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论教养教案

论教养教案

时间:2024-03-08 12:27:4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教养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教养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教养教案

论教养教案1

  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约3分钟)

  导入法一:(主题导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她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导入法二:(背景导入)

  曾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的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是当代最卓越的学者、作家。首先,让老师来介绍他的著作《善与美书简》。这些“书简”没有具体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读者。这本书是写给年轻人的,旨在告诉他们走善良的道路是最可行的道路,也是一个正确的道路。读完这本书,读者就知道他的劝告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从中受益。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信集,是高尚导师的倾心话语,其才华在于循循善诱,擅长跟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论教养》就选自利哈乔夫的《善与美书简》。引述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引出课题,有助于学生直接进入课堂学习环节,有助于学生精力的尽快集中。

  通过简介《善与美书简》,让学生大致了解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同时了解了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内容倾向和读者群体,为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约15分钟)(一)检查预习,了解常识。

  (教师课件出示本文的生字词,注音处留白,重点词语的意思处留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解决。教师最后点拨,明确。)

  1.给下列字注音。

  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

  汲取(jí)、扭捏(niē)、箴言(zhēn)

  贸然(mào)、尴尬(gān)、涵养(hán)

  矫揉造作(jiǎo)、絮絮叨叨(xù)

  附庸风雅(yōng)

  大发雷霆(tíng)、彬彬有礼(bīn)

  自吹自擂(léi)

  2.解释下列词语。

  (1)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2)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3)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4)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5)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6)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7)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8)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9)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

  (10)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11)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3.组内交流搜集的相关作者的情况,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

  (一)作者简介: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二)整体感知,初识文本。

  (学生初读课文,围绕着如下问题,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

  明确: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2.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第5—10段主要从反面论述了一个人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表现得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得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做才算有教养。

  3.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

  “论教养”中,“论”这个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点即“有教养”“真正的教养”等。检查预习的环节是为了检验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成效,为教师及时了解学情、调整教学重点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初步梳理文本思路,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约20分钟)(一)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组内合作完成,教师巡视点拨,交流后明确。)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述什么是“有教养”。

  第一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

  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二)研读文本,深层探究。

  (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围绕如下问题展开讨论,深度研究文本。)

  1.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突显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

  2.文中作者由论述“教养”转向论述“风度”,它们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教养是风度的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形式。

  3.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三)赏析语句,重点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下面的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前后语句的关系理解重点词语或语句的表达效果。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品味亮点词语:

  (1)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明确:“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明确:“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3)“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通过假设起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映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此环节的三个步骤是层层深入的,即由整体到局部认知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补,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参与课堂、独立思考、表达见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对照梳理,积累运用。(约7分钟)(一)探究主旨

  1.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明确:(1)举例论证。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前两层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2.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指导我们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二)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做才算是有教养。

  (小组内交流,讲时需结合自己的例子。一名学生讲完后,其他学生再评价、补充。)

  (三)师生总结

  (学生先谈收获,教师再补充。)

  本文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既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尤其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更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从而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和与别人的交往中做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并引导学生谈谈对“有教养”的认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怎样做才算是有教养。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论教养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述什么是“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论教养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中心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我提问,通过文本的解读,自我解答,提高问题探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的。

  难点

  理解教养的本质,并从中懂得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有关作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教养是表现在个人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谈教养》的文章,领会作者对教养的看法和认识,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二、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谈“教养”问题的?

  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

  3.作者认为“教养”的本质是什么?

  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四、课文精读

  1.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2.作者认为有教养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关心家庭、亲人的人。

  (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3)一个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3.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赞同作者的看法。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养”的具体体现,我们对待家人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

  4.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先从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谈起,再得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在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5.作者是怎样论述“风度”的?

  作者先批驳“优雅风度”即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错误观点,然后阐述自己对“优雅风度”的理解,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有针对性地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尊重别人的感受就是优雅风度的体现,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

  6.作者认为“优雅风度”的表现是什么?“优雅”与“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优雅”表现为: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展示自我修养。

  “优雅”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7.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1)举例论证:作者在论证“教养”与“风度”时列举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2)正反对比论证:作者列举生活中的反面例子,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论点更加鲜明。

  8.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在公交车上,看到行动不方便者,应该主动让座,而不应假装没看见;与人发生冲突,不应“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而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人争论,不应“出口成脏”,而是“出口成章”……

  五、文章脉络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论题——教养。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讨论有无教养的表现。

  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归结教养的本质——尊重。

  六、文章主旨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希望我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七、写作特点

  1.由现象到本质,针对性强。

  2.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清晰。

  3.论证严密,层层推进。

  八、板书设计

  谈教养无教养的表现  ↓有教养的表现  ↓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  ↓教养的本质——尊重

  

  课文运用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告诉了我们教养的真谛,启发我们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在教学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快乐,做学习的主人。

论教养教案3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一篇议论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本文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共同探究。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章思路,辨析并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读音和生词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

  教学过程:

论教养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议论文围绕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2、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并从自己做起。

  3、模仿本文,学写能够表述自我观点的议论文。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反复品味文中句子,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2、学习本文联系生活的写作方法,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辨能力。

  3、学会体谅他人,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准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了解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3、了解有关教养的名言和社会新闻。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养是人类自我精神与品质的升华,它体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格调。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决定了周围的人是否愿意同他交朋友;决定了他做事情是否顺利;也决定了他的人生是否能够有所成就。教养到底体现在生活中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苏联学者、作家利哈乔夫从众多事例的分析、比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让我们走进他的文章,去探讨教养的本质。

  二、找观点——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初读课文,学生圈点勾画,找出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引起思考的句子。

  作者观点: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分论点:

  ⑴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⑵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⑶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自然。

  三、理思路——教养从何而来?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怎样围绕教养去展开论述的?

  教师明确:作者开门见山,引入论题。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由教养转向风度,结合生活实例告诉我们要从自身严格自律,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小组互读,讨论:①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②教养与风度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③作者所举的日常生活中有教养的行为你做到了吗?

  根据以上讨论,理出本文论证思路,并写在书上。

  四、演情景——生活处处皆教养

  分小组情景表演:《生活中的教养》

  例:①与家人相处时的教养。

  ②饭桌上的教养

  ③公共场所的教养

  五、品语言——谈谈你心中的教养

  细读课文,反复咀嚼、品味文中的'格言式句子,在句子旁做出自己的个性化批注。

  例: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批注:互相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先决条件。比如:初次见面,一定要努力记住对方的名字;不要轻易否定他人,先肯定对方观点,再给出不同见解;你再愤怒,也不能说出真正伤害对方的话。总之,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拓展:《泰坦尼克号》片段播放

  教师小结:在沉船的一刻,能改变世界的男人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女人和小孩;可以独立逃生的妇女把希望留给了爱人;工作人员在船上坚守到最后一刻……教养是谈吐的文明;是举止的得体;是危难时的冷静;是困境时的微笑。让我们一起努力,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课外阅读:《谈风度》、《择善而从》、《跃出误区的艺术》

论教养教案5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了解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教养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提示:给同学们展示两幅有关教养的图片。(出示课件1)

  教师引导:同学们,第一幅图片反映这个人的教养低,第二幅图片反映这个小朋友的有教养的举止。

  可见, 教养跟年龄无关,成功人士也有没教养的行为,天真可爱的孩子也知道礼义廉耻。

  那么,什么才是“有教养”呢?我们来听听苏联学者利哈乔夫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出示课件2)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论教养》,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

  9* 论教养(出示课件3)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了解这课的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5)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著作有《善与美书简》《思考俄罗斯》《俄罗斯文化》等。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这课背景的课件,讲解这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6)

  《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xx年第3期。谷羽译。有删改。这篇文章收录在利哈乔夫为青少年写的 《善与美书简》。书中有三十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7)

  提示:“恪守”中的“恪”不能读为“gè”;“箴言”中的“箴”不可以读为“xiān”。

  (2)解一解词语。(出示课件8、9)

  提示 :“彬彬有礼”侧重形容人的态度,对人有礼貌。例如:常听人说起北平商店的伙计接待客人如何的彬彬有礼,一团和气,并且举出许多实例证明其言之不虚。(梁实秋《商店礼貌》)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读课文第1段,说说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1)

  学生回答: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指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出示课件12)

  (阅读后思考分析。)

  预设:假如一个人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都缺乏教养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养的举动。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1.读课文第5-10段,说说没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

  教师:要求同学们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分析回答。

  学生1抢答: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家里有人在看书或做功课,也总是把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放得很响,或高声说话。(出示课件13)

  学生2抢答: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出示课件13)

  学生3抢答:进入成年后,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出示课件14)

  学生4抢答:当着外人的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出示课件14)

  2.读课文第11、12段,说说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并列举出来。(出示课件15)

  (学生阅读这两段文字,然后思考回答)

  预设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预设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预设3: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

  预设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预设5: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学生自主讨论: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16)

  预设:运用对比论证,在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司空见惯,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作者直接将“无教养”的例子列举出来,可以给读者一个对照,明白这些现象就是“无教养”的表现,让读者对“教养”有更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谈“有教养”就显得顺理成章,不管是从认知规律还是情理上也容易让读者接受。

  要求学生说一说: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出示课件17)

  学生1回答:“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读的修养。“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教养”是“风度”的内在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

  学生2回答: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这其实就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是养成教养的基础。

  五、深度阅读,合作探究

  1.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8)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1回答:对比论证。将无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学生2回答:举例论证。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有教养和无教养的表现,增强了说服力。

  2.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你觉得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生自主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诚信守约。 人无信则不立,无信则无德。参加各种活动都要守时,迟到不论什么原因都是失礼的。不能按时赴约要事先通知,让人久候是对朋友的怠慢,但过早到也不好。(出示课件19)

  学生2回答:和善亲切。对人要和善亲切,彬彬有礼,不冷淡,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别人。要仁慈温柔,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出示课件20)

  学生3回答:尊重他人。听到他人的观点时,即使不同意,也不喊 “瞎说”“废话”“胡说八道”,而是陈述自己的理由。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在同别人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不当众指责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不表示否定态度。(出示课件21)

  六、课堂小结

  1.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出示课件22)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本文通过列举众多“无教养”及“有教养”的表现,深入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

  学生1:有教养的人是受人尊敬的,就像有财富的人被人羡慕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铭刻在我们的骨髓里。一个人的教养首先应该是仁爱和正义,我认为孝敬父母,关爱弱小,同情弱者,以诚待人,这就是为人的`最高教养。(出示课件23)

  学生2:一个人的教养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教养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的,是受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的。因此,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关注孩子的教养问题。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而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飞得远不远。(出示课件24)

  3.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

  预设1: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综合运用。(出示课件25)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剖析了“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种种表现,在对这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他对生活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针对性很强,文章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

  预设2: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出示课件26)

  本文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串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品味。

  七、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28-33)

  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

  八、知识迁移,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阅读《言志》一文,回答后面问题。(出示课件34-37)

  2.阅读《教养,在点滴中教化养成》一文,回答后面问题。(出示课件38-45)

  九、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46)

  1.继续搜集有关教养的名言警句,积累句子。

  2.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的不足之处,做一下自我反省。

  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27)

  【 】

  这篇议论文文字浅近,说理透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视学法的指导,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特点。注重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不足之处在于朗读不充分,留给学生思考品读的时间有些少,有些问题,老师讲授代替了学生思考。关注文本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少,对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渗透较少。

  【课后预习】

  1.利用工具书疏通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扫清学习本课障碍。

  2.请你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

  3.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论教养教案】相关文章:

论教养 03-08

小班教养 01-07

中班教养 12-31

幼儿园教养 10-19

幼儿园教养 (热门)12-21

幼儿园中班教养 04-27

论美 07-17

高中教案教案03-05

大班教案认识a的教案10-10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板凳游戏教案及教案反思03-0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