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时间:2024-02-24 08:04:48 教案 我要投稿

《咏雪》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雪》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播放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大度、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自信。

  六、展读

  1、阅读短文《徐孺子》,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看看好在哪里?

  把月亮比作眼睛,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2、学习两篇短文的比喻方法,想一想洋洋洒洒的白雪还像什么,造比喻句比赛。

  七、结读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八、布置作业

  1、把重点词义抄到作业本上。

  2、积累3个描绘雪的古诗词名句。

《咏雪》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尔、欣然、未若”等。并且朗读全文。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一、导入

  从古代机智聪颖的.少年儿童自然导入到咏雪的两位才子,导入课文。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义庆简介和《世说新语》简介

  三、朗读课文

  1、多媒体显示两条朗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停顿和语气,情感和韵味

  2、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四、探讨文意

  1、请生指出这篇短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请学生翻译第一句。

  3、指导文言现象古今异义。

  4、多媒体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简单讲解文言句式判断句和省略句,引导学生疏通全文。

  4、请生翻译全文,然后多媒体出示全文的翻译。

  五、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1、评析两个咏雪才子的比喻句,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写出好的比喻句。

  2、提出问题,文章中“公大笑乐”该怎么理解?有没有暗示作者更欣赏谁的比喻?

  2、多媒体出示古诗当中咏雪的句子,简单赏析。

  3、教师根据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咏雪》。

  2、仿照两位咏雪才子的句式,发挥你的想象力,想想看可以把雪比喻成什么。

《咏雪》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咏雪教案。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二)学习《咏雪》。

  1.一读课文: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教案《咏雪教案》。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6.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教学步骤来看,既不是侧重文化熏陶的定篇,也不是指导阅读的样本,而是把它当成了描写雪景的“例文”,这样的处理显然是大违课文作文和教材编者初衷的。文言文还是要加强朗读,积累文言文常用字词。

《咏雪》教案4

  [教学内容]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

  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

  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

  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多媒体显示:

  俄而 é 雪骤 zhòu

  差可拟chà nǐ 无奕女 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 读准节奏

  多媒体显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

  4.重点文言词含义

  多媒体显示: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泛指子侄辈,今指儿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比不上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 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重点语句的翻译

  多媒体显示:

  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请学生回答)

  7.梳理内容要点

  多媒体显示:

  时间:寒雪日

  地点:谢太傅家

  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

  事件:咏雪

  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 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8.学习心得

  学生讨论总结

  9.师引导总结主旨

  (1)文中“公大笑乐”有如下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0.主旨

  多媒体显示: 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深切品味文章内容)

  四. 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多媒体显示:

  1.讨论、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

  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一用“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基础。

  二用“柳絮因风起”更好:柳絮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师做总结) 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

  2.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师多媒体显示韩愈的《春雪》并点评)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点评:

  形似:白雪——飞花

  神似:白雪嫌春天的姗姗来迟,故意化作飞花盼春早到

  五. 拓展延伸:

  你能否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多媒体显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六.随堂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骤( ) 奕( )

  2.解释词语:

  俄而: 差可拟:

  3.翻译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七.小结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识记文言词语的含义和重点句的翻译

  3.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a.言简意赅。只叙事,未评论,但意图明显。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情感价值观:

  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创新思维

  八.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 文。

  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咏雪》教案5

  《世说新语》以语言清淡简练,辞意隽永为著称,鲁迅谓之“名士底教科书”。课文《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于是,我将教学重点定在“咏雪诗”的语言运用和推敲上。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目标

  ⒈掌握“骤、纷纷、因”等词语的含义。

  ⒉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⒊感受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

  难点:体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雪融化了是什么?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水”。于是,我肯定了答案:这是科学。接着,我启发学生用文学想象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结果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此时,水到渠成,导入课文。今天,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品味“咏雪诗”吧!

  二、诵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三遍,并注意关键词:骤雪、纷纷、撒盐、柳絮因风。

  三、自主合作

  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交流翻译,解决难译句子。(5分钟课堂讨论,巡视)

  然后,指名一二个学生翻译全文,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重点词句。

  四、品读鉴赏

  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究课文重点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把“雪骤”、“白雪纷纷”比作“撒盐”,比作“柳絮因风起”,到底哪一个好?

  于是,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狠狠扣住“雪骤”“白雪纷纷”这些词点拨指导。

  生1:我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比喻比较好。因为盐撒下来,与“雪骤”、“白雪纷纷”相比,盐下落的速度太快,雪当时却纷纷扬扬,处于“飘”的状态,跟“柳絮因风起”更像,而盐只能是“落”下来的状态!

  生2: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雪会随风起舞的,而盐由于比较重,下落的路线太直,这样,就不符合当时“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3: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盐是“块”状的,它不会飘的,只会垂落下来。而柳絮是轻薄的,会因风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师: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后,又点拨:“撒”和“因”在这里用得怎么样?

  生4:撒盐的“撒”,用词不当,“撒盐”是人为的,人工的,落下来很不自然。而“因风”,是柳絮顺着风起舞,既自然,又符合“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5:我认为“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且与文中“欣然”“大笑”“乐”的情景相合拍,表现出融洽、轻松、活跃、欢快的气氛。而“撒盐”似乎体现不出有这种气氛。

  师: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人的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用“柳絮”比喻,就好在有意象。(过渡后,师又问)“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生6:我认为“公大笑乐”,是谢太傅在两人才华悬殊的对比中,而对谢道韫的才华表示满意和赞赏。

  生7:从“公大笑乐”和文末补充介绍谢道韫身份的前后文可以看出,谢太傅都是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8: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样,我觉得“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

  师:(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所倾倒)鼓掌赞叹起来,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师:你们学了《咏雪》后,肯定受到很大的触发,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读了他们写的形容飞雪的比喻。

  生1:雪,像蒲公英,似鹅毛,如芦花,在天空中宛然飘飞!

《咏雪》教案6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咏雪》教案7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 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 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 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二、尝试自读,读通文章。

  1、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

  学生朗读预设

  易错的字音:雪骤(zhòu) 何所似(sì)

  差(chà)可拟(nǐ) 即(jí)

  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文章,试着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

  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预设:俄而雪骤。

  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

  师引导:智力的“公”指谁?(谢安) 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

  5、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主要内容。

  6、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

  2、读文章,想一想谢太傅更欣赏谁的回答,从文中找出根据。(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文章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差可拟。

  未若____________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 李白《行路难》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 陆游《夜大雪歌》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宋 杨万里《观雪》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

  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师补充资料。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3、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谢道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七、课外拓展,广泛阅读。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结识更多聪颖机智的朋友。

  板书设计:

  咏雪 咏:歌颂、赞美。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胆识过人 咏絮之才

《咏雪》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还记得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那点小雪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谢太傅一家,看看他们是怎么写雪的?板书课题:咏雪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3、能够分析文章,理解文意。

  二、查学诊断

  文学常识积累: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为人简素,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导学施教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

  2.二读课文:读顺文章,读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3.三读:究问题、析文章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文中哪些词语可以表出来?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请说说理由。

  四、练测促学

  “白雪纷纷何所似”你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雪的比喻句吗?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一写。

  五、反馈延伸: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咏雪佳句欣赏

  1、雪,冰冷洁白,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雪,飘飘悠悠地从天空中落下,我伸出手去,一片雪花落在我的手掌里,瞬间便融化了,变成了一两滴小水珠,安静地躺在我的手里。凝视窗外,无数的雪花在纷飞,在飘舞,在歌唱。是谁?是谁在挥舞翅膀时掉落下来的羽毛?是谁?是谁在着装时掉落下来的绒毛?

  2、雪洒向人间,洒向漆黑的角落,洒向一切需要白色的地方。雪花如花飘落,不如说是仙女下凡,她们舞着高贵的身子,托着深深的寒意,飞出了天空的银幕。每一次的着地,都是对大地的热情拥抱与亲吻,或许她不想打扰正在睡梦中的人们,总是轻轻地降落,无声无息的来到人间。

  3、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好像舞蹈家从空中舞动一般,那姿态优美动人;落到地上后,像是给大地穿上一件白色的棉袄一样。当雪落到一定的.程度时,你踩在上面,就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那声音如此动听,最好玩的游戏就是堆雪人玩了,堆出的雪人也是白色的就像老奶奶一样,那么慈祥,那么和蔼可亲。

  4、雪,飘起来了,看!一片片洁白的雪花,随风飘舞,摇曳多姿,像鹅毛,像柳絮。雪,真美啊!晶莹光亮,婀娜多姿,像一颗颗小星星降落人间,又像一朵朵六瓣梅花打着旋儿纷纷落下。雪,像云朵那么轻柔,如玉石一般洁白。晶莹的透明的雪花在天空飞舞,街道上洒满了雪,房屋上落满了雪。整个大地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作业布置:

《咏雪》教案9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课文。

  2、疏通文意,发挥想象。

  3、在朗读中培养良好语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新课教学

  1、朗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2、讲解翻译五字法

  (1)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2)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4)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5)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3、全班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4、翻译课文

  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

  请学生翻译全文,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来复述。

  5、重点字词

  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结合《山市》,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欣然:高兴的样子。结合《春》的“欣欣然”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风起:乘着风飘起。

  6、其它关于雪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三、当堂检测

  解词:

  1、寒雪日内集。聚会内集:家庭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什么、似:像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暴风骤雨)。6、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7、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四、作业

  1、把重点词义抄到作业本上

  2、积累3个描绘雪的古诗词名句

《咏雪》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1、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2、学习《咏雪》:

  ⑴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⑵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⑶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⑷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⑸五读课文能背诵。

  ⑹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⑺想一想 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咏雪》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让我们猜一个好不好?

  猜谜语: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来自大自然的雪景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这篇文言文短小精炼,请同学们先听示范朗读,注意读音与停顿。

  2、正音正字

  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谢太傅fù俄而é  雪骤zhòu差可拟chānǐ

  柳絮liǔxù无奕yì 王凝之níng谢道韫yùn

  3.指导朗读

  学生准确读出课文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生自由朗读并掌握课文节奏。

  5、指名学生读课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自学要求:

  1.圈点勾画,积累文言词语,在书上用▲标出疑难词语。

  2.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

  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比不上。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重点句子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二)翻译课文

  结合注释,翻译整篇课文 、、

  (三)师生互动

  生自由提问自由请同学回答,生回答时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五、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按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各小组分别提出课文有关的疑难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小组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记下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讨论。

  课文第一句写了记叙的那些要素?

  2、“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4、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点拨】、

  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3、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4、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教师小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可说一说《红楼梦》“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咏雪》教案12

  教材分析:

  《咏雪》是部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八课,表达浓浓的亲情,动人心弦。(单元提示)本课节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雅趣,体会到交流的愉悦。(课前提示)文章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教授本课时,我将会注重学生对古文学习热情的培养和激发,更要加大学生对古文学习方法的引领(如:怎样朗读、怎样记笔记、怎样翻译和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如何细致体会语言的差异,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巩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以诵读为主,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勾画、分析文中比喻修辞的句子,说出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所营造的家庭气氛。

  教学重点:

  1.继续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中优美句子的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对优美词句的赏析。

  教学设想:

  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以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为辅,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自身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在朗读、讲解、评析、探讨有机结合的教学步骤下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自主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通过雪景图片介绍导入,今儿展开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

  二、复习检测

  1.检查学生所搜集的有关雪的诗句(请同学说出所搜集到的的诗句)。

  2.学生听读文章(要求: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分小组翻译课文,结合文章注释以及上节课对文中重点字语的解释批注。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句进行翻译。看谁的'正确率最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

  6.再次听读课文,完成故事情节的梳理。

  时间地点人物时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7.重点字、词、句的讲解(古今异义字、文言实词和文言特殊句式)。

  四、拓展延伸问题设置

  1.课文营造了一个怎能的家庭气氛?

  课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和谐)的家庭气氛。

  2.“公大笑乐”的理解?

  1)家庭的和睦

  2)对子女的赞扬。

  3.比较赏析

  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明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本文我到了什么?

  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对‘好好学习’重要性的探讨,进而激励同学们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六、巩固练习。(附:题单)

  七、作业设置

  1.收集整理有关冬天的名言名句,并扩展到春、夏、秋三个季节。

  2.翻译课文,完成练习册。

  3.背诵课文,并完成默写环节。

《咏雪》教案13

  一、导入

  出示源自《世说新语》的成语:管宁割席、肃然起敬、难兄难弟、身无长物、百感交集、楚楚可怜、拾人牙慧、掷地有声、老生常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齐读这些成语

  这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都出自《世说新语》。

  找同学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他们曾学过《杨氏之子》导入《咏雪》

  二、检测预习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让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有信心通过吗?

  1、生字关

  2、课文朗读关,读正确、读流利、读准节奏(据文意断句读准节奏

  3、整体感知关

  三、翻译课文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集体解决

  四、赏析课文

  他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中?

  感受气氛,读出韵味

  赏析比喻句,出示下雪图片,自创比喻句多有诗情画意。你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古诗词呢?

  师:聪明!看来这位同学平时善于积累。我也摘录了几首古诗词,请大家朗读,看看这些诗句中各是怎样写雪的。

  “

  师:欣赏雪景:下面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xx差可拟”

  曰:“未若xx”

  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生分组讨论,师作行间指导,并参与一小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九句,加上兄子、兄女们的两句,你认为哪句对雪花的描述最为贴切、生动、新颖?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

  五、故事新编:根据想象扩充故事

  背诵课文师: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下面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六、拓展: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七、作业:阅读《世说新语》

《咏雪》教案14

  目标:

  1.感受雪花飞舞的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朗诵诗歌,用适宜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准备:

  1.经验准备:

  和幼儿一起了解芦苇荡的景色,感知芦花的外形以及芦花随风飞舞的样子。

  2.环境材料准备:

  (1)配乐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大片的芦苇荡开满了芦花,雪白一片。风一吹来,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此时,天上渐渐飘下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越来越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随风飞舞的芦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分不清是芦花还是雪花的美丽场景。

  (2)用大块白色纱巾饰芦花,用小块纱巾饰雪花。

  (3)自制的麦克风若干(也可以是积木等替代物)。

  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意境美

  1.谈话切入主题。

  师:冬天,你们会盼望下雪吗?为什么?

  幼: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可以滑雪……

  师:下雪天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想想都好玩吧?

  2.欣赏小视频,感受漫天飞舞的雪景和意境。

  师:这么多小朋友盼望下雪,我们来看一段下雪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师:你看见雪是怎么下的?开始的时候比较少,后来呢?雪多起来的时候,天空中看起来怎么样?

  师:除了雪,你还看到了什么?芦花是怎么样的?芦花怎么样在动?

  师:雪花下着下着落到哪里去了?雪白的雪花落到白白的芦花丛芦花?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人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入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冷,大部分小朋友觉得景色很美,很开心。下雪天的确有点冷,不过下雪天的景色真是越看越喜欢,也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等来下雪的日子,欣赏到下雪的美景。

  二、学习理解诗歌,诵读诗歌

  1.引入诗歌。

  师:有一个诗人也觉得雪景很美,就写了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咏雪》。谁知道《咏雪》的“咏”是什么意思吗?

  (如果幼儿说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幼儿会和《咏鹅》这首诗做一个链接。如果幼儿不能说清楚,教师可说:“等我们读一读后你可能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2.教师诵读,幼儿倾听。

  师:下面我来做诗人,朗诵一遍《咏雪》这首诗。(教师边念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表现。教师的手势动作设计建议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手掌摊平作接雪花状,随着诗歌节奏两只手依次往上叠加;“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的动作重复一遍。“九片十片”,伸出食指做点数状;“千万片”两只手臂从胸前划圆向上伸举;“落入芦花看不见”,双臂左右摇摆由上慢慢往下。)

  师:你觉得诗人一边念一边在干什么?

  师:你们眼睛真亮,看出来诗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在数雪花。

  3.师幼共同朗诵。

  (1)师幼共同朗诵第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边朗诵诗歌边数雪花。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做数雪花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

  (2)师幼共同朗诵第二遍。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师幼再次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诗歌里数雪花从一数到了十,为什么没有接着数?诗歌里是用了怎样的词语来表达?

  师:是啊,雪花一开始比较少,我们可以一片、两片、三片……十片这样数,到后来越来越多,多得数不清了,诗歌里就用了“千万片”这个词来表达,说明雪花真是太多太多了。

  (3)师幼共同朗诵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边数雪花边朗诵一遍,大家做动作的时候要把雪花从少到多的样子做出来哦。(师幼朗诵。)

  师:诗歌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千万片雪花落下来,为什么又说不见了呢?

  师: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融化了,所以看不见了;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落进了草丛里,所以看不见了。那么,诗歌里为什么要说落人芦花看不见?芦花是怎样的?

  师:原来白色的`雪花落入白色的芦花里面,两种白色混在一起雪花就看不见了。

  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下一片又一片雪花,雪花越来白的芦花丛中,看起来分不清到底是雪花还是芦花。师:现在你们知道《咏雪》是什么意思了吗?在你会念的诗歌里,有没有题目里也带着“咏”字的?诗人看到下雪很喜欢,就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雪,题目就叫“咏雪”。

  (4)师幼共同视频)。

  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咏雪》。这一次我请一个小朋友在看见视频里天上飘雪花时马上喊一声“下雪了”,然后大家开始朗诵诗歌。

  三、角色扮演,表达表现

  1.师幼表演。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洁白的雪花和芦花来表演,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又美好的事情呢?有雪花、芦花和诗人三种角色可以选。

  (初次表演时,幼儿都沉浸在用白纱巾装扮、表现上,大多忽略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在第一遍表演后,教师组织了幼儿讨论、交流扮演的情况。)

  师:刚才扮演雪花的人是怎么出场的?

  幼:一起出场的。

  师:诗歌里是怎么描写刚刚开始下雪的场景的?

  幼:一片、两片、三四片……

  师:一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比较少的时候,怎么表现比较合适?

  师:你们说得不错,刚开始“雪花”出来得比较少,后来才慢慢地多起来,是根据诗歌内容和节律有顺序地一个个出场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顺序吧。

  2.幼儿表演。

  “千万片”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手呢?怎样表现“落人芦花”的景象呢?

  3.想象改编。

  师:雪花落人芦花看不见,雪花落人哪里也会看不见呢?你会模仿诗人编最后一句诗吗?请每个人想一想、编一编。

  附: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万片,

  落入芦花看不见。

《咏雪》教案15

  课文《咏雪》,原是《世说新语》中一个有名的故事。大意是说,东晋时有个才女叫谢道韫,一次去叔父谢安家玩,正遇上大雪,叔父便考自己的子侄们如何喻雪。其中一个叫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这时谢道韫起身接着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更恰当,于是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而有了“咏絮才”的美誉。尔后人们就用“咏絮才”来称颂女子的文学才华。

  但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撒盐空中”的比拟真的就那么糟糕吗?原文不长,总共不足百字,不妨全文录下,以便研讨。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下面根据文本的记载,就谢家子弟“咏雪”一事,也来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撒盐空中”,未必不好

  大家知道,《世说新语》一书,所记内容大都是些传闻轶事之类的事情,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咏雪》这则短文,就只客观地记载了事件的始末,未加任何评论。所以教参就分析说,对于谢安所提“白雪纷纷何所似”的问题,他的子侄们“答案可能不少”。但在文本中,作者仅录其两个:一个是“撒盐空中”,一个是“柳絮因风”。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撒盐空中”的比拟,未必不好。否则,作者又何必将它记录在案呢?此其一。其二,再从“公大笑乐”的面部神态来看,这无疑应该是叔父对两个答案都感到满意而喜形于色的,透过文字,我们仿佛看到谢安那乐呵呵的笑靥和听到他那爽朗朗的笑声。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重臣,知名的政治家。这个曾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谥为太傅的谢安,此时此刻,眼见侄男伯女才华横溢,深感谢氏门中文化传承后继有人,怎不开怀“大笑”,与子侄们和“乐”融融呢?

  在通常情况下,诗人们一般都会以柳絮拟雪,但有时为了特殊效果,他们也会以盐拟雪。比如唐代出现的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隆。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雪诗》)作者把眼前的景物卡通化,写“黄狗身上”的“白”和“白狗身上”的“肿”来表现下雪持续的过程,这就构成了“盐”的意象。对此,黄国彬先生评论说:“在《雪诗》里,中国打油诗鼻祖所走的,正是以盐拟雪的路线。”再如,鲁迅在他的散文《雪》中有这样的描绘:“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金立群先生也认为“这样的景象,比喻成‘撒盐’倒是更为贴切”。这说明,以盐拟雪自有它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正所谓“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唐·高骈诗),它不仅使“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变得“砥平而坚实”,给人以厚重的实在感,而且更具有一种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

  二.“柳絮因风”,并非全好

  韩愈《春雪》诗云:“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以“柳絮因风”比喻下雪,能给人以一种清俊飘逸的美感,能传递出春天即将来临的信息,自然是好的。可是,但凡关涉“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两者哪个更好的问题,自来人们都认为“后者佳胜”,并对之赞赏有加,不吝称好,个中秘诀曾使笔者一度静思良久。其实,把雪花比喻成柳絮是存在硬伤的。雪的颜色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则呈灰白色”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以柳絮拟雪表现出明显的美中不足,所以在当代诗人的笔下,就改用“白絮”而不用“柳絮”了。《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这也是人所共知的著名诗句。

  反观《咏雪》文本,我们通过“具体而微的语言去体验文本作者和人物的真实情感”(夏丐尊语),就会引发对“未若”一词的敏感。“未若”是什么意思?“未若”者,不如也,也就是比不上的意思。在叔父面前,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的比喻一出口,道韫即刻以“未若柳絮因风起”相驳,要知道,这不是评论家的话,而是兄妹间的对话,至多体现的,也不过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小小道韫所下这“未若”二字,似斩钉截铁,给大家一种一锤定音的感觉。于是人们就跟着感觉走,“傍着女性走”,颇有些贾宝玉“见了女儿就清爽”之嫌,都来个“不如也!”,几乎是异口同声,说前一喻不如后一喻好。就连文本作者也非常佩服道韫的才气,在文末又补充交代了她的身份,并且是多重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道韫是谁?恐怕诸位不知道是吧?她就是太傅大哥安西将军谢无奕的女儿啊!她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啊!王凝之又是谁?王凝之就是王羲之的二公子啊!言下之意是:道韫是《兰亭集序》的.作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妇啊!

  当然,谢道韫的名声,不独与文本作者的推崇和赞赏相关,更重的是与她一生的品格和节操相关。历史上的谢道韫,是一位有才有德,德才兼备的女性代表。《三字经》将她与东汉的蔡文姬相提,“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这是赏其才;《红楼梦》则将她与战国时的孟母并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赞其德。清代学者梁晋竹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谈及她的人格魅力时说:“智勇坚贞,巾帼丈夫,世但传雪庭联句,步障解围,失之远矣。”1984年,王瑞芳两同志编著《中国历代才女小传》一书,收录了从西汉到清代的女文学家、女诗人、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近百名,谢道韫位列第十三。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漫长年代,谢道韫在历史的浊流中终能脱颖而出,这也是人所共望的。

  三.“碎剪鹅毛”,不敢言好

  东晋时代的谢氏家族,本来就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谢安兄子胡儿谢朗,字长度,这个曾做过东阳太守的谢家哥哥,其“撒盐空中”的比喻,在当时就被自家妹妹道韫“咏絮才”的光辉所掩,未能形成优美的对称而获得“咏盐才”的名声,何况事隔千年之后的我辈,还要跟着胡诌个什么呢?不过,我们总认为,凡事须从细读文本入手,如有关如何喻雪的问题,还是可以进行商榷讨论的。

  谢家子弟“咏雪”当天的情景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这说明早已有雪,但不大,谢安不便外出,所以才有“内集”子侄们的时间,也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当时的情景为“俄而雪骤”,一个“骤”字,可谓关键字眼。骤者,疾速之谓也。这“雪骤”的景象,给谢太傅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是“白雪纷纷”,大有一种“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样子,仿佛又跟“纷纷暮雪下辕门”(岑参诗)的景象差不多,我们把它比作“碎剪鹅毛”自天空密密麻麻地洒向大地,这样的比拟,虽不敢言好,但也不失一种喻雪之法。众所周知,下雪,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仅以下一场雪而论,其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它像柳絮般飞舞,有时它会像鹅毛般飘洒,可还有许多时候它并不显得那样优容,而是在寒风的催逼中下得急、下得密,如同我们平常口语中所说的“下雪米米”,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正是“撒盐”的意象。所以,我们在肯定谢氏兄妹“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两种答案之后,决不否认还有第三种乃至第四种以上的答案。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尚须指出的是,以上论及的无论是以盐拟雪、以柳絮拟雪也好,还是我们补缀的以鹅毛拟雪也罢,不外乎都是在喻体与本体之间“形似”上的小打小闹,纯属雪景描写中的“小儿科”,是典型的“输文采”“逊”者流,值不得驻足。看看当代小小说作家谢志强的作品《雪》,则是以“信”来拟“雪”:“大雪静静地飘落,看去,如同天给地的信,地接收着,却沉住气。静静地,能听到雪花落在雪花上的声音。”按照阴阳学说,天为阳,地为阴,作者把“下雪”比喻成天给地的一封又一封的“信”,实在太精彩了,用小品演员宋丹丹的话说,那“真是太有才了!”文学大师孙犁说过:“任何艺术,都贵神似。形似固不容易,然以传神为高。”总览中学语文课文相关的“雪景”描写,其中不乏高档次、深寓意的“大手笔”,那才是我们要好好学习和领会的。行文至此,就让我们引几处有神韵、领、意蕴丰、传千古的“雪景”描写作结吧。

  真正的大手笔,“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下得正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真正的大手笔,最出色的还要数《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上人三两粒而已。’就其中一连串的‘一’,活生生跳入眼帘”,烘托出美不胜收的西湖景致。这些本来极无味,也极无趣的数字,在张岱的笔下却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李国文先生声称“在他之前不曾有,在他之后不会有了。”

【《咏雪》教案】相关文章:

咏雪的教案11-25

《咏雪》教学设计06-11

大班教案认识a的教案10-10

小班结构游戏教案城堡教案11-15

关于树叶的教案有趣的树叶教案12-13

大班教案民族大联欢教案11-11

中班教案《捉迷藏》游戏教案12-18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教案01-21

小班的教案05-1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