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学习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知识链接: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一位同学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自己的遇妈妈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1)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2)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从这位阿姨的言行举动和平淡的话语中说明了什么呢?一位同学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预习任务:
1。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表示。
沉 重( chénchéng ) 涌 到( tōngyōng )
输 液( sūshū ) 尊 重( zūnzhūn )
2。自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我能找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
4。找出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用笔做上记号。
自主、合作、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我能复述文中的两则小故事?
3。通过自学,谈谈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达标检测:
1、抄写词语:
道谢温暖沉重扎针抱怨鼓励患者
宽容尊重增加眼神将心比心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如果我们生活中能___________,就会对老人_________________,对孩子________________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具体写了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读背有关“将心比心”的名言。
a。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b。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c。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d。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e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语文教案 篇2
一、揭题识字
1、谜语导入: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
2、实物展现:
学写“笋、芽”。
3、揭示课题:
亲热地叫一叫。
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形象地语言描述、直观的实物展示、亲热地打招呼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拉近与文本的距离。随文识字,分散难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读通。
2、反馈检查,突出重点:
⑴正音:
小老师领读。
开火车读。
按偏旁归类读。
扩词读。
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⑵展示方法,如:
猜谜:
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
唤
揉
扭
钻
抚
辫
⑶
读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质疑:
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朗读感悟
1、抓住提示,读好对话:
以“笋芽儿都遇到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为切入点,划划角色和语言,抓住提示语练习朗读。雷公公处可适当想象说话。
2、动作模仿,表演朗读:
以“听了他们的话,笋芽儿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切入,圈圈动词,读读演演。在表演中理解词语,体会情感。
3、美读成诵,积累模仿。
4、角色表演,情感升华。
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四、延伸说话
1、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
(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你喜欢笋芽儿吗?说说理由。
3、为已经长大的`笋芽儿祝福些些什么?
(创设情景,口语交际)
注意:可以选择以上1~2个话题说。
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五、书写指导
1、再现生字,识记扩词。
2、自主观察,尝试写字。
3、巡回观察,重点指导。
4、反馈评价,有效检查。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写字质量。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试着背背喜欢的句子。
2、摘录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这篇文章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很多自然现象,作者引领我们去认识、了解这些大自然独特的“文字”,语文教案-大自然的文字。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5段)通过文字人们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同样,了解了“大自然的文字”,人们便可以认识大自然。
作者由日常生活中的文字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引出了对“大自然的文字”的介绍,启发读者细心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
第二部分(第6段至第19段)旨在说明通过星、云、鸟等大自然的文字,人们可以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其中,第6段至第9段生动地说明了认识、掌握星、星座的知识可以指导人们充分利用自然。
第10段至第12段介绍云这种天空大书上的字母不仅可以向人们讲述现在的事情,也能预示将来的事情。
第13段至第18段介绍鸟也是“大自然的文字”,留心观察它,人们也能认识了解自然。
第19段是对第6段至第18段的内容的总结。
第三部分(第20段至第24段)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石头也是大自然的文字。
第四部分(第25段至第27段)说明要认识和了解自然,就要从小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
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
二、细致的观察与生动的表达
要想生动准确地说明自然现象的特征,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如“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了。”其中“耸立”“伸出”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云的变化,写出这种“文字”的特征。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把星、云、鸟、石头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书;把“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比作“铁匠铺里的铁砧”;把鹤队比作蜘蛛网;把树林中的花岗石块披着青苔的样子说成“披着毛皮一般”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准确地介绍了自然界的现象,又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从中也能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另外,文中的“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热天已经过去了”等语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息。
四、句段讲析
1.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
讲析:“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大自然的文字》。
2.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讲析: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作者用浅显、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说明了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重要性。
3.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
讲析:本句说明了这些候鸟的来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生动、更形象,巧妙地说明了这些文字起了帮助人们“识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与科学性有机地融合。
4.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
讲析:声音是指成群的鸟的叫声。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新课(从复习旧知入手)
同学们在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简要回答)
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二、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和本页的注释①后,回答下列问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内容,并要求读准下列带点字的字音、理解
各词语意思。(示小黑板)
霪雨: 铁砧 漂 砾 勉强
(注:本文读音取括号外的读音,括号内的读音用组词的方法进行区别。)
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③不是甘心情愿的。④牵强、理由不充足。⑤将就、凑合。
3.继续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①默读课文,标好段序。
②独立思考课文的层次、结构。
③集体讨论,交流观点。
④回答,师生共同订正。
明确:全文24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说明认识它们的作用,认识它们的方法,介绍它们的成因。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4段):承上启下,总说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层(5—21段):具体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认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作用。
第三层(22--24段):总说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揣摩、理解重要词语、句子、段落
1.“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书”应该怎样理解才最准确?“好东西”在语意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
2,在介绍星星这种文字时,作者这样写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电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此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
语文教案 篇4
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在火热的八月看到火热的你们,我由衷感到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课我喜欢随意聊聊。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这个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那我就先自报家门了。 一:自我介绍(略)
二:澄清语文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了,那门大家谁能说说,语文是什么,语文到底要学习什么?
流行的几种说法:
1.语言和文学
2.听说读写
3.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
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三:如何学好语文
古人讲人的修为时,主张“仁义礼智信”,我这个话题,可以用“缘趣意信方”来概括。
缘.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而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比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这就是老师今天讲的第一方面:惜缘。〔接下来和学生聊了自己一些故事〕 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文的乐趣。这里我随便谈谈。
意。指学习语文的意义。 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人格魅力。
信。指学好语文的信念。(略)
方。指学好语文的.方法。 首先,我要求同学们有民主的观念。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要敢于发言,说出你的理解。 其次,大家要有钻研精神。
四、 具体要求:
(一)、我们的目的争取做“五一居士”
(1)一手好字
(2)一张能言会道的嘴
(3)一肚子名篇佳作
(4)一笔好文章
(5)一颗永远纯真善良的心
(二)、我们的行囊: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目标。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导入)
一天,小王在上班途中,无意中看到前面一人掉了皮包。他很是欣喜,急忙上前捡起来,一看,一叠厚厚的,看上去全是100元大钞,便赶紧揣入怀中。就在他准备走的时候,被后面的人叫住,且以“见者有份”为理由也要分一份。这时的小王已经沉浸在意外之财的喜悦中,无暇细想,就给他点吧,堵他的嘴。于是将自己身上仅有的几百块给了那人,便急忙回家。一到家便急忙打开一看,拆开来,除上下几张是钱外,其余全部是白纸,那仅有的几张也全是伪钞。
其实,捡到钱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对于小王来说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我们看一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否能绝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塞翁失马》里那个边塞的老头儿丢失了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自由读课文(2分钟),圈出不会读的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并把握节奏听录音,划分节奏。正音。
塞(sài)其马将(jiāng)胡骏马归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遽(jù)好(hào)骑跛(bǒ)
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三、再读课文,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翻译并解释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亡:逃跑吊:安慰居:经过将:带领好:喜欢。
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2.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寓言的寓意。
师: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文章中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祸事和福事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
“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再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互相转化。
2.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不是。塞翁的高明之处是不悲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换角度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需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吗?
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4.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1)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师: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五、拓展延伸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处之泰然,遇事不惊。
六、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失马 得马 折髀 相保
(祸) (福) (祸) (福)
寓意
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
师:对,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3、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4、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6、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08-02
(经典)语文教案08-26
语文教案(精选)09-28
语文教案(精选)08-30
语文教案[精选]07-26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2-22
语文教案02-22
语文教案02-23
语文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