不能熟记于心,课堂教学语言应变组织能力不强等造成。

  双边活动设计方面:本节课我注重了双边活动的设计,但总体实施效果一般,有得有失。好的方面:一是导入环节设计了学生参与为主的感受体验活动。通过听觉、触觉感受物体的材质与质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参与积极、体验认真,对质感的感受的语言表述较为准确。二是教师示范环节,师生互动广泛,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回答问题举手人数多,师生交流切题深入,达到了预期设计效果。不足方面:除了以上仅有的两点,其余环节基本还是以教师为主题,学生较被动,整堂课学生主动能动性为得到充分的体现。主要原因为:课堂设计内容量大,自己讲授过程中偏重了为完成教学环节而总是赶着推进,未给与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学生活动的设计上还不够细致,教师的循循善诱,问题的设计,小组交流合作的科学使用等还需进一步的细化设计。

  (三)其它不足方面:

  一是教学语言还需进一步锤炼。在语言的节奏上过于平淡还需富有一定的激情,教学评价还需更加的严谨准确,引导陈述语言还需更富有启发性、带动性。二是板书设计还要更加的合理、美观、有针对性。三是课堂形式上要敢于开拓创新,敢于尝试探索。

  一节公开课,收获了许多,得到了领导、同仁的肯定,而收到的意见与建议更是宝贵。从课前的教研组集体帮忙备课,到讲课时同事的一起忙前忙后,再到课后领导老师们给与的细心指导,让我更感受到了团队伟大与温暖,以及一个富有质感的团队。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材重难点:

  重点:

  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

  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

  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

  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

  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

  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

  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

  5.欣赏课本第15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

  6.欣赏课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

  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

  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

  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九、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