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
类型:泥塑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石和浅浮雕的相关知识。运用综合压印方法,制作泥板浮雕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加对陶土特性的了解,在尝试中相互启发交流,发现浮雕的多种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化石照片的欣赏,讨论表现化石的方法,培养对浮雕艺术表现形式的学习兴趣,乐于交流感受陶土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泥板上用压印粘合的方法制作“小化石”。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寻找适合的压印材料和图形。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适合压印的材料,并在泥板上运用压印的方法制作低浮雕作品。
拓展层面:综合运用多种压印或捏塑的方法表现出具有化石感的作品,主题突出,纹理清晰。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
学生——陶土、树叶、压印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发现:
1)欣赏图片:欣赏各种各样化石的图片。
2)自学讨论:自学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了解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说说化石有怎样的特点。
3)教师简介
4)揭示课题:化石上的形象
二、欣赏与体验:
1)欣赏浮雕和浅浮雕作品:了解浅浮雕的特点。
2)尝试体验:制作泥板,感觉陶土的特点。
思考用陶土如何制作化石。
3)自学交流:自学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说说找到哪些仿作小化石的方法。
4)师生:把泥板刻出事物外形,粘合主要的组成部分,并用器物刻出花纹。
用事物在泥板上压印出花纹。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
5)尝试表现:选择一种方法尝试表现。展示后简评,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
找到哪些工具刻划出多样的花纹?
三、想象与创作:
1)师生示范
2)欣赏优秀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欣赏:
1)作业展示:可设计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2)生生互评: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表现。
3)教师简评:
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初次玩陶土的感受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进行拍摄和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访内容,有初步构图意识的作品。
3.是否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必要的摄影和采访工具,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 学生分组准备采访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器材。
教学方法:讲授、欣赏、演示、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做好学生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2)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3)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 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3
一、教材内容分析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五册第十课《彩墨游戏》本课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初步了解中国画简单的基本常识,从“无法”走向“有法”,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形成中国画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教学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通过名家名画的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体味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感;第二课时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国画工具、国画图片资料等。(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水桶、调色盘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引入课题教师:说一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画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是用什么样的工具画的?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认识中国画绘画工具的基本功能。
2.展开探索
(1)让学生用毛笔蘸上墨和颜色在铅画纸上画几笔,然后用同样方法在生宣纸上画几笔。比一比:发现有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探究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教师运用点、线进行演示,学生跟着练习。
(3)国画大师是怎样作画的?欣赏教材中艺术家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学生作画,师生一起探讨让学生明白发现生宣纸有渗化的特点。
3.作业要求请模仿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画一幅彩墨画。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临摹让学生多尝试不同的画种作画
4.评价与小结展一展:让学生手拿自己的作品上台进行展示和介绍。评一评:谁的作品画得好、好在哪里。
延一延:下节课要用点、线组成一张有趣的画。请同学们仔细研究教材上的相关作品,准备好材料。让学生多看到更多好的作品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4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要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猴子捞月》等寓言故事进行戏剧性表演,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2、欣赏巨石陈图片,学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发挥想像创造自己的“巨石阵”。
二、教学过程:
1、观看VCD片子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我国古代最具创造性用品——日晷图片或录像资料。
例如,从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根据这一古代人的创造展开课题。
2、请学生选择讲述或朗诵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捞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谣。
3、从这些作品的情节中回忆和感受生活中光与影的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举例说明。
4、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源查找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产生的光照效果,讨论光与影的科学问题。
三、教学:
注重对光与影问题在艺术作品表现中应用的`讨论,对有新的、特殊见解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建议大家将自己学习这一课题的感受书写出来,存入自己的艺术挡案夹。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体的基本形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观念;
2。能根据物体的特征,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物体的基本形体和主要特征,学习线描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活用品若干件。
教学过程:
引入:请学生拿己所带的生活用品,说说喜欢的理由(从造型,色彩和功能等方面说说)
欣赏课本是的图例,师问:"你喜欢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一件生活用品——水壶,从各个角度观察,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形体有什么特征从哪个角度表现水壶比较理想
教师示范线描的方法和步骤,先从整体把握,画出基本形体,再抓住特征,描绘细节,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线条要求流畅,生动,自然。
学生自主表现:画一两件生活用品,可以是自己带来的物品。教师巡视,帮助,提出合理建议。
:学生自评,教师。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用线描画生活用品的方法和步骤,知道几种基本形体。通过欣赏书中的作品,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了解线描是什么形式的,也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物品,是什么形体或和什么形体相似,并从各个角度观察,选取合适的`角度表现。让学生知道用线要流畅生动,表现物品特征和立体感。
但在课堂上给学生说的时间不多,引导不够,如指名学生描述生活用品后可以让学生同桌互说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欣赏书中的线描作品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线的特征,用徒手画线的线描作业和用尺画线的作业比较,加深印象,而我是在发现有学生用尺后才比较的。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
课题:
美术小记者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具学具:纸、笔、彩色笔、相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做好学生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2)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3)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九课教学参考资料:
摄影其实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7
课题:美术小记者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对资料,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具学具:纸、笔、彩色笔、相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做好学生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2)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3)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进行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收拾与指导学生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九课教学资料:
摄影其实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8
一、知识要素。
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
二、技能要求:
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与装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学会剪、贴、绘等各种技能制作有特色的小像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根据材料、照(图)片等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有个性的像框。
3、态度情感价值观:感受像框对照片的装饰与美感,增强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和自信心,体验成功地快乐。
四、教学重点。
像框的不同类型的设计制作。
五、教学难点。
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交流。
1、多媒体演示。
(1)生活中拍照场景;
(2)“咔嚓”一声定格出一张照片;
(3)多媒体变化出像框;
(4)同一照片用不同像框装饰。
2、小组讨论并交流像框的作用。
(1)展示照片或美术作品。
(2)摆设品。
(3)美化环境。
3、揭示课题。
(二)讨论与发散。
1、多媒体演示不同类型的`像框,讨论像框的造型:
(1)抽象几何形——心形、方形、长方形、圆形。
(2)形的组合——长方形的叠加。
(3)形象动物——如猫头鹰。
(4)形象植物——如:花形、叶形。
(5)废旧材料――如:枯树枝、开心果壳等
2、讨论废旧材料的利用:环保与卫生。
3、欣赏范作,讨论像框与照片的搭配。
4、支撑架的式样与牢固要求。
5、褂式背面、挂绳线的方法和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
(三)构思与创作。
1、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构思、讨论:
(1)准备做怎样的像框?
(2)照片怎样安排?
(3)学生交流想法。
2、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1)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家中的像框是如何支撑的?
(2)掌握立体支架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要求:
(1)像框与照片的搭配要合理、协调。
(2)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3)可以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法设计制作像框。
(四)欣赏与。
1、创设情境:像框设计展。
2、自评、互评,互赠作品。
(1)从像框的造型、色彩与照片间的搭配等方面进行。
(2)善于发现和他人作品的优点。
(3)找好朋友互赠像框。
3、教师讲评,。
(1)教师肯定学生的作业。
(2)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美术作品也配一个漂亮的像框。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板书设计
10、童年
分享我们的童年故事
绘画形式:国画、油画、雕塑、摄影
分析并欣赏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0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运用泥条盘筑的制作方法并进行陶艺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玩陶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法学法
欣赏导入、技法探究、体验创新、交流评析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欣赏导入
出示一件范品
提问: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
二、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一)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
(二)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播视频: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三)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整理作品。
三、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2、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五、评价指导:评议学生作业。
学生欣赏,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学生欣赏学习泥条的方法。
2、学生欣赏学习泥条盘筑的方法。
3、学生欣赏学习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尝试创作,按要求完成作业。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1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蚁穴的构造特点,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手工制作等造型表现语言进行绘画和制作,并用舞蹈、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对小蚂蚁的活动进行创编表演。
2、结合对蚁穴的了解,拓展知识领域,了解人类是怎样从小动物身上获得启示,在人类的建筑中吸收其有用的方面。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着学生对小蚂蚁的好奇与探究心理,引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求索的。
2、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蚁穴的构造特点,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手工制作等造型表现语言进行绘画和制作,并用舞蹈、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对小蚂蚁的活动进行创编表演。
3、学生结合对蚁穴的了解,拓展知识领域,了解人类是怎样从小动物身上获得启示,在人类的建筑中吸收其有用的方面。
二、教学准备:
1、有关自然界中蚂蚁的影像资料、图片资料。
2、表现蚂蚁的歌曲、诗歌、美术作品等。
3、学生手工制作与绘画表现时所需的工具材料。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上课常规音准、节奏训练:(略)
2、导人新课:
A、组织学生到自然界中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习性,学生与小蚂蚁一起做游戏,体验蚂蚁的团队。
B、如:在小蚂蚁经过的路上放一块小饼干,看着小蚂蚁是怎样一传十、十传百地把这块饼干搬回洞中。
C、完成一幅表现小蚂蚁的想象画。
3、听唱歌曲《小蚂蚁》,放录音,教唱。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过程:
1、接上一课内容,训练复习。
2、每个同学将自己画的小蚂蚁剪下来,粘帖到一张大的画面里,大家共同完成一幅表现蚂蚁的美丽图画。
3、选择自己身边常见材料一件有关小蚂蚁的手工,如头饰、挂饰、面具等。
4、表演、游戏活动。
二、教学
1、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表现蚂蚁的美术作品、表演活动、歌曲学习做出大胆客观的'[]。
2、对积极参加“小蚂蚁”教学活动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对活动中出现的互帮互助的协作要结合本课的主题给予表扬。
三、教学思路拓展
1、通过体验小蚂蚁的团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2、通过对自然界小蚂蚁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们热爱自然、热爱劳动和科学求索的品质。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2
课型:
绘画课
授课教师:
XXX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人文目标: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学难点: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
教具准备:
教科书、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
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演示,变变图形
1、老师这有张圆形的纸片,同学们注意观察经过我任意的剪割后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3、还有哪位同学有更新颖的摆法?(1—2名学生)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2、自己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形或圆形进行拆分造型。
四、发现问题,质疑释疑
1、在造型的时,你们觉得纸片剪成几块最好造型?(3—5)
2、在造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五、学生活动
1、强调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2、强调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3、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六、欣赏评析
1、在小组内评价,比比哪位同学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别组同学拼摆的图形,评选出你认为最新颖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学生推荐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4、欣赏点评。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3
学习目标
1、学习使用毛笔等水墨画工具,掌握一些简单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尝试体会水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爱国精神。
3、教学重点体会怎样用笔、用墨,尝试用水墨作点、线、面的练习。
4、教学难点水分及墨色的掌握。
5、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作品。摸一摸,看一看,猜一猜是用什么绘画材料画的。例:这张纸是白板纸,纸上的.点是用水彩笔画的。
2、教师示范展示水墨画,请学生说说范图用了什么绘画工具。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小组交流、讨论。
1、请同学谈谈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你用水墨画过画吗?2、小组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感知体验,动手实践。
1、教师示范介绍正确的执笔方法。
2、2、介绍用笔、用墨方法。(中锋、侧锋、逆锋,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3、学生体验、感受水墨的乐趣和魅力。a、四人一组,随心所欲作水墨的浓淡变化的练习。b、作水墨交叉线的练习,(线条有直、斜、浓淡、旋转、锯齿等)。
四、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1、水墨和中国画颜料、油画棒、水粉在一起相处会融合吗?2、水墨结合各种颜料作点、线、面的练习。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结合水墨进行创作。
五、大胆展示,互相评价。
展示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感受。表扬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的作品。
六、收拾整理,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第四课水墨的趣味用笔:中锋、侧锋、逆锋用墨: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4
教学课题: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结合的内容。面具历史久远,世界各地都有其独特的面具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地域种族差异,风格迥异的面具争奇斗艳。学生通过欣赏和制作面具,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了解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艺术。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面具的由来,藏戏面具、斯里兰卡面具及其他国家的面具的艺术特点。能力目标:利用卡纸等材料,运用粘贴、剪折等手法,加以夸张、变形来制作面具,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情感目标:体会到古代人的艺术造诣,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教学重点: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如何巧妙的设计造型。课时:40分钟
教具:多媒体电脑、ppt课件、面具范例学具准备: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故事:《面具的由来》
二引出课题:
大家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对,面具,这是老师自己制作的`,大家想不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面具》的奥秘。
三讲授新课:面具文化历史久远,他来源于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首先,我们先来探索面具的历史课件。
关于面具诡异的说法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阅资料,我们相互分享。
2欣赏图片。
观察这个人物头上戴的面具像什么?
他是我国藏戏中的人物形象,藏戏是什么样子?请看视频。(讲解:藏戏是藏族地区的戏曲,以歌舞形式展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面具夸张、粗犷。)了解藏戏之后我们再来欣赏一些藏戏面具。
从造型上分析一下藏戏面具的造型特点。
师引生答,从脸型、眼睛、嘴巴、耳朵、头饰等方面描述。观察的很仔细,理解的很到位。
4除了享誉世界的藏戏面具,热带国家斯里兰卡的面具也是驰名中外,一年级学头饰的时候,我们了解到热带国家的人,头饰上插满了———羽毛。那他们的面具会有什么特点呢?对头饰进行重点分析。
面具周围有眼镜蛇、动物羽毛、植物花朵、火苗等。比较这两种面具,造型上有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个表格,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板书:脸型
五官
造型
装饰
鲜艳、对比强烈。
颜色
了解面具的主要构成之后,我们再来欣赏一些面具。
6课件:中国其他地区、非洲、韩国、欧洲等地
看来,不同地域的面具风格不尽相同,也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7欣赏了这么多面具,哪位同学总结出面具的制作步骤?分享。
学生一边回答,课件展示。
看板书,加上“装饰”
了解步骤,就可以制作了,我们先一起制作一个(师示范)
先选择脸型
再选择五官夸张怪异
添加头饰
最后装饰剪贴画等或者面部用黑色勾线笔简单的装饰(大家在制作过程中,把老师刚才用画的部分,可以选择性的用剪贴的方式呈现,使我们的作品更丰富)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吧,不着急,我们先来欣赏优秀的学生面具,加以借鉴。作业制作:
小组分组谁制作脸型谁制作五官谁制作头饰
作品点评:
优秀的学习,不足的帮助改正。结束语:
面具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将其传承下去。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身边随处可见的一石一木可以成为艺术品。有一些小朋友已经提前“变废为宝”我们来看一下,(课件)课后大家可以尝试着运用废旧鞋盒,光盘,报纸,树叶等制作一个更具特色的面具。活动:跳《藏戏》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5
一、教 材 分 析
盘泥条是一种古老而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或粗或细的泥条在造型表现时有着很大的灵活性,盘制的造型富于变化,盘泥条既可以盘成一个造型独特的花瓶,也可以盘成一对小巧精致的草鞋,不需特别复杂的技术,盘泥条因此对儿童来说较易掌握。运用盘条法,会在接口处留下一道道自然的线条,显示出手工制作的陶艺作品独有的质朴、粗犷,体现了泥条造型的独特美。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础上,学会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进行制作。盘泥条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搓泥条和盘泥条的方法,教材选用了四幅制作图例,在制作方法上给学生以提示。作品范例呈现了动物、人物、器皿等丰富而又生动的形象,用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
二、教 学 目 标
*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06课 盘泥条
*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应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尝试、探究、质疑,在感悟和体验中掌握制作要领,体会玩陶的乐趣,获得身心的愉悦感、自我创造的成功感。教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示范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明了“学习制陶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断体会失败、从头来过,再失败再从头来过的过程,”把握“泥条极具可塑性、可重复制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环节设计:
1. 作品赏析,了解成型方法:通过欣赏教材范画,动手触摸、仔细观察陶艺范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艺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盘泥条。
2. 自主探究,尝试盘泥条:观察教材制作步骤图,思考讨论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自己尝试搓泥条、盘泥条。
3. 发现问题,质疑解疑:
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
第一,搓泥条: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力度适当,以防泥条断裂;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第二,盘泥条: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盘条时要认真仔细,下面的泥条不能太细,否则会立不稳;如果泥条较干则适量涂上泥浆或粘点清水,便于粘牢;在向上盘筑时有可能出现下塌的现象,每连续盘几圈要稍作停顿,待稍干后再盘。
4. 掌握技法,盘条成型:
第一步,搓泥条;
第二步,将泥条盘筑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要根据构思的独特形状去盘绕造型,可以一边盘条一边创新,盘出来的形象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不同。根据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无:如制作器皿,则需将泥条盘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猪就无需底板,直接将泥条叠圈即可。
第三步,装饰美化:可用泥条或泥片粘贴或直接刻画等几种手法综合表现。
5. 欣赏评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
6. 拓展思维,鼓励方法创新:
盘条的技法有很多种,如叠圈、铺排、缠绕、穿插、绕结等,独特的盘条方法可以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陶艺作品,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作业要求: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四、教 学 建 议
*本课教学应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可根据学情和条件进行调整。
*泥条盘筑的方法,即搓泥条、泥条粘接的技法要领要让学生掌握,对于作品的造型无需做过多要求,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所长。
*对于学生在做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行探索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示范给学生以提示。
*陶艺课更注重做陶的过程,对学生的作品都要给予肯定,不要用对或错来简单评价学生的想法,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做陶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应适时进行评价和激励。
*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在陶艺教室上课,可以将学生作品再加工,上釉、烧制成陶艺作品,并进行陈列展览,提高学生对做陶的兴趣。
[教案]贺佳妮老师的教案
第6课 盘泥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学准备:
教具:录像,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
学具: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
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播放录像: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整理作品。
三、作业要求。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还可以搓泥条盘筑。瞧,用泥条盘筑的人物、动物、器皿……多可爱!你也来试试。
提示: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
活动: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30
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6-27
小学美术上册教学总结03-24
三年级上册分秒教案02-02
美术教案(经典)08-13
美术教案(精选)08-15
(经典)美术教案08-28
(精选)美术教案08-19
(经典)美术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