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树的教案

小学树的教案

时间:2024-04-08 09:04:1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树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树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树的教案

  小学树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宅、墅、增、沃、瘠”5个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并积累“华丽、秀丽、肥沃、贫瘠、肃然起敬”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雀树和旅行家树树名的由来。

  3、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文中重点句段,体会作者对旅行家树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雀树和旅行家树树名的由来,体会作者对旅行家树的敬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旅行家树》。

  2、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字。

  3、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旅行家树。关于旅行家树,你有了哪些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归纳板书,并学习部分生字,补充这种树的学名——旅人蕉和扇芭蕉。

  2、小结: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旅行家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了解到作者在不知道它叫什么之前曾经称它为孔雀树。这是为什么呢?

  三、深入学文。

  (一)了解孔雀树名字的由来,感受作者对这种树的喜爱之情。

  1、轻声读读课文的'第1、2节,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会称它孔雀树。

  2、读句子,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它,没有枝丫,修长的树干上伸出长长的阔叶;它,叶子只向两侧伸展,就像开屏的孔雀,又像展开的扇面。

  (1)指名读。

  (2)引读。

  (3)[出示旅行家树的图片]提示孩子可以边做动作边读。

  (4)尝试集体背诵。

  [出示]它站在美丽的住宅区,也站在华丽的别墅门前,那么青翠,那么优雅,给建筑物增添了几分秀丽和清幽。

  (5)指导朗读,体会“华丽、秀丽”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6)[出示]美丽、华丽、青翠、优雅、秀丽、清幽

  选择词语说一说旅行家树给建筑物带来的这份美丽。

  (7)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作者对旅行家树——

  [板书]喜爱

  (8)朗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了解“旅行家树”名字的由来,体会作者对旅行家树的敬爱之情。

  1、后来,在一次沙漠旅行时,我发现它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里。并且它有个别致的名字叫旅行家树。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呢?读读朋友的解释,找找句子,说说理由。

  [出示]这种树,原来生长在沙漠里,后来才被人移植到闹市。在茫茫沙漠上,当人们甘渴难忍的时候,它突然出现在面前。你可以在它浓浓的树阴下纳凉,也可以在它身上划开一道口子,用它清香可口的汁液解渴。它是沙漠旅行者的朋友,所以叫旅行家树。

  2、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3、补充资料,感受旅行家树给予旅行者的帮助。

  4、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旅行者才称它为旅行家树的吗,还有什么原因呢?

  5、学习第8节

  (1)读懂读好句子。

  [出示]它既能生长在肥沃的土壤里,在湖光山影、花红柳绿的风景区婀娜多姿;也能挺立在贫瘠的土地上,在满目黄沙、寸草不生的荒漠里生机勃勃。)。

  (2)理解“肥沃、贫瘠”。指导书写“瘠”。

  (3)指导背诵。

  6、理解“肃然起敬”的意思,朗读体会作者的敬爱之情。[板书]肃然起敬

  四、语言实践。

  [出示]我爱旅行家树,它。

  五、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写话练习。

  用上“我爱旅行家树,它。”这样的句式,选用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练习写话,把自己对它的赞美与热爱写下来。

  二、交流反馈。

  三、指导讲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8旅行家树

  喜爱肃然起敬爱

  (孔雀树)

  像……像……既能……也能……

  增添朋友

  小学树的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这棵老橡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感情强烈的诗句。

  二、重、难点:

  1、重点:老橡树的象征意义。

  2、难点:品味诗句。

  三、课时划分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遮蔽(zhēb)参天(cān)心弦(xin)拯救(zhěng)

  2、解释下列词语:

  遮蔽:掩藏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心弦:指受感动而起共鸣之心。

  拯救:救。

  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3、教学程序

  把教学过程分成五个栏目

  1)写作背景简介

  2)配乐朗诵

  通过配乐朗诵、自由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等方式,品味强烈的思想感情。

  3)学海泛舟

  学生讨论品味诗句,体会感情

  1、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

  义正辞严地喝斥“樵夫,别砍那棵树!”不许你碰他一根树枝,“我”以那棵树的保护者自居,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它,毁灭它。

  2、原谅我愚蠢的泪水,让那棵老橡树留着!

  作者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让那棵老橡树留下。“我”可以不顾自尊流泪乞求,可以看出对老橡树的深厚感情。男儿有泪不累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在别人看来“愚蠢”的眼泪,对诗人来说那是发自的真实感受。

  3、老朋友,我的心弦紧绕着你,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

  称老橡树为“老朋友”,时刻牵挂着老朋友的安危。这里用了一个非常生动贴切比喻,“就像你的树皮与你连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4、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表示了只要“我”还在,就要誓死保卫那棵树,与它共存亡的决心。

  1、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橡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因为这棵树给我留下太多的美好回忆。它是我祖先亲手种下,现已长成参天大树,孩提的我常在它的树荫下玩乐、嬉戏,在这里妈妈吻过我,爸爸抚摸过我。一切美好的回忆都与它有关,所以我对这棵老橡树有着深厚的感情。

  2、这首诗表达作者的什么愿望?

  诗作者希望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珍视。

  实话实说

  我为绿化做什么?(由学生即兴演讲)

  书海拾贝

  1、由学生小结本节课自己学习心得(回顾本课中接触掌握了哪些新知识,有何收获)

  2、根据课文内容,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按行为、品质、心理等类型加以归类积累,并要求同学选取课后练习中五个词语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短文。

  小学树的教案 篇3

  2 林中的树

  教学目标

  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2、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

  3、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和细胞中的叶绿体。

  4、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已知结论进行推理。

  5、具有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敢于提问,乐于交流。

  教学准备

  1、一盆天竺葵(或月季花),两张大小相同的黑色卡纸或锡箔纸(大小根据所选植物叶片的大小而定),曲别针。

  2、显微镜(每小组一台),用韭菜叶下表皮制作的植物细胞装片。

  3、光合作用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动物要吃食物,植物靠什么生存呢?(学生可能给出许多答案:植物需要水,经常浇水植物就可以生存;植物需要养料;植物还需要阳光照射等。)

  出示单元主题图:走进树林,树木郁郁葱葱,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从哪里来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了解海尔蒙的实验。

  (1)讲述:在3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学家也思考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阅读海尔蒙的实验研究的故事。思考:①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他的实验是怎样做的?从海尔蒙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海尔蒙是怎样思考和实验的,以及怎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②海尔蒙的探究过程给你什么启示?根据海尔猛实验中的发现你什么进一步推测?(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结论进一步推理:海尔蒙在完成了实验之后,他推测植物生长的养料是从雨水中得到的,你同意他的推测吗?在学生思考提出观点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陈述理由,重要的是学生在思考。)

  三、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演示实验:课前将一盆生长良好的天竺葵带进教室,选择一片生长良好的叶,用黑色的卡纸将这片叶正反两面严严实实地遮盖,然后将整株植物放在教室向阳的窗台上。

  (2)讨论并推测:几天之后,叶片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把自己的推测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下节课一起来观察实验结果,看谁的预测是正确的'。)

  (3)课外活动:①保护好教室里的实验植物。②自己在家里和父母合作也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交流分析实验现象。

  ①请在家里做了实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②观察课堂实验的天竺葵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看看自己在实验前的预测是否正确。

  ③讨论:这片叶子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与什么有关系呢?(期望学生能分析出问题的结论是不现实的,但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去寻找相关因素,让他们意识到变化是有原因的。)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叶绿体。

  ①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讲解使用方法。

  ②分小组观察植物叶片细胞,并描述细胞的样子,指导学生认识叶片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

  ③讲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小单位。

  (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形象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交流并明确以下问题:

  ①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需要什么条件?

  ②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养料?

  ③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是什么?

  ④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从哪里来?

  ⑤人们常说: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1)讨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物质?

  (2)交流分享讨论结果。

  三、总结与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

  (2)课外收集有关树木生长的资料。

  小学树的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三维):

  1、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这首诗,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并在实际生活中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感情。

  难点:探讨诗歌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土地沙漠化、沙尘暴肆虐、洪水泛滥、水资源减少等等。而与时同时,无知的人们仍然肆意砍伐。同学们,你们想对那些肆意砍伐的人们说什么话?

  (学生自由回答,围绕“环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掌握诗的内容。

  (三)听朗读录音,注意节奏,领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第一节。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想一想,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因为诗人与老橡树有深厚的感情。

  2、请找出诗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与这棵老橡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学生回答。

  3、本节诗写的是什么?

  写出了“樵夫,别砍那棵树”及其原因。可看出“我”和“那棵树”的关系密切。

  4、第一节在全首诗起了什么作用?

  开篇入题。

  (五)品读第二节。

  1、第二节写了哪些原因呢?

  “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贡献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

  “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

  2、此时,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

  动情地责问。

  (六)品读第三节。

  1、指名学生朗读。

  2、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又起了什么变化?为何苦苦地恳求?

  因为那有诗人美好的童年,有诗人美好的回忆。

  3、小结:诗人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樵夫别砍那棵树,由此诗人对老橡树的感情可见一斑。

  (七)品读第四节。

  这节诗写的是什么?

  这节,诗人先是对老橡树诉说衷情,表明自己对老橡树的深厚感情,然后转向樵夫,这时诗人的态度有所变化。随着感情的加强,语气也由最初的平和劝说,到后来的真诚恳求,再转为最后的严厉警告:“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八)探讨诗的主题。

  形式:分小组讨论

  (九)作业:

  根据你的理解,自由地把诗歌有感情地读几遍,并且背诵下来。

  小学树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诗歌,掌握其主要内容;体味诗歌的内涵以及外国诗歌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教师对创作背景稍加介绍,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疏通文意,最后通过讨论,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让学生朗读作品,体味诗歌意境和语言风格以及诗人的感情。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与诗人情感达到共鸣,体会作品深意。

  教学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西方诗歌的特点加以介绍,突破东西方诗歌的理解隔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对作者的生平及作品背景应有足够的了解。2、查阅资料,了解东西方诗歌的异同点。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字词,标记疑难处。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日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早在170多年前的美国记者、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他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中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句话,就被现在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为宣传环保的口号而广泛运用,最初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9世纪20年代,作者就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他最著名的还是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首诗。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此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政治的运动之前,把它作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掌握诗的内容。

  2、听朗读录音,注意节奏,领会诗的思想感情。

  3、全班齐声读,理解诗人情感的过程。

  四、赏析诗歌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想一想,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明确:因为诗人与老橡树有深厚的感情。

  2、请找出诗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与这棵老橡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学生回答。

  3、本节诗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出了“樵夫,别砍那棵树”及其原因。可看出“我”和“那棵树”的关系密切。

  4、第一节在全首诗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入题。

  5、第二节写了哪些原因呢?

  明确: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贡献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

  “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

  6、此时,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动情地责问。

  7、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节。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又起了什么变化?为何?

  明确:苦苦地恳求;因为那有诗人美好的童年,有诗人美好的回忆。

  8、小结:诗人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樵夫别砍那棵树,由此诗人对老橡树的感情可见一斑。

  9、朗读第四节。这节诗写的是什么?

  明确:这一节,诗人先是对老橡树诉说衷情,表明自己对老橡树的深厚感情,然后转向樵夫,这时诗人的态度有所变化。随着感情的加强,语气也由最初的平和劝说,到后来的真诚恳求,再转为最后的严厉警告:“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五、深入探究

  1、老橡树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明确:老橡树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纯真童年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

  2、作为一首抒情诗,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并板书:

  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 ――平和劝说

  樵夫,别砍了(让那棵老橡树留着)――真诚恳求

  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严厉警告

  作者对老橡树感情逐渐深入,对樵夫态度就愈加强硬。

  3、作者对樵夫的态度越来越强硬,那是因为作者对老橡树的感情越来越深,那么,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橡树怀着怎样的感情吗?

  明确:喜爱,依恋,赞美。

  4、诗歌中作者仅仅是表达对橡树的感情吗?你能否把主题想得更深远,更广阔吗?

  明确:对自然的珍视,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等。主题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六、作业

  小学树的教案 篇6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同学们,森林里飞来了一只鸟,它想和你们一起上课呢!(幻灯出示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长什么样!你看,它头上的羽毛黑黑的,肚子上的羽毛白白的,尾巴长长的,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喜鹊)

  2.板书:喜鹊,解说:“喜”代表着吉祥,据说喜鹊在谁家叫喳喳,谁家就快有喜事了;“鹊”,鸟字旁,属于鸟类。

  3.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大作家金波爷爷的一篇童话故事《树和喜鹊》,补充课题。

  4.齐读课题,指导读好“鹊”的读音。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自由读文,完成任务:

  过渡语:树和喜鹊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

  (2)完成两个任务:

  1)标一标有几个自然段;

  2)用○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

  2.检查任务: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对的举手!

  3.随文识字

  过渡语:我们班的`孩子学习能力真不错,自然段标得又快又准,相信你们生字肯定也读得很好了,刘老师来检查检查。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认读“只”

  ①指名读:只,注意读好第三声。

  ②了解“只”在本段的另一种读音“zhī”,对比读:只有、一只。③??齐读词语:只有,贴卡片。(2)认读“窝”:

  ①指名读,指名小老师带读,注意口型保持圆形。

  ②除了鸟窝,你还知道什么窝?(自由说、出示幻灯:生字开花)③你是怎么记住“窝”字的?

  ④小结:“加一加”帮助你们认识了这么多字,真是一个认字的好办法!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学习“孤、单” 。

  (1)指名读生字,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齐读,贴卡片。

  (2)学习新偏旁:孤:子字旁;单:倒八。

  (3)拓展:你还见过哪些子字旁的字?(如:孩、孙,小结:子字旁的字都和孩子有关)

  (4)你还见过哪些倒八的字?(如:总、关)

  3、指名读第3自然段,学习“种、都” 。

  (1)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谁有什么发现?(2)小结:两个都是多音字。学习两种读音,组词。(3)贴卡片:种了、都有,齐读。4、指名读第4自然段,学习“邻、居” 。(1)自由拼读生字、指名拼读。

  (2)齐读词语“邻居”,指导“邻”读前鼻音(3)轮流读,齐读。贴卡片。

  5、指名读5自然段。

  6、指名读6自然段。

  7、齐读贴出来的词语:只有、鸟窝、孤单、种了、都有、邻居

  8、儿歌巩固生字:

  一棵树,一个窝,一只喜鹊孤单单。许多树,许多窝,许多邻居真快乐。天一亮,一起飞,叽叽喳喳打招呼。天一黑,一起回,安安静静回窝睡。指名读、齐读。

  9、指导读好“一”的变调。(幻灯15)

  ① yī十一第一统一

  小结:变成数字的时候读yī,放在后面的时候读yī

  ② yí一个鸟窝天一亮小结:后面的字是第四声的时候读第二声

  ③ yì一棵树一只喜鹊天一黑一起飞小结:一后面的字不是第四声的时候它偏要读第四声!齐读词语。

  3.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想一想,填一填:快乐邻居孤单

  从前,一棵树上住着一只喜鹊,树和喜鹊都觉得很,后来,这儿种了好多树,树和喜鹊都有了,它们感到很。

  (2)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里的句子,感受一下树和喜鹊的变化。出示2、4、6段,老师引读。三、细读品悟,感受“孤单”

  学习段式一(第1、2自然段)

  1.出示插图,指名读一二段。2.联系第一段指导理解:孤单。

  (1)从哪里可以看出喜鹊很孤单?请你读一读这个词。(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读。)

  (2)小结:孤单就是“只有一个”的意思。板书:从前孤单(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孤单”

  你什么时候觉得孤单?(预设: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觉得孤单,学校没有小伙伴玩的时候觉得孤单,生病的时候觉得孤单??)

  (4)指名二人读,小组读。

  5.有感情齐读一二自然段,读出孤单的感觉。四、对比阅读,理解“邻居”学习段式二(第3、4自然段)

  过渡语:后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学树的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体会思想感情。

  3.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思想感情,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树”中间的“又”第二笔变为了点,然后齐读课题。

  2.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把有关“去年的树”的命运的问题确定为主要问题。)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接读课文,其余注意倾听,看是否能朗读得正确流利。

  2.正音,重点学习四个生字词的读音,齐读词语。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再次指名接读课文,分别是从开头到“向南方飞去”、从“春天又来了”到“鸟儿向山谷飞去”、从“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到“鸟儿向村子飞去”、从“在一盏煤油灯旁”到结尾,逐段引导学生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相机板书。

  然后,让学生结合板书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看看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2.讨论交流:

  (1)鸟儿和树之间有了一个什么约定?

  (2)这是一个怎样的约定?结合“一定”理解鸟儿的郑重承诺和决心。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体会二者之间的深厚感情。

  3、指导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练读、同桌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思考:树会怎样被人伐倒?鸟儿会怎样向山谷飞去?

  2.根据个人理解,完成填空:

  鸟儿()地向山谷飞去。

  3.交流答案,谈谈自己的理由:

  (1)飞快、急匆匆、慌忙——因为鸟儿很想找到树。

  (2)担心、忧虑、伤心——因为挂念自己的朋友。

  在山谷里,鸟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树是怎样被做成火柴的?鸟儿会怎样向村子飞去?

  2.根据个人理解,完成填空:

  鸟儿()地向山谷飞去。

  3.交流答案,谈谈自己的理由。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齐读自己改动后的最后一句。

  二、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课文,鸟儿找到树了吗?她做了些什么?

  2、引导理解:

  (1)“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为什么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2)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3)唱完了歌,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后两句话中,鸟儿都在“看”,她在看什么?那一刻她在想什么?她两次看得一样吗,想得一样吗?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多元化的理解,只要合情合理就予以肯定。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自然段。

  三、交流感受

  1.我们一起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想到了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对鸟儿、对树、对作者。)

  2.交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多元化的理解,只要合情合理就予以肯定。

  ·友谊的可贵·诚信的价值·情感的真挚

  3.齐读全文。

  四、学习表达

  1.这么好的一个故事,作者是如何叙述的呢?怎样表达的呢?引导感受童话虚拟、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的写法和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2.布置小练笔(见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鸟树

  珍情友谊

  信守诺言

  小学树的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昌、辩、驳、郭、宗、邀、庭、槐、狂、囚、锯),积累词语10个(南昌、善于、辩驳、邀请、做客、庭院、槐树、狂风、囚禁、吉利)。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了解徐童针对老先生的话中纰漏迅速加以辩驳,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徐童针对老先生的话中纰漏迅速加以辩驳,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别人。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出示课题:36徐童保树(齐读)

  2、徐童是谁?

  3、出示第一节:东汉末年,南昌有个姓徐的儿童,聪明伶俐,善于辩驳,大家很喜欢他。(指名读)

  4、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徐童正是凭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善于辩驳,保住了一棵大槐树。

  5、(出示投影)瞧,这座庭院里的这棵槐树长得更是茂盛。(出示句子:这树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就像一把巨大的华盖,夏日遮掉骄阳,冬天挡住狂风。)(齐读)

  6、就是这样一棵树却要被除掉,你觉得可惜吗?课文中用了反问的句式,更突出了徐童的痛惜之心。(出示句子:而您却要除掉它,这不是太可惜吗?)(指名赛读)

  7、这里的您是谁?

  8、过渡:郭林宗老先生为什么要除掉这么好的一棵槐树?徐童又是怎样保住它的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接龙读课文(读通读准)

  2、学习生字新词:南昌辩驳邀请庭院槐树囚禁华盖一本正经锯

  (1)指名小老师领读。

  (2)交流学法。

  (3)齐读所有词语。

  (4)小老师带读卡后词语。

  三、重点学习三、四节。

  1、郭林宗老先生为什么要除树?

  2、原来,他这一举动是与看到的一个字谜有关。(出示字谜1)(指名读)

  3、谜底是——(板:困)出示句子:你想,木在口中,不是一个困字吗?谁愿生活在困境之中呢?(指名读,小朋友,你们发现吗,其实这两句都是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对了,齐读。用反问句是为了更加肯定,起到强调作用。)

  4、师:郭老正是这么想的,所以他要砍树。其实,这是一种无稽之谈,根本没有科学依据,这是一种迷信做法。但在当时,徐童能不能这么说?为什么?(老先生,客人)

  5、如果你在场,你会用什么方法?

  6、师:是呀,徐童没有正面反驳,他有他的对策,那就是如法炮制,也用字谜来开导郭老。谜面是——(指名读,出示字谜2)(板谜底:囚)

  7、分组读字谜,说说:把你的方法与徐童的.这方法比,谁的好?妙在何处?

  8、你们和徐童一样聪明,当时徐童正是这么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向郭老辩驳的,谁能学学徐童,作一番振振有辞的发言。(指名读“你想不能住人啦”)(齐读)

  9、听了徐童这番振振有辞的辩驳,郭林宗便——(齐读最后一节)从看见砍树到上前劝阻,但没被接受所以只能再进行辩驳,直到最后郭老心服口服,真是曲折有趣,有没有兴趣来演一演。

  10、四人小组配合演一演。

  四、小结巩固。

  1、师:徐童正是凭着他的聪明才智,用他人的方法——字谜,帮助他人改正了错误。板:如法炮制

  2、学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3、小结:我们要学习运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了别人。

  教学板书:

  起因:郭伯伯砍大树

  经过:郭伯伯的

  理由:困用同样的方法说服别人徐童反驳理由:囚

  结果:保住了大树

  小学树的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掌握“遮蔽、心弦、拯救、参天、嬉戏”等词语。

  2、培养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学习重点

  培养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学习过程

  备注

  布置预习

  1、字词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zhēbì()zhěngqiù()xīxì()xīnxían()

  (2)解词:参天无所事事

  2、自由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预习展评

  从“字词积累”中选用两个以上的词语,并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遮蔽、心弦、拯救、参天、嬉戏”等词语。

  2、培养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三、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橡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老橡树有怎么样的象征意义?

  五、当堂达标

  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选文有改动)

  1、(2分)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2、(4分)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3、(3分)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4、(3分)文章第⑤段画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

  5、(3分)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

  小学树的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直接导入,齐读课题,简介作者。(出示相应的课件)

  2、欣赏学生的课文朗读,做到字通句顺。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天才的作品,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动。(学生接龙读)

  3、学习生字“伐”。

  师:读得非常棒,在读的时候我发现文中有一个生字读得非常准,现在我把它从文中请出来。(出示课件)学生读字、音、词,分析理解记忆“戈”字。(简笔画表现“戈”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

  4、口头填空的形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5、对话朗读,体验情感。

  6、交流收获。

  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7、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一(把)斧子一(双)眼睛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鸟儿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

  去年在这棵树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读了课文,说说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那几次?你对哪次“对话”印象最深?

  鸟(大树、树根、大门、小女孩)

  (一)预设1(小鸟与大树话别。)

  (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1、指名学生初读。

  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1)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2)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3)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二)预设2(小鸟与树根对话。)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理,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三)预设3(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下落,焦急的鸟儿怎么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飞去。)是啊,鸟儿什么话也没有说,毅然绝然向山谷飞去。孩子们,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

  3、引导从大门的语言中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引导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四)预设4(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名学生交流。

  教师评议、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演示文稿。(出示句子)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

  4、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5、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6、指明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谈话过渡: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2、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四、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这里向你推荐几篇,但愿童话里那些美好的情感会伴你终生。出示课件,打开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话作品。

  2、推荐: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一些新美南吉的童话来读,希望你们能从中读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希望这些童话中所蕴藏的美好情感能伴你们度过幸福的童年。

  小学树的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1:巩固树和山石的画法

  2:学会将树和山石的画法融于画面中,提高画面的`组织能力.

  3:感受山水画的笔墨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画树和山石的画法

  难点:将树和山石以及其他景物恰当地组织于同一画面上.

  教学准备:

  课件、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山石和树木的画法

  2:其它同学在台下练习,然后讲评表演作品,先请学生评,再由耆现点评。

  二;新授

  山石和树木息息相关。秃山不美,山、树同在,可显出山的生机,也可显出树的秀美,同时又可显出山的雄伟。

  1:课件欣赏范画《白云生处国旗飘》,分析其笔用墨和用以方法

  2:看本地山水风景录像,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寻找自己将要描绘的小景记忆

  3:学生思考,再谈构思,教师点评。

  三;学生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谈感受,教师。

  小学树的教案 篇12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小学树的教案】相关文章:

《树之歌》教案12-23

《给予树》教案04-04

《去年的树》教案10-28

【精华】《去年的树》教案03-23

《去年的树》优秀教案12-23

秋天的树美术教案04-03

中班社会树教案经典09-25

《给予树》教案优秀10-25

春天的树活动教案02-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