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准备: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比比谁的体积大:
1、师:现在请你比一比,我和xx,谁的体积大?(老师的体积比xx的体积大)
2、现在请大家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体,比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预设:我的体积比数学书的体积大,空调的体积比电脑的体积大……)
3、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它们哪个体积大些?
师:刚才这些都很特殊,一眼就可以比较出来谁的体积大。现在来个难一点的。
二、例题讲解
(一)引出体积单位
1、师:(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呢?(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长方体让学生看看)
(学生猜想:哪个长方体体积大。)
2、师:如果老师给大家数据,你能猜出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吗?(在左边的长方体出现:45,在右边的长方体出现:40)
(预设:左的体积大些。还是不能知道它们哪个大些?)
3、师:为什么还不知道?(因为45和40都没有单位,无法比较。)
4、师:对了,你思考得真全面。所以,当要准确比较物体的大小时,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5、回顾常用的长度单位及面积单位
6、师:今天我们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呢?(体积单位)
7、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生回答: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二)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师:那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究竟有多大呢?
下面,同学们小组内学习课本38页内容,完成学习报告表(出示报告表)。
2、小组内学习并完成报告表。
3、学生汇报,并感受1cm3、1dm3、1m3的大小。
学生通过看,摸感觉1cm3、1dm3、1m3的大小,师小结: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cm3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dm3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m3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这三种体积单位的大小相差很大,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懂得选择正确的体积单位。
师:测量录音机应该用哪个体积单位较合适?(游泳池、大货车、钢笔……)
师小结:一般情况下,表示体积小的物体时,使用立方厘米作单位,表示体积大的物体时,用立方米作单位。
2、课本39页“练一练”第1、2题,第40页第6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况,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验问题。
3、在观察、操作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量杯,石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
2、同学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3、出示石块
学生观察石块。
师问: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生想一想,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学生试、猜测量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能直接用公式吗?不能怎么办?
板书课题:有趣的测量
二、进行实验
(一)采用淘气的方法进行实验
1、出示一盛有不满水的长方体容器。师生讨论可以怎样测量出石块的体积。
2、按照讨论的结果师操作:将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里。(或课件演示)
3、学生测量出容器的底面长、宽和高分别是多少。
4、放入石块前水高10cm,放入石块后水面高15cm。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师板书:15×10×(15-10)=750(cm3)
=7.5(dm3)
5、小结:放入石块后水面升高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二)实验二:溢出水的体积即石块体积的方法
1、除了刚才用求升高水的.体积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石块的体积呢?
学生讨论,交流。
2、小组内操作实验。
(放入石块前,容器里的水是满的,放入石块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量杯里,有多少毫升,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方法,谁能说一说有哪些方法?在测量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注意:在测量时水要没过物体)
三、巩固练习
课本47页“练一练”的1、2题。
板书设计
有趣的测量
15×10×(15-10)=750(cm3)
=7.5(dm3)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知道墙壁的那些地方要刷,那些地方不要刷,并会计算粉刷墙壁的面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那些应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课题:粉刷墙壁
二、测量计算
1、粉刷黑板的计算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量教室前、后两个黑板的长和宽,测量完后,计算要粉刷得面积,计算完后,全班订正,教师评价。
2、左右墙面的'粉刷面积的计算
要粉刷前后的墙面,要除去门窗的面积,需要测量那些数据呢?指名回答,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计算。
3、购买涂料
①弄清包装的大小和价格。
②根据第一问的问题和条件,学生独立经计算出第一次粉刷所用的涂料。
③在第二问中,第二遍所用涂料是第一编的求出第二次粉刷得涂料。
三、巩固目标
练一练中的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四、教师总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粉刷墙壁
测量--计算--购买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继续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掌握百分数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小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尝试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探讨百分数化成分数和小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试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学习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1、出示黄豆营养成分含量资料图,说一说黄豆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占黄豆总量的百分之几?
2、在250克黄豆中,各种成分各占多少克?让学生列式计算。针对学生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3、师生探讨怎样把百份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
4、练习:
(1)把160%、0.8%化成分数和小数。
(2)出示70页第1题的.表格,练习分数、小数、百分数间的互化。
(3)做第2题,练习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统一个数量。
(4)提供各班级人数,编写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并自己解答。
三、课堂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蛋白质的含量
百分数
↗↙ ↘↖
分数 ←→ 小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分数的认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将为后面的分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引导学生从现实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合作,与人分享收获,并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原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法学法: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制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学法上谈一谈。
教学教法:
我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探究体验、参与合作、互动讨论。
教学学法:
引导学生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小明和小红在手工课上折纸鹤)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提问,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引出算式1/2+1/4(板书算式)
此环节抓住切入点生成本节课的问题,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怎样计算让学生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中确实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因猜想而紧张的沉思,从而达到风起云生的效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
1、独立思考——投石问路
在提出1/2+1/4得多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全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的通过画图、折纸、探索计算的算法。
2、合作交流——曲径通幽
算完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3、汇报交流——水到渠成
小组说完后,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其他还有别的想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请况
1/2+1/4=1/6
1/2+1/4=2/6
1/2+1/4=2/4+1/4=3/4
不管是哪这种想法,我都不会急于表态,而是把问题抛回去:请同学们想想,你同意那种意见为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不仅说出得多少,更应结合图形、画图说明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
出示提出的问题:你能计算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吗学生独立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出示试一试两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小结计算方法
观察算式,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思考、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优化,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算法——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吗引导学生总结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项。
此环节抓住问题的的着力点讨论,让学生探究有实效,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汇报交流抓住知识的突破点,以求达到由“投石问路——曲径通幽——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我会设计基本练习(课本练一练1—3题)、提高练习(练一练第4题)、综合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先看清题意,再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关注有什么不一样的或是不对的
此环节抓住盲点练习,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学到的知识,还有情感体验。
此环节抓住新知识增长点,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更深刻地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很好,那我们以前还学过关于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谁来说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
3、那谁能说一下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指名回答)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4、出示学习目标:
二、研究新知:
1、猜一猜: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你认为可能是多少?(可能有认为是100,也有可能认为是1000。)
2、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或推论吗?
(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推导,自主探究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3、全班交流:谁再来说说,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估计三种说法)
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②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中摆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一排能摆10个,能摆10排,摆10层,一共能摆10×10×10=1000个,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电脑展示这种思考,然后请每个学生都把推导过程相互说一说。)
③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③口头回答: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50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组织语言准备交流,然后请1-2名学生说说推导过程。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②口头回答:
8立方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85毫升=( )升 5.36升=( )毫升
5、补全表格,继续填写:
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米、( )、厘米10面积平方米、( )、平方厘米100体积立方米、( )、立方厘米1000
(通过汇报,使学生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45页练一练第3题。(选取其中的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2、a、课本45页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通过计算,体会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b、课本45页练一练第3题及第4题
对于第5题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地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完成此题。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与技能
了解并熟记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长方体的面数,熟练计算长方形面积。
2、知识与方法
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几种不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提高空间构想思维以及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方体有哪些特点: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2、长为3、宽为4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12。
3、长为10、宽为8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80。
4、边长为5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25。
二、新课引入
1、计算
这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填写下列表格。
前、后两面的面积和70左、右两面的面积和42上、下两面的面积和30长方体的表面积142
2、你能想出别的方法计算上述展开图的面积吗?
3、一个边长为5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4、总结归纳
(1)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5、练习
在下面的长方体展开图上,先把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再标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单位:cm)
说一说,如何得到这个长方体的面积。
解:
三、例与练
例一:做一个长54cm、宽50cm、高95cm的洗衣机包装箱,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
解:
答:洗衣机包装箱需要12580cm2的硬纸板。
例二: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单位:cm)
例三:制作一个棱长为35cm的正方体无盖玻璃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解:
答:鱼缸至少需要6125cm2的玻璃
练习:淘气的房间长3.5m、宽3m、高3m。除去门窗4.5cm2,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这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
解:
答:这个房间至少需要45cm2的墙纸。
四、课堂小结
五、扩展延伸
如图,包装一个长方体纸盒,选择下列哪种尺寸的包装纸比较合适?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解:
答:选②更加合适。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8
一、教材解析及设计思路
1.教材解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8、79页的《数学好玩》环节的第二课时,是在五年级下册学习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尤其是该单元第二课时《展开与折叠》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已经对展开与折叠有了初步感知,本节课是进一步认识和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尤其是对折叠的深入了解以及折叠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因为我所带班级之前在第二单元已经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一定的拓展,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了解,所以我对该课部分环节和习题进行重新设计。
2.体现“数学好玩”
本节课是《数学好玩》的一个环节,所以设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实际动手操作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涂一涂等环节,充分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现了数学大师陈省身的“数学好玩”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数学,这才是学习的持久动力。
3.落实“生本教学”
本节课的多个教学环节中均采取小组合作式学习,组员之间分工明确,自主学习,自主汇报,把课堂还给学生。数学20xx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只是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
4.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参考了高效课堂中的“独学、对学、群学”学习方式,本节课中运用了多种学习方式,并辅以随机指名学习和教师带领集体交流学习等,目的是通过不同学习方式的变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过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在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与态度: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合作意识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2.学习难点: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四、学习用具
PPT课件、学习任务单、折叠图形
五、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式学习、探究学习法、独学对学群学
六、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展开与折叠》相关知识的回顾,引出“平面图形折叠后就是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展开后就是平面图形”这个关系,今天的学习重点研究折叠,从而顺利引入今天的课题--《有趣的折叠》,并板书课题和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活动一折叠的仓库
(1)让学生先观察仓库展开图,通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大胆猜测折叠后的形状,指名两到三位学生交流反馈,学生可能会说到仓库、房子、甚至五棱柱等,只要合理即可,最后统一为仓库。
(2)学生独立操作,利用裁剪好的展开图折叠成为仓库,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刚才的猜想。
2.活动二计算仓库占地面积
(1)组织学生同桌对学,互相讨论后,共同在学习任务单上写出计算仓库占地面积的算式。
(2)展示汇报,选取一对学生上台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可能在单位上或者计算哪个面上出现一些问题,由其他学生补充和质疑,教师也可适当提出质疑或追问,例如“为什么是8×3而不是8×2或者8×4的那个面?”
3.活动三标出位置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用图形等标出房屋立体图中的小鸟、烟囱、窗户在展开图中的对应位置。
(2)展示汇报,选取一组学生上台汇报,学生可能会对左侧有没有窗户以及烟囱所在位置是横中线正中间或下面出现一些问题,由其他学生补充和质疑,教师也可适当提出质疑。如由于门的'位置已经给定,因此,窗户、烟囱和小鸟的位置就大概确定下来了。只要学生的表述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折叠连线
(1)组织学生同桌对学,互相讨论后,共同在学习任务单上完成相关连线。
(2)展示汇报,选取一对学生与大家交流,正方体的折叠比较简单,直接连线下1即可,而长方体有学生可能会在下3和下4之间犹豫,这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从侧面四个长方形的大小形状这个角度分析,最后达成共识选择下4。
2.练习二三棱柱和四棱锥的折叠连线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在学习任务单上完成相关连线。分工合作,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并利用裁剪好的三棱柱和四棱锥展开图折叠,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2)展示汇报,选取一组学生进行汇报,而三棱柱有学生可能会在下2和下3之间犹豫,这时最好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因为上一环节练习教师已经引导从某些面的大小形状来分析,所以由学生补充分析较好。如果进行得较顺利,没有学生出现问题,则由教师提出上面的相关质疑,最后达成共识选择下2。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三棱柱与四棱锥的知识,而是借助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动手操作解决此问题。
(四)拓展提高
1.生活中的折叠
(1)引导观察PPT上4组图片,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观察后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空间想象,作出初步的判断并在脑海中连好线。
(2)随机指名,选取四名学生进行交流,如有问题师生集体订正。
2.神奇的折叠
(1)让学生不动手操作也不画图涂色等,大胆猜想折叠后的立体图形,这里学生可能会说出五花八门的名称来,教师都要予以鼓励。
(2)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认识正八面体的简单知识。
3.附加练习
判断正方体展开图(看时间情况而定取舍)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合作判断三个展开图是否可以顺利折叠成正方体,可以空间想象,也可以利用裁剪好的三个展开图折叠验证。如果可以折叠成正方体,并由该组其他同学进行涂色,利用彩笔把正方体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2)展示汇报,选取一组学生汇报。在这里因为在第二单元已经学习过正方体展开图的数字口诀和判断相对的面的口诀,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会比较顺利,如有问题由其他学生补充和质疑。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学生的判断与折叠出的结果不同,要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由此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总结评价
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关于折叠,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七、板书设计
有趣的折叠
平面图形折叠展开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悉三视图以判断不同角度面的个数,掌握查找长方体露在外面面的个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视图查找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以及自主探寻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利于学生对于立体三维结构的理解,以及不同角度空间想象力等的认知。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6cm、4cm、5cm,请问它的表面积是148cm2。
3、一个无盖正方体玻璃鱼缸的棱长是5cm,玻璃的面积是125cm2。
二、新课引入
1、计算
4个棱长为50cm的'正方体纸箱放在墙角处,如图。
(1)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各有三个面露在外面,因此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
50x50x9=22500(平方厘米)
答:露在外面的面积是22500平方厘米。
(2)把这4个纸箱换一种方式放在墙角处,可以怎样摆,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2、根据图填写下列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正方体个数123456……露在外面的面/个5811141720
小正方体个数123456……露在外面的面/个5913172125
(1)n个小正方体:3n+2
(2)n个小正方体:4n+1
3、总结归纳
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可通过不同角度观察总和得到。
4、练习
3个棱长为100cm的正方体纸箱放在墙角(如图)。请问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x100x100=70000(平方厘米)
答:有7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70000平方厘米。
三、例与练
例1:有5个棱长为40cm的正方体放在墙角处。请问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x40x40=16000(平方厘米)
答:有10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16000平方厘米。
例2:如图是用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拿走其中的一个,它的表面积会发生变化吗?
答:同样都是24个面,不会发生变化。
练习:将4个棱长为6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的4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相比,会发生变化吗?变化了多少?
36x6=216(平方厘米)
答:会发生变化,变化了216平方厘米。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1、有5个棱长为40cm的正方体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共有多少平方厘米?
40×40×10=16000(平方厘米)
答:有10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16000平方厘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相对应折叠后的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理解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自主动手探索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及培养自主学习思维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二、新课引入
1、自主实践
沿着棱剪开要求携带的正方体盒子,并将你得到的剪开图画出来。
2、交流思考
全班交流,剪出了几种不同形状的展开图?说一说,分别是如何得到的?
3、总结归纳(正方形折叠图和展开图范例)
4、可与同伴合作,把每一种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
5、图示
这是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请分别说出1号、2号、3号面相对的各是几号面?
(1)1对6,2对4,3对5
(2)1对5,2对4,3对6
6、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哪个盒子的'展开图?想一想,说一说。
1对2,2对3,3对4,4对1
三、例与练
例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
②③ ④⑤
练习:下列图形中哪些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是的画“√”,不是的画“×”。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 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 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对角度的判断和测量。
三、教具准备:
课件,量角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稳定情绪:
师:同学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上课是不是有点紧张,下面我们来做过小游戏放松一下。同学们喜欢玩猜一猜的游戏吗?老师想和我们班的几个同学握手,你们猜,他们是谁呢?现在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信息,你们一定会很快找到他们的。第二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是谁呢?
生:蔡嘉畅!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来和老师握握手,你手心里都出汗了,是不是有点紧张呀!其实来到这么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有点紧张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心理素质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项重要素质,这项素质也是可以锻炼的,如果能够让自己无论到了什么场合都不紧张,就说明你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我们接着来做这个游戏,第一排,从右往左数第一个是谁呢?
生:刘亦菲。
师:第三排从左往右数第四个是谁呢?来和老师握握手。
生:张欣雨
看来我们要想确定一位同学的位置,需要知道哪些信息?第几排,从哪往哪数第几个?现在放松了吗?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要想确定一些物体的位置,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像我们教室里的课桌这样有规律的摆放,那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确定位置(一)》)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茫茫的大海上有一艘渔船遇到了危险,向搜救艇发出了求救信号。如果你是搜救人员,你会觉得首先要知道条件?对!观测点,板书(观测点)。我们这里的观测点是什么?就是搜救艇。
如果我们以搜救艇为观测点制定一个方向标,在图上是怎么规定方向的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方向的知识,在图上一般是如何规定方向的?
生:图上一般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那么在北和东之间呢?还有哪一个方向?
生:东北。
师:和东北相对的方向是哪个方向?
生:西南。
师:在西和北之间呢?还有哪个方向?
生:西北。
师:和西北相对的是哪个方向?
生:东南。
现在我们一同来看看我们以前学过的这八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北,西南,西北,东南。
师:如果我们以搜救艇为观测点,制定一个坐标图,你能观察到渔船在搜救艇的什么方向吗?
生:渔船在搜救艇的东北方向。
师:你能快速找到渔船吗?其实当你认真学完这节课之后,你还能找到更快的解救渔船的方法?想不想知道谜底。那咱们就比一比,看谁今天学得更棒,更认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从一副具体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我们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学以致用。这里先复习了前面学习的旧知,让学生找到了新知的生长点。因为我们的教材都是连贯的,一环扣一环,螺旋上升的,新知都是建立在旧知的锚桩上。这里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回忆,为今天的新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请看这是动物园中以喷泉广场为中心各场馆的分布示意图。你能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场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吗?你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请你来说。
生: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北方向。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又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生:老师,我看到了狮虎山在喷泉广场的东北方向。
师:你观察地也非常认真细心。
生:老师,我发现了猴山在喷泉观察的东南方向。
师:你看到了这里,说明你很用心。
生:老师我看到了长颈鹿馆在喷泉广场的西南方向。
……
(大部分同学能用东北、东南等方位描述各场馆的方向)
这个环节让学生用旧知先来描述各场馆的大致方向,为下面的设疑做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感知角度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1)如何区分熊猫馆和狮虎山的准确方向?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熊猫馆和狮虎山都在喷泉广场的东北方向,东北方向在哪儿呢?谁来指一指?然后结合学生指出的位置,老师用课件演示东北方向的区域,让学生明确东北方向就是北和东之间的一个直角区域范围。
师:该如何来区分它们的具体位置呢?
生:熊猫馆偏北一些,狮虎山偏东一些。
生:离正北的角度不一样。
师: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想到了用角度的知识来区分。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打开数学课本六十五页,先独立试着去量一量,然后在小组内用你测量到的角来说一说熊猫馆的具体位置。
出示学习任务单:
⑴找一找和熊猫馆有关的角在哪儿?和狮虎山有关的角呢?
⑵任选熊猫馆的一个角和狮虎山的一个角量一量它们的度数,标在图上。
⑶请每位小导游在小组内再来介绍它们的准确方向。
有不同方法交流它们的区别。
边读边思考,学习任务单中有几项任务?
让学生明确任务:
1、找角。
2、量角。
3、描述准确方向。
师:请大家在图中找一找,量一量有关的角?
学生活动:找到有关的角,并准确量出度数,小组交流描述方向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设置学习障碍,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明白了要确定一个方向的准确位置还需要具体的角度,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中如果遇到有学生不会测量,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同时小组长在这里也像小老师一样,时刻帮助我们的后进生纠正在学习中一点一滴的学习错误,帮助他们找准正确的学习方法,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3)全班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结合任务单向大家汇报一下?和熊猫馆有关的角你找到几个?
让学生指着图说出自己找到的角,课件随机演示。
你们怎样测量角度?首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喷泉中心这个观测点,零刻度线和起点重合,另一条边和熊猫馆重合,谁能结合你量的角度来描述熊猫馆的具体位置。
生: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一点点的位置上。
生: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20度的位置上。(板书:北偏东20度)
师:比较这两种说法,你认为谁说得更精确一点,第二位同学说得更准确一些。因为用度数描述更加简洁科学。
谁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熊猫馆的方向吗?
生:老师我们测量的是70度的角,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70度的方向上。(板书:东偏北70度)
比较这两种说法,你能找到他们的不同点吗?
生:它们的起点不同。北偏东20度是以北边为起点,而东偏北70度是以东边为起点的。
师:还有什么地方不同?
生:测量的角不同,角的度数也不同。
师: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呢?
生:描述的都是同一个方向。
师:为什么说法不同,描述的方向却是相同的呢?
生:那是因为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起点就不同,所以说法就不同,但是都是同一个方向。
师:你总结地非常好,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孩子。
(4)、用不同的角度描述狮虎山的方向。
师:和狮虎山有关的角你找到几个?是多少度?
请看这个四十度的角是以哪个方向为起点量出来的,是哪偏哪多少度?谁能来具体描述狮虎山的位置?
生:以喷泉广场为观测点,狮虎山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40度。
师:那么这个50度的角又是从哪个角度量出来的呢?
生:这个角是从以北边为起点,从北偏东方向量出来的。
师:你能从这个角度来具体描述狮虎山的位置吗?
生:以喷泉广场为观测点,狮虎山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50度方向上。
3、感知距离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师:(出示课件)根据刚才的方法,你还能描述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方向吗?
生:以喷泉广场为观测点,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度的方向上。
生:以喷泉广场为观测点,长颈鹿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度的方向上。
师:你从这两个同学的回答中有没有听到一些相同的信息呢?
生:它们都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度的方向上。
师:那么它们在同一个位置上吗?
生:不在同一位置上,如何来区分它们的具体位置呢?
生异口同声地说:距离。
现在给出它们的距离,你能说出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具体位置吗?
生:以喷泉广场为观测点,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度,距离广场1000米的位置上。
生:以喷泉广场为观测点,长颈鹿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度,距离广场500米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再次提出问题,为学生制造思维障碍,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深入课题重点,由确定方向到确定位置。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只确定方向无法知道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只有再加入“距离”才能实现“确定位置。”
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几个信息?
板书: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七、教后感:
这节课《确定位置》我从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开始。首先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猜一猜的游戏吗?如何老师想和我们班的几个学生握手,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不知道”学生回答。“如果我给你们一些数据,你们一定很快就能够找到他们分别是谁?第一排,从左往右数第三个,是谁呢?”我问孩子们。“耿千贺”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第三排,从右往左数第四个,是谁呢?站起来和老师握握手。”“王若萌”当大家喊出她的名字的时候,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和老师握握手。
然后我对大家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像我们教室里这样排列整齐,这么有规律的。你看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艘小渔船发生了危险,向搜救艇发出了求救信号,如果你是搜救人员,你需要知道什么数据?”“要知道渔船所在的方向和位置,还需要知道距离搜救艇有多远?”
然后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再找东和北之间还有一个方向就是东北,和东北相对的是西南,另外还有西北和东南这两个方向。根据这八个方向,你能现在来描述小渔船的位置吗?以搜救艇为观测点,渔船的位置在搜救艇的东北方向,但是东北这么大的海域,要想准确地找到小渔船还需要知道一定的数据,请大家认真学好这节课之后,你就能准确地找到小渔船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师: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现在请你当小导游以喷泉中心为观测点,熊猫馆在喷泉中心的什么方向?
生:熊猫馆在喷泉中心的东北方向。
师:狮虎山在喷泉中心的什么地方?
生:狮虎山在喷泉中心的东北方向。
师:狮虎山和熊猫馆都在喷泉中心的东北方向,那么它们在同一个位置吗?
生:不在同一个位置。
师:如何区分它们的准确位置呢?还需要什么数据?
生:角度。
师:对如果我们测量出准确的角度,就能够区分出这两个馆的准确位置。
然后出示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小组合作找角、量角、然后小组内具体描述各个馆的准确位置。
如果给你长颈鹿馆的角度,你能准确描述出长颈鹿观的位置吗?大象馆的位置你能描述出来吗?请大家认真倾听这两个同学的发言,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对!有的同学听得非常认真,这两个位置一样,那么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不在同一个位置。)如何区分它们的位置呢?还需要什么数据呢?对!还需要距离。如果给出它们的准确距离,你能准确地描述出它们的位置吗?
现在我们来看,要想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需要知道什么数据?(观测点、方向、距离)
现在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确定位置的知识,你能解决我们课前的那道难题吗?你想用最快的速度解救小船,就要知道方向和距离。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这位搜救人员没有学好确定位置这节课,开着搜救艇在茫茫的大海上到处乱找就会耽误营救的时间,就会造成什么后果。
生:小渔船就会沉没。
师:对!有时候,灾难就在一瞬间,时间才是解救危险情况的最大保障,越是关键的时刻,越能体现出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这节课从生活实践入手,让学生明白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你看为了解救小船,就运用了我们学到的这节课《确定位置》的知识,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作为保障,搜救工作就不会做到及时、迅速。如果耽误一点时间就会发生危险事故,如果学好数学,这样的事故就会避免。从这件事情让学生认识到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也调动了学生认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4、设计行走路线。
参观完斑马馆,大家想去猴山,你能说说他们的具体行走路线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的问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因为这次的观测点变了,学观察问题的角度也就变了,所以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发学生对确定位置的进一步思考。
生:可以先回到喷泉广场,再回到猴山。
师:如果从斑马场出发你需要什么信息?
生:角度和距离。
师:哪个的角度?谁来指一指。
生:(指着图说)喷泉广场的角度。
师:不对,应该是斑马场的角度。
师:是的,无论走哪条路线,都要以观测点为中心确定角度和距离。(课件演示角度和距离)为了快速确定方向可以在观测点画出一个小的方向标,它可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谁来具体描述从斑马场到猴山的具体行走路线?
生:以斑马场出发点,先向东偏北30度的方向上走800米,到达喷泉广场,然后从喷泉广场向南偏东45度的方向上走1500米就可以达到猴山了。
师:这位同学观察地非常认真,描述地也很具体完整,这节课他学得非常好。请大家认真想一想,如果现在你就在斑马场参观,你会不会选择走这条路,还有没有更近的路?
生:我发现了可以直接从斑马场走到猴山?因为猴山就在斑马场的东南方向。
师:这位同学动脑筋思考了,他通过认真观察,找到了一条更近的路线。你能说出为什么这条路线最近吗?它根据我们的什么数学规律得到的?
生: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师:这位同学总结地真好,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是这么走的。
师:请大家看这条最近的路和刚才那两条路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你能从三角形的角度去说说为什么这条路最近吗?
生: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看来我们的数学真是用途很广泛,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就用四年级学到的知识帮我们解决了这样一道难题。你感觉学习数学有趣吗?
生:学习数学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实用。
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再来看那条遇险的渔船,现在如果你是搜救人员,怎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渔船的位置。你需要知道什么数据?
生:方向和距离。
师:给你具体的数据,现在你能更加准确地描述出渔船所在的位置吗?
生:以搜救艇为观测点,渔船在搜救艇的东偏北30度,距离搜救艇8千米的位置上。
师: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救出渔船了。如果我们只知道渔船在搜救艇的东北方向,东北方向那么大的区域,等我们赶到的时候,可能渔船已经沉没了。现在你想对搜救人员说些什么?
生:一定要学好数学,要不然就会因搜救不及时发生不该出现的危险事故。
生:学好数学真有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
师:是呀!回忆我们刚才的思考过程,从一个模糊的面到一条具体的线再到一个精确的点,是不是帮助我们快速找到了渔船的位置,节省了营救时间。如果这位搜救人员没有学会确定位置这节课,因为自己的确定位置错误耽误了搜救时间,而造成了渔船沉没,人员伤亡,他该多么懊悔呀!多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学好数学呀!灾难就在一瞬间,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马虎。所以我们从小一定要学好数学知识,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 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6页的“练一练”1、2、3题。
2、 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小明和小东在做游戏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小东看小明在北偏东50度的方向上,那么小明看小东在什么方向上?请大家在课下和你的小伙伴表演这个游戏好不好,可以一边表演一边交流。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请你描述一下你每天上学放学的行走路线。
六、板书设计:
观测点 方向(角度) 距离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2
教材学情:
《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上一个单元里又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知识点都已具备,在这节课里,重点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正方形纸片
教学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巩固应用。在老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思维的主线,学生先想先做,老师后讲后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在主要运用“引探教学法”的同时,结合运用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具体的情景和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教学学法:
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合作交流做法,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具体学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巩固法等。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复习导入,铺垫孕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巧设练习,巩固新知→课堂评价,师生小结等五大环节。
一、复习导入,铺垫孕伏
我通过设计“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和“口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目的是为学好新课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的“手工折纸”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识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创造性地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学环节是主要环节,我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我放手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师生验证、讨论交流等形式,逐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故意出错题让学生判断,以此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第二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由于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所以在此环节中,我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思考独立完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学能力。
第三步,算法优化。在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的过程中,学生分别用了折纸、画图和计算的不同解法,我让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更好、更方便,引导学生在算法多样化中选择算法化。
第四步,讨论归纳计算法则。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归纳。通过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计算法则。
四、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如“看图填一填”。旨在展示计算全过程,给差生“拐杖”,力保“双基”。
2.综合练习,如“计算”。完成这一层次的练习不仅要用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要综合运用“通分”、“约分”、“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等知识点,设计意图在于强化算理,提高计算技能。
3.应用练习,如“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五、课堂评价,师生小结
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教材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过,并且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特点。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课教材编排力图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注重知识发生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与总结。
“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统计,而统计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材在开课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比较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由于条件原因,不能够使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所以我录制了其他孩子实验视频,尽力拉近材料与学生的距离,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
二、加强习题的开放性,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有不同的提高与发展。
教材安排的练习题,具有一定的时间及地域局限性。我把第一个练习题换成郑州市20xx年和20xx年9—12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统计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统计图能发现更多的信息,使每个学生学会思考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课下作业选取的是教材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亲身实践与切身体验,再次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从而体会数据可以用来描述现象,回答问题。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
【学生调查】
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全班学生随机访谈喜欢上什么课?
做过投球游戏吗?70%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20%的学生做过投球游戏在以前的统计学习中有哪些收获?80%的学生对统计图的特点掌握较好。
70%的学生会绘制统计图。
60%的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分析】
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知识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投球游戏这一体育活动项目很感兴趣。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但间隔时间较长,且我校处于北方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复杂。我班的学生有三种情况,个别中途转学来的学生没学过统计,部分学生忘记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因此,关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审美、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统计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五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直观体验,操作感知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活动实践———合作交流———尝试动手制作———掌握特征———分析数据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分析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磁铁,练习卡,彩笔(不同颜色的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
生:喜欢。
师:操场上也可以发生与数学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投球视频)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多找学生说)
生:找几个学生,他们在做投球试验,看哪种方式投球远,分别用两种方式投球,测量并记录投球结果。
师:那你觉得在投球的时候,用单手投和用双手投,哪样投的远?
想不想知道他们投球结果?
师:这里用到了我们学过的统计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探究新知。
师:这是五一班孩子整理的数据(贴黑板上)。
投球者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单手投球的距离/m12、513、012、511、512、010、513、0双手投球的距离/m11、09、511、013、09、010、512、5
师:你能从表格中能比较出结果吗?思考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可以。1号单手是12、5,双手是11、0,所以1号单手远,依次类推……,单手投球距离比双手投球距离远。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怎么更直观地表示上面数据呢?
生:画统计图。
师:我们之前学过单式统计图(PPT展示以前的方法,这是单手投球,这是双手投球的,不好比较),能不能合成一张图来表示两组数据呢?(可以2人为一组,或者独立尝试在练习纸上完成统计图),动手试试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建构新知识,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班学生经验层次不一,差异较大,所以学生在讨论交流,绘制统计图中引发认知冲突。所创作品会有很大差异。)
三、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们的作品。
(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图。学生设计出的统计图各式各样,有的小组条形全都挨在一起制成条形统计图;有的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人两种情形的条形摞在一起,用颜色区分;有的用不同颜色的条形分别表示两种情形。还有图例。有的没有想法。)
师:出示一副,让学生说说能否看懂,你怎么知道他就是这样想的?
师;请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哪幅统计图能正确清晰地表达出统计表的信息,并且便于比较?谈谈你对这几幅图的看法。
生:众说纷纭
师:选出优秀作品,请作品主人简单叙述绘制思路。
师:PPT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横轴竖轴,数据,介绍图例,我们把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竖着的叫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横着的叫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1号、2号、3号、5号、7号5位同学,都是单手比双手远等。
师:通过图中的信息我们很直观清楚地看出,大多数情况下,单手投球远些。老师收集了一些原因:1、这可以从物理的角度分析,单手是一个方向,双手是两个力的合成,由于两个力不可能方向相同或者两个手作用于球的力量不相同,都会使球的方向发生改变。所以就会出现一只手没有两只手投的远的情况,1+1有时会小于2。再比如投铅球时,一般用单手投。
总结:对比复式统计图我们发现优点是:直观清楚、便于比较。
师: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用到统计,比如天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在作品展示,对比,分析中,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优势,通过从图中获取信息,使学生更加体会统计图的优势,直观清楚,当得出结论时,老师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良好的数学习惯。)
四、我会解决问题。
1、
(1)如何比较今年和去年哪年的空气质量好一些呢?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2)下面是郑州市20xx年和20xx年两年9~12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情况的统计图
郑州市20xx年和20xx年两年9~12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情况的统计图月份9月10月11月12月20xx年17161592016年182682
从统计图上看,这几个月中,哪一年的空气质量情况更好?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品质。)
五、实践活动。
这是他们小组的情况,我们班的情况不知道和他们一样不一样,最好我们也实际投一投,将数据收集起来再进行比较。
在体育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做双手投球和单手投球的活动并将数据记录下来,把得到的结果与第82页中提供的数据相比较,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不盲目相信课本的知识,要有亲口尝梨知酸甜的精神!)
六、回顾反思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2、通过涂一涂、算一算、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师出示口算乘法
师(阅读课本第55页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一读:本节主要讲了( )除以( )的小数除法。(各自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
二读:这一节以4/7÷2=为例,它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求每份是多少。(自己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三读:动手画一画,想一想,4/7÷2=和4/7÷3=分别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思考:通过刚才的学习过程,你对分数除以整数有了怎样的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乘法,通过刚才的口算练习,发现大家对分数乘法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三、大组汇报,质疑问难
我发现了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五、课堂检测
1、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 )这个整数的( )。
2、8/9÷4=8/9×( )=( )
3、5/6÷2=5/6×( )=( )
4、教材56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巩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5、教材56页“练一练”第二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6、教材56页“练一练”第三题
(设计这道题的主要目的是渗透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联系,也是为后面用到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拓展提高:
如果a是一个不为零的自然数,那么
1/3÷a等于多少?
1/ a÷3等于多少?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2页、83页“包装的学问”
教材分析:
《包装的学问》是综合实践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本课是组织学生探究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包装学问”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积相等的不同长方体,表面积和长、宽、高的和的关系;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比较长宽高的和,并比较出最节省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意识,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空间构造多个长方体堆叠模型。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新华字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图片。(课件出示常用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盒)。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包装。其实呀,包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最先吸引我们的注意,那么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这些都是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二、组织新课,探究新知。
1、分别计算下面三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单位:cm)
你有什么发现?那么体积相等的长方体表面积有什么变化规律呢?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引导:计算各个长方体长宽高的和,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得出结论:体积相等的不同长方体,长宽高的和越小,表面积就越小。
2、把多个相同的长方体包装起来可以拼成若干个不同的大长方体,所需包装纸的大小就是所拼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
3、把两本新华字典堆叠起来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多少种不同的堆叠方案,每种方案所堆叠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那种方案最节省包装纸?(学生分小组操作探究)
4、如果把每种包装方案的表面积都算出来再比较会很复杂,有没有能比较准确的确定那种方案最节省包装纸呢?(先算各种方案的长宽高的和,再比较,计算和最小的那种方案的表面积就可以了)
5、把三本字典包装起来,求所需包装纸的最小面积。
课件展示每种包装方案的包装草图,学生自助计算。
三、拓展创新
如果把四本这样的字典包装在一起,怎样包装最节约?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包装这个小问题,学问可真不少,在实际生活中、在包装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些什么因素呢?(要留出接头处、美观、便于携带等)。大家考虑的很全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关于包装的学问。
【五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教案01-26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27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13
通分五年级数学教案04-04
五年级审定上册数学教案01-06
五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王国04-04
五年级数学教案:圆的面积04-02
五年级数学教案圆的面积04-03
修订版五年级数学教案01-06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