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时间:2024-03-15 07:28: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潜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明白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到达炉火纯青的程度了。这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齐。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完美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完美祝愿。

  2、诗歌描述“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述,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完美。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能够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情绪。“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情绪,但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情绪,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四、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样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能够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但是,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完美。“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但是“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但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情感,培养诗歌鉴赏潜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到达炉火纯青的程度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这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诵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试背诵。

  2、提问:诗歌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是谁?

  (诗歌中出现可能是“思妇”也可能是“游子”形象。以下我们是从“思妇”的角度来鉴赏。)

  三、鉴赏品味

  1、朗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一句,思考: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什么环境下登场了?她要做什么?

  结合多媒体图片明确:抒情主人公在芳草萋萋的江边出现了,她要去采摘芙蓉花。

  2、诗歌描述“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这是环境描述,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完美。

  3、朗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回答:

  提问:抒情主人公采芙蓉花做什么?

  讨论、交流:送给“所思”之人。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明代郭登《送岳委方还京》:“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完美的。又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甚至是红豆,都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既能够传达对亲朋的关怀和思念,又能够寄托对亲朋的完美祝愿。

  提问:这两句的语气如何?在诗歌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朗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交流:“旧乡”“长路”。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提问:全诗其他六句都能够理解成“思妇”的语言,惟独这一句像“游子”的口吻。你能试着理解这一句吗?

  讨论、交流: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但是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5、朗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思考: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情绪,还能体会到什么?

  讨论、交流: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讨论、交流:思妇对远在外地的游子的思念。(或:游子思念爱人、家乡的思想感情。)诗歌前四句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以乐景写哀情,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五、六两句采用“悬想”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最后两句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

  四、问题探究

  1、古代诗歌从情感上大致能够分为这几类:思乡怀人之绪、怀古伤今之悲、羁旅闺怨之愁、怀才报国之愤、边塞征战之壮、即事抒怀之慨、隐逸出世之恋、吟山咏水之美、描花绘鸟之趣等。《涉江采芙蓉》属于哪一类?(明确:思乡怀人之绪)

  2、说说同学们明白的“思乡怀人”的诗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讨论“思乡怀人”诗情感的审美价值。

  提问:朗读上面的诗句,你是不是觉得它们很美呢?为什么?

  讨论交流:(1)借助优美的形象来表现完美的情感。

  (2)唤起人们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普遍的、完美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涉江采芙蓉

  思妇--无尽忧伤--游子

  芙蓉--真挚笃厚--望乡

  以乐写哀--悬--想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能准确朗读五言诗,运用想象和联想能力描摹诗歌画面;

  3.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鉴赏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主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难点】多角度探究诗歌主人公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语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同学们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知识积累

  《古诗十九首》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三、读

  (多形式朗读,初步感悟诗歌内容及情感,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及审美能力。)

  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遗读wèi赠与,送给,如遗之千金。

  读出节奏:五言诗的断句 :二三格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

  过程:1、自由诵读,扫除字音障碍,整体感知。

  2、整体诵读,把握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

  3、点名诵读,因声求气,体悟情感。

  4、老师诵读,品味诗歌美感。(学生闭目聆听)

  小组交流(在总体感受的基础上,畅所欲言)

  谈谈你喜欢诗中哪一句 请说明理由。

  学生展示

  老师点拨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意象分析:“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有着香气清幽、品质高洁的特点,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侧面烘托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描述了涉江采摘芙蓉的美丽优雅迷人的情景。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采薇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4-04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2-21

《江雪》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4-08

《江凡》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5-01

《江雪》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1-14

集采华体会体育2串1 03-31

《芙蓉楼送辛渐》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0-30

送芙蓉楼辛渐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1-30

《芙蓉楼送辛渐》的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2-23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最新10-3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