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二》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应用题二》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应用题二》的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上的例4,完成“做一做”中第1-3题和练习四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做练习四的'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4,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这道题说的是什么事?要求的是什么?给出的条件是什么?
教师综述: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看到:要求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多少米,需要知道两个条件。但是,所需的两个条件不只一组,可以有两组。有哪两组?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把两组条件分别写在黑板上两个算式的下面:
平均每天第一队比平均每天第一队比
第二队多修路多少米?第二队多修路多少米?
第一队每天第二队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修了几天?
修多少米?修多少米?一共多修多少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道题有两种解法,而且这两种解法,不但方法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应该掌握这种解法。我们平时在解题时,要注意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做教科书第16页上“做一做”的第1、2、3题。
第1题,做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纠正。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5、6题。
《应用题二》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巩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会正确分析解答以归一、归总为基础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提高学生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会分析解答以归一、归总为基础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滨河公园原来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3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2)工人们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现在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1、由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指名请同学叙述解题思路。
提问:(1)要求现在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要先求出什么?
(2)要求现在用几天修完,要先求出什么?
3、设问:如果把复习题1的第三个条件改成“现在增加了15条船”,把复习题2第三个条件改成“现在每天比原来多修3米”该怎样解答呢?(教师在复习题上直接改)
二、指导探索
1、猜想:①现在每天的收入和原来经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会多?
②现在所用的天数比原来的'10天多不是少?为什么?
2、由学生独立分析并解答
3、指名请同学汇报解题思路。
提问:要想求出现在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要先求出什么。
怎样列式?
要求现在几天修完,要先求出哪两个条件?
怎样列式?
4、让学生独立检验两个题解的对不对。
提问:你是怎样检验的?
(除了前面学过的检验方法外,还可以用前面猜想中的理论“估算检验”,还可以用第二种方法检验第一种方法是否正确......)
5.比较:例2、例3和刚才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小强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42页。照这样计算,又看了2天,前后一共看了多少页?(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一个蔬菜站运一批黄瓜。每筐装20千克,可以装50筐,现在每筐比原来多装5千克,要装多少筐?
独立完成后,讨论下:每个题要求出最后的问题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2、巩固练习
(1)把复习题1的问题改为“每天可多收入多少元?”
(2)把复习题2的问题改为“可以提前几天修完?”
该怎样解答?
提问:要先求出什么?
列综合算式解答。
3、对比练习
(1)2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168米,平均1台织布机1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2)如果把(1)中的问题乞讨成“1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该怎样解答?
4、提高性练习。
同学们计划15天挖1800棵树苗,实际3天挖了600棵,照这样计算,还要几天挖完?(用多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归一、归总应用题的区别是什么?又有哪些共同点?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二4、5、6、7、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二》的教案3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分析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3.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在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题回答问题(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实物投影出示)
53=15153=5153=5
提问:看到这几个算式,你都想到了什么?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3)乘法和除法有关系.】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能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叙述题?[(1)3个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里面有几个5?]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叙述题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体的事件和事件的情节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发现题组与线段图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关系.
3.教学例3
(1)问:谁来说说,第一题应该怎样想?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组的同学再一起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每道题该怎么想.
(3)找两个组的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讨论:
第二题和第三题与文字叙述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第二题和第三题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后面两道题跟第一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教师小结:看来,这三道应用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题组,只不过是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做到认真审题.
(6)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数和情节变了,你还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吗?
4.教学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两道题.
(2)出示想一想提纲,小组讨论操作,讨论后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①例4的两道题与例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
②借助小圆片,按照题目的意思分一分,摆一摆.
③摆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3)问:例4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巩固复习.
1.用8米长的绳子,做4条同样长的跳绳,一条有多长?
2.用8米长的绳子,做2米长的跳绳,可以做几条?
归纳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画一画数一数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诀.
游戏准备
画有100个圆点的纸.
游戏过程
1.教师分纸,并讲解游戏规则:
在纸上任意画竖、横两条线,把这100个圆点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圆点组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把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加起来,和仍为100.要求:又快又正确地数出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
2.此游戏可由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小朋友任意画线,另一个小朋友计算.
游戏说明
1.可由横行的圆点数乘以竖行的圆点数得出,如下图所示:
2.此游戏还可用于熟悉7-9的乘法口诀.
第3册第四章-表内除法应用题
《应用题二》的教案4
一、教学内容:P23例4
二、教学目标:
1、□比○少5个,□摆几个?使学生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灵活解答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求比一个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摆一摆。
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比○多2个,□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提问:求□摆了几个,怎样计算?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在这里□是个什么样的数?
2、看图猜数。
教师出示10个○,现在请你猜猜,知道□比○多5个,你能说说□有几个?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求较大数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二、新课探讨。
1、做猜数游戏,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1)学生出题,老师猜数。
黑板上贴10个○,请同学说出一句□比○少()的话,然后由老师猜出□有几个,最贴图验证。
(2)老师出题,学生猜数。
黑板上贴10个○,老师说出一句□比○少()的.话,然后由学生猜一猜□有几个,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猜的。
(3)学生动手摆图形理解算理。
上:摆10个○,下:摆□,要求□比○少5个,□摆几个?
放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4)比较与复习中的题比较
□比○多5个,□摆几个?
□比○少5个,□摆几个?
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摆出来的个数一样吗?□在每句话中是什么样的数?
提问:你从□比○少5个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知道□和○比,○多,□少,○是较大数,□是较小数。较大数○,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多的部分。)
提问:要求□摆几个,怎么办?
教师说明:通过摆学具,同学们会分析□比○少5个这句话了,下面就用这个知识学习新知识。
1、学习P23例4
看图提问:我们二(2)班比你们少3面,是()面。这个总是能解决吗?还需要知道什么?(小组讨论)
(1)用学具代替小红旗在桌子上摆一摆,讨论二(2)有几面小红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问:从二(2)班比二(1)班少3面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用什么方法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根据图上的其他信息,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展开讨论、说算法列式)
提问: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三(1)班得几面?
四(1)班比三(1)班多1面,四(1)班得几面?
还能提出什么条件,什么问题?
2、P23“做一做”
(1)说图意。
(2)讨论:每个球优惠8元是什么意思?
(3)篮球()元怎样计算?怎样想?
(4)足球()元怎样计算?怎样想?
(5)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知道一个数,又知道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求另一个数的方法。观察思考:求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求篮球多少元,求足球多少元,它们求的是什么样的数?
提问:求较小数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教师说明:求较小数用减法,从较大数中去掉比较小数多的,剩下的就是和较小同样多的部分,也就知道较小数是多少了,所以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拍手游戏。
听老师拍了几下,按要求想好你要拍几下。
2、P25练习四的N5、N6、N7、N8
3、听老师口述题,学生口答。
例:河里有白鸭36只,黑鸭比白鸭少20只。黑鸭有多少只?
4、判断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例:妈妈今年38岁,小明比妈妈小30岁。小明今年几岁?
A、38+30=68(岁)B、38-30=8(岁)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我们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
我们二(2)班比你们少3面,是()面。
16-3=(面)
《应用题二》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列方程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掌握根据具体条件灵活选择解题的最佳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条件灵活选择最佳的解题思路。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每筐梨重x千克,5筐梨重()千克,10筐梨重()千克;
(2)每支钢笔x元,3支钢笔()元,8支钢笔()元;
(3)一列火车每时行x千米,4时行()千米,12时行()千米;
(4)修路队每天修路x米.10天修路()米,20天修路()米。
2、根据条件叙述的顺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甲队与乙队共修路20xx米;(甲队修路的米数+乙队修路的米数=共修路的米数。)
(2)甲队比乙队多修400米;(甲队修的米数-乙队修的米数=甲队比乙队多修的米数。)
(3)苹果与梨共重500千克;(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苹果与梨重量的和。)
(4)苹果的.重量比梨轻50千克。(梨的重量-苹果的重量=苹果比梨轻的重量。)
教师提问:观察上面的等量关系,为什么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而定,条件中给的是两种量的和,就用加法表示数量关系,条件中给的是两种量的差,用减法表示数量关系,这样与题目的叙述,顺序一致,思路比较顺利。)
当用减法表示数量关系时,怎样确定谁做被减数,谁做减数?
(遇到相差关系时,要分清大小,较大的数做被减数,较小的数做减数。)
3、复习题。
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平均每时行79千米;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平均每时行40千米。经过3时两车相遇,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干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审题、画图:
(2)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3)学生讲解并订正。
根据:快车的速度×快车行的时间+慢车的速度×慢车行的时间=快车慢车所行路程的和。
列式:79×3+40×3
=237+120
=357(千米)
根据: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两车所行路程的和。
列式:(79+40)×3
=119×3
=357(千米)
答: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5
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时相遇。快车平均每时行79千米,慢车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
1、审题,将复习题的线段图改为例5。
2、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学生试做。
4、学生讲解:
解:设慢车平均每时行x千米。
解法1:根据:
列方程:
5、检验
(二)多中选优
1、比较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比较简便?(解法2比较简便。)
2、如把例5改为快车行5时,慢车行3时,还能用两种解法吗?哪种解法简便?
(;。解法1比较简便。)
3、什么情况下,解法2比较简便?(当两车所行的时间相同时,用解法2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0筐梨,共重430千克。每筐梨重23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1)比一比,看谁列的方程多。
(2)判断学生所列方程是否正确。
教师说明:以后在没有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时,只列出一个最容易找到的方程即可。
(3)将上题中的“共重430千克”,改为“梨比苹果多30千克”,要求学生用最简方法解答。
2、学校买来2张桌子和4把骑子,共用去198元,已知每把椅子22元,每张桌子多少元?
3、学校买来2套桌椅共用去154元,每把椅子22元,每张桌子多少元?
4、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共10000千克,每袋大米和每袋面粉都是50干克,大米有80袋,面粉有多少袋?
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00干米的两地相向而行,4时后两车相距80干米,乙车每时行38千米,甲车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小节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想?
五、课后作业
1、有36米布,正好裁成10件大人衣服和8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布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2、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一个码头向相反方向开出,航行了5小时,两船相距225千米。甲船每小时行19.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二》的教案6
一、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找出等量关系.
2、能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
3、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例2涉及比例、平均增长率与多年的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问: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少3,它们的积是135,求这两个数.
(由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问:所列方程是几元几次方程?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对于上述问题,设其中一个数为x,则另一个数是2x-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35,整理得:
这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下面先复习一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分析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用字母表示问题里的未知数;
(2) 用字母的一次式表示有关的量;
(3)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 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只不过所列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而非一元一次方程而已.
2、例题讲解
例1 在长方形钢片上冲去一个小长方形,制成一个四周宽相等的长方形框(如图11—1).已知长方形钢片的长为30cm,宽为20cm,要使制成的长方形框的面积为400cm ,求这个长方形框的框边宽.
分析:
(1)复习有关面积公式:矩形;正方形;梯形;
三角形;圆.
(2)全面积= 原面积 – 截去的面积 30
(3)设矩形框的框边宽为xcm,那么被冲去的矩形的长为(30—2x)cm,宽为(20-2x)cm,根据题意,得 .
注意:方程的解要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不符合的应舍去.
例2 某城市按该市的“九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要比1995年增长21%,求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
分析:(1)什么是增长率?增长率是增长数与原来的基数的百分比,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增长率=
何谓平均每年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率是在假定每年增长的百分数相同的前提下所求出的每年增长的百分数.(并不是每年增长率的平均数)
有关增长率的基本等量关系有:
①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 (1+增长率),
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 (1--减少率),
②连续n次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 (1+增长率) ;
连续n次以相同的减少率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 (1+减少率) .
(2)本例中如果设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x,1995年的社会总产值为1,那么
1996年的社会总产值= ;
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 .
根据已知,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于是就可以列出方程:
3、巩固练习
p.152练习及想一想
补充: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时,就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问为了赚得8000元的利润,售价应定
为多少?这时应进货多少?
(三)课堂小结
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严格审题,注意解方程中的巧算和方程两根的取舍问题.
《应用题二》的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
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14-5+14=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应用题二》的教案8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准备题,例3,“想想算算”,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准备,引新
1、拍手游戏:
师拍8下,让学生拍的.比教师少2下,学生拍几下?(这样的游戏做几次。)
2、出示准备题第1题,让学生数一数,在课本上填一填,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黄花是6朵的,是从几里面去掉几?
3、出示准备题第2题,读题,让小朋友跟教师一起摆学具,边摆边提问:哪个摆的少,少摆2个也就是说要摆几个,让学生摆一摆,然后把书上的填空填好,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比6少2,就是要从6里去掉2,所以用6-2计算。)
4、做“想想算算”第一题
5、引入新课:从上面的摆学具和看图填充可以看出:当较小的数比较大的数少几时,要求较小的数是多少,只要从较大的数去掉少的几个这一部分。今天就用这样想的方法学习新的应用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生读题
(2)分小组讨论怎样画线段图,可以怎样想。
让各组汇报讨论怎样画线段图,老师板书出来,并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提问:桃的个数是较大的数还是较小的数?求桃有多少个可以怎样想?结合线段图说明:求桃有多少个,就是求比23少9的数是多少,要从23里去掉9。指名板演列式,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2题,让学生看线段图说一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做“想想算算”第3题,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蓝花瓶的个数是较大数还是较小数?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2题
《应用题二》的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第3题和练习十六的第3~6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使学生理解一、二、三步应用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练习十六第6题
2、说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二、基本练习
1、解答检验下面各题,说说3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67页第3题
比较,摘录条件比较
(1)1200只15天完成每天生产多少只?
(2)1200只
已生产400只剩下的10天完成每天生产多少只?
(3)1200只
已生产5天,每天80只,剩下的10天完成每天生产多少只?
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发现:总量相同,问题是否相同?看上去文字一个样,但(1)与(2)、(3)表示的含义不一样。
作线段图比较(略)
抓住所求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寻找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2、学生列式计算并检验
三、分析解答
练习十六第5题
1、要求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保护多少粮食,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吃掉多少只田鼠?
3、一只田鼠糟蹋多少千克粮食?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系列解答,提高型
一个工人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小时加工20个,12小时可以完成?
1、现在要提前2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要加工多少零件?
2、如果每小时多加工4个,可以提高几小时完成?
3、前4小时平均每小时加工24个,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还要加工多少小时?
集体订正
五、小结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3、4题
商店运来16筐苹果,每筐42.5千克。运来的梨比苹果重量的2倍少120千克。运来的梨有多少千克?
曙光农具厂要生产2500件小农具,前5天每天生产180件。为了赶农时,余下的要在8天内完成,每天应生产多少件农具?
七、教后感
《应用题二》的教案10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指出下面分率句中谁是单位1(课件一)
①乙是甲的;
②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③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④乙的相当于甲。⑤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倍。
2.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①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②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3.引新:刚才复习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1.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学生审题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②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思考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把图画出来。
(演示课件)
然后请同学说出思路,讲方法,教师同时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2.做一做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可先让学生一起分析数量关系,然后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请一名中等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③你能列综合算式吗?
三、归纳、明理
1.在上述两个题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可把解题思路用语言归纳一下。
①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②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③列式解答
板书为: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2.质疑问难
四、训练、深化
1.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①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等)
②修了全长的
③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2.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①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鸡的孵化期是鸭的,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②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小亮跳的是小强的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3.提高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应用题二》的教案11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11册P14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二、教学要求:1、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量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要求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特征、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在“用数学”的活动中,学习收集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特征、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
昨天,是数学家杨爷爷的生日,“红领巾广播站”的小记者们采访他时,他给一个数谜让我们猜:(播放录音)
当我的年龄是现在的1/10时,我想:“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当我的年龄是现在的1/4时,我觉得:“好像爸爸有时候说得不对......”
当我的年龄是现在的1/3时,我认为:“爸爸落伍了,他的理论和当今时代格格不入”
又过了十年,我的年龄是现在的1/2,到了“而立之年”,我才明白:“我应该重新认识爸爸。”
当我的年龄是现在的'2/3,到了“不惑之年”时,我的爸爸去世了,我很悲痛:“说实在话,爸爸的看法相当高明!现在我才感到爸爸存在的价值!”
当我的年龄是现在的11个1/12时,我常常回忆起爸爸的一言一行:“我应当像爸爸那样成熟!”
今天是我60岁的生日,我只能感慨地说:“爸爸简直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遗憾的是我发现、了解他都太晚了!”
(二)激活旧知、探索新知
同学们,听了这翻话我相信大家感触良多,那就让我们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吧!你能猜测到杨爷爷眼中爸爸每个变化时的年龄吗?
在猜数谜前,李老师提几点要求:
1、先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关键。
2、至少选取其中一行,动手实践(可以画线图、借助分数图示、实物图等)分析数量关系。可单独思考,也可与同学讨论。看哪一小组运用的方法多。
3、自主探究:寻找、抽象出此类题型的特征、数量关系。
4、学习小组中每一成员至少猜出一个具体年龄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推理过程。再到听课的客人面前交流推理过程。
5、学会质疑、思考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附表一:
猜数谜
1
杨爷爷的年龄
杨爷爷眼中爸爸
具体的年龄
运用的旧知识
2
是现在的1/10时
“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3
是现在的1/4时
“好像爸爸有时候说得不对......”
4
是现在的1/3时
“爸爸落伍了,他的理论和当今时代格格不入”
5
年龄是现在的1/2到了“而立之年”
“我应该重新认识爸爸。”
6
是现在的2/3,到了“不惑之年”时
“说实在话,爸爸的看法相当高明!现在我才感到爸爸存在的价值!”
7
是现在的11个1/12时
“我应当像爸爸那样成熟!”
今天是60岁的生日
“爸爸简直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遗憾的是我发现、了解他都太晚了!”
从这次“猜数谜”中,你得到了: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师摘要板书。其中,若学生运用语文“而立之年--30而立”“不惑之年--40不惑”先猜想第5、6行,要肯定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运用数学知识再论证。
小结:此类题型的特征、数量关系。
(三)生活数学,能力拓展
把你从生活中得到的分数,补充有关的数据,按今天学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可以资源共享。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附表二:
生活中的数学
条件1
生活中的分数
问题
列式解答
例:一本书150页
小明已看全书的2/5
已看了多少页?
(四) 游戏(找一找,说一说,寻找对应关系):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不抄题)
P14做一做1、2、3
P16练习四1、2、3
附:板书设计
猜数谜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应用题)
结构特征:知单位“1”的量、分率,求分率对应量
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ⅹ分率=分率对应量
《应用题二》的教案12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培养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3.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机、多媒体
4.教学过程: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复习
1、看卡片,说得数
2、看题列乘法算式
(1)4个2相加多少? (2)5个3相加是多少?
3、说说第个式子所表示的意思和用哪句乘法口决
4×3 5×2
3×4 2×5
4、应用题出示例6
1.题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第二个已知条件是什么?2×3=6(棵)
3.小结:求3个2,所以用乘法。
4.揭示课题
5.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做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提问:这道题求什么?2个5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做5道 ,一共做了多少 道 ?
(3)比较 上面两 应用题。
《应用题二》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正确、熟练地分析、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练习课。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
(1)补充问题训练:
①三(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2人,______?
②花瓶里要插10朵花,已经插了4朵,________?
(答案如下:①全班共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②还有几朵花要插?)
(2)补充条件训练:
①__________,大米比面粉多5袋,面粉有多少袋?
②小红家养了4只白兔,_________,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
(答案如下:①食堂运来25袋大米。②5只黑兔。)
(3)解题训练:
①班里买来30张彩纸,比白纸少12张,白纸买了多少张?
②商店有红气球18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5个,黄气球有多少个?
(答案如下:①30+12=42张 口答:白纸买42张。
②18+5=23(个) 口答:黄气球23个。)
教学意图:通过三个层次的复习,为下一步练习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好知识上与心理上的准备。
2.练习。
(1)解题训练:
①商店里运来45筐芹菜,运来的菠菜比芹菜多30筐。运来多少筐菠菜?卖出50筐菠菜,还剩多少筐菠菜?
让学生读题,试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可做如下分析:菠菜比芹菜多30筐,就是比45筐多30筐,菠菜的数量是较大数,芹菜是较小数,求菠菜多少筐就是求较大数,用较小数加上差,即用45+30=75(筐)。又知道卖出50筐,求还剩多少筐就是求从整体中减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应该用减法:75-50=25(筐)。
教师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
答案:45+30=75(筐) 75-50=25(筐)
口答:运来75筐菠菜。口答:还剩25筐菠菜。
②操场上跑步的比打球的.多6人,打球的有28人,跑步的有多少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14人,跳远的有多少人?
学生分析解答,教师订正:
28+6=34(人) 34-14=20(人)
口答:跑步的有34人,小学数学教案《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练习课》。 口答:跳远的有20人。
③幼儿园买了64件玩具,分给小班35件,剩下多少件?又分给大班18件,现在还剩多少件?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64件玩具是整体,分给小班35件是一部分,求剩下多少是求另一部分;然后把剩下的部分再当做整体,又分给大班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列式是:
64-35=29(件) 29-18=11(件)
口答:剩下29件。 口答:现在还剩11件。
④妈妈昨天上午织袜子47双,下午织袜子46双。昨天一共织了多少双?今天织了98双,比昨天多织多少双?
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订正如下:
47+46=93(双) 98-93=5(双)
口答:昨天一共织了93双。 口答:比昨天多织5双。
(2)补充中间问题训练:
①商店有毛巾25包,又运进20包,_____?卖出45包,还剩多少包?
②小明做了15道练习题,比小丽多做2道,_______?小丽比小华少做7道,小华做了几道?
③停车场上有大汽车40辆,比小汽车多12辆,_______?又开来小汽车18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小汽车多少辆?
答案:①商店现在有毛巾多少包?②小丽做了多少道练习题?③小汽车有多少辆?
教学意图:通过两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审题与分析能力。
3.提高练习。
(1)儿童商店有红气球30个,黄气球25个,花气球的个数与黄气球同样多。三种颜色的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可做如下分析:花气球的个数与黄气球同样多,就是也有25个,求三种颜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就是把红气球、黄气球和花气球这三部分数量相加。
答案是: 30+25+25=80(个)
口答:三种颜色的气球一共有80个。
(2)商店上午售出洗衣机12台,比下午少售出3台,全天共售出洗衣机多少台?
此题可以做为思考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做如下提示:求全天共售出洗衣机多少台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分别到哪里去找?
教学意图:通过这两道提高练习,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习两步应用题进行渗透,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理解。
《应用题二》的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确定单位,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找出单位。
2、(1)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说说你是怎样思考和解答的?
(3)学生分析教师板演线段图。
3、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动一下。分析解答。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相同的.条件?(有,都已知吃了这袋大米的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前者已知一袋大米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后者已知还剩的重量,求这袋米的重量。)
(3)我们把这道题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应从哪个条件入手找单位
(4)谁来分析这个条件?
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板演线段图。
(5)上道题是已知单位1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这道题呢?谁能把条件和问题标在图上?
生在黑板上画出。
(6)对比两道题的线段图说一说是怎样变化的。(条件和问题互相转化了。)
(7)无论谁为条件,谁为问题,题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变了吗?(没变)
(8)说一说上题在解答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总重量-它
(9)现在买来大米的重量是未知的,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列方程)
(10)试着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
(11)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①生口述:
答:买来大米40千克。
②买来的重量还剩几分之几=还剩的重量。
③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解答,你认为这两道题实际上什么相同。
数量关系相同。
④解答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解答方法不同。单位已知,可根据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解答;单位未知,可用x代替,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⑤出示例7。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画图分析解答。
a、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
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
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为什么?
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
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
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
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
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a、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b、反馈提问
c、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四)巩固反馈。
(1)课本第74页1题。
(2)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五)布置作业。
《应用题二》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二)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并渗透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小明比小红大3岁
师问:通过这句话你知道是谁和谁比?谁大?
2.红花比黄花多7朵
师问:通过这句话你知道谁和谁比?(红花和黄花比)谁多谁少?(红花多黄花少)
师说:如果老师问通过这句话,你能知道什么?请你从这两方面来回答。下面我们再练一道题。
3.鸡比鸭少15只
师问:通过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4.摆一摆
(1)第一行摆8个圆,第一行比第二行多3个圆,第二行摆几个?
(2)第一行摆8个圆,第二行比第一行多3个圆,第二行摆多少个?
5.看图回答问题
(1)出示红花黄花图
师问: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
红花和黄花比谁多?谁少?
和黄花同样多的有几朵?比黄花多几朵?
师说:如果老师将黄花的朵数盖住,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红花有15朵,比黄花多7朵,求出黄花的朵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8。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8
例8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
(1)读题。自由小声读、默读、指名读。
(2)找已知、求。教师在题上标出,并画出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谁和谁比?哪种花多?那么红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怎样求黄花?(这道题是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多,把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黄花多7朵,从15朵里去掉比黄花多的7朵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即黄花多少朵)
(4)列式计算15-7=8(朵)答:黄花有8朵。
2.小结
师说:做这种应用题,关键找出谁和谁比,谁大谁小,求小的用减法计算。
3.做一做
有鸡32只,鸡比鸭多15只。有多少只鸭?
师问:你认为哪句话最重要?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求大数还是求小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独立解答此题。
4.改一改
师说:在例8中,如果把第二个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8朵”应该怎么解答?
出示改好的题:
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少8朵。黄花有多少朵?
(1)读题。(2)找准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①画实物图分析;②画线段图分析;③摆红圆、黄圆分析。
以上三种方法任选一种,理解谁和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求小、怎样计算。(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少,黄花多,求黄花也就是求多的,用加法计算)
(4)列式计算 15+7=23(朵)答:黄花有23朵。
5.比一比
师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都是红花和黄花比,知道红花求黄花。不同的是例8中黄花是少的,所以用减法计算,而改一改后,黄花成多的了,所以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反馈
1.摆一摆
(1)圆形有7个,圆形比三角形少2个,三角形有几个?
(2)三角形有8个,三角形比圆形多2个,圆形有几个?
2.说一说哪种跟哪种比
(1)黑熊比白熊多8只。(2)科技书比故事书少20本。
3.说一说哪种跟哪种比,哪个大,哪个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
(1)黑兔9只,白兔比黑兔多3只,白兔有几只?
(2)白兔12只,白兔比黑兔多3只,黑兔有几只?
4.拍手游戏
(1)老师拍8下,学生比老师少拍3下,学生拍几下?
(2)老师拍3下,学生比老师多拍5下,学生拍几下?
5.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河里有26只鸭,比鹅多12只。河里有鹅多少只?
(2)小光有74张邮票,小光的邮票比小华的多16张。小华有多少张?
(3)日照乡服装厂二月份比一月份多生产服装356件。一月份生产了2738件,二月份生产了多少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教学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正叙的这类应用题相比,要求的问题和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的,区别是另一个已知条件的叙述方式相反。学生容易见多几就加,见少几就减,为了避免这类错误,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安排了五个练习。前三个是让学生会通过一句话分析谁和谁比,谁大谁小,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第四个练习是摆一摆,继续通过练习明确谁和谁比,谁多谁少。第五个练习,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引出今天要学的新课。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体会做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出谁和谁比,谁大谁小,求小数用减法,求大数用加法。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通过动手操作摆三角形,体会谁多谁少。再通过口答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求大数还是求小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通过拍手游戏,继续巩固今天的新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5道应用题,学生是不会再觉得困难的。
【《应用题二》的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自编应用题10-24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12-21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1-2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二》数学教案01-17
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案范文11-08
《图文应用题》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8-3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法应用题01-29
一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04-09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模板《9的加法应用题》04-03