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时间:2024-03-15 16:26: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鸦片战争》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鸦片战争》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的危害,自觉拒绝、远离,奋发自强;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创设情境:

  近年来,公众人物涉毒丑闻屡见不鲜,同学们了解的危害吗?请谈一下对危害的认识和感想。

  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同学们回答:中英鸦片战争)

  提出质疑,由此导入新课:这场战争真的仅仅是因为鸦片吗?战争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本节课就来一起学习这一内容。

  2.新课教学:

  虎门销烟

  (1)背景: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思考: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入思考。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解释“出超”概念。英国的鸦片,概况。

  (3)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再次思考: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那些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鸦片战争

  (1)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根本)。强调:交往中,英国人发现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怯懦、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2)经过:指导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战争经过,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

  (1)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2)影响:请同学们总结分析其中危害(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小结巩固:

  重点强调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和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或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把中国史放到世界范围去思考,初步培养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刻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牢记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进一步认识到增强国力、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教学方法】

  讲授、探究、合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幻灯片2-3:播放视频:《鸦片战争的背景》,让学生体会鸦片战争的前夕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

  出示幻灯片4-5,教师指出:19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由盛转衰,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四伏。此时的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过渡语)教师: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让我们今天看到后都感到痛心疾首!那么在当时有没有人和我们有相同的感受呢?

  教师出示幻灯片11:请看!清朝著名官员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上书。林则徐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份奏折?我们请一位同学饱含感情的为大家朗诵一下,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教师:通过这位同学的朗读,同学们说一下林则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为国为民的情怀。

  教师出示幻灯片12:议一议:林则徐虎门销烟背景、过程、意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后进行讨论总结。

  学生总结:背景是道光帝接受了林则徐的上书,任命其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

  过程:林则徐派人暗访暗查,缉拿烟犯,强制外商交出鸦片200多万箱并当众销毁。

  意义: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二)鸦片战争

  (过渡语)教师:虎门销烟的历史镌刻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更将牢牢铭记在你我的心中。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点燃了中国人心中沸腾的爱国之火,也激起了炎黄子孙团结御侮的坚强斗志!林则徐不愧为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当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回英国后,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因为这场战争与鸦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历史上称之为“鸦片战争”。那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学生: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销售商品,掠夺原料。

  (过渡语)教师总结: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急需原料和市场。中国地大物博,但又落后腐朽。所以英国开始把中国定为自己掠夺的对象。于是,我们知道了,英国发动这场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走私,而根本原因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也就是商品交易发展到—鸦片交易发展到----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下面我们就看一下鸦片战争的简单过程。

  教师出示幻灯片14:播放视频《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师总结:这场战争从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开始,到1842年8月英国军舰兵临南京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这持续了两年多的战争,就这么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了。下面我们就对照《鸦片战争形势图》(教师出示幻灯片15),了解一下战争的详细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想一想: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总结: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英签订《南京条约》;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原因有:1.清政府政治腐败

  2.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3.清政府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对抗

  教师出示幻灯片16、17进行总结。

  (三)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出示幻灯片18:指出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出示幻灯片19:指出中英《南京条约》主要有4点内容,请看: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教师强调香港岛的名称和位置,指出和今天香港地区的`区别。)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赔款:赔2100万银元。(强调单位是银元。)加重了人民负担。

  3.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派驻领事。(通过识图,强调五个通商口岸的名称和地理分布位置的特点,指明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侵略势力遍及东南沿海地区。

  4.协商关税: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强调协商关税只会对西方列强有利。通过协商关税,清朝的关税只会越来越低。)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教师:以上是通过中英《南京条约》英国获得的四项特权,但是侵略者还不满足,于1843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而获得了另外三大特权:领事裁判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管束的先例)、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亦准英国人一体均沾,以示公平)、永久居住等特权(侵略者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把“租界”建成“国中之国”,作为侵略中国的据点)。(教师出示幻灯片20:《南京条约》附件)下面我们就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进行对比。请看幻灯片21。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古语竟然成为当时清王朝尴尬处境的体现。中国开始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始。让我们记住1840年,汉唐盛世已经成为过去。让我们记住1840,中国在那时重重的跌了一跤!

  但失败并不可怕!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不栽跟头,一个民族在历史上也可能会有失败。有过失败的民族仍有机会再度辉煌,关键在于失败后的奋发……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牢记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进一步认识到增强国力、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三.课堂总结

  教师出示幻灯片22,进行总结。

  四.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幻灯片23-24

  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工作事关民族兴衰存亡,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是为了纪念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近代英雄人物()

  A.魏源B.林则徐C.关天培D.陈化成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虎门销烟

  B. 1840年的鸦片战争

  C .向中国输入鸦片

  D.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3.“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个“重大转变”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

  C.《辛丑条约》签订

  D.“七七事变”爆发

  答案:B、B、A

  【板书设计】

  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二.鸦片战争

  三.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战争的性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攻战天津及《天津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九龙司地方一区被英国割占;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教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课本提供的材料的运用,培养研读、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研讨性教学,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

  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比较的方法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历史资料进行研读,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与辨析历史知识的方法。

  (3)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应通过讲授、研读史料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和激情的语言等信息的刺激,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事实。

  2、难点分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突破此难点,其它知识层面上的“继续”亦不难解决。

《鸦片战争》教案4

  教学目标

  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通过对战争影响,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在近代中国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时代的悲剧。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先后签订了十来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出让国家主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地位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这个广阔市场却不及洪都拉斯对工业品的消费。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终自然经济再难抵御新一轮的经济侵略,中国终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重点分析: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

  难点分析:⑴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是难点。我们不能只看到英法两国是直接组成联军出兵侵华的国家,而忽视了美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在事实上与英法组成了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美俄两国是不折不扣的侵华的帮凶。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其根本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的能力。(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建议教师应通过讲授、研读史料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关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于“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和激情的语言等信息的刺激,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事实。教师结合数据、地图等材料,进行讲解。

  关于“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突破此难点,其它知识层面上的“继续”亦不难解决。

  关于“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并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重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讨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2.“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英法的两个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10)

  二、法联军进攻天津

  1.大沽、天津沦陷

  2.《天津条约》(1858)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2.北京沦陷和火烧圆明园

  3.《北京条约》(1860.10)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50多万平方公里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建议教师可以先放一段编辑好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影像,直观地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然后教师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人民起义、清政府忙于镇压之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1854年、1856年,英、法、美等国利用清政府正在倾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机,根据1844年中国未加思索就轻易答应的《望厦条约》第34款的规定,先后两次提出“修约”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是长江自由航行和沿海各城市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教师要指出这实际上是要订立一个内容极为广泛的新的不平等条约。为使清政府答应他们的要求,许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交换条件。“修约”要求的实质是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就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2.“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英法的两个借口

  教师强调这是英法两国侵略者为发动侵略战争,蓄意制造的无耻的借口,同时此时英法美俄四国形成侵略中国的联合阵线。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10)

  1856年10月下旬,以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在这里可以突出两广总督叶名琛这一历史人物,他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到此再深入思考,叶名琛是旧制度下培养出来的杰出的人才,他误身误国的悲剧,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中国的悲剧。

  二、法联军进攻天津

  1.大沽、天津沦陷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随即攻占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在这个事件中,可以充分体现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的'特点。4月,英法联军到达大沽口外,美俄公使也随英法联军同往。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分别照会清政府。英法两国通过照会,向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美俄两国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掩护英法联军做好战争准备。俄美两国不但和出兵的英法两国一样与中国签定了《天津条约》,而且签约在英法两国之前。

  2.《天津条约》(1858)

  教师一一讲解条约内容及影响。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问题需要强调公使是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驻节于该国首都,应是正常情况。但在当时条件下,西方列强要求公使进京,其目的在于更便于影响和控制清政府,使这项原本平等的外交惯例,具有了不平等的实际作用。关于增开通商口岸问题要强调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除数量上增加了一倍多以外,其明显的危害还有:①中国的东部沿海从南到北都被迫开辟了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向北方地区扩展;②长江中下游地区被迫开放4个口岸,侵略势力得以深入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地区;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中国的国门被进一步打开,在新开埠的城市中建立的租界,成为以后扩大侵略的基地。同时,侵略者取得了军舰、商船在长江各口岸的自由航行权和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权利。这样,中国的通商、航运等主权进一步地丧失了。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英法第二次大沽之战首战受挫,英法侵略者叫嚣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俄国公使更是在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了“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协助英法的军事行动。

  2.北京沦陷和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进逼北京。咸丰逃避承德,奕訢任议和大臣,议和不成,洗掠圆明园,占我北京城。此处可以思考:为什么英法在《天津条约》后并没有结束本次战争?——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冲击,英法是为转移危机,因此卷土重来。

  结合法国文豪雨果的论述痛斥英法两国的侵略暴行。

  历史再次证明,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的特点。在战前就是英、法、美三国共同提出“修约”要求。在战争中美俄公使随联军同往,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实际上俄、美是利用其扮演的“调停人”角色从中渔利。在战争中,俄国人一方面其公使透露北京城防的部署,更是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加紧对中国北方领土的侵占,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事实上受益的侵略国。

  3.《北京条约》(1860.10)

  教师一一讲解条约内容及影响。指出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最终通过战争——条约模式实现了。强调强迫天津开埠,列强打开了通向北京的门户。至此,二鸦战结束,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第二次鸦片则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尽管英法两国对华战争中取胜并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收益者是俄国,因为俄国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19世纪后半期共侵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讲述时应注意:俄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英法的欧洲国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扩张性极强的军事帝国,其对中国的领土野心远大于占领市场的欲望;俄国利用其与中国相邻的便利条件,一般采用趁火打劫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俄国是近代时期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还要进一步强占领土和控制中国,由此引起了中国社会与国际关系格局的一些重大变化。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回顾、归纳一下条约内容造成的影响。再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政府,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政府的可利用价值;而清政府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这就在政治上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一大批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从更广、更深的范围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便于他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传统经济受到冲击,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从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鸦片战争》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复习提问法。

  2.说、看、议结合法。

  3.分析归纳法。

  4.连环提问法。

  讲述新课:

  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导入新课

  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

  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

《鸦片战争》教案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教法:总体采取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引导并指导学生自学,进行互动探究,辅以多媒体展示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

  学法:

  1.通过多种途径查询相关资料、图片,并制作学习卡片。

  2.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整体学习目标(约3分钟)

  师:《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呢?学生发言。

  师: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五千年文明古国再次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四万万中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列强侵华罪行昭然若揭。

  (教师出示课题: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展示整体“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包括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了解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分析列强对华扩大侵略的根本原因,进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之间的关系,归纳清政府的腐朽、xxx的本质面目,揭示列强贪婪残暴的本质,提高搜集和分析资料、列表归纳、读图识表等学习能力

  3、树立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火烧圆明园”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约15分钟)

  展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先结合图片、表格、地图认真自读课本第一目“火烧圆明园”和第二目“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大字部分细度,小字部分快读,再快速阅读相关资料(师生课前搜集的圆明园简介及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7分钟后,比比哪一小组谁最快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基础知识点(独立完成):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

  (2)侵略国(含主凶、帮凶)以及他们各自的罪行。

  2、分析提高(独立完成或讨论交流):

  (1)圆明园为何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看到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想?

  (2)《瑷珲条约》签订后,恩格斯曾指出:俄国“从中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因此“沙俄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中国强盛时期领土的1/9。看书并结合图表,思考:这些领土的范围分别是哪里?是何时通过哪些条约割去的?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英法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请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从发动目的、战争性质、侵略力量、侵略时间、侵略区域、对中国的影响几个方面列表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注意:不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4)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那么,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教师及时表扬自学认真的学生,调查学生自学中的困难、问题,整理归类,个别问题随时个别解决,典型问题在后教中再重点讲评。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明确(即“后教”)(辅以多媒体课件)

  以学生回答评判更正为主,疑难问题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补充更正归纳,引入4人小组讨论加分竞争机制。

  (三)教学“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约10分钟)

  展示自学指导二:

  自读书第三目“太平军抗击洋枪队”,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基础知识点: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最著名的历史史实是什么?农民政权主要领袖是谁?起义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定都在哪里?主要战役、著名将领有哪些?农民起义军是怎样抗击中外xxx势力的?

  2、分析提高:农民起义军打击的目标是什么?首指目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为何是这种结果?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可从领导阶级、性质、目标、影响、精神、结果、局限性等方面入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明确(即“后教”)(辅以多媒体课件)

  (四)当堂训练(约13分钟)

  1、课堂小结后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学生自背、互背。(3分钟)

  教师指导记忆方法:

  如:识记沙俄侵占的我国领土范围,岭(外兴安岭)南江(黑龙江)北;江(乌苏里江)东一岛(库页岛);湖(巴尔喀什湖)东南。

  又如:时间、国名、人名、事件列表记忆法:

《鸦片战争》教案7

  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通过对战争影响,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通过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在近代中国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时代的悲剧。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期间,清政府被迫先后签订了十来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出让国家主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地位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这个广阔市场却不及洪都拉斯对工业品的消费。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伙同法国发动了。最终自然经济再难抵御新一轮的经济侵略,中国终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重点分析:

  ⑴英法发动的根本原因是重点。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

  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

  (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

  难点分析:

  ⑴分析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

  ⑵理解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是难点。我们不能只看到英法两国是直接组成联军出兵侵华的国家,而忽视了美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因为在中美俄两国在事实上与英法组成了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美俄两国是不折不扣的侵华的帮凶。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⑴通过对英法发动的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其根本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的能力。(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英法发动的根本原因”,建议教师应通过讲授、研读史料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关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于“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和激情的语言等信息的刺激,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事实。教师结合数据、地图等材料,进行讲解。

  关于“分析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突破此难点,其它知识层面上的“继续”亦不难解决。

  关于“理解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并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鸦片战争》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说课稿:《鸦片战争》03-04

高中教案教案03-05

大班教案认识a的教案10-10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板凳游戏教案及教案反思03-06

中班教案《捉迷藏》游戏教案12-18

大班教案民族大联欢教案11-11

小班结构游戏教案城堡教案11-15

关于树叶的教案有趣的树叶教案12-13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教案01-21

《红烛》教案02-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