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

时间:2024-04-09 07:14:0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1

  教学内容:

  练习五的第6-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培养能力。

  教具准备:

  把下面复习运算定律用的复习题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定律

  教师出示复习题: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适当的数。

  1.26×305=305×()

  2.(246×8)×125=246×(8×)

  3.214+678=678+()

  4.225+(75+437)=(225+75)十()

  先让学生看清题目,再提问:

  “第一小题,横线上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什么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什么不变?”

  “第二小题呢?”“乘法结合律说,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还可以怎样乘,它们的积不变?”

  “第三小题,横线上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什么运算定律?”

  “第四小题呢?”

  “乘法和加法都有交换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以后,教师指出: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都是交换了要计算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前和交换后计算的结果都不变,只是加法交换律交换的是两个加数,交换前与交换后两个数的和相等;乘法交换律交换的是两个因数,交换前与交换后两个数的积相等。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和加法都有结合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后,让学生独立说出: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说的三个数的运算规律,乘法结合律是先把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第二个数、第三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加法结合律是先把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第二个数、第三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二、做练习五的.第6一8题

  1.第6题、先让学生自己看题,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核对。核对时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比较一下怎样做更简便。

  3.第8题,先让一名学生读题,再提问:

  “这道题有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明确指出:这道题在填表时,都要把每组的数和第一组的数比较一下,再看一看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做在自己的书上。

  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选作题和思考题

  第10题,学生有困难时,可以让学生想:小丽所在的一行有多少人?因为从前面数小丽是第9,从后面数小丽是第11,所以小丽所在的一行有9+11-1=19(人),因为4行的人数同样多,所以一共有19×4=76(人)。

  第11题,这道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当学生用一种方法做出后,还可以让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算法。这道题可以这样做:

  (24+24+8)×8×5

  .24×8×5+(24+8)×8×5

  第3l页上的思考题.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9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2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的意义及乘法交换律的运用。

  教具准备:

  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3×460×3050×40

  24×523×426×4

  30×1212×717×3

  2、竖式计算。

  125×18305×36

  二、新授。

  1、引出课题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2、乘法的意义

  (1)出示例1用鸡蛋盘放鸡蛋,如图(略)一盘可以放几个鸡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或:6×5=30(个)

  答:一盘可以放30个鸡蛋。

  (2)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

  师:第一种用加法,第二种较简便。故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叫乘法。乘号前面的数叫被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3)一个数和一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都得0。

  3、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观察例1。用乘法算的两种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师最后概括。

  相同点:得数和相乘的两个数都相同。

  不同点: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

  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师:前面我们曾经使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这实际上就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应用乘法的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1)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3×41=□×□

  □×a=□×10025×7×4=□×□×7

  3、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105×424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3

  本课题教时数:25本教时为第17教时备课日期11月8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对一些乘法算式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作业

  1.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什么叫乘法的'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3.口算:

  15×2×12=25×4×17=35×2×9=

  125×8×3=45×2×8=4×15×13=

  4.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板书课题)

  1.学习例3

  (1)出示例3

  (2)学生讨论:如何计算能凑成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

  (3)学生尝试着进行计算。

  (4)指名学生板演。

  (5)请板演者讲讲是如何想的?

  2.学习“试一试”第1题

  (1)怎样算比较简便?

  (2)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

  3.学习例4

  (1)出示例4

  (2)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学生试着完成,指名学生讲方法。

  4.学习“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

  1.练习十七第5题。

  2.练习十七第6题。

  练习十七第6、7题。

  课后感受

  在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生们学得还算不错。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4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运算定律用的复习题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定律

  1.教师出示复习题: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适当的数。

  1.26×305=305×

  2.(246×8)×125=246×(8× )

  3.214+678=678+

  4.225+(75+437)=(225+75)+

  先让学生看清题目,再提问:

  “第一小题,横线上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什么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什么不变?”

  “第二小题呢?”

  “乘法结合律说,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还可以怎样乘,它们的积不变?”

  “第三小题,横线上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什么运算定律?”

  “第四小题呢?”

  “乘法和加法都有交换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以后,教师指出: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都是交换了要计算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前和交换后计算的'结果都不变。只是加法交换律交换的是两个加数,交换前与交换后两个数的和相等;乘法交换律交换的是两个因数,交换前与交换后两个数的积相等。

  “如果用a、b代表两个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学生加答后教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和加法都有结合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办?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说的三个数的运算规律;乘法结合律是先把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第二个数、第三个数相乘,再同策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加法结合律是先把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第二个数、第三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如果用a、b、c代表三个数,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学生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二、做练习十三的第13-16题。

  1.第13题,是要求学生按照运算定律来判断哪些算式是正确的。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再集体讨论哪些是正确的,还要说一说为什么。其中第2、3小题符合加法交换律,第4小题符合乘法交换律都是正确的;第6小题因为交换的是两个因数是正确的。第1小题和第5小题,虽然等号两边算出的结果相等,但不符合运算定律。

  2.第14题,先让学生自己看题,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这一道题中的第1、3、4小题都是正确的,第1和策4小题都符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3小题符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2小题是不对的,这一题先计算的是1×6和4×9然后才能把两个乘积加起来,如果把6和4交换,它既不符合加法交换律,也不符合乘法交换律,所以这个算式是不正确的。

  3.第1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核对,核对时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比较一下怎样做更简便。

  4.第16题,先让一名学生读题,提问:

  “这道题有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明确指出:这造题在填表时,都要把每组的数和第一组的数比较一下,再着一看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做在自己的书上。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7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5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会运用这个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

  30×4006×900480×70

  400×30900×670×480

  分组口算出结果,然后观察比较,每一组有什么特征?

  (二)教学新知

  1、例题教学

  (1)感知定律。

  2×3()3×211×50()50×1130×200()200×30

  观察上面三组题的`特征,填上左右两个两个积的大小关系,然后计算出结果进行验验证,完成后校对结果。请学生也用等号连接,然后,教师板书。

  (2)总结定律:观察以上各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会总结后看书填空,并尝试用字母a、b表示这组关系。

  (3)巩固定律:“练一练”第1题,练完后校对。

  2、运用定律。

  (1)计算,并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17234

  ×234×17

  学生计算后四人小组讨论,接着指名回答。然后教师板书“17×234”。这个算式可以选择上面的哪种竖式进行计算?依据的什么?最后教师总结:运用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应用。

  课本“试一试”提问:怎样摆竖式计算简便,为什么?学会回答后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简便方法计算练习

  “练一练”第2题。

  学生摆竖式计算,教师巡回纠错,完成后校对讲评。

  2、比较练习。

  “练一练”第3题。

  先口答,上面三题分别怎样摆竖式计算简便?教师总结。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它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分别的怎么样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五)作业

  《作业本》[9]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6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教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现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

  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阶段:

  1.投影演示:(果汁)师:小亚和小胖各有多少罐果汁?合起来桌上有几罐果汁?谁能列式计算?

  师:谁能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18,和都是26,而不同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师:因为8+18=2618+8=26所以8+18=18+8

  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

  (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

  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3)竖式计算74+641

  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4验算:641

  +641+74

  715715

  小结: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一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一遍。

  2.投影演示:

  (1)图中小箱里共有几罐果汁?6×3=183×6=18

  师:请学生分别读一下以上两个算式,因为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

  (2)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问题:等式左边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每一组等式的左右两边又有什么联系?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乘法交换律。刚才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话归纳了一下,那么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出示结论)

  小结: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

  (4)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b×a

  三、运用阶段: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数

  ()+270=270+80400+500=()+()()+56=()+44a+()=b+()

  2.根据乘法交换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4×71=()×()25×976=976×()45×()=55×()303×786=()×303()×▲=()×■()×54=54×37()×()=c×Da×()=c×a

  3.竖式计算

  64验算:27

  ×27×64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还学习了用这两个运算定律来验算加法和乘法。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8+18=263×6=18

  18+8=266×3=18

  8+18=18+83×6=6×3

  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7

  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和第59、60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

  “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乘法算式 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1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

  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教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3,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说明:1个1 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

  “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 = 3×0 = 0×0=

  “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 = 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个3还是0。板书:3×0=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2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并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0页“做一做”中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2、5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8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教学难点】

  发现并让学生自己归纳乘法分配律

  【课前准备】

  口算练习题,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师:请同学们进行口算练习(指名回答)

  5×2=25×2=

  5×4=25×4=

  15×2=16×5=

  15×4=45×2=

  75×4=125×8=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一组口算练习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的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像这样2个数相乘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都是好朋友,这些好朋友今后都会帮助我们来运算,我们都应记住。这里特别的请大家记住三对好朋友:5×2、25×4、125×8。

  师: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有趣的探索活动,发现了很多奇妙的规律,在我们的数学运算中,还有很多规律,我们这节课就继续探索和乘法有关的知识,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板书:探索与发现)

  二、新知探索

  师:同学们玩过玩具积木吗?

  生:玩过。

  师:你会用积木搭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自己用积木搭过的物体。

  师:老师也用小正方体积木搭了一个立体图形。大家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书上的情境图)

  师:你能看出老师搭的是什么形状吗?

  生1:正方体。

  生2:不对,是长方体。

  师:真好,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这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呢?你们是怎样计算得到这个答案的呢?请同学们每个人动笔算一算。

  (师将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板书:从上面看:3×5×4

  从前面看:5×4×3

  从侧面看:3×4×5)

  师:由于同学们观察角度的不同,所以列出的算式也不相同,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上面的第一和第二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都是3、4、5三个数字相同,不同点是数字的位置不同。

  师:数字位置不同运算顺序就不同,那么大家想想,如果三个数字的位置不变,你有什么办法还按照刚才同学的运算顺序进行运算吗?(不亦动3、4、5的位置,能不能先算5×4)

  生:用小括号把5×4括起来。

  (板书:(5×4)×3=3×(5×4))

  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2个算式的.结果。(学生计算发现结果都是60)

  师:我们以往将三个数连乘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而现在我们也可以把后两个数先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结果相同。这是一种巧合呢?还是一个规律呢?谁能举出类似这样的三个数连乘的例子?(找2-3个学生举例子,例子板书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能举例了吗?现在请每个人在练习本上举一个例子,然后在小组内汇报你举的例子。(提示:如果找到比较大的数,可以借助计算器)

  (学生汇报之后教师板书学生的举例,3、4个即可)

  师:从刚才大家的举例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等式的共同点吗?

  师:同学们概括的真好,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总结出发现的规律吗?(如果同学们概括不出来,可以用字母的方法表示,并提示学生以后用字母这种表示方法表示其他的规律,更加便捷)

  师:现在请同桌2人对照这字母的表达方式说一说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师:同学们真聪明!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

  在计算搭长方体所需要的小正方体个数过程中发现了三个数连成,顺序不同,结果却相同这一问题(板书:发现问题)于是我们从中猜想是不是有什么规律(板书:提出假设)经过举例验证(板书:举例验证)我们总结出乘法的结合律(板书:概括规律)

  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发现更多的规律。

  三、新知应用

  (1)练习

  (42×4)×5=42×(4×□)

  (35×2)×5=35×(□×5)

  (28×2)×5=

  (47×25)×4=47×(□×□)

  师:这里面出现了我们一上课提到的三对好朋友,大家发现了吗?(再次提醒学生注意5×2、25×4、125×8这三组数)

  (2)课件出示:

  38×25×4

  49×125×8

  (带领学生做第一道练习题,在黑板上板书过程,指导学生观察数字以及板书格式,体会简便的必要性。然后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二道习题。)

  (3)让学生观察一开始板书的三组式子:3×5×4

  5×4×3

  3×5×4

  师:观察第一组和第三组式子,有什么发现?

  生:5×4和5×4位置改变了。

  师:没错,那么这2个式子的结果相同吗?

  生:相同

  师;你能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04-04

加法交换律 10-27

数学加法交换律 10-27

小学数学交换律 06-28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04-07

小学数学交换律 【精】08-27

三年级数学教案《末尾有0的乘法》04-07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数学教案01-1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意义1》数学教案01-1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