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一年级上册教案

一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4-04-07 16:55:18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汇总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汇总15篇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课题

  10.冰 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20xx年12月14日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

  (一)设置情境,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冰花图画,配以音乐。

  2、师叙述。

  3、谁知道现在小童心情怎么样?

  (二)扣词导悟,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小童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美丽的冰花。他……(学生朗读第一句话)

  (1)“惊奇”:你觉得惊奇是什么意思?(惊讶,奇怪)

  (2)想想日常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很惊奇?(生交流。)

  (3)小童第一次见到这么美丽的'冰花,忍不住惊奇地喊出来了。你会读吗?

  (4)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惊奇地读一读。

  2、小童一边喊一边走近了玻璃窗,仔细地观看冰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3、(引读)小童觉得冰花美丽极了,有的像……

  4、多么奇妙的冰花啊!在图上找一找,再读一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哪一种?

  2、师:除了这几种,还有什么样的冰花?像什么?(演示冰花图片)

  3、(引读)冰花真是千姿百态、各式各样!它们好几朵聚在一起——(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三)角色转换,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些漂亮的冰花是从哪儿来的呢?

  2、分角色朗读,交流。

  二、拓展延伸,朗读全文。

  1、说话练习:这些冰花是不是送给小童一个人?冬爷爷除了给我们送来冰花外,还给我们送来什么?你能像课文中一样介绍一下吗?

  2、齐读全文,边读边想。

  3、集体说话交流。

  三、总结

  小朋友,今天你高兴吗?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观察校园里的景物。

  教 后 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2

  第2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

  5 - 2 = 3   读作:5减2等于3

  ?

  减号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用减法。

   :

  整节课让学生用“原来、走了、还剩”叙述了图中表示的情境,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了5以内的加、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以下三点:

  1.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

  2.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

  3.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量6~9的物体的个数,理解6、7、8、9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这些数。

  2.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法指导,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

  3.让学生体会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并书写每个数,体会数与日常生产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搜集与6、7、8、9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情境图)

  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玩过套圈游戏吗?体育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在玩套圈游戏呢?看了这幅图,你能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问:

  (1)图上有多少个小朋友?

  (2)每个小朋友可以投多少个圈?

  (3)场上有多少只小鹿桩子?……

  二、探究交流

  1、认识“6”。

  (1)师引导:图上有多少个朋友?

  (2)你能用图片表示出6吗?介绍几种不同摆法。

  (3)6像什么?谁会写这个数。

  可先让学生尝试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在日字格中写数学6,并讲解6的写法,学生在书中的日字格上描摹独立写等。

  (4)生活中,你们常常能发现6这个数,看,第一排一共有6个小朋友,你能用“6”说一句话吗?

  2、自主学习7、8、9。

  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6,那么运用这一方法,我们还可以认识更多的`数吗?

  (1)比6大1是几?

  (2)你能用圆片表示7吗?

  学生摆好以后,让他们同桌之间交流摆法

  (3)7像什么?怎么写的?(师示范并指导写法)

  (4)数字“8、9”同7。

  (5)谁能用7、8、9这些数说一句话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口手一致的数一数,再在“日”字格里写出数,然后读一读。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数后,独立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后面的数只要再涂一个圆就可以了?

  通过交流,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互查。

  四、课堂总结

  1、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布置口头作业:书写6、7、8、9这四个数,每数五遍。

  3、实践活动: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这些数。

  4、拓展思考: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再和你的同伴说你的理由,你有几种方法?

  板书设计:

  6~9的认识

  6 7 8 9

  注意书写的笔画顺序

   :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始终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由于学生在以前接触过6~9这些简单的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上。让学生基本上能掌握6、7、8、9的具体含义和书写方法。并对较多出现错误的地方,8的书写笔顺进行强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学会安排一天的事务,学会料理自己学习生活上的简单事情,掌握刷牙、书包等技能。

  教学重点:

  初步养成按时作息,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的习惯。

  教学难点:

  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计划,不敷衍的文明行为。

  教具学具:

  头饰、盼盼迟到的场景、歌曲《上学歌》和《我们都有一双手》,学生准备彩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主题

  1、伴随《上学歌》,出现动画短片

  2、出示盼盼迟到的'特写图

  二、分组讨论,分析原因

  1、四人一组活动

  (1)同座议一议

  (2)组内交流

  (3)汇报展示

  提示: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2、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他原因。

  (1)盼盼找袜子:

  ①临睡前,衣物乱扔

  ②收拾时放错了地方

  ③一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大家出主意:

  ①临睡前把衣服叠放好

  ②衣服放在一定的地方便于找

  ③衣服、鞋袜睡前都放好

  (2)大便时玩小汽车,不利因素

  ①耽误了时间

  ②对身体不好

  ③不卫生

  (3)学儿歌

  三、模拟表演,分组竞赛

  怎样才能不迟到呢?(出示爱爱鸽头饰)分组表演

  小组竞赛:书包

  四、提升,加深认识

  第二课时

  一、播放录象,营造活动气氛

  1、播放录象《美丽的早晨》

  2、伴着音乐,用抒情的语气描写清新早晨的情景

  二、角色扮演,体验快乐

  1、盼盼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会了安排

  2、分组演

  三、相机指导,技能练习

  1、洗脸指导

  2、刷牙指导

  怎样选择牙膏、牙刷呢?

  3、动手操作,洗手表演

  (1)讨论:洗手注意什么?

  (2)分组比赛,洗手

  (3)排出洗手的顺序

  4、表演,指导辨析

  根据盼盼做法,你认为做得对不对?

  四、全体活动,涂七色花。

  五、活动,分享快乐。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看图认识本课的生词。

  2、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看图认识本课的生词。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二、看图学习生词

  (一)认识昆虫,学习名称

  1、(投影片出示各种昆虫图片)你认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自己先准备一下。

  2、学生看图介绍自己熟悉的昆虫(名字、习性、作用)。

  3、卡片出示:螳螂、蚂蚁、蟋蟀、蝴蝶、天牛、蜻蜓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读准昆虫的名字。

  (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正音。

  (3)齐读词语。

  (4)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它们爱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我们一起去找一找他们的踪迹吧!

  (二)学习第一、二行词语

  1、(多媒体出示郊外图片)这里就是昆虫们的乐园,看,这里有什么?

  2、出示词语:田野、树木、花丛

  (1)指名拼读词语,学生齐读。

  (2)你能把这些风景说美吗?()的田野、()的树木、()的花丛

  (3)连起来说一说郊外的风景。

  3、瞧,一群小朋友来到郊外,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字卡:观察、采集、昆虫

  (1)指名拼读,理解词语意思。

  (2)学生自由练习认读,练习用词语说话。

  4、对了,星期天,生物小组的同学们要举办一次昆虫知识竞赛,他们决定采集一些昆虫的标本。你们知道什么叫标本吗?

  教师出示蝴蝶标本,这就是用蝴蝶做成的标本,蝴蝶的种类很多,各种各样,也非常漂亮。

  5、同学们来到大自然中采集标本多开心呀!我们来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昆虫?

  三、诵读韵文

  1、归类读韵文。

  2、背诵课文,边背边想象。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中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由拼音认汉字;

  (2)通过书空、描红、临写等方式分析汉字笔画、笔顺等方法,学会本课9个生字:升、国、我、们、中、起、立、正、向;“绿色通道”(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旗、您、敬、礼,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斜钩

  (3)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知道国旗的象征意义;在热爱祖国的情感的支配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思维发展目标:

  (1)通过播放国歌,让生再切身感受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感受升国旗、放国歌时庄严肃穆的气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生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动的升旗仪式,明确今后在每周一升旗时应如何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升、国、我、们、中、起、立、正、向,掌握正确的笔画笔顺;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以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用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认清笔画笔顺,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国旗的资料

  2、生字卡片,升国旗的录像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读课文三次,不会读的生字要多拼几次,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3);

  2.对照课后认读生字条里的生字(即课后双线格里的生字),从课文中圈出相应的生字,并且正确拼读三次(圈3);

  3.给生字条里的认读生字注音,然后记一记生字(注);

  4.描一描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笔顺要正确,书写要端正(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录音导入: 2分

  播放录音,说一说你都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首歌?(在升旗时)那升旗时你们会怎么做?

  看一看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6分

  1、借助拼音来正确的读课文。

  2、边读边画出要求认和要求写的字,在读这些字时要注意读音。

  预设:有些学生在读时字与音对照不准确。

  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来指读。

  3、指着这些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

  4、只看汉字不看拼音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看一看拼音。

  预设:学生们会依旧照着拼音读。

  解决办法:教师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们看着读,不会的再看书。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5分

  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学生会说出好多种答案,只要是与课文有关就可以。也有可能说的与课文内容不符。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你能试着说一说与国旗有关的内容吗?

  四、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10分

  1、读课文说一说这首儿歌中一共有几句话?

  2、在小组内熟读这几句话。

  预设:每个同学都读完整这首儿歌时间不够。

  解决办法:由小组长布置一个同学读一句。

  3、把你读的那一句读给你们的同学听。

  预设:在小组有些同学读的不够准确。

  解决办法:要求小组成员要指出同学们读的不足的地方并给予改正。

  4、感悟课文内容。

  (1)在文中找一找在升旗中我们是怎么做的?

  (2)找出来在你们组内读一读。

  (3)谁能有感情的把这句读一读。

  预设:由于学生的这种经历少,读的不够有感情。

  解决办法:老师范读。

  教师总结:是啊,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它是老一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国旗下茁壮成长,我们为此而自豪。

  五、有感情朗读全文。5分

  1、找出你喜欢的一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在小组内练读)

  2、指名读一读。

  六、背诵课文。 7分

  1、把你喜欢的那句话试着背一背。

  2、试着背一背全文。

  七、作业:把这首儿歌有感情的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1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儿歌内容: 5分

  背诵这首儿歌。

  二、学习生字。 35分

  1、学习会认的'字。

  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游戏:找朋友。

  明确:通过把要求认的字的音与字找到这个过程来巩固要求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1)开火车读一读这些字。

  (2)说一说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用“我们”“国旗”各造一个句子。

  预设:学生们大多数都会以组词的方式来记这些字。

  解决办法:教师要在每节识字课中渗透记字方法。

  3、指导书写。

  国:指导要先写完里面的“玉”再封口。

  我:要教师范写,重点指导笔顺。

  歌:指导字的间架结构,左右大小要相等。

  升、红:要指导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写。

  4、学生独立书写,教师指导。

  预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书写但离开教师就不会写。

  解决办法:教师要有重点的指导,其余的字要让学生观察并掌握写字的规律。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7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第5节“找质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3,5的倍数特征以及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奠定基础。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结合具体活动,认识、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并能运用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通过教材提供具体的操作材料,实现了学生活动式课堂的学习生活,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有利于教师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体,以合作学习为学习形式,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感受探索的过程。

  学情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做了一个前测,调查问卷是这样的:下面的数学名词,按你知道的程度画符号。结果显示:10人根本没听说过“质数”这个词,15人听说过,但不是很明白。其余16人认为自己已经知道质数是怎么回事了,9人认为自己非常理解。所以在质数合数概念呈现之后,我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问题,给出1~20个数,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些数,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这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时空,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实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辨析中,明确概念、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2、过程和方法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对比、归纳。

  (2)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使学学生会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2)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设想:

  《借铅笔》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2中的一项口语交际训练。教材画了两幅图画,一幅是小猴向熊猫借铅笔的情景,另一幅是小猴还铅笔的情景。每幅图旁还提了几个与图意相关的问题。本次练习是让学生以“借铅笔”为题说说两幅画的意思,根据思考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和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这是一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交际内容,一看到这个课题,学生就会感到分外亲切。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口语交际的即时性,导致了学生的思维不够流畅、语言表达不够完整、表演不够形象等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在学生交际的过程中作积极有效地引导。

  从“口语交际”这一要求出发,我要求学生说话声音清楚,态度大方,并且通过分角色表演,让学生懂得向别人借东西的礼仪,学会说“对不起、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表演是一项集语言、表情、动作等一体的需要多种器官参与的艺术。要想把静止的画面内容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活生生地再现出来,从中领悟借东西的礼仪,培养自然大方、有礼貌的说话态度和表演的自信,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实非易事。因此,指导学生能够生动地分角色表演便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巧妙创设实际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之一,一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故事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即观看动物故事的过程中)我相机作了引导。如:“你们注意看,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样,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做到了观看有目的、有重点,为形成学生的角色意识作了有益的铺垫。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在学生具备了交际意识的基础上,教师一次次地让学生扮演图画中的角色,通过有层次地演练,并采用师生评价夸奖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在评价中初步学会人际交往的知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各种能力,在示范、熟悉交际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表演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交际活动,灵活得体地使用语言技巧完成交际任务,并拓展交际内容,提高了交际水平。

  课堂即生活,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很有实用价值。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练习分角色表演借铅笔的基础上,教师拓宽了交际的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平时同学间还要互借哪些学习用品?该怎样借?并分小组演一演。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成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交际内容

  播放根据图画内容改编的小猴向熊猫借铅笔及还铅笔的故事录像。教师相机提示:

  1、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字写好后,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开始用小朋友喜爱的故事入手,激发了学生说话兴趣,同时,针对训练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了电教媒体的示范作用,为解决训练的重点作了有益的辅垫。】

  二、指导讨论,培养交际意识

  (出示挂图)

  1、请小朋友结合刚才看到的'录像想想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和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小猴向熊猫借铅笔时说话的语气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熊说说话时脸上的表情又是怎样的?

  3、如果让你们来表演这个故事,你觉得应该和同学怎样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确本次训练的内容及目标,并逐步形成了学生的角色意识。】

  三、角色表演,学会交际常识

  1、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演。

  2、全班汇报。(指名学生上台戴头饰表演。)

  3、师生评议。

  如:

  ①教师相机点拨:你们看,小猴说话多有礼貌呀,在向别人借铅笔时用了“请”字。

  ②学生评议:小猴得到了熊猫的帮助,应该对熊猫说声“谢谢”。熊猫也会客气地对小猴说:“不用谢”。

  (通过评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向别人借东西时和还东西时要面带微笑,说话有礼貌,态度大方的交际知识。)

  【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学生融入了图画的角色中,语言表达连贯又完整,而且在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能及时抓住教学的细节让学生明白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的交际知识,成功地解决了训练的重点。另外,在训练过程中,重视人人参与,加强了口语交际训练的互动性,并增大了学生交际的空间。】

  四、拓宽内容,强化交际本领。

  1、想一想、说一说:除了借铅笔,平时,同学之间还要互借哪些学习用品?你是怎样向别人借的?怎样还的?别人又是怎样说的?

  2、分小组练习表演。具体内容由各小组自由决定。

  【拓宽了交际的内容,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自由地想,尽情地说,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到创新的愉悦,体现了很强的人文性。】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拼搭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判断能力和想象力。

  3. 使学生了解常见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 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态度,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先带大家到积木世界里观看精彩的表演。(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四种几何形体滑滑台比赛、叠罗汉表演等)

  你们看了觉得有趣吗?好,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玩有趣的拼搭游戏。(板书课题:有趣的拼搭)希望同学们在拼搭的活动中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新知识,得到新体会,获得新乐趣。

  [说明: 创设积木世界精彩表演的情境,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暗示本课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几何形体的特征打好基础。]

  二、 开展活动,探索问题

  1. 开展摸一摸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刚才给我们做精彩表演的小演员已来到我们教室。(出示装有四种几何形体木块的袋子)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请大家将它们一个一个从袋子里请出来。

  (2) 指名上台摸一摸,并说说摸出的是什么物体。

  (3) 小组开展摸一摸活动。请每个小组组长拿出袋子,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体,再说出名称,也可以先报名称,再摸出物体。

  [说明: 通过动手摸和说名称,加深对已学过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活动打好基础。]

  2. 开展滚一滚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开展谁滚得快的比赛。先请每个组的小朋友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搭好的斜面的顶端,听到老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让它们自由滚或滑下。同时注意观察这四个物体是怎样往下滚或滑的。

  (2) 老师发出开始口令,各组开展滚一滚活动。

  (3) 讨论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种物体滚得快?哪种物体滚得慢?

  (4)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联想应用: 像圆柱和球这样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你能再举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说明: 营造比赛气氛,激发参与欲望。实际动手操作,既加深了认识,又验证了自己的发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3. 开展堆一堆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我们再来开展看谁堆得高的.比赛。请同一组的4个同学分别拿出6个长方体、6个正方体、6个圆柱、6个球,把它们分别堆起来。

  (2) 小组开展堆一堆活动。

  (3) 讨论交流: 在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些形状的物体好堆?哪些形状的物体不好堆?

  (4)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联想应用: 物体表面平的容易堆得高。你能再举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说明: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观察、思考、讨论,获得了直观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4. 开展搭一搭活动。

  (1) 活动导入: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各种形体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请大家当小小设计师。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比如动物呀,交通工具呀,房子呀等等。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

  (2) 小组开展搭一搭活动。

  (3) 各组介绍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教师表扬鼓励。

  [说明: 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几何形体特征,合理利用材料,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小组集体讨论、拼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介绍作品,互相评比,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5. 开展数一数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拼搭的东西真有趣。现在老师请大家数一数,一件作品中各种物体各用了多少个?

  (2) 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3) 多媒体呈现教材上的几种几何图形,要求学生看图说说: 搭出的图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各有多少个?

  [说明: 看图说像什么,培养了想象力;看图说名称,加深了对几何形体认识;看图数数,提高了数数能力,并渗透了分类统计的思想。]

  三、 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有趣的拼搭,为什么是有趣的呢?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朋友,你们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小白兔搬运萝卜呢?(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小白兔拔萝卜》。小白兔说:今天,我在菜地里拔了一大筐萝卜。我用尽力气怎么搬也搬不动。这里没有车子,只有几根圆木头,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个好办法吗?)请大家课后商量,下节课把你们想到的办法告诉小白兔,好吗?

  [说明: 课末总结,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活动收获,深化认识。通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上海广播电视塔。体会到科学在发展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学会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上海广播电视塔。体会到科学在发展的喜悦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上海广播电视塔。体会到科学在发展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东方明珠。

  2、出示课题。指名读题,注意正音。

  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映出东方明珠的.画面。

  2、教师在配乐中叙述: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上海黄浦江边,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东方明珠。

  3、欣赏配乐朗读。

  三、初读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目标做到:

  (1)读准字音。

  (2)画出遇到的生字,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圈出来。

  (4)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字新词。

  3、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及名字?

  (4)你喜欢这座塔吗?为什么?

  (5)指导用喜爱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2、尝试背诵。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1、记忆字形,提醒注意。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东方明珠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1

  课时第7课时

  课题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授课类型新授

  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重难点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授法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复习铺垫

  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究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提问:球场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讲述: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提问: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5页,试着填一填。并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总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这类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4)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及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

  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

  五、巩固深化

  1、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师生同做。(2)同桌互做。

  2、10减几

  讲述: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要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课外延伸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

  课时第8课时

  课题求未知数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授法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指挥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 )=10

  揭题:这个( )里为什么没有数?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 )里的数填上。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

  三、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6+( )=10

  2、“想想做做”第1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4、“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四、总结点拨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

  课时第9课时

  课题连加、连减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教授法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

  课时第10课时

  课题加减混合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教授法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演示两个情景。

  (1)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不能确定)

  (2)乘客上车、下车竟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车上人数大约有多少?

  2、讲述:同学们,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要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

  板书:7—2+3=8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动画。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在小组内描述,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一起说。

  2、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高兴地带领大家往前走,穿过田野,前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引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图意,填空。

  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做错的改正。

  3、多媒体继续演示:穿过草地,绕过池塘,大家来到了森林,出现“想想做做”第5题。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作业布置补充习题

  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

  课时第11课时

  课题丰收的果园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2。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培养学生初步提问题的能力。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讲简单的数学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教学方法教授法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趣:秋天到了,“丰收的果园”里可好玩了,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吗?(想)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去的时候一定要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人人都来当环保小卫士好吗?那我们就出发吧!学生边表演边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 :走走走走走,一同去果园……

  (二)初步交流,学习新知

  1、创设“动态情境”揭题,获取新知

  ①(播放课件:丰收的果园主题图,并揭题)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光临“丰收的果园”。你们瞧,迎面向我们走来了一队运水果的车队,它们都是谁呀?(课件依次播放小动物车队)请学生回答。

  ②小朋友们观察地仔细,回答扁豆博士提出的问题:①小猫的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学生回答)

  ②运苹果的车有〔〕辆,是哪几辆?苹果一共有〔〕筐?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3+3=9

  ③运梨子的车有〔〕辆?是哪几辆?梨子一共有〔〕筐?请学生上台数给大家看,并列式:2+2+2+2=8

  2、情境表演:认识方位

  1。由两位学生扮演小萝卜、番茄进行表演

  (学生甲扮演小萝卜哭着从左边上台):果园太大了,我辨不清方向了,怎么办呀?呜呜呜……

  (学生乙扮演番茄跳着从右边上台):我知道,我知道,从这边看,我的右边是苹果树(右手举起一棵小苹果树)我的左边是梨树。(左手举小梨树)

  小萝卜:哦,我明白了,从这里看,我的左边是苹果树(左手举苹果树)我的右边是梨树。(右手举梨树。)咦?番茄哥哥,你的右边是什么树?(苹果树)我的右边是梨树,真奇怪,都是右边怎么会是不一样的树呢?

  2。质疑: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小萝卜为什么都是右边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树呢?(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原来站的方向不同,看到的情况也不同。

  [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而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三、讨论交流,自主探索

  1、看一看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咱们一起到果园四周走一走,看一看吧!小朋友们可以看投影仪上的主题图,也可以翻开课本第66~67页插图。学生观察,交流

  2、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看到了什么?(请学生上台充分地说一说,并奖励他一颗“观察星”)

  3、议一议

  小朋友们的小眼睛真亮,你能根据看到的提出问题来考考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参与,适时指导

  4、提一提

  教师:请小朋友把在“丰收的果园”里看到的、想到的提出问题来考考大家,比一比哪一组获得的红花最多?(出示动物评比表)

  ①各组派代表戴着头饰上台提问题

  a小兔组,你想请那一组回答?

  b熊猫组,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c小狗组你的问题提得真是与众不同……

  d哪一组能回答小猴组提出的问题?他的回答你满意吗?……[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优化]

  ②谁还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为自己的小组获得更多的红花?

  ③结束讨论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表扬一下自己:(one two three four very very good !)

  (四)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①游戏“摘果子”(学生在模拟的“丰收的果园”的情境场景中进行游戏)

  教师: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发现了果园里的许多数学问题。瞧,果园里的水果真多呀!小动物们忙都忙不过来,扁豆博士想请小朋友帮忙,愿意吗?(愿意)不过摘的时候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先看看你的小组水果篮上要摘得数是几的水果,那么你就摘得数是几的水果,可不能乱摘哟!比一比哪一组摘的水果又对又多,开始,出发吧!(播放“摘果子”的音乐)

  ②小组商量、交流、摘果子

  ③畅谈收获,组织评价

  (五)全课总结,回归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在这“丰收的果园”里玩得开心吗?总结一下,自己有那些出色的表现,还有那些遗憾?(请学生谈一谈)

  2、老师小结及课外延伸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2

  课题

  12.怀素写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20xx年12月20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好学上进”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怀素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2)这句话比较长,谁能读好这一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怀素是怎样写字的呢?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怀素写字态度怎样?“非常认真”。还可以怎么说?

  (3)从哪里看出怀素写字非常认真?

  怀素写字分为哪三步?

  这三个步骤能颠倒吗?课文中用什么词语表示怀素写字的先后顺序?(先……再……)

  (4)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尝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怀素认真写字的`形象。

  怀素写字_____,他总是先_____,再_____。这样,怀素的字_____。

  ②学生一边复述怀素认真写字的情形,一边演示。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从哪里看出怀素练字不但认真,而且刻苦?

  ①朗读“写呀写呀”与“写呀”,比较体会写字时间之长。

  ②“日子一长”,到底有多长?一天能将木板写穿吗?一个月?一年?两年?……可见怀素将木板写穿,该写多少字呀,要花多少时间呀!“竟”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读?

  (3)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有名”是什么意思?

  (3)指导看图:这是什么时候的怀素?他在干

  三、总结课文

  教 后 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3

  一、教材思路:

  本课是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大星球和小水珠,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大胆用彩笔表现这圆圆的可爱世界。

  课时:1~2课时

  二、1、教学目标:

  *说说对圆形物体的感觉,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

  *启发学生认识圆形,认识各种圆形物。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添画有趣的细节。

  三、重、难点:

  认识圆形,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能用彩笔表现。

  巧妙画出圆形物,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和色彩。

  四、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球、钟、游泳圈、纽扣、葡萄实物及圆形物图片、范图,吹泡泡物品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生活用品线描写生稿及圆形物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

  ——交流及讨论:

  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如锅、碗、球、泡泡、游泳圈、西瓜、水果,地球,时钟等。

  2、欣赏实物及图片、感受圆形的美。

  大星球、小水珠都是圆的,圆形给人优美、亲和、活泼的感觉。

  3、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方便,灵活)

  4、说说自己对圆形物的感觉。

  ——游戏及体会

  1、师生玩游戏”吹泡泡”,体会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2、玩溜溜球或跳跳球亦很有趣。

  ——欣赏及评述

  出示范图,了解作品在造型、构图、色彩几方面的特点。

  要求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展示及介绍

  六、板演示范

  徒手画圆,添画,色彩平涂,整理完成。

  画圆的几种方法,如上半圆,下半圆;左半圆,右半圆;一口气画一个滚溜园等。

  ——讨论与练习

  1、画出几种你知道的圆形物,要求用线条色彩来表现。

  对部分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提醒注意圆形的画法,添画的构思、操作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可用用勾线平涂方法画生活中的.圆形物;也可用运用身边的线、绳等材料排一排,摆一摆,摆出美丽的图形;亦可用彩纸撕剪等法表现圆形。圆形的相互重叠亦很有趣!

  我们不仅要动脑筋想画什么,还要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对造型饱满、作业细心,添画有趣的作品予以肯定。

  人们常说:画无定法,就是说,画画没有一定的方法,关键是看完成后的艺术效果,鼓励学生多去尝试。

  七、小结与评价

  1、作业展评、小结。让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如何想的,如何画的。

  2、课后作业:多去画画周围的圆形物,让圆圆世界变得更有趣。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评] 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具体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索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识

  4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如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5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6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字义。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6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字义。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xx年10月9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交友识字。

  1、认识“出”“入”。

  出示生字:出入

  指名试读。做小老师领读,跟读。

  说说你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

  2、认识“开”“关”。

  找到了“入口”,就让我们一起开门进城吧!

  出示词卡“开”和“关”。

  它们是一组意思相反的字。

  3、游戏:汉字猜猜看。

  4、认识“坐”“卧”“立”“走”。

  出示相关的4幅图片,说说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坐——指字讲解:两个小人坐在土堆上说悄悄话呢。

  卧——指导学生看出不是“睡”,睡着了眼睛会闭上呢,这里人只是躺在床上。

  立——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拼读

  “立”的意思就是站,小男孩站得就像一棵笔直的.小松树,多神气呀!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站起来,齐读。

  走——指名读一读,指导读好平舌音和第三声。

  三、补充儿歌,引出生字。

  1、师示范背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你们想不想把这个儿歌背下来?

  3、名背儿歌。

  四、儿歌引路,认识生字。

  1、黑板出示儿歌内容。(板书时本课生字用红色写得稍微大些。)

  2、认读生字宝宝。

  3、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

  4、老师再读儿歌,有能力的同学跟着教师一起读。

  5、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再认读。按顺序读字,自由识记。

  6、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7、结束语。

【一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教案04-07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04-04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01-24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案11-20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21

一年级上册《秋天》教案优秀01-01

一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11-04

一年级上册英语教案09-25

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11-20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11-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